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察右前旗方言詞匯與普通話詞匯的差異相對也比較大。差異既表現(xiàn)在詞形、詞義上,也表現(xiàn)在詞式的構造和一些虛詞的替代上。
一、詞的詞素或詞義相異
(一)同詞義詞的部分詞素有所不同。方言詞中至少有一個詞素與普通話同詞義詞的詞素不一樣。這種情形的方言詞匯有很多。如例:
門限——門檻 玉米——玉茭茭
盤纏——盤費 糖塊——糖蛋子
方言 比活——比試 普通話 微風——游游風 方言
利靜——清靜 腰椎——腰節(jié)
靈活——靈活 股柳絮——柳樹毛毛
出脫——出色 陌生——生圪巴巴
(二)同詞義詞的詞素完全不同。這種情形的方言詞匯也有不少。如例:
方言 普通話 方言 普通話
冷蛋子——冰雹 般配——合適
大師傅——炊事員 小氣——吝嗇
眉溜骨——腦門子 紅火——熱鬧
打幫——勸說 緊股——再三
拆處——湊集 就連兒——順便
不練——滾動 到底本——究竟
(三)同詞義詞的詞素顛倒。這種情形的方言詞匯不太多。如例:
天每——每天 游逛——逛游
方言 久長——長久 普通話 緊要——要緊 方言
問詢——詢問 第二回——二一回
嚏噴——噴嚏 一百來斤——百十來斤
?。ㄋ模┰~素雖同,詞義卻異。這類方言詞匯盡管沒有多少,但如果不加以詞義寬窄或所指的區(qū)別,容易引起誤解。
同詞異義的情形有以下兩種:
一是同詞轉義。例如:
“山水”一詞,普通話的本義是“山和水”或“山上流下的水”,而本地方言卻轉義為暴雨造成的“山洪水”。
“老板”一詞,普通話本指“掌柜的”或“經理”,而本地方言轉義卻是指“老年的妻子”。
“伙計”一詞,普通話的本義是“合作的人”,而本地方言卻轉義為“情婦”或“姘頭”。
“面”這一實詞的詞義,普通話為“面粉”,本地方言除同指“面粉”外,還轉指“面條”。
“干坑”一詞的詞義,普通話為“無水的坑”,本地方言卻轉義為“無奈、難受”的意思。
二是借詞寓義。如例:
“菜包子”一詞,普通話的詞義是“菜餡素包子”,本地方言卻往往借喻言行庸俗的人。
“仔細”一詞,普通話的詞義是“細心”或“小心”,本地方言卻形容“過日子節(jié)儉”。
“害”這一動詞,普通話的詞義為“禍害”或“害處”,本地方言卻借以形容小孩子頑皮、搗亂。
“寬”這一形容詞的詞義,在普通話里是“橫的距離大”,本地方言卻借以諷喻游手好閑的人不受約束或驕橫自恃的人目空一切。
二、詞的詞式構造相對特殊
察右前旗方言中的許多詞匯,相對普通話詞匯來說,詞的構成方式比較特殊,主要有特別重疊、附加改造和兒化三種詞式,而且多用于口語。
(一)別致的疊音詞式
有些實詞,普通話一般不重疊使用其音節(jié),前旗方言卻重疊使用其音節(jié)。如例:
普通話 方言
女 → 女女(單音節(jié)名詞疊)
給 → 給給(單音節(jié)動詞疊)
歡 → 歡歡兒(單音節(jié)形容詞疊)
布袋 → 布袋袋(雙音節(jié)名詞后疊)
一類 → 一類類(雙音節(jié)數(shù)量詞后疊)
格紙 → 格格紙 } 十字街 → 十字字街 }
牛車 → 牛牛車 } 金絲猴 → 金絲絲猴 }
至于純粹的察右前旗方言土語,疊音詞比比皆是,其疊音詞式也比普通話詞匯靈活自如的多。如例:
方言 普通話
{ 山藥蛋蛋 (土豆)
XXBB式{ 蟑末牛牛 (蟑螂)
{ 白胳膊膊 (白胳膊)
{ 嘴嘴煙 (香煙)
AAX式 { 羅羅塵 (塵土)
{ 襠襠褲 (開襠褲)
{ 忽攪忽攪 (攪動)
ABAB式 { 搭瞭搭瞭 (瞭望)
{ 日噘日噘 (責罵)
{ 溜溜舔舔 (溜須)
AABB式 { 跌跌絆絆 (搖晃)
{ 圪圪縮縮 (畏縮)
(二)詞根附加詞綴式
察右前旗方言中有許多由詞根與詞綴組合而成的詞匯。這類詞匯詞式的中心部分是詞根,附加部分是或前置或后置或中置的詞綴,合起來表達單純詞詞根所達不到的詞義。
1、 前綴成詞的綴頭字眼有“圪、日、忽、卜”
“圪”——圪針、圪梁、圪堆、圪頂、圪蛋蛋、圪痂痂…(表示名稱);圪抓、圪攪、圪吵、圪躺、圪扭、圪搓…(表示動作);圪混、圪顯、圪恥、圪詐、圪料、圪怯…(表示作為);圪崩崩、圪漂漂、圪溜溜…(表示性狀)
“日”——日弄、日鬼、日噘、日闌<lán>、日粗…(表示動作行為);日能、日怪、日松、日惡、日玄、日靈…(形容性狀)
“忽”——忽眨、忽閃、忽興、忽擦、忽瞪、忽擺、忽挑…(表示動作行為);忽忽悠悠、忽挑挑、忽抖抖、忽舔舔…(形容性狀、行為);忽隆咚、忽嗵、忽哧、忽塌塌、忽幾老拉…(擬聲)
“卜”——卜灘、卜洞、卜坑、卜榔子(表示名稱);卜楞、卜騰、卜拉(表示動作或形容情態(tài))
2、后綴成詞的綴頭字眼有“達、活、切、價、巴”等。
“達”——逗達、跌達、溜達、蹬達、碰達、滴達、抖達、顛達、<tēng>達、對達…(只表示動作行為)
“活”——比活、擺活、鬧活、搶活、歇活(表示動作行為);憋活、展活、膽活、愜活、虛活、抖活…(形容情態(tài))
“切”——剝切、說切、刻切、摳切、挖切、損切…(只表示動作行為)
“價”——甭<béng>價、后生價、女人價、小小價、別價、說價、要不價、不是價、快點價、成天價、猜猜兒價、這么個價…(僅起語氣語調作用)
“巴”——擦巴、壓巴、捏巴、講巴、精巴、根巴、生巴巴、緊巴巴…(表示動作、名稱或形容程度等)
此外還有“乎”(忙乎、摻乎),“咕”(叨咕、捏咕),“嚓”(嚼嚓、哭嚓),“撒”(寬撒、跳撒),“蛋”(端蛋、堆蛋),“撮”(撿撮、拾撮)等。
3、中綴成詞的綴頭字眼有“不、圪、忽、里”等。
“不”——小不分分、土不混混、灰不少<shào>少、寡不菜菜……
“圪”——親圪旦旦、慢圪悠悠、脆圪生生、紅圪騰騰、緊圪繃繃…
“忽”——鬼忽令仃、滿忽奄奄、輕忽挑挑、薄忽了了、義忽影影…
“里”——花里忽哨、土里土氣、稀里嘩拉、怪里怪氣、…
此外還有“拉嘰”(酸不拉嘰)、“楞騰”(悶不楞騰)、“亂伍的”(惡心亂伍的)等。
(三)詞尾兒化式
察右前旗方言中兒化詞匯的運用相當廣泛。詞尾兒化不僅可以使尾詞發(fā)生特殊的讀音,而且能夠顯現(xiàn)出方言詞匯的特別韻味來,但兒化詞多用于口語。
本地方言中兒化詞匯最多的是名詞、形容詞、代詞、副詞、量詞、象聲詞也常兒化。動詞則不可兒化。
兒化名詞的如:門兒、院兒、碗兒、桃兒、雞兒、窟兒、事兒、面片兒、大官兒、玩意兒、魂靈兒、小曲兒、人人兒、褂褂兒、窟窟兒、本本兒、頭頭兒…等。
兒化形容詞的如:大大兒、短短兒、忙忙兒、粉粉兒、款款兒、悄悄兒、稀稀兒、綿綿兒、多多兒…等。兒化詞后一般跟助詞“的”。
兒化代詞的如:一個兒、大伙兒、這這兒、這忽拉兒、這么格兒、那那兒、那么格兒、那忽拉兒、怎格兒、怎回事兒…等。
兒化副詞的如:將將兒、全全兒、偏偏兒、可可兒…等。詞后一般也跟助詞“的”。
兒化數(shù)量詞的如:一遍兒、兩本兒、三層兒、四面兒、五過兒、六塊兒、七片兒…等。
兒化象聲詞的如:吧兒吧兒、吱兒吱兒、咕兒咕兒、忒<têi>兒忒兒、嗚兒嗚兒…等。這類兒化詞均為疊音詞式。
三、可替代普通話的某些虛詞
普通話中的一些虛詞,本地方言可用自己獨特的語詞替代。常用的土語替代詞及用法如下:
(一)“呀”、“哇”、“啦”、“嘞”、“哎”分別替代語氣詞“啊”、“吧”、“了”、“哩”、“哎”、“喂”。例:
你去那格呀?(放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
呀,你這里咋啦?(放在句首,表示感嘆語氣)
你也去他們家哇。}
咱們快去格哇。}
他倆去王二家啦。
去王二家串門兒格啦。
王二正在家做飯的嘞。(放在句末,表示陳述語氣)
明天還去誰家嘞?(放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
哎,你干甚嘞?(放在句首,表示呼喚語氣)
哎!麻煩得沒法兒說嘞。(放在句首,表示感嘆語氣)
(二)“因”、“跟”替代介詞“從”,“讓”、“叫”替代介詞“被”,“頓”替代“的”字結構“…的時候”。例:
你因這條路走哇。
你跟集寧回來?
二賴子讓公安局拘啦。
錢包兒叫小偷掏走啦?
你去頓呼市嘞打個招呼。
花頓錢嘞仔細點兒。
(三)“跟”替代連詞“和”或“與”。例:
這事兒跟我一點關系也沒。
那人跟誰也合的來。
出門兒注意帶好錢跟身份證。
(四)“痛”、“酷”、“死”替代副詞“極”。例:
走路走得乏痛(死)啦。
真是沒事找事,寡痛(死)啦。
那人長得丑死(痛)啦。
那話說得不想聽的,菜酷啦。
瞎酷眼啦不看!
(五)“頭”、“猴”、“鬼”、“相”、“干”、“勁兒”替代“…的家伙”或“…的樣子”,多表示輕蔑、討嫌、貶低等情感或情態(tài)。例:
“頭”——受頭、奸頭、泥頭、燒巴頭、賊頭子、傳頭子…
“猴”——灰猴、灺<xiè>猴、討吃猴、爬場猴、撒野猴、槍崩猴、挨刀猴…
“貨”——笨貨、哈貨、愣貨、砍貨、舔貨、妨主貨、沒調貨、拉屎貨…
“鬼”——灰鬼、吃鬼、討吃鬼、沒頭鬼、挨刀鬼、奸頭鬼…
“相”——灰相、球相、圪泡相、泥頭相、死龜相…
“干”——抖達干、忽拉干、闖達干、<piā>達干、跳達干…
“勁兒”——灰勁兒、牛勁兒、愣勁兒、吃鬼勁兒、死眉樣眼勁兒…
(摘自《察哈爾右翼前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