2002卷
【領導名錄】
主任:胡庚泉
【賑災募捐活動】2000~2001年冬春,內蒙古中東部地區(qū)遭受50年罕見的大雪災,給當地人民生活和生產帶來極大困難。駐滬辦的同志們四處奔波,宣傳災情,尋求各方支援,開展了三次募捐活動。一次是組織曾在內蒙古下鄉(xiāng)的上海知青、在滬工作的內蒙古企事業(yè)單位捐款4萬多元。另外兩次是應邀向部分外國友人宣傳災情,幫助組織募捐義賣活動籌集了10多萬元資金。內蒙古雪災牽動上海人民的心,上海市人民政府、紅十字會、慈善基金會等單位先后向自治區(qū)捐贈175萬元的現金和物資,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道主義精神,積極支持賑災工作。
【上海內蒙古經濟開發(fā)促進會】為了廣泛動員和組織各方力量參與內蒙古的開發(fā)建設,駐滬辦根據自治區(qū)在滬企事業(yè)單位、內蒙古籍和曾在內蒙古工作過的在滬各界人士的要求,牽頭籌備促進會。在蒙滬兩地領導支持下,在2001年5月18日成立了上海內蒙古經濟開發(fā)促進會。自治區(qū)政府副主席牛玉儒,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厲無畏出席成立大會,促進會成立以來,積極開展活動,幫助會員單位排憂解難,為會員之間增進友誼,互幫互助,尋求合作,開拓業(yè)務創(chuàng)造了條件,起到“紐帶”與“橋梁”作用,辦事處也相機建立工作網絡,增強工作基礎。
促進會成立后,根據章程要求積極開展工作,組織在滬企業(yè)考察上海伊利愛貝食品有限公司,學習其先進的管理經驗;組織區(qū)內企業(yè)參加第十屆上海全國消費品交易會,展示自治區(qū)名優(yōu)產品和企業(yè)形象;組織會員赴江蘇考察并參加APEC蘇州高新技術展示會,宣傳內蒙古西部開發(fā)的重點項目和優(yōu)惠政策,公布內蒙古高新技術對外招商項目;組織會員去東方網參觀學習并建立了工作關系;組織部分會員參加《小靈通西部行》一書的首發(fā)式。在上海東方廣播電臺“西部之窗”節(jié)目中重點宣傳內蒙古投資環(huán)境和產業(yè)導向,宣傳了伊利、蒙牛、鄂爾多斯等著名品牌和著名企業(yè)。這些活動的開展,為加深會員之間的了解,增進友誼,尋求合作,開拓業(yè)務創(chuàng)造了條件。促進會幫助伊利、恒豐、仕奇、寧城老窖等駐滬單位排憂解難,解決在經營發(fā)展中遇到的困難,爭取相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得到了大家的贊同。一致認為成立促進會很有必要,駐滬辦為大家辦了一件大好事?,F在促進會影響逐步擴大,要求參加的各方面人才越來越多,不少熱心人主動為招商引資提供信息,獻計獻策。
【招商引資】2001年,經駐滬辦牽線搭橋成功了13個項目,涉及資金8.94億元。其中主要有:上海新高潮集團與杭錦旗合作種植速生楊80萬畝,計劃10年內總投資10.8億元,現已獲得20萬畝土地證,并先期投入200萬元,進行種苗培育。上海華源集團兼并赤峰二毛,至年底完成了3 000萬元的總投資。上海光明乳業(yè)股份公司自1997年在呼倫貝爾盟兼并乳品廠完成投資1 205萬元后,2001年3月又在巴彥淖爾盟杭錦后旗建立了奶源基地。上海一達化工研究院投資阿拉善右旗騰格里一達高科技開發(fā)區(qū)“七通一平”1 000萬元的路通工程已剪彩開工。上海奉賢區(qū)新南化工廠在阿拉善盟投資160萬元的1 000噸硫化黑項目已正式投產,運作正常。蒙滬技術產權交易步入合作期。9月12日上海技術產權交易所與自治區(qū)生產力促進中心,包頭產權交易中心、包頭稀土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合作,在包頭掛牌成立上海技術產權交易所內蒙古分中心,在專利技術、產權、股權、購并領域展開了合作。組織內蒙古企業(yè)參加第十屆上海消費品交易會。19個展臺4天銷售金額達80萬元,達成合同金額600萬元,展示了自治區(qū)在紡織、食品、乳業(yè)、酒業(yè)等領域的強勁實力。臨河及包頭農墾公司與上海方面就水果購銷簽訂了1.4億元的合同。期間因故一度給履約造成困難。在駐滬辦的幫助下,通過開拓上海華中農副產品果品交易中心和利民市場,使銷售得以保證。內蒙古恒茂集團下屬北辰汽車銷售公司在上海掛牌成立。集團在與上海汽車工業(yè)銷售總公司達成總定貨金額6億元協議的基礎上,是年在普陀區(qū)注冊成立了銷售公司,加入了上海汽車銷售市場的行列。
【信息建設】2001年,駐滬辦為發(fā)揮信息交流中心的作用,提出了初步的目標要求。派專人參加了自治區(qū)黨委辦公廳信息處舉辦的培訓班,向兄弟辦事處學習了寶貴經驗。駐滬辦領導回呼和浩特走訪自治區(qū)黨委與政府辦公廳信息處,征詢意見,領受任務,爭取領導支持。自治區(qū)政府辦公廳信息處支援了一部新電腦,并與政府聯網,加快了傳遞信息的速度。全年共編輯《上海信息》336期,《專題信息》7期,《專電信息》12期,共發(fā)各種信息700多條,數量和質量均有提高,完成了自治區(qū)政府辦公廳下達的指標,被自治區(qū)黨委采用率較高,得到了有關領導和部門的肯定。
【干部培訓基地】上海內蒙古自治區(qū)干部培訓基地由自治區(qū)黨委組織部、內蒙古黨校和自治區(qū)政府駐滬辦三家聯辦,于2000年4月5日正式掛牌。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基地運行正常,各方反映良好。共舉辦各類培訓班31期,培訓干部938人。抓住西部大開發(fā)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駐滬辦與方方面面的良好關系及白云賓館的現有條件,依托上海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經濟建設成果顯著,各項工作經驗成熟,學習考察資源豐富,專家?guī)熧Y陣容強大等諸多優(yōu)勢,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動靜結合,學以致用的原則,根據辦班單位的具體要求,幫助設置相關課程,選擇考察項目,制訂教學計劃,力求達到最佳效果。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一是著力編織多層次多學科的師資網絡,由原來以黨校老師和政府職能部門領導為主,向復旦、交大、同濟、華師大等著名高校和本原企業(yè)研究所等咨詢機構拓展。二是不斷豐富教學菜單,適應形勢需要,增設“高新農業(yè)”、“社保醫(yī)?!薄ⅰ笆袌鼋ㄔO”、“道德建設”、“城市規(guī)劃與管理”、“西部開發(fā)與招才引智”等專題。三是加強對外聯系,結合招商引資,新增辟了光明乳業(yè)、交大昂立、中外合資航星集團等考察參觀點。由于課堂授課和實地考察相結合,使學員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在參觀考察中得以感受、理解和升華,達到了開闊視野,拓展思路,轉變觀念的目的,激發(fā)了學員學習先進,圖存思進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
【接待服務】明確2001年工作的總體思路和要求。要圍繞辦事處創(chuàng)建“四個中心”的總目標,貫徹“繼續(xù)抓好完善培訓基地建設,創(chuàng)建白云服務品牌,推進賓館形象再造,探索用人分配改革和實施星級長效管理”五件大事,落實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班子建設,鞏固評星成果,加大培訓力度,注重學習先進,嚴格內部管理,抓好營銷促銷,培育新的增長點等八項舉措,努力實現爭創(chuàng)上海市文明單位,完成320萬元營收計劃和建設“內蒙古之家”三大目標。全年共接待中外賓客35 248人次,比上年增加4 548人次,接待各類團組61個,占床率為59.6%。超額實現營收321萬元,比上年增長3%。節(jié)支增收見到實效,達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賓館堅持優(yōu)質服務,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積極參加學雷鋒便民益民、幫困捐助、窗口單位優(yōu)質服務競賽等活動,與駐地有關部門各個方面關系良好,各項工作規(guī)范達標,受到肯定和好評。2001年,白云賓館被評為二星級旅游涉外賓館。
【精神文明建設】上海內蒙古白云賓館,始終牢記為內蒙古的賓客服務的宗旨,堅持優(yōu)質服務,贏得了良好口碑,很多賓客交口稱贊:來到白云就像回到自己家里。賓館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各項工作規(guī)范達標,受到有關部門的肯定和好評,連續(xù)8年四屆被評為上海市普陀區(qū)文明單位和上海市級機關文明單位。是年4月又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的稱號,這是上海市兩個文明建設的最高獎項,為內蒙古爭了光。
【領導名錄】
主任:胡庚泉
【賑災募捐活動】2000~2001年冬春,內蒙古中東部地區(qū)遭受50年罕見的大雪災,給當地人民生活和生產帶來極大困難。駐滬辦的同志們四處奔波,宣傳災情,尋求各方支援,開展了三次募捐活動。一次是組織曾在內蒙古下鄉(xiāng)的上海知青、在滬工作的內蒙古企事業(yè)單位捐款4萬多元。另外兩次是應邀向部分外國友人宣傳災情,幫助組織募捐義賣活動籌集了10多萬元資金。內蒙古雪災牽動上海人民的心,上海市人民政府、紅十字會、慈善基金會等單位先后向自治區(qū)捐贈175萬元的現金和物資,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道主義精神,積極支持賑災工作。
【上海內蒙古經濟開發(fā)促進會】為了廣泛動員和組織各方力量參與內蒙古的開發(fā)建設,駐滬辦根據自治區(qū)在滬企事業(yè)單位、內蒙古籍和曾在內蒙古工作過的在滬各界人士的要求,牽頭籌備促進會。在蒙滬兩地領導支持下,在2001年5月18日成立了上海內蒙古經濟開發(fā)促進會。自治區(qū)政府副主席牛玉儒,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厲無畏出席成立大會,促進會成立以來,積極開展活動,幫助會員單位排憂解難,為會員之間增進友誼,互幫互助,尋求合作,開拓業(yè)務創(chuàng)造了條件,起到“紐帶”與“橋梁”作用,辦事處也相機建立工作網絡,增強工作基礎。
促進會成立后,根據章程要求積極開展工作,組織在滬企業(yè)考察上海伊利愛貝食品有限公司,學習其先進的管理經驗;組織區(qū)內企業(yè)參加第十屆上海全國消費品交易會,展示自治區(qū)名優(yōu)產品和企業(yè)形象;組織會員赴江蘇考察并參加APEC蘇州高新技術展示會,宣傳內蒙古西部開發(fā)的重點項目和優(yōu)惠政策,公布內蒙古高新技術對外招商項目;組織會員去東方網參觀學習并建立了工作關系;組織部分會員參加《小靈通西部行》一書的首發(fā)式。在上海東方廣播電臺“西部之窗”節(jié)目中重點宣傳內蒙古投資環(huán)境和產業(yè)導向,宣傳了伊利、蒙牛、鄂爾多斯等著名品牌和著名企業(yè)。這些活動的開展,為加深會員之間的了解,增進友誼,尋求合作,開拓業(yè)務創(chuàng)造了條件。促進會幫助伊利、恒豐、仕奇、寧城老窖等駐滬單位排憂解難,解決在經營發(fā)展中遇到的困難,爭取相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得到了大家的贊同。一致認為成立促進會很有必要,駐滬辦為大家辦了一件大好事?,F在促進會影響逐步擴大,要求參加的各方面人才越來越多,不少熱心人主動為招商引資提供信息,獻計獻策。
【招商引資】2001年,經駐滬辦牽線搭橋成功了13個項目,涉及資金8.94億元。其中主要有:上海新高潮集團與杭錦旗合作種植速生楊80萬畝,計劃10年內總投資10.8億元,現已獲得20萬畝土地證,并先期投入200萬元,進行種苗培育。上海華源集團兼并赤峰二毛,至年底完成了3 000萬元的總投資。上海光明乳業(yè)股份公司自1997年在呼倫貝爾盟兼并乳品廠完成投資1 205萬元后,2001年3月又在巴彥淖爾盟杭錦后旗建立了奶源基地。上海一達化工研究院投資阿拉善右旗騰格里一達高科技開發(fā)區(qū)“七通一平”1 000萬元的路通工程已剪彩開工。上海奉賢區(qū)新南化工廠在阿拉善盟投資160萬元的1 000噸硫化黑項目已正式投產,運作正常。蒙滬技術產權交易步入合作期。9月12日上海技術產權交易所與自治區(qū)生產力促進中心,包頭產權交易中心、包頭稀土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合作,在包頭掛牌成立上海技術產權交易所內蒙古分中心,在專利技術、產權、股權、購并領域展開了合作。組織內蒙古企業(yè)參加第十屆上海消費品交易會。19個展臺4天銷售金額達80萬元,達成合同金額600萬元,展示了自治區(qū)在紡織、食品、乳業(yè)、酒業(yè)等領域的強勁實力。臨河及包頭農墾公司與上海方面就水果購銷簽訂了1.4億元的合同。期間因故一度給履約造成困難。在駐滬辦的幫助下,通過開拓上海華中農副產品果品交易中心和利民市場,使銷售得以保證。內蒙古恒茂集團下屬北辰汽車銷售公司在上海掛牌成立。集團在與上海汽車工業(yè)銷售總公司達成總定貨金額6億元協議的基礎上,是年在普陀區(qū)注冊成立了銷售公司,加入了上海汽車銷售市場的行列。
【信息建設】2001年,駐滬辦為發(fā)揮信息交流中心的作用,提出了初步的目標要求。派專人參加了自治區(qū)黨委辦公廳信息處舉辦的培訓班,向兄弟辦事處學習了寶貴經驗。駐滬辦領導回呼和浩特走訪自治區(qū)黨委與政府辦公廳信息處,征詢意見,領受任務,爭取領導支持。自治區(qū)政府辦公廳信息處支援了一部新電腦,并與政府聯網,加快了傳遞信息的速度。全年共編輯《上海信息》336期,《專題信息》7期,《專電信息》12期,共發(fā)各種信息700多條,數量和質量均有提高,完成了自治區(qū)政府辦公廳下達的指標,被自治區(qū)黨委采用率較高,得到了有關領導和部門的肯定。
【干部培訓基地】上海內蒙古自治區(qū)干部培訓基地由自治區(qū)黨委組織部、內蒙古黨校和自治區(qū)政府駐滬辦三家聯辦,于2000年4月5日正式掛牌。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基地運行正常,各方反映良好。共舉辦各類培訓班31期,培訓干部938人。抓住西部大開發(fā)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駐滬辦與方方面面的良好關系及白云賓館的現有條件,依托上海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經濟建設成果顯著,各項工作經驗成熟,學習考察資源豐富,專家?guī)熧Y陣容強大等諸多優(yōu)勢,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動靜結合,學以致用的原則,根據辦班單位的具體要求,幫助設置相關課程,選擇考察項目,制訂教學計劃,力求達到最佳效果。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一是著力編織多層次多學科的師資網絡,由原來以黨校老師和政府職能部門領導為主,向復旦、交大、同濟、華師大等著名高校和本原企業(yè)研究所等咨詢機構拓展。二是不斷豐富教學菜單,適應形勢需要,增設“高新農業(yè)”、“社保醫(yī)?!薄ⅰ笆袌鼋ㄔO”、“道德建設”、“城市規(guī)劃與管理”、“西部開發(fā)與招才引智”等專題。三是加強對外聯系,結合招商引資,新增辟了光明乳業(yè)、交大昂立、中外合資航星集團等考察參觀點。由于課堂授課和實地考察相結合,使學員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在參觀考察中得以感受、理解和升華,達到了開闊視野,拓展思路,轉變觀念的目的,激發(fā)了學員學習先進,圖存思進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
【接待服務】明確2001年工作的總體思路和要求。要圍繞辦事處創(chuàng)建“四個中心”的總目標,貫徹“繼續(xù)抓好完善培訓基地建設,創(chuàng)建白云服務品牌,推進賓館形象再造,探索用人分配改革和實施星級長效管理”五件大事,落實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班子建設,鞏固評星成果,加大培訓力度,注重學習先進,嚴格內部管理,抓好營銷促銷,培育新的增長點等八項舉措,努力實現爭創(chuàng)上海市文明單位,完成320萬元營收計劃和建設“內蒙古之家”三大目標。全年共接待中外賓客35 248人次,比上年增加4 548人次,接待各類團組61個,占床率為59.6%。超額實現營收321萬元,比上年增長3%。節(jié)支增收見到實效,達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賓館堅持優(yōu)質服務,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積極參加學雷鋒便民益民、幫困捐助、窗口單位優(yōu)質服務競賽等活動,與駐地有關部門各個方面關系良好,各項工作規(guī)范達標,受到肯定和好評。2001年,白云賓館被評為二星級旅游涉外賓館。
【精神文明建設】上海內蒙古白云賓館,始終牢記為內蒙古的賓客服務的宗旨,堅持優(yōu)質服務,贏得了良好口碑,很多賓客交口稱贊:來到白云就像回到自己家里。賓館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各項工作規(guī)范達標,受到有關部門的肯定和好評,連續(xù)8年四屆被評為上海市普陀區(qū)文明單位和上海市級機關文明單位。是年4月又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的稱號,這是上海市兩個文明建設的最高獎項,為內蒙古爭了光。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