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當前位置:內蒙古區(qū)情網  /  數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5年  /  第五期

第五期

  • 【書苑筆談】地方史研究編撰的有益探索——讀《額濟納歷史上的那些事》
  • 發(fā)布時間:2016-01-09
  • 來源:內蒙古文史研究館館員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 《額濟納歷史上那些事》由李文清編著,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20159月第1版。

    額濟納是一個特殊的歷史地理單元,黑河下游(額濟納河)流入巴丹吉林沙漠后,蜿蜒250余公里,注入東、西居延海形成額濟納綠洲。歷史上的額濟納綠洲水草豐美、駝羊成群。這片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綠洲,形成了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間的狹長通道,是河西走廊“絲綢之路”通往漠北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從史前時代起,這里就有人類活動于此,先秦至秦漢之際,這里是烏孫、月氏、匈奴人的駐牧地。張騫通西域后,歷代黨中央王朝都在這里設置城塞,西漢的居延塞、隋唐的大同城、西夏的黑水城、元代的亦集乃路,清代安置土爾扈特部于此,民國年間又屢經劫難。世世代代生于斯、長于斯的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書寫了額濟納的歷史,但是由于地處邊陲,地方文獻缺乏,在歷代正史中的記載也是吉光片羽,近代以來我國和西方科學家、探險家雖然留下了不少著述,但多側重于其所考察范圍,更何況有些所謂探險家實為文化大盜。在文化昌明的今天,需要一部能準確反映額濟納歷史的著作,李文清先生的《額濟納歷史上的那些事》的出版恰好填補了這樣一個空白。成為第一部關于額濟納歷史的著作。

    地方歷史的研究和編撰,其成果形式一般通過地方志和地方史著述來反映。按照章學誠的觀點,地方志所記載的自然就是地方史。但是從歷史編撰學的觀點來看,地方志與地方史還是有相當大的區(qū)別的。從編撰體例來看,地方史是以時系事,地方志則是以類系事;史書以時間為序,貫通古今,反映一地歷史沿革、記述重要任務時間,揭示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方志則是以事類為限,分門別類,展現社會生活全貌。地方史與地方志一縱一橫,構成一地的歷史表述體系,史與志互為表里,互為補充,相得益彰。《額濟納歷史上那些事》雖然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地方史,應該是一種史話體的地方史。但它仍然可以和《額濟納旗志》互相呼應,形成較為完整的額濟納歷史表述體系。

    作為第一部系統(tǒng)記述額濟納歷史的著作,《額濟納歷史上那些事》有幾個顯著的特點:

    (一)清晰、準確勾勒額濟納歷史

    作者在書中按照歷史發(fā)展的線索,以各歷史時期黨中央王朝在額濟納的重要舉措作為時代的標志,將額濟納歷史大致劃分為七個時期,即:漢代的居延屯戍區(qū)、隋唐時期的大同城、西夏王朝修筑黑水城、元朝亦集乃路的興盛和衰亡、明代的戰(zhàn)亂荒蕪之地、清朝土爾扈特部回歸和額濟納建旗、民國時期動蕩的國防前哨。鉤沉索隱,勾勒出了從張騫通西域至額濟納和平解放兩千余年歷史的主線,從作者的記述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這條主線就是額濟納始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北疆的一顆明珠,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園,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始終是額濟納歷史發(fā)展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額濟納文化。這樣一條主線為后人繼續(xù)探索研究額濟納歷史提供了基礎,篳路藍縷,功不可沒。若說有缺憾,就是作者若能對額濟納史前時期和西漢以前北方民族在此的活動加以勾勒可能更能突顯額濟納歷史的悠久;對唐代大同城的考證能夠更深入一些,內容就更豐滿了。另外對明代額濟納歷史的記述如果能更名為“北元時期的額濟納”,也許更準確。

    (二)史料準確可靠

    關于額濟納歷史的記載,散見于簡牘、歷代正史、文人筆記、探險家和科學家的作品中,史料十分凌亂。如何收集、使用史料,著實考驗作者的功力,作者以正史、清人行紀、考古學報告、探險家著述、當代人研究論著為基本史料,搭建了額濟納歷史的基本架構。作者為了弄清一個歷史事實,多方求教,力求史實準確無誤。為考證關于英國外交官臺克滿(中文名趙錫孟)曾經途經額濟納,并曾“入住沙漠白宮”一事,作者對臺克滿其人在中國的經歷做了深入研究,在得知臺克滿曾著有《新疆之旅》一書后,不惜高價從網上購買英文原版圖書,并請人將其中的有關內容翻譯成中文,使問題得到解決,同時還解決了地下黨員蘇劍嘯被馬步芳軍隊逮捕的時間等問題。

    (三)考證有理有據

    作者并非歷史專業(yè)科班出生,但在多年對地方歷史文化探索、研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鍛煉了理論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額濟納歷史上的許多事由于文獻的闕如,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作者利用中外文獻和前人研究成果對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做了考證,得出了自己的結論,這些結論雖然不一定就是事實的本相,但卻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方向。如第5章第2節(jié)“亦集乃城的終結”,對明初朱元璋派遣大軍進軍河西走廊攻打亦集乃城的考證,由于《明史》《明史紀事本末》記事的錯亂,使這一事件真相撲朔迷離,作者梳理史料,對明軍攻打亦集乃城一事做出了合理的推斷與考據,結論令人信服。又如第6章第5節(jié)“黑將軍的傳說”中對黑將軍其人所做的合理考證,對黑河改道的時間和原因的合理推斷,讀來既有興味,又讓人覺得合情合理。又如關于“二里子河”名稱來歷的考證,有理有據,很有說服力。類似的例證還有不少,這些考證使本書在史實上更加可靠。

    (四)敘事厚今薄古

    《額濟納歷史上那些事》全書13萬多字,第7章“民國時期動蕩的國防前哨”用73000多字記述近代以來的額濟納歷史。民國年間的額濟納,既是國外探險家的樂園,也是中國內地政府通往蘇聯的交通要道,還是日本軍國主義覬覦之地,也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后方,各種勢力交織于此,波詭云譎。形勢之復雜,從書中第7章第11節(jié)“中蒙邊境上一次蹊蹺的會晤風波”可見一斑。作者用超過全書一半的篇幅記述西方探險家在額濟納進行的文化掠奪,中外科學家在額濟納的科學考察。額濟納蒙漢人民抗日斗爭的記述,對我黨在額濟納地下工作者事跡的再現,范長江對額濟納的秘密探訪,國民政府在當地駐軍給當地人民帶來的災難。這些生動的事例使本書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五)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

    寫好歷史類的普及讀物,普及歷史知識,培育讀者正確的歷史觀,是史學界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多年來,我們的歷史著作或者高深冷峻,居于象牙塔之上;或者如近年來某些著作“戲說”歷史,更是誤導讀者。作者在既不影響作品學術性、權威性的前提下,在書稿的可讀性上下足了功夫,如第1章第4節(jié)關于李陵與匈奴作戰(zhàn)戰(zhàn)敗投降一事的描述;第3章關于黨項人姓名的記載,饒有興味;如第4章第4節(jié)“一封有趣的請柬和一張不可思議的勸訖字條”,生動地反映了元代黑水城繁華的城市經濟。第5節(jié)“亦集乃城一位女子自由愛情夢的破滅”,脫胎于黑城出土文書中的一件司法判決文書,反映一對青年男女曲折凄美的愛情故事,讀來令人唏噓。還有作者對斯文赫定在額濟納的考察過程,范長江探訪額濟納,北京——新疆航線開通過程等重大事件的記述,文筆清新,語言流暢,可讀性極強,讀來栩栩如生。

    從上述幾點來看,《額濟納歷史上那些事》作為一部研究反映額濟納地方歷史的作品,無疑是成功的。但作為第一部系統(tǒng)記述額濟納歷史的作品,仍有進一步充實、完善、提高的必要。如第二章“隋唐時的大同城”,仍需利用學界研究成果,加以充實,尤其是額濟納與唐代文學中的邊塞詩創(chuàng)作有密切關系,發(fā)掘余地很大;關于近代部分,篇幅略大,會造成書稿比例失調,再版時可以考慮將其分拆為兩章,將近代西方探險家、中外科學家的探險考察活動單獨列為一章,其他重要歷史事件列為一章,這樣重點更突出,線索更清晰;又如書中還有一些和額濟納歷史關系不是很大的事件,如土爾扈特部除阿拉布珠爾一部之外其他部眾的回歸,馬鶴天對外蒙古獨立的記述等等,都可略寫,可使書稿更精練,主題更集中。當然,這些問題并不影響本書的成功,瑕不掩瑜。只是希望作者在本書再版時,加以考慮,使本書真正成為記述額濟納歷史的扛鼎之作。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
  • 【書苑筆談】地方史研究編撰的有益探索——讀《額濟納歷史上的那些事》
  • 發(fā)布時間:2016-01-09
  • 來源:內蒙古文史研究館館員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 《額濟納歷史上那些事》由李文清編著,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20159月第1版。

    額濟納是一個特殊的歷史地理單元,黑河下游(額濟納河)流入巴丹吉林沙漠后,蜿蜒250余公里,注入東、西居延海形成額濟納綠洲。歷史上的額濟納綠洲水草豐美、駝羊成群。這片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綠洲,形成了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間的狹長通道,是河西走廊“絲綢之路”通往漠北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從史前時代起,這里就有人類活動于此,先秦至秦漢之際,這里是烏孫、月氏、匈奴人的駐牧地。張騫通西域后,歷代黨中央王朝都在這里設置城塞,西漢的居延塞、隋唐的大同城、西夏的黑水城、元代的亦集乃路,清代安置土爾扈特部于此,民國年間又屢經劫難。世世代代生于斯、長于斯的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書寫了額濟納的歷史,但是由于地處邊陲,地方文獻缺乏,在歷代正史中的記載也是吉光片羽,近代以來我國和西方科學家、探險家雖然留下了不少著述,但多側重于其所考察范圍,更何況有些所謂探險家實為文化大盜。在文化昌明的今天,需要一部能準確反映額濟納歷史的著作,李文清先生的《額濟納歷史上的那些事》的出版恰好填補了這樣一個空白。成為第一部關于額濟納歷史的著作。

    地方歷史的研究和編撰,其成果形式一般通過地方志和地方史著述來反映。按照章學誠的觀點,地方志所記載的自然就是地方史。但是從歷史編撰學的觀點來看,地方志與地方史還是有相當大的區(qū)別的。從編撰體例來看,地方史是以時系事,地方志則是以類系事;史書以時間為序,貫通古今,反映一地歷史沿革、記述重要任務時間,揭示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方志則是以事類為限,分門別類,展現社會生活全貌。地方史與地方志一縱一橫,構成一地的歷史表述體系,史與志互為表里,互為補充,相得益彰?!额~濟納歷史上那些事》雖然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地方史,應該是一種史話體的地方史。但它仍然可以和《額濟納旗志》互相呼應,形成較為完整的額濟納歷史表述體系。

    作為第一部系統(tǒng)記述額濟納歷史的著作,《額濟納歷史上那些事》有幾個顯著的特點:

    (一)清晰、準確勾勒額濟納歷史

    作者在書中按照歷史發(fā)展的線索,以各歷史時期黨中央王朝在額濟納的重要舉措作為時代的標志,將額濟納歷史大致劃分為七個時期,即:漢代的居延屯戍區(qū)、隋唐時期的大同城、西夏王朝修筑黑水城、元朝亦集乃路的興盛和衰亡、明代的戰(zhàn)亂荒蕪之地、清朝土爾扈特部回歸和額濟納建旗、民國時期動蕩的國防前哨。鉤沉索隱,勾勒出了從張騫通西域至額濟納和平解放兩千余年歷史的主線,從作者的記述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這條主線就是額濟納始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北疆的一顆明珠,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園,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始終是額濟納歷史發(fā)展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額濟納文化。這樣一條主線為后人繼續(xù)探索研究額濟納歷史提供了基礎,篳路藍縷,功不可沒。若說有缺憾,就是作者若能對額濟納史前時期和西漢以前北方民族在此的活動加以勾勒可能更能突顯額濟納歷史的悠久;對唐代大同城的考證能夠更深入一些,內容就更豐滿了。另外對明代額濟納歷史的記述如果能更名為“北元時期的額濟納”,也許更準確。

    (二)史料準確可靠

    關于額濟納歷史的記載,散見于簡牘、歷代正史、文人筆記、探險家和科學家的作品中,史料十分凌亂。如何收集、使用史料,著實考驗作者的功力,作者以正史、清人行紀、考古學報告、探險家著述、當代人研究論著為基本史料,搭建了額濟納歷史的基本架構。作者為了弄清一個歷史事實,多方求教,力求史實準確無誤。為考證關于英國外交官臺克滿(中文名趙錫孟)曾經途經額濟納,并曾“入住沙漠白宮”一事,作者對臺克滿其人在中國的經歷做了深入研究,在得知臺克滿曾著有《新疆之旅》一書后,不惜高價從網上購買英文原版圖書,并請人將其中的有關內容翻譯成中文,使問題得到解決,同時還解決了地下黨員蘇劍嘯被馬步芳軍隊逮捕的時間等問題。

    (三)考證有理有據

    作者并非歷史專業(yè)科班出生,但在多年對地方歷史文化探索、研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鍛煉了理論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額濟納歷史上的許多事由于文獻的闕如,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作者利用中外文獻和前人研究成果對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做了考證,得出了自己的結論,這些結論雖然不一定就是事實的本相,但卻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方向。如第5章第2節(jié)“亦集乃城的終結”,對明初朱元璋派遣大軍進軍河西走廊攻打亦集乃城的考證,由于《明史》《明史紀事本末》記事的錯亂,使這一事件真相撲朔迷離,作者梳理史料,對明軍攻打亦集乃城一事做出了合理的推斷與考據,結論令人信服。又如第6章第5節(jié)“黑將軍的傳說”中對黑將軍其人所做的合理考證,對黑河改道的時間和原因的合理推斷,讀來既有興味,又讓人覺得合情合理。又如關于“二里子河”名稱來歷的考證,有理有據,很有說服力。類似的例證還有不少,這些考證使本書在史實上更加可靠。

    (四)敘事厚今薄古

    《額濟納歷史上那些事》全書13萬多字,第7章“民國時期動蕩的國防前哨”用73000多字記述近代以來的額濟納歷史。民國年間的額濟納,既是國外探險家的樂園,也是中國內地政府通往蘇聯的交通要道,還是日本軍國主義覬覦之地,也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后方,各種勢力交織于此,波詭云譎。形勢之復雜,從書中第7章第11節(jié)“中蒙邊境上一次蹊蹺的會晤風波”可見一斑。作者用超過全書一半的篇幅記述西方探險家在額濟納進行的文化掠奪,中外科學家在額濟納的科學考察。額濟納蒙漢人民抗日斗爭的記述,對我黨在額濟納地下工作者事跡的再現,范長江對額濟納的秘密探訪,國民政府在當地駐軍給當地人民帶來的災難。這些生動的事例使本書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五)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

    寫好歷史類的普及讀物,普及歷史知識,培育讀者正確的歷史觀,是史學界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多年來,我們的歷史著作或者高深冷峻,居于象牙塔之上;或者如近年來某些著作“戲說”歷史,更是誤導讀者。作者在既不影響作品學術性、權威性的前提下,在書稿的可讀性上下足了功夫,如第1章第4節(jié)關于李陵與匈奴作戰(zhàn)戰(zhàn)敗投降一事的描述;第3章關于黨項人姓名的記載,饒有興味;如第4章第4節(jié)“一封有趣的請柬和一張不可思議的勸訖字條”,生動地反映了元代黑水城繁華的城市經濟。第5節(jié)“亦集乃城一位女子自由愛情夢的破滅”,脫胎于黑城出土文書中的一件司法判決文書,反映一對青年男女曲折凄美的愛情故事,讀來令人唏噓。還有作者對斯文赫定在額濟納的考察過程,范長江探訪額濟納,北京——新疆航線開通過程等重大事件的記述,文筆清新,語言流暢,可讀性極強,讀來栩栩如生。

    從上述幾點來看,《額濟納歷史上那些事》作為一部研究反映額濟納地方歷史的作品,無疑是成功的。但作為第一部系統(tǒng)記述額濟納歷史的作品,仍有進一步充實、完善、提高的必要。如第二章“隋唐時的大同城”,仍需利用學界研究成果,加以充實,尤其是額濟納與唐代文學中的邊塞詩創(chuàng)作有密切關系,發(fā)掘余地很大;關于近代部分,篇幅略大,會造成書稿比例失調,再版時可以考慮將其分拆為兩章,將近代西方探險家、中外科學家的探險考察活動單獨列為一章,其他重要歷史事件列為一章,這樣重點更突出,線索更清晰;又如書中還有一些和額濟納歷史關系不是很大的事件,如土爾扈特部除阿拉布珠爾一部之外其他部眾的回歸,馬鶴天對外蒙古獨立的記述等等,都可略寫,可使書稿更精練,主題更集中。當然,這些問題并不影響本書的成功,瑕不掩瑜。只是希望作者在本書再版時,加以考慮,使本書真正成為記述額濟納歷史的扛鼎之作。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