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卷
【內蒙古日報社領導名錄】
副書記 副社長 總編輯:王開
黨委委員 巡視員:于守民
黨委委員 副總編輯:相恒義
黨委委員 副總編輯:李玉林(2月病逝)
黨委委員 副社長:張彥欽
黨委委員 副總編輯:吳海龍(蒙古族)
黨委委員 副社長:冀學博(蒙古族)
黨委委員 紀委書記:包牧仁(蒙古族 2月任職)
黨委委員 副總編輯:孫亞輝(2月任職)
黨委委員 副總編輯:烏日吐那斯圖(蒙古族 2月任職)
【概況】《內蒙古日報》是自治區(qū)黨委機關報,1948年1月1日創(chuàng)刊。內蒙古日報社內設辦公室、經營管理部、計劃財務部、人力資源部、資產管理部、離退休人員工作部、蒙文報編輯部(下設9個部門)、漢文報編輯部(下設9個部門)、北方新報社、北方周末報社、印務中心、聞都投資公司、北方酒店公司等?,F有在職人員1672人。形成以《內蒙古日報》蒙漢文版、《北方新報》為主體的11張報紙、4本雜志、6個網站、3個文化公司、1個手機報、1個閱報欄公司、1個網絡電視臺的傳媒規(guī)模。
蒙文報紙:《內蒙古日報》、《內蒙古生活周報》、《內蒙古少年報》;蒙文雜志:《新聞論壇》、《索倫嘎》(斯拉夫蒙文);蒙文網站:中國蒙古語新聞網、索倫嘎網(斯拉夫蒙文)。漢文報紙:《內蒙古日報》、《北方新報》、《科爾沁都市報》(北方新報·東部版)、《北方新報·包頭版》、《北方周末報》、《新周末》、《經濟時訊》;漢文雜志:《新聞論壇》、《人力資源管理》;漢文網站:內蒙古新聞網、正北方網、科爾沁都市網、新北方網。
【宣傳報道】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各報紙、刊物與網站、手機報、網絡電視臺等均按照中宣部和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統(tǒng)一安排,不斷創(chuàng)新宣傳形式和內容,突出了全媒體、全天候、多語種等特點,用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和方式,搭建起群眾樂于參與的載體和平臺。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報道中,創(chuàng)下了《內蒙古日報》特大戰(zhàn)役性報道發(fā)稿量、投入版面數量的新紀錄,多個媒體多次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好評和認可;深入宣傳自治區(qū)發(fā)展面臨的重大歷史機遇和各地區(qū)各部門穩(wěn)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強基礎的具體措施和進展成效,促進了全區(qū)經濟穩(wěn)步增長,為各地發(fā)展搖旗鼓勁;加強對干部群眾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民生領域問題的報道和道德宣傳,進一步推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推出“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專欄和繼續(xù)貫徹落實國務院《意見》、深化自治區(qū)“十二五”規(guī)劃、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的學習宣傳,社會反響良好。
漢文報入圍2011~2012中國品牌媒體百強——黨報品牌10強,《北方新報》入圍都市報品牌競爭力10強。蒙文報改版后,專副刊設《民生》、《教育》、《新牧區(qū)》等13個???,改版力度最大的是民族文化周刊和《塔林托雅》文藝周刊。漢文報自1月1日起,每周擴至68個版,彩色版面也有所增加。通過版面設計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了新聞版嚴謹雅致,財經版樸素明晰,專副刊清爽靈動,整體挺拔明快、簡潔大方、清新精致的版面風格。
在新媒體建設及報網互動中,中國蒙古語新聞網與蒙文報、內蒙古新聞網與漢文報、正北方網與《北方新報》的互動,彌補了紙媒的不足;《科爾沁都市報》手機報、《北方新報·包頭版》數字報、北方周末報社官方網站新北方網上線運行。
【踐行走轉改】繼2011年8月24日,蒙漢文報編委會推出“走轉改”活動,報社領導從自身做起,帶頭改進工作作風,帶隊走基層20余次;蒙漢文報編輯部先后組成19個報道組,分192批次587人赴基層采訪報道,骨干編輯記者平均每人下基層采訪10次,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接受實踐考驗,使宣傳內容得以改進、隊伍素質得以提高。集中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鮮活生動,文風清新的報道;開設50余個專欄、專版、專題,刊發(fā)(載)4000余篇報道,2160余幅圖片,30余個音視頻?;顒訉崿F了報社作風和文風的初步轉變。蒙文報開展了“十八大精神下鄉(xiāng)”活動,各采訪小組還帶去《內蒙古生活周報》十八大??汀吨袊伯a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單行本送給牧戶。
會議報道進行了調整,留出更多的版面和空間,讓民生報道上“正席”。自治區(qū)黨委書記、自治區(qū)主席出席會議報道字數不超過800字,自治區(qū)黨委常委出席會議報道字數不超過500字,副省領導出席會議發(fā)簡短消息;時政新聞不以領導定頭條,以事情定頭條,主要活動上頭條,一般性會議減少報道,報道老百姓愿意看的內容。
【落實八項規(guī)定】以自治區(qū)“七條規(guī)定”作為改進工作、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重要機遇。出臺了事業(yè)、企業(yè)部門(單位)節(jié)約獎勵辦法,完善差旅費、招待費等制度,從嚴控制社領導差旅費、招待費支出。報社各部門(單位)精簡各種聯誼活動,不搞公款宴請,基層采訪調研輕車簡行。關心職工冷暖,解決實際問題,籌措資金1500余萬元,對聞都小區(qū)進行供熱管網和節(jié)能保暖改造;在聞都新苑小區(qū)建設了健身場地,改善了職工居住環(huán)境;按照事業(yè)單位績效工資要求,完成退休人員津補貼工作。
【經營管理】實現總收入4.7億元,實現利潤2700萬元。繼續(xù)在報社推行目標責任管理制度,加強經營分析與考核。大力扶持傳統(tǒng)產業(yè)做大做強,支持新媒體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降低股份制合作企業(yè)的風險,對獨資企業(yè)會計人員進行統(tǒng)一管理,注重內部挖潛,實現其效益最大化。通過調整預算,減少蒙編赤字預算,增加漢編利潤,真實體現了蒙漢編預決算基本情況。改革各核算單位上繳管理費和改革成本辦法。繼續(xù)加強項目建設工作,保密品印刷公司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北方金悅餐飲項目、蒙達彩色包裝印刷項目進展順利,北方網絡電視公司完成注冊,內蒙古日報傳媒投資公司正在辦理工商注冊,聞都置業(yè)公司臨河區(qū)項目、玉泉區(qū)項目開盤。
【隊伍建設】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用人導向和公開、公平、競爭、擇優(yōu)及輪崗交流的原則,注重選拔女干部、年輕干部和少數民族干部,采取自薦、推薦與民主集中的方式選用干部,順利完成了報社三年一輪的處級干部和全員競聘上崗工作。新提拔的處級干部39人(正處13人,副處26人),輪崗交流30人,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比例有所提高,平均年齡下降。加大培訓力度,集中組織了處級干部任職培訓班、采編部門高層次人員業(yè)務培訓班、經營部門投融資業(yè)務培訓班、主管培訓班等5期培訓班。新考錄數十人,分別充實到采編與管理隊伍。
【深化改革】漢文報圍繞分配激勵機制的改革正在推行;從2011年8月~2012年1月13日,內蒙古新聞網“一網兩制”轉企改制工作全部完成;1月1日起,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主辦的《內蒙古少年報》(蒙文版)整建制劃歸報社主管主辦,與《內蒙古生活周報》(蒙文版)實行企業(yè)化發(fā)展機制,在中國蒙古語新聞網開設《內蒙古少年報》頻道,實現“報網融合”的業(yè)務流程;通過設立投資公司管理報社投入各股份制企業(yè)的股份,使報社資產產權逐漸清晰化;積極探索《科爾沁都市報》等報刊、發(fā)行物流公司等經營企業(yè)的經營管理和發(fā)展模式;區(qū)分了報社獨資企業(yè)和股份制企業(yè),各企業(yè)按照各自發(fā)展狀態(tài),分別推進用人、用工制度改革;積極推進股份制改造,建立科學、有序、多元的融資、融智、融商體制和機制,吸納社會優(yōu)秀資源向外擴張發(fā)展。
【黨建工作】塑造“愛崗、敬業(yè)、團結、創(chuàng)新”的內蒙古日報精神。通過黨委中心組學習及擴大會議,處級干部會議等,不斷統(tǒng)一全社的思想、提高全社的認識,創(chuàng)新和完善了報社的改革發(fā)展理論。堅持領導班子成員進支部,黨員多的部門、單位成立黨總支,不斷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方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各級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結合報社新一輪處級干部競聘工作、機構改革及人員調整變化情況,對50個黨支部進行了換屆改選和支委增補。召開共青團內蒙古日報社(集團)第七屆團委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委員會。
【榮譽】張俊在2012年獲內蒙古十佳新聞工作者;哈丹寶力格、海粼創(chuàng)作,郝斌編輯《牧民開始用衛(wèi)星放牧》獲中國新聞獎(2011年度)二等獎;百文學、百先、烏日根巴雅爾、其哈日嘎創(chuàng)作《經濟生態(tài)民生》獲全國蒙古文報紙新聞獎(2011年度)特別獎;白依斯古楞創(chuàng)作《殷殷總理囑托悠悠草原情懷》于2012年獲全國蒙古文報紙新聞獎(2010年度)一等獎?!秲让晒湃請蟆访晌陌娅@新華社2011~2012年度通稿、專線稿好版面獎特別獎;漢文報發(fā)行廣告公司獲“2012中國報業(yè)廣告年度創(chuàng)新獎”與“全國省級黨報發(fā)行先進集體”。夏紅獲2011~2012全國省級黨報發(fā)行先進個人。
【內蒙古日報社領導名錄】
副書記 副社長 總編輯:王開
黨委委員 巡視員:于守民
黨委委員 副總編輯:相恒義
黨委委員 副總編輯:李玉林(2月病逝)
黨委委員 副社長:張彥欽
黨委委員 副總編輯:吳海龍(蒙古族)
黨委委員 副社長:冀學博(蒙古族)
黨委委員 紀委書記:包牧仁(蒙古族 2月任職)
黨委委員 副總編輯:孫亞輝(2月任職)
黨委委員 副總編輯:烏日吐那斯圖(蒙古族 2月任職)
【概況】《內蒙古日報》是自治區(qū)黨委機關報,1948年1月1日創(chuàng)刊。內蒙古日報社內設辦公室、經營管理部、計劃財務部、人力資源部、資產管理部、離退休人員工作部、蒙文報編輯部(下設9個部門)、漢文報編輯部(下設9個部門)、北方新報社、北方周末報社、印務中心、聞都投資公司、北方酒店公司等?,F有在職人員1672人。形成以《內蒙古日報》蒙漢文版、《北方新報》為主體的11張報紙、4本雜志、6個網站、3個文化公司、1個手機報、1個閱報欄公司、1個網絡電視臺的傳媒規(guī)模。
蒙文報紙:《內蒙古日報》、《內蒙古生活周報》、《內蒙古少年報》;蒙文雜志:《新聞論壇》、《索倫嘎》(斯拉夫蒙文);蒙文網站:中國蒙古語新聞網、索倫嘎網(斯拉夫蒙文)。漢文報紙:《內蒙古日報》、《北方新報》、《科爾沁都市報》(北方新報·東部版)、《北方新報·包頭版》、《北方周末報》、《新周末》、《經濟時訊》;漢文雜志:《新聞論壇》、《人力資源管理》;漢文網站:內蒙古新聞網、正北方網、科爾沁都市網、新北方網。
【宣傳報道】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各報紙、刊物與網站、手機報、網絡電視臺等均按照中宣部和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統(tǒng)一安排,不斷創(chuàng)新宣傳形式和內容,突出了全媒體、全天候、多語種等特點,用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和方式,搭建起群眾樂于參與的載體和平臺。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報道中,創(chuàng)下了《內蒙古日報》特大戰(zhàn)役性報道發(fā)稿量、投入版面數量的新紀錄,多個媒體多次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好評和認可;深入宣傳自治區(qū)發(fā)展面臨的重大歷史機遇和各地區(qū)各部門穩(wěn)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強基礎的具體措施和進展成效,促進了全區(qū)經濟穩(wěn)步增長,為各地發(fā)展搖旗鼓勁;加強對干部群眾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民生領域問題的報道和道德宣傳,進一步推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推出“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專欄和繼續(xù)貫徹落實國務院《意見》、深化自治區(qū)“十二五”規(guī)劃、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的學習宣傳,社會反響良好。
漢文報入圍2011~2012中國品牌媒體百強——黨報品牌10強,《北方新報》入圍都市報品牌競爭力10強。蒙文報改版后,專副刊設《民生》、《教育》、《新牧區(qū)》等13個專刊,改版力度最大的是民族文化周刊和《塔林托雅》文藝周刊。漢文報自1月1日起,每周擴至68個版,彩色版面也有所增加。通過版面設計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了新聞版嚴謹雅致,財經版樸素明晰,專副刊清爽靈動,整體挺拔明快、簡潔大方、清新精致的版面風格。
在新媒體建設及報網互動中,中國蒙古語新聞網與蒙文報、內蒙古新聞網與漢文報、正北方網與《北方新報》的互動,彌補了紙媒的不足;《科爾沁都市報》手機報、《北方新報·包頭版》數字報、北方周末報社官方網站新北方網上線運行。
【踐行走轉改】繼2011年8月24日,蒙漢文報編委會推出“走轉改”活動,報社領導從自身做起,帶頭改進工作作風,帶隊走基層20余次;蒙漢文報編輯部先后組成19個報道組,分192批次587人赴基層采訪報道,骨干編輯記者平均每人下基層采訪10次,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接受實踐考驗,使宣傳內容得以改進、隊伍素質得以提高。集中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鮮活生動,文風清新的報道;開設50余個專欄、專版、專題,刊發(fā)(載)4000余篇報道,2160余幅圖片,30余個音視頻。活動實現了報社作風和文風的初步轉變。蒙文報開展了“十八大精神下鄉(xiāng)”活動,各采訪小組還帶去《內蒙古生活周報》十八大??汀吨袊伯a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單行本送給牧戶。
會議報道進行了調整,留出更多的版面和空間,讓民生報道上“正席”。自治區(qū)黨委書記、自治區(qū)主席出席會議報道字數不超過800字,自治區(qū)黨委常委出席會議報道字數不超過500字,副省領導出席會議發(fā)簡短消息;時政新聞不以領導定頭條,以事情定頭條,主要活動上頭條,一般性會議減少報道,報道老百姓愿意看的內容。
【落實八項規(guī)定】以自治區(qū)“七條規(guī)定”作為改進工作、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重要機遇。出臺了事業(yè)、企業(yè)部門(單位)節(jié)約獎勵辦法,完善差旅費、招待費等制度,從嚴控制社領導差旅費、招待費支出。報社各部門(單位)精簡各種聯誼活動,不搞公款宴請,基層采訪調研輕車簡行。關心職工冷暖,解決實際問題,籌措資金1500余萬元,對聞都小區(qū)進行供熱管網和節(jié)能保暖改造;在聞都新苑小區(qū)建設了健身場地,改善了職工居住環(huán)境;按照事業(yè)單位績效工資要求,完成退休人員津補貼工作。
【經營管理】實現總收入4.7億元,實現利潤2700萬元。繼續(xù)在報社推行目標責任管理制度,加強經營分析與考核。大力扶持傳統(tǒng)產業(yè)做大做強,支持新媒體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降低股份制合作企業(yè)的風險,對獨資企業(yè)會計人員進行統(tǒng)一管理,注重內部挖潛,實現其效益最大化。通過調整預算,減少蒙編赤字預算,增加漢編利潤,真實體現了蒙漢編預決算基本情況。改革各核算單位上繳管理費和改革成本辦法。繼續(xù)加強項目建設工作,保密品印刷公司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北方金悅餐飲項目、蒙達彩色包裝印刷項目進展順利,北方網絡電視公司完成注冊,內蒙古日報傳媒投資公司正在辦理工商注冊,聞都置業(yè)公司臨河區(qū)項目、玉泉區(qū)項目開盤。
【隊伍建設】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用人導向和公開、公平、競爭、擇優(yōu)及輪崗交流的原則,注重選拔女干部、年輕干部和少數民族干部,采取自薦、推薦與民主集中的方式選用干部,順利完成了報社三年一輪的處級干部和全員競聘上崗工作。新提拔的處級干部39人(正處13人,副處26人),輪崗交流30人,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比例有所提高,平均年齡下降。加大培訓力度,集中組織了處級干部任職培訓班、采編部門高層次人員業(yè)務培訓班、經營部門投融資業(yè)務培訓班、主管培訓班等5期培訓班。新考錄數十人,分別充實到采編與管理隊伍。
【深化改革】漢文報圍繞分配激勵機制的改革正在推行;從2011年8月~2012年1月13日,內蒙古新聞網“一網兩制”轉企改制工作全部完成;1月1日起,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主辦的《內蒙古少年報》(蒙文版)整建制劃歸報社主管主辦,與《內蒙古生活周報》(蒙文版)實行企業(yè)化發(fā)展機制,在中國蒙古語新聞網開設《內蒙古少年報》頻道,實現“報網融合”的業(yè)務流程;通過設立投資公司管理報社投入各股份制企業(yè)的股份,使報社資產產權逐漸清晰化;積極探索《科爾沁都市報》等報刊、發(fā)行物流公司等經營企業(yè)的經營管理和發(fā)展模式;區(qū)分了報社獨資企業(yè)和股份制企業(yè),各企業(yè)按照各自發(fā)展狀態(tài),分別推進用人、用工制度改革;積極推進股份制改造,建立科學、有序、多元的融資、融智、融商體制和機制,吸納社會優(yōu)秀資源向外擴張發(fā)展。
【黨建工作】塑造“愛崗、敬業(yè)、團結、創(chuàng)新”的內蒙古日報精神。通過黨委中心組學習及擴大會議,處級干部會議等,不斷統(tǒng)一全社的思想、提高全社的認識,創(chuàng)新和完善了報社的改革發(fā)展理論。堅持領導班子成員進支部,黨員多的部門、單位成立黨總支,不斷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方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各級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結合報社新一輪處級干部競聘工作、機構改革及人員調整變化情況,對50個黨支部進行了換屆改選和支委增補。召開共青團內蒙古日報社(集團)第七屆團委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委員會。
【榮譽】張俊在2012年獲內蒙古十佳新聞工作者;哈丹寶力格、海粼創(chuàng)作,郝斌編輯《牧民開始用衛(wèi)星放牧》獲中國新聞獎(2011年度)二等獎;百文學、百先、烏日根巴雅爾、其哈日嘎創(chuàng)作《經濟生態(tài)民生》獲全國蒙古文報紙新聞獎(2011年度)特別獎;白依斯古楞創(chuàng)作《殷殷總理囑托悠悠草原情懷》于2012年獲全國蒙古文報紙新聞獎(2010年度)一等獎。《內蒙古日報》蒙文版獲新華社2011~2012年度通稿、專線稿好版面獎特別獎;漢文報發(fā)行廣告公司獲“2012中國報業(yè)廣告年度創(chuàng)新獎”與“全國省級黨報發(fā)行先進集體”。夏紅獲2011~2012全國省級黨報發(fā)行先進個人。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