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當前位置:內蒙古區(qū)情網  /  數(shù)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7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史海鉤沉)昭君墓與昭君
  •     關于昭君墓和昭君這個人,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史書有記載、文人有演繹。特別是近幾年來呼和浩特市連續(xù)舉辦的六屆“中國·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節(jié)”和召開的“昭君文化理論研討會”,把昭君墓和昭君這個人的有關事跡挖掘得差不多了。聽說昭君的故里湖北省興山縣也在舉辦“昭君藝術節(jié)”,可見昭君這個人,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正如史學家翦伯贊先生1961年在《人民日報》發(fā)表“內蒙訪古”一文所言:“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征,一個民族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BR>    一、昭君墓
        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題昭君墓》中講:“絕塞埋香骨,千秋不朽名”,這個“埋香骨”的地方就是昭君墓。
        關于昭君墓的真?zhèn)?,好多史學家都無定論,在這個問題上,我也不準備探討,在別的地方沒有證實有昭君墓這一說法前,我確信呼和浩特南郊的昭君墓就是真正的昭君墓。到目前為止,不管正史也好、演義也好、詩詞歌賦也好、還是戲劇也好,凡在其中講到昭君墓和昭君的事,指的都是呼和浩特地區(qū)的昭君墓和昭君墓中的昭君。1963年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來呼和浩特市考察并謁昭君墓,留下不朽之作: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漢和親識見高。
      詞客各抒胸臆懣,
      舞文弄墨總徒勞。
    排斥眾議,一斧定音。講出了昭君文化所代表的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真諦。
        我生在昭君墓附近,對昭君的事了解不多,但對昭君墓太熟了。自小學念書開始,便光腳丫子登昭君墓玩耍,帶著天真、好奇的心情,探尋有關昭君傳說中的“遺物”。那個時候,昭君墓周圍楊柳參天、地上雜草叢生,殘磚爛瓦比比皆是,有時候還能找到藍色的、綠色的琉璃瓦塊。這說明昭君墓附近歷史上曾有建筑,《金史·列傳第九·斡魯》載:“遼主留輜重于青冢,領兵一萬往應州?!谕僦吝|主營(青冢主營)盡俘其妻、子、宗族,得其傳國璽。”《金史·列傳第十二·宗望》也載:“太祖已定燕京,斡魯為都統(tǒng),宗望副之,襲遼主于陰山、青冢之間?!薄皩⒅燎嘹?,遇泥濘,眾不能進?!薄皶r遼主往應州,其嬪御諸女見敵兵奄至驚駭欲奔,命騎下執(zhí)之。有傾,后軍至。遼太叔胡盧瓦妃、國王捏里次妃、遼漢夫人,并其子秦王、許王,女骨欲、余里衍、斡里衍、大奧野、次奧野,趙王妃斡里衍、招討迪六、詳穩(wěn)六斤,節(jié)度使孛迭、赤狗兒皆降。得車萬余乘,惟梁王雅里及其長女乘軍亂亡去?!庇帧哆|史·天祚皇帝三》載:“寶大三年(公元1123年)四月戊戌,金兵困輜重于青冢硬寨,太保特母哥竊梁王雅里以遁,秦王、諸妃、公主、叢臣皆陷沒?!绷怼对贰つ救A黎傳》記:“秋八月,從駐青冢,監(jiān)國公主(成吉思汗三女兒阿拉海別乞)遣使來勞,大饗將士,由東勝渡河西。”從以上諸史記述中,可知昭君墓在遼、金、元時,其側確有龐大的建筑群,否則何談駐兵?更何況有遼室皇家臣屬居住。最近,在修建昭君墓時,在其西側挖掘出一塊石碑——《重修古豐州圣母廟碑刻序》,碑文記有“圣母廟,其創(chuàng)始也歷有年,此當即久也,難得如初,棟析梁摧,帳觀瞻兮,莫壯風侵雨剝,傷香火其徒繁遂,使陟降靡,憑神像鮮煌禪之盛,垣墉雖設,寢宮重傾倒之?!边@就又證實明清時,這里也還有威嚴之殿宇??梢姎v史上昭君墓也曾輝煌過。相傳在昭君墓附近曾有昭君故居,后改為昭君娘娘廟,圣母廟,毀于何年,無以考證。人們對昭君很崇拜,據傳如有病、求財、求平安、求子,都要來昭君墓焚香磕頭,可見信仰之深。解放初,墓前有一涼亭,亭前兩旁有一排石碑,多為歷代官府權貴所立,也有文人墨客立的,碑石大多為漢白玉,非常漂亮,有幾塊石碑不知什么原因,偃臥在碑基下,游人隨便亂踏,實在不忍多看。那個時候,昭君墓沒人管理。自從新立了董必武副主席的《謁昭君墓碑》后才慢慢開始進行管護,修圍墻、建陳列室,一直發(fā)展到“文革”后的收門票。
        昭君墓,是粘土夯實而成,如留意,還能看出一層層的夯土痕跡。說道底,也不過是一個大土堆而已。一個大土堆,聳立在呼和浩特平原,歷經兩千余年,風吹雨打,不減不滅。就連石頭,兩千年的風吹雨打也會風化得不成樣子。而這個大土堆,竟能我自巋然不動,真乃神奇至極。
        昭君墓高約二十余丈,占地二十余畝,遠遠望去,高埠巋然,猶如小山。早晚觀之,特象一口巨鐘扣在了呼和浩特平原上,隱若有聲。昭君墓雖為荒墳野冢,但墳上奇花異草,特別茂盛,就是大旱之年、驕陽似火,周圍的莊稼一片枯黃的時候,昭君墓上的草木照樣青翠茂盛,正如清代文人錢良擇在其《出塞紀略》中所言:“塞草皆荒,惟昭君冢獨青”。真乃又一奇觀。
        昭君墓是一個胡漢團結的歷史豐碑,是一部宏文巨著,它伴隨著昭君這個偉大的女性,將永遠疊放在呼和浩特平原上,隨著“中國昭君文化節(jié)”的逐年舉辦,它的頁數(shù)將逐年增加,隨著歷史的推移,它將變得更高更大。
        二、昭君
        關于昭君,我實在難以下筆。據郝誠之先生《昭君文化是中華先進文化》文中記載:“古往今來寫過王昭君事跡的比較著名的作家近500人,反映王昭君事跡的詩歌有700余首,描寫王昭君的小說、民間故事近40多種,記載或評論王昭君事跡的歷代著作有300多種”,話劇演“王昭君”、京劇也演“王昭君”,湖南祁劇、四川川劇、江蘇蘇劇、云南滇劇、福建梨園戲、東北龍江戲等也演“王昭君”、日本能劇也演《昭君》,更有甚者,日本《新編國語綜合》教科書中收錄昭君出塞事件等。在中國的歷史上,漢朝出了兩個盛譽不衰、甚至被神化了的英雄人物,一個是關羽(關云長),后被尊為關帝被供奉到神壇、佛廟。一個就是女中豪杰王嬙(王昭君),后被民間尊為昭君娘娘等。不管人們怎么神化他們,但在我的眼中,我還是認為他們是“人”更親切、更實在。
        關羽,在此不論。對于昭君,我作為生長在她的陵墓附近的一個尊崇者,應該講點個人的想法。
        昭君,良家女,本名王嬙,出身南郡秭歸(湖北興山縣)香溪河畔。因人才出眾,選入漢宮。她是中國的四大美女之一。我想說的王昭君,第一她是良家女,平民百姓,第二他品格高尚,她不但貌美,更主要的是心靈美、辦的事更美,巾幗英雄,是完人,是集多種美譽于一身的美人,名人。為避免與別人的過多重復,在此我只講昭君三個了不起。
        其一、《后漢書·匈奴傳》載:“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女入選掖庭?!币粋€偏僻山區(qū)的平民女子,在當時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能夠被選入宮,了不起。她絕對是端莊貌美、才華出眾、知書達理、歌舞演奏、書畫刺繡樣樣俱能的絕代佳人。由于名聲遠震,超越州郡,所以才被皇家選中的。了不起。
        其二、據《資治通鑒·漢紀二十》載:“竟寧元年正月,匈奴呼韓邪來朝,自言愿婿漢氏以自親”。昭君得知此事后,“乃請掖庭令求行”(《后漢書·南匈奴傳》。)“自愿請行”這一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舉動,驚呆了后宮粉黛,綠艷紅芳。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女性的遠大抱負,敢于和封建社會挑戰(zhàn)的女中豪杰,有超越時代束縛、敢于追求自由、幸福,敢于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偉大女性。所以在“臨辭大會”上“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后漢書·南匈奴傳》)。王昭君,淡淡裝、天然樣,風韻萬千、落落大方、超凡脫俗、志向遠大,以驚人的美貌,以出塞和親的高貴情操,出現(xiàn)在朝臣之前,如鶴立雞群,氣壓群雄。了不起。
        其三,昭君出塞兩年后,呼韓邪單于就去世了,按照胡俗,單于死后,為了政權的正常延續(xù),其妻應嫁代立皇位的前閼氏之子。昭君當時不愿意,因有違漢民族傳統(tǒng)倫理道德,所以上書求歸,漢成帝接奏,復旨“敕令從胡俗”(《后漢書·南匈奴傳》)。于是昭君領旨,復為后單于閼氏。從這一事情又可以看出,昭君的和親對她而言不是個人行為,而是肩負著國家的利益和胡漢兩個民族永結和好的崇高使命,她以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為重,才有二嫁匈奴的和親。這一舉動更了不起。
        說起“和親”,在漢朝基本上是一件常事。在昭君以前有,在昭君以后也有,而這些“和親”者多為皇親國戚。“奇策安邊付女流”這是漢王朝的國策之一,盡管有的也曾起到過一定的作用,但基本上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起不到長治久安的作用。唯獨王昭君,這個平民女子,和親后“鳴鏑無聲五十年”(翦伯贊語)。正如清將世襲云騎尉彥德在《青冢詩碑》中所言:
      閨閣堪垂世,明妃冠漢宮。
      一身歸朔漠,數(shù)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論,幾於衛(wèi)青同。
      人皆悲遠嫁,我獨羨遭逢。
      縱使承恩寵,焉能保始終?
      至今青冢在,絕勝賦秋風。
        有人講,“和親”,昭君不是第一人,“出塞”,昭君也不是第一例,論出身,水鄉(xiāng)農家女;論身份,布衣庶民。為何昭君能夠流芳千古?我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別人“和親”是被動“和親”,而昭君則是主動“請行”;別人“和親”是皇親國戚,帶著皇權國威的公主下嫁,而昭君是平民女子,在封建社會她的這一舉動是超越身份的行為。所以昭君的“和親”在當時是一件震撼朝野的事情,是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是頂天立地的大事。昭君“和親”確保了中原漢王朝與匈奴之間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和平交往,迎來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的太平盛世,昭君一個弱女子,完成了百萬雄師難以完成的大事。昭君為漢族和匈奴族的親如一家立了奇功大績。所以昭君死后,匈奴人按照漢族習俗進行埋葬,墓冢的高大程度超過漢代所有帝王墓冢,像一座永不隕滅的紀念碑,傳頌著昭君為胡漢團結立下的豐功偉績。

    (作者:呼和浩特市勞動保障協(xié)會)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
  • (史海鉤沉)昭君墓與昭君
  •     關于昭君墓和昭君這個人,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史書有記載、文人有演繹。特別是近幾年來呼和浩特市連續(xù)舉辦的六屆“中國·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節(jié)”和召開的“昭君文化理論研討會”,把昭君墓和昭君這個人的有關事跡挖掘得差不多了。聽說昭君的故里湖北省興山縣也在舉辦“昭君藝術節(jié)”,可見昭君這個人,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正如史學家翦伯贊先生1961年在《人民日報》發(fā)表“內蒙訪古”一文所言:“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征,一個民族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BR>    一、昭君墓
        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題昭君墓》中講:“絕塞埋香骨,千秋不朽名”,這個“埋香骨”的地方就是昭君墓。
        關于昭君墓的真?zhèn)危枚嗍穼W家都無定論,在這個問題上,我也不準備探討,在別的地方沒有證實有昭君墓這一說法前,我確信呼和浩特南郊的昭君墓就是真正的昭君墓。到目前為止,不管正史也好、演義也好、詩詞歌賦也好、還是戲劇也好,凡在其中講到昭君墓和昭君的事,指的都是呼和浩特地區(qū)的昭君墓和昭君墓中的昭君。1963年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來呼和浩特市考察并謁昭君墓,留下不朽之作: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漢和親識見高。
      詞客各抒胸臆懣,
      舞文弄墨總徒勞。
    排斥眾議,一斧定音。講出了昭君文化所代表的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真諦。
        我生在昭君墓附近,對昭君的事了解不多,但對昭君墓太熟了。自小學念書開始,便光腳丫子登昭君墓玩耍,帶著天真、好奇的心情,探尋有關昭君傳說中的“遺物”。那個時候,昭君墓周圍楊柳參天、地上雜草叢生,殘磚爛瓦比比皆是,有時候還能找到藍色的、綠色的琉璃瓦塊。這說明昭君墓附近歷史上曾有建筑,《金史·列傳第九·斡魯》載:“遼主留輜重于青冢,領兵一萬往應州?!谕僦吝|主營(青冢主營)盡俘其妻、子、宗族,得其傳國璽?!薄督鹗贰ち袀鞯谑ぷ谕芬草d:“太祖已定燕京,斡魯為都統(tǒng),宗望副之,襲遼主于陰山、青冢之間?!薄皩⒅燎嘹?,遇泥濘,眾不能進。”“時遼主往應州,其嬪御諸女見敵兵奄至驚駭欲奔,命騎下執(zhí)之。有傾,后軍至。遼太叔胡盧瓦妃、國王捏里次妃、遼漢夫人,并其子秦王、許王,女骨欲、余里衍、斡里衍、大奧野、次奧野,趙王妃斡里衍、招討迪六、詳穩(wěn)六斤,節(jié)度使孛迭、赤狗兒皆降。得車萬余乘,惟梁王雅里及其長女乘軍亂亡去。”又《遼史·天祚皇帝三》載:“寶大三年(公元1123年)四月戊戌,金兵困輜重于青冢硬寨,太保特母哥竊梁王雅里以遁,秦王、諸妃、公主、叢臣皆陷沒?!绷怼对贰つ救A黎傳》記:“秋八月,從駐青冢,監(jiān)國公主(成吉思汗三女兒阿拉海別乞)遣使來勞,大饗將士,由東勝渡河西。”從以上諸史記述中,可知昭君墓在遼、金、元時,其側確有龐大的建筑群,否則何談駐兵?更何況有遼室皇家臣屬居住。最近,在修建昭君墓時,在其西側挖掘出一塊石碑——《重修古豐州圣母廟碑刻序》,碑文記有“圣母廟,其創(chuàng)始也歷有年,此當即久也,難得如初,棟析梁摧,帳觀瞻兮,莫壯風侵雨剝,傷香火其徒繁遂,使陟降靡,憑神像鮮煌禪之盛,垣墉雖設,寢宮重傾倒之。”這就又證實明清時,這里也還有威嚴之殿宇。可見歷史上昭君墓也曾輝煌過。相傳在昭君墓附近曾有昭君故居,后改為昭君娘娘廟,圣母廟,毀于何年,無以考證。人們對昭君很崇拜,據傳如有病、求財、求平安、求子,都要來昭君墓焚香磕頭,可見信仰之深。解放初,墓前有一涼亭,亭前兩旁有一排石碑,多為歷代官府權貴所立,也有文人墨客立的,碑石大多為漢白玉,非常漂亮,有幾塊石碑不知什么原因,偃臥在碑基下,游人隨便亂踏,實在不忍多看。那個時候,昭君墓沒人管理。自從新立了董必武副主席的《謁昭君墓碑》后才慢慢開始進行管護,修圍墻、建陳列室,一直發(fā)展到“文革”后的收門票。
        昭君墓,是粘土夯實而成,如留意,還能看出一層層的夯土痕跡。說道底,也不過是一個大土堆而已。一個大土堆,聳立在呼和浩特平原,歷經兩千余年,風吹雨打,不減不滅。就連石頭,兩千年的風吹雨打也會風化得不成樣子。而這個大土堆,竟能我自巋然不動,真乃神奇至極。
        昭君墓高約二十余丈,占地二十余畝,遠遠望去,高埠巋然,猶如小山。早晚觀之,特象一口巨鐘扣在了呼和浩特平原上,隱若有聲。昭君墓雖為荒墳野冢,但墳上奇花異草,特別茂盛,就是大旱之年、驕陽似火,周圍的莊稼一片枯黃的時候,昭君墓上的草木照樣青翠茂盛,正如清代文人錢良擇在其《出塞紀略》中所言:“塞草皆荒,惟昭君冢獨青”。真乃又一奇觀。
        昭君墓是一個胡漢團結的歷史豐碑,是一部宏文巨著,它伴隨著昭君這個偉大的女性,將永遠疊放在呼和浩特平原上,隨著“中國昭君文化節(jié)”的逐年舉辦,它的頁數(shù)將逐年增加,隨著歷史的推移,它將變得更高更大。
        二、昭君
        關于昭君,我實在難以下筆。據郝誠之先生《昭君文化是中華先進文化》文中記載:“古往今來寫過王昭君事跡的比較著名的作家近500人,反映王昭君事跡的詩歌有700余首,描寫王昭君的小說、民間故事近40多種,記載或評論王昭君事跡的歷代著作有300多種”,話劇演“王昭君”、京劇也演“王昭君”,湖南祁劇、四川川劇、江蘇蘇劇、云南滇劇、福建梨園戲、東北龍江戲等也演“王昭君”、日本能劇也演《昭君》,更有甚者,日本《新編國語綜合》教科書中收錄昭君出塞事件等。在中國的歷史上,漢朝出了兩個盛譽不衰、甚至被神化了的英雄人物,一個是關羽(關云長),后被尊為關帝被供奉到神壇、佛廟。一個就是女中豪杰王嬙(王昭君),后被民間尊為昭君娘娘等。不管人們怎么神化他們,但在我的眼中,我還是認為他們是“人”更親切、更實在。
        關羽,在此不論。對于昭君,我作為生長在她的陵墓附近的一個尊崇者,應該講點個人的想法。
        昭君,良家女,本名王嬙,出身南郡秭歸(湖北興山縣)香溪河畔。因人才出眾,選入漢宮。她是中國的四大美女之一。我想說的王昭君,第一她是良家女,平民百姓,第二他品格高尚,她不但貌美,更主要的是心靈美、辦的事更美,巾幗英雄,是完人,是集多種美譽于一身的美人,名人。為避免與別人的過多重復,在此我只講昭君三個了不起。
        其一、《后漢書·匈奴傳》載:“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女入選掖庭。”一個偏僻山區(qū)的平民女子,在當時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能夠被選入宮,了不起。她絕對是端莊貌美、才華出眾、知書達理、歌舞演奏、書畫刺繡樣樣俱能的絕代佳人。由于名聲遠震,超越州郡,所以才被皇家選中的。了不起。
        其二、據《資治通鑒·漢紀二十》載:“竟寧元年正月,匈奴呼韓邪來朝,自言愿婿漢氏以自親”。昭君得知此事后,“乃請掖庭令求行”(《后漢書·南匈奴傳》。)“自愿請行”這一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舉動,驚呆了后宮粉黛,綠艷紅芳。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女性的遠大抱負,敢于和封建社會挑戰(zhàn)的女中豪杰,有超越時代束縛、敢于追求自由、幸福,敢于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偉大女性。所以在“臨辭大會”上“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后漢書·南匈奴傳》)。王昭君,淡淡裝、天然樣,風韻萬千、落落大方、超凡脫俗、志向遠大,以驚人的美貌,以出塞和親的高貴情操,出現(xiàn)在朝臣之前,如鶴立雞群,氣壓群雄。了不起。
        其三,昭君出塞兩年后,呼韓邪單于就去世了,按照胡俗,單于死后,為了政權的正常延續(xù),其妻應嫁代立皇位的前閼氏之子。昭君當時不愿意,因有違漢民族傳統(tǒng)倫理道德,所以上書求歸,漢成帝接奏,復旨“敕令從胡俗”(《后漢書·南匈奴傳》)。于是昭君領旨,復為后單于閼氏。從這一事情又可以看出,昭君的和親對她而言不是個人行為,而是肩負著國家的利益和胡漢兩個民族永結和好的崇高使命,她以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為重,才有二嫁匈奴的和親。這一舉動更了不起。
        說起“和親”,在漢朝基本上是一件常事。在昭君以前有,在昭君以后也有,而這些“和親”者多為皇親國戚。“奇策安邊付女流”這是漢王朝的國策之一,盡管有的也曾起到過一定的作用,但基本上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起不到長治久安的作用。唯獨王昭君,這個平民女子,和親后“鳴鏑無聲五十年”(翦伯贊語)。正如清將世襲云騎尉彥德在《青冢詩碑》中所言:
      閨閣堪垂世,明妃冠漢宮。
      一身歸朔漠,數(shù)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論,幾於衛(wèi)青同。
      人皆悲遠嫁,我獨羨遭逢。
      縱使承恩寵,焉能保始終?
      至今青冢在,絕勝賦秋風。
        有人講,“和親”,昭君不是第一人,“出塞”,昭君也不是第一例,論出身,水鄉(xiāng)農家女;論身份,布衣庶民。為何昭君能夠流芳千古?我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別人“和親”是被動“和親”,而昭君則是主動“請行”;別人“和親”是皇親國戚,帶著皇權國威的公主下嫁,而昭君是平民女子,在封建社會她的這一舉動是超越身份的行為。所以昭君的“和親”在當時是一件震撼朝野的事情,是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是頂天立地的大事。昭君“和親”確保了中原漢王朝與匈奴之間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和平交往,迎來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的太平盛世,昭君一個弱女子,完成了百萬雄師難以完成的大事。昭君為漢族和匈奴族的親如一家立了奇功大績。所以昭君死后,匈奴人按照漢族習俗進行埋葬,墓冢的高大程度超過漢代所有帝王墓冢,像一座永不隕滅的紀念碑,傳頌著昭君為胡漢團結立下的豐功偉績。

    (作者:呼和浩特市勞動保障協(xié)會)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