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2006卷

  • 阿拉善左旗
  •     【領導名錄】 
        旗委書記:張寬治                              
        人大常委會主任:姚興樸(蒙古族)                      
        旗    長:魏國權(蒙古族)                      
        政協(xié)主席:哈斯巴托(蒙古族)                    
        武裝部長:沈富強                              
        政    委:史  宏                              
        【概況】  阿拉善左旗地處北緯37°24’~41°52’,東經103°21’~106°51’,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東部、賀蘭山西麓,土地面積80412平方公里,年末全旗總人口139903人,其中:非農業(yè)人口87447人,占總人口的62.51%;男性71500人,占總人口的51.11%;少數(shù)民族45593人,其中:蒙古族36531人。轄23個蘇木(鎮(zhèn))。
        2005年,全旗實現(xiàn)生產總值460011萬元,比上年增長20.50%。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26872萬元,比上年增長5.40%;第二產業(yè)增加值300174萬元,比上年增長25.30%;第三產業(yè)增加值132965萬元,比上年增長12.80%?!笆濉逼陂g,全旗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5.73%。工業(yè)化進程明顯加快,產業(yè)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一、二、三產的比例為5.8∶65.3∶28.9,其中工業(yè)為52.53%。三次產業(yè)結構形成為二、三、一的格局。全年財政總收入43238萬元,比上年增收19056萬元,增長78.7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646萬元,比上年增收9922萬元,增長67.39%。財政支出擴大,全旗財政支出62038萬元,增長42.61%。
        【農業(yè)】  是年,全旗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95萬畝,比上年增加3.48萬畝,增長11.80%。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8.65萬畝,比上年增加3.49萬畝,增長22.99%;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3.37萬畝,比上年增加0.24萬畝,增長1.83%;飼草料種植面積為0.92萬畝,比上年減少0.26萬畝,下降22.03%。糧、經、草種植結構由上年的51.4∶44.6∶4.0調整為56.6∶40.6∶2.8。全年糧食總產量8893.8萬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1268.6萬公斤,增長16.64%,其中:小麥產量1970.1萬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788萬公斤,增長66.67%。油料總產量1939.4萬公斤,比上年同期減少11.7萬公斤,下降0.60%;蔬菜總產量1064.3萬公斤,比上年同期減少471.2萬公斤,下降30.69%。
        年末全旗農牧業(yè)機械總動力13.9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0%;機耕地面積29.5萬畝;機播面積16.1萬畝;機收面積6.3萬畝;配套機電井987眼,增長1.54%;年內新增有效灌溉面積620公頃。全年農村牧區(qū)用電量6921.42萬千瓦時,增長29.40%;化肥施用量(折純)7483.54噸,增長63.93%。
        【畜牧業(yè)】  全旗6月末(牧業(yè)年度)牲畜總頭數(shù)159.73萬頭(只),比上年同期減少6.03萬頭(只),下降3.64%。其中:駱駝存欄4.31萬峰,比上年同期增加0.52萬峰,增長13.91%。全年牲畜出欄53萬頭(只),比上年同期增加7萬頭(只),增加13.21%;牲畜出欄率45.98%。全年肉類總產量8695噸,比上年同期增長8.42%;山羊絨產量239.37噸,比上年同期下降4.59%。
        【林業(yè)】  天然林保護、公益林補償、退牧還草等生態(tài)建設項目繼續(xù)得到加強。全年完成飛播造林面積30.6萬畝,禁牧160萬畝,退耕還林0.05萬畝,荒地造林2萬畝,圍欄封育6萬畝。
        【工業(yè)】  全年全部工業(yè)增加值241663萬元,可比增長22.30%。其中: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完成增加值225363萬元,可比增長22.70%,占全旗工業(yè)增加值的93.26%。全旗獨立核算工業(yè)企業(yè)經濟效益綜合指數(shù)達169.74,比上年同期增長5.10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為93.93%,比上年同期增長0.07個百分點。工業(y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洗煤、原鹽、鐵合金、鐵精粉等優(yōu)勢特色工業(yè)產品產量漲幅明顯。
        【建筑業(yè)】  全年建筑業(yè)增加值58511萬元,可比增長35.80%。全旗具有建筑業(yè)資質等級的建筑施工企業(yè)7個,施工企業(yè)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72054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108180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62.88%。全年具有建筑業(yè)資質等級的建筑業(yè)企業(yè)實現(xiàn)利潤1900.8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51672萬元,比上年增長37.47%。按投資管理渠道劃分,基本建設投資358191萬元,增長26.10%;更新改造投資62315萬元,增長19.56%;房地產開發(fā)投資6329萬元,增長65.98%;其它投資24000萬元,增長88倍;城鎮(zhèn)和工礦區(qū)私人建房投資837萬元,同比減少68.10%?!笆濉逼陂g,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91.8億元,超過“十五”前歷年投資總和。
        【國內貿易及對外經濟】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701萬元,比上年增長12.57%。其中:批發(fā)零售貿易業(yè)79592萬元,餐飲業(yè)22704萬元,其它行業(yè)4405萬元。全年實施內引外聯(lián)項目20個,共引進利用區(qū)內外資金8.2億元,比上年增長46.40%?!笆濉睍r期,全旗實施內引外聯(lián)項目108個,累計引進區(qū)內外資金18.9億元,是“九五”時期的8.8倍,年均增長59.70%。全年對外貿貿易出口額達847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3.60%?!笆濉逼陂g,累計對外貿易出口額達1440萬美元。
        【交通】  全年完成貨運量1078萬噸,比上年增長82.25%;完成貨物周轉量138964萬噸公里,增長166.02%。全年完成客運量695.5萬人,增長18.48%;完成旅客周轉量30005萬人公里,增長51.54%。
        【旅游業(yè)】  2005年全旗累計接待游客35.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3.97%,其中:接待國外游客1498人次,比上年增長40.13%。實現(xiàn)旅游經營收入6320萬元,比上年增長85.50%。牧家游接待點25家,接待游客6.1萬人次,增長88.85%,經營收入達610萬元。
        【科技】  科技特派員制度逐步推開,加大工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和農牧業(yè)實用技術推廣力度,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了34%以上。全年有20項農牧業(yè)實用技術得到推廣;9項科技成果被授予阿拉善盟科技進步獎。
        【教育】  年末全旗共有各類各級學校48所,在校生27750人,其中:普通初中在校生11681人,小學在校生10026人,職業(yè)中學在校生1148人。小學在校生輟學率為零,初中在校生輟學率0.55%,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為99.99%,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30%。
        【文化】  年內舉辦中國·內蒙古阿拉善首屆奇石文化旅游節(jié)、2005百日廣場文化消夏活動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動和一些群眾性文化活動,進一步強化和繁榮巴彥浩特地區(qū)群眾文化生活,帶動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全旗年末擁有文化機構31個,其中:烏蘭牧騎1個、文化館1個、圖書館2個、文化站23個、電影錄像管理站1個、博物館1個、歌舞團1個、群眾藝術館1個。
        【衛(wèi)生】  全旗共有衛(wèi)生機構46個,其中:醫(yī)院9個,農村牧區(qū)衛(wèi)生院2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衛(wèi)生機構1個。年末擁有床位565張,其中:醫(yī)院擁有病床398張,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擁有病床133張,婦幼衛(wèi)生機構擁有病床30張。年末全旗擁有衛(wèi)生技術人員1026人。32061名農牧民參加新型農牧區(qū)合作醫(yī)療,參合率達到75.60%。
        【體育】  成功舉辦阿拉善左旗首屆職工運動會、“夏力賓杯”沙力博爾摔跤賽、“宋慶齡”杯全區(qū)青少年足球賽等各類體育比賽和活動。
        【人口人民生活】  全旗全年出生人口1241人,人口出生率為8.09‰,比上年下降0.25個千分點;死亡人口587人,人口死亡率為3.83‰,比上年下降0.09個千分點。全年自然增長人數(shù)為65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26‰。
        全年城鎮(zhèn)居民均可支配收入8889元,比上年增加1362元,增長18.09%?!笆濉睍r期,全旗城鎮(zhèn)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47%;城鎮(zhèn)居民均消費性支出8502.58元,同比增長11.89%。全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532元,比上年增加406元,增長13.00%?!笆濉睍r期,全旗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57%。
        【社會保障】  “十五”期間,城鎮(zhèn)和農牧區(qū)低保標準分別由1440元和1000元增加到1620和1350元。五年間共有9218戶20845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實現(xiàn)應保盡保。年末擁有福利院1所、敬老院1所及救助站1所,社會救濟工作繼續(xù)加強。

    (孫振翮 林楠)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
  • 阿拉善左旗
  •     【領導名錄】 
        旗委書記:張寬治                              
        人大常委會主任:姚興樸(蒙古族)                      
        旗    長:魏國權(蒙古族)                      
        政協(xié)主席:哈斯巴托(蒙古族)                    
        武裝部長:沈富強                              
        政    委:史  宏                              
        【概況】  阿拉善左旗地處北緯37°24’~41°52’,東經103°21’~106°51’,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東部、賀蘭山西麓,土地面積80412平方公里,年末全旗總人口139903人,其中:非農業(yè)人口87447人,占總人口的62.51%;男性71500人,占總人口的51.11%;少數(shù)民族45593人,其中:蒙古族36531人。轄23個蘇木(鎮(zhèn))。
        2005年,全旗實現(xiàn)生產總值460011萬元,比上年增長20.50%。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26872萬元,比上年增長5.40%;第二產業(yè)增加值300174萬元,比上年增長25.30%;第三產業(yè)增加值132965萬元,比上年增長12.80%。“十五”期間,全旗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5.73%。工業(yè)化進程明顯加快,產業(yè)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一、二、三產的比例為5.8∶65.3∶28.9,其中工業(yè)為52.53%。三次產業(yè)結構形成為二、三、一的格局。全年財政總收入43238萬元,比上年增收19056萬元,增長78.7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646萬元,比上年增收9922萬元,增長67.39%。財政支出擴大,全旗財政支出62038萬元,增長42.61%。
        【農業(yè)】  是年,全旗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95萬畝,比上年增加3.48萬畝,增長11.80%。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8.65萬畝,比上年增加3.49萬畝,增長22.99%;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3.37萬畝,比上年增加0.24萬畝,增長1.83%;飼草料種植面積為0.92萬畝,比上年減少0.26萬畝,下降22.03%。糧、經、草種植結構由上年的51.4∶44.6∶4.0調整為56.6∶40.6∶2.8。全年糧食總產量8893.8萬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1268.6萬公斤,增長16.64%,其中:小麥產量1970.1萬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788萬公斤,增長66.67%。油料總產量1939.4萬公斤,比上年同期減少11.7萬公斤,下降0.60%;蔬菜總產量1064.3萬公斤,比上年同期減少471.2萬公斤,下降30.69%。
        年末全旗農牧業(yè)機械總動力13.9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0%;機耕地面積29.5萬畝;機播面積16.1萬畝;機收面積6.3萬畝;配套機電井987眼,增長1.54%;年內新增有效灌溉面積620公頃。全年農村牧區(qū)用電量6921.42萬千瓦時,增長29.40%;化肥施用量(折純)7483.54噸,增長63.93%。
        【畜牧業(yè)】  全旗6月末(牧業(yè)年度)牲畜總頭數(shù)159.73萬頭(只),比上年同期減少6.03萬頭(只),下降3.64%。其中:駱駝存欄4.31萬峰,比上年同期增加0.52萬峰,增長13.91%。全年牲畜出欄53萬頭(只),比上年同期增加7萬頭(只),增加13.21%;牲畜出欄率45.98%。全年肉類總產量8695噸,比上年同期增長8.42%;山羊絨產量239.37噸,比上年同期下降4.59%。
        【林業(yè)】  天然林保護、公益林補償、退牧還草等生態(tài)建設項目繼續(xù)得到加強。全年完成飛播造林面積30.6萬畝,禁牧160萬畝,退耕還林0.05萬畝,荒地造林2萬畝,圍欄封育6萬畝。
        【工業(yè)】  全年全部工業(yè)增加值241663萬元,可比增長22.30%。其中: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完成增加值225363萬元,可比增長22.70%,占全旗工業(yè)增加值的93.26%。全旗獨立核算工業(yè)企業(yè)經濟效益綜合指數(shù)達169.74,比上年同期增長5.10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為93.93%,比上年同期增長0.07個百分點。工業(y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洗煤、原鹽、鐵合金、鐵精粉等優(yōu)勢特色工業(yè)產品產量漲幅明顯。
        【建筑業(yè)】  全年建筑業(yè)增加值58511萬元,可比增長35.80%。全旗具有建筑業(yè)資質等級的建筑施工企業(yè)7個,施工企業(yè)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72054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108180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62.88%。全年具有建筑業(yè)資質等級的建筑業(yè)企業(yè)實現(xiàn)利潤1900.8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51672萬元,比上年增長37.47%。按投資管理渠道劃分,基本建設投資358191萬元,增長26.10%;更新改造投資62315萬元,增長19.56%;房地產開發(fā)投資6329萬元,增長65.98%;其它投資24000萬元,增長88倍;城鎮(zhèn)和工礦區(qū)私人建房投資837萬元,同比減少68.10%。“十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91.8億元,超過“十五”前歷年投資總和。
        【國內貿易及對外經濟】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701萬元,比上年增長12.57%。其中:批發(fā)零售貿易業(yè)79592萬元,餐飲業(yè)22704萬元,其它行業(yè)4405萬元。全年實施內引外聯(lián)項目20個,共引進利用區(qū)內外資金8.2億元,比上年增長46.40%。“十五”時期,全旗實施內引外聯(lián)項目108個,累計引進區(qū)內外資金18.9億元,是“九五”時期的8.8倍,年均增長59.70%。全年對外貿貿易出口額達847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3.60%?!笆濉逼陂g,累計對外貿易出口額達1440萬美元。
        【交通】  全年完成貨運量1078萬噸,比上年增長82.25%;完成貨物周轉量138964萬噸公里,增長166.02%。全年完成客運量695.5萬人,增長18.48%;完成旅客周轉量30005萬人公里,增長51.54%。
        【旅游業(yè)】  2005年全旗累計接待游客35.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3.97%,其中:接待國外游客1498人次,比上年增長40.13%。實現(xiàn)旅游經營收入6320萬元,比上年增長85.50%。牧家游接待點25家,接待游客6.1萬人次,增長88.85%,經營收入達610萬元。
        【科技】  科技特派員制度逐步推開,加大工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和農牧業(yè)實用技術推廣力度,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了34%以上。全年有20項農牧業(yè)實用技術得到推廣;9項科技成果被授予阿拉善盟科技進步獎。
        【教育】  年末全旗共有各類各級學校48所,在校生27750人,其中:普通初中在校生11681人,小學在校生10026人,職業(yè)中學在校生1148人。小學在校生輟學率為零,初中在校生輟學率0.55%,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為99.99%,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30%。
        【文化】  年內舉辦中國·內蒙古阿拉善首屆奇石文化旅游節(jié)、2005百日廣場文化消夏活動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動和一些群眾性文化活動,進一步強化和繁榮巴彥浩特地區(qū)群眾文化生活,帶動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全旗年末擁有文化機構31個,其中:烏蘭牧騎1個、文化館1個、圖書館2個、文化站23個、電影錄像管理站1個、博物館1個、歌舞團1個、群眾藝術館1個。
        【衛(wèi)生】  全旗共有衛(wèi)生機構46個,其中:醫(yī)院9個,農村牧區(qū)衛(wèi)生院2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衛(wèi)生機構1個。年末擁有床位565張,其中:醫(yī)院擁有病床398張,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擁有病床133張,婦幼衛(wèi)生機構擁有病床30張。年末全旗擁有衛(wèi)生技術人員1026人。32061名農牧民參加新型農牧區(qū)合作醫(yī)療,參合率達到75.60%。
        【體育】  成功舉辦阿拉善左旗首屆職工運動會、“夏力賓杯”沙力博爾摔跤賽、“宋慶齡”杯全區(qū)青少年足球賽等各類體育比賽和活動。
        【人口人民生活】  全旗全年出生人口1241人,人口出生率為8.09‰,比上年下降0.25個千分點;死亡人口587人,人口死亡率為3.83‰,比上年下降0.09個千分點。全年自然增長人數(shù)為65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26‰。
        全年城鎮(zhèn)居民均可支配收入8889元,比上年增加1362元,增長18.09%?!笆濉睍r期,全旗城鎮(zhèn)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47%;城鎮(zhèn)居民均消費性支出8502.58元,同比增長11.89%。全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532元,比上年增加406元,增長13.00%?!笆濉睍r期,全旗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57%。
        【社會保障】  “十五”期間,城鎮(zhèn)和農牧區(qū)低保標準分別由1440元和1000元增加到1620和1350元。五年間共有9218戶20845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實現(xiàn)應保盡保。年末擁有福利院1所、敬老院1所及救助站1所,社會救濟工作繼續(xù)加強。

    (孫振翮 林楠)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