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生產(chǎn)禁忌主要包括狩獵禁忌、畜牧業(yè)禁忌、農(nóng)業(yè)禁忌以及手工業(yè)禁忌、商業(yè)禁忌、交通運輸禁忌等。
狩獵歷來是蒙古族主要生產(chǎn)方式之一,其產(chǎn)生先于畜牧業(yè)。狩獵生產(chǎn)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諸多禁忌習俗。從時間上大致可分為獵前禁忌、獵中禁忌和獵后禁忌。
獵人出發(fā)前,須經(jīng)自身火凈儀式和狩獵工具涂抹儀式。禁忌他人從自己衣物上邁過,尤其婦女更不得跨過衣物。狩獵工具一經(jīng)涂抹儀式后,特別禁忌別人使用或觸摸。潮濕的地方禁忌存放弓箭。禁忌說出具體出發(fā)時間、獵場、獵物名稱和獵物數(shù)量。有些地域出獵前禁忌在火爐旁邊說“去打獵”,唯恐火神聽到而泄漏消息,導致空手而歸。狼是草原上危害人畜的兇殘野獸,人們對它素有恐懼之心,蒙古語雖稱狼為“超鬧”,但避諱這樣直呼,代之以“和林鬧浩”(野狗)、“阿布該”(那玩藝兒)等。吃飯時誰若不慎說了“超鬧”,聞者就要把飯碗扣過來,認為這樣就能破財消災。獵殺狼后忌諱直接回村或回家。打圍時禁忌獵取圍圈中的幼小動物、有孕動物和哺乳中的母獸,一般都要放生。禁獵正在交精的野獸。禁忌用毒藥毒殺獵物。禁忌破壞鳥巢,取鳥蛋或抓雛鳥。禁忌殺候鳥。獰獵中禁忌說“沒有獵物”,而只能說,“此地獵物少”或“理應有”等吉利話。禁諱狩獵人發(fā)生口角。禁忌騎乘毛驢和騾子狩獵。禁忌射死狼、狐貍等動物。忌諱獵夾子夾著烏鴉和刺猬,被認為這是空手而歸的預兆。獵人禁忌獨吞獵物,認為上蒼之福不能單獨享用,一同出獵者每人均有一份。禁忌給予他人獵物生肉。禁忌挖掘狐貍洞穴。獵殺狐貍后禁忌帶回家,并不得將整尸拋失野外,而應將四肢和頭部分開扔到遠處。禁獵殺孵卵禽鳥。身上攜帶布魯(一頭有疙瘩的小木棒,為打兔工具)時禁忌頭朝下。禁獵墓地近旁的動物。禁獵殺成雙成對飛翔的禽鳥。禁殺天鵝,認為天鵝是吉祥飛禽。禁獵殺獾和刺猬,獵殺者其親朋眷屬將遭詛咒。禁忌喇嘛僧人出獵,且忌諱出獵時路遇喇嘛僧人。出獵路遇空車或空水桶,認為是空手而歸的兆頭。禁忌無故獵殺鹿。獵殺野獸須快刀斬亂麻,不得虐待、折磨。針對專門種類狩獵,如遇其他種類,認為不吉利,但若首先遇到的是狼,則認為吉兆;遇狐貍為兇兆,則應返回,擇日再出。長輩去世者百日內(nèi)禁止出獵。有些地域?qū)⑹状潍C殺的駝鹿用于祭祀山神,禁忌他用,否則家人和家畜將患重癥。也有些地域獵殺熊時忌口出“殺啦!”或“死啦!”等話語。當辨認所獵熊之雌雄時,須由老年人先看,禁忌年輕人先看,否則年輕人將患重病。蘇尼特旗蒙古人于春夏二季,禁忌獵殺黃羊,因春季是黃羊產(chǎn)羔期,夏季為黃羊羔哺乳期。認為臘月二十五日為造福最佳時日,故禁忌出獵。吐爾扈特蒙古人每月禁獵日為初八、十五、三十日;科爾沁、郭爾羅斯地區(qū)春季忌隨時出獵,一般出獵選定在每月的“三、六、九”吉日,截至五月初五打大圍(獵日)。獵人進蒙古包忌諱槍口朝里或朝人。蒙古人視蛇為不吉利動物,出獵路遇蛇,認為是不吉利的預兆,要即時返回。
畜牧業(yè)是蒙古族最為重要的生產(chǎn)方式,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牧養(yǎng)過程中,形成了諸多禁忌意識。蒙古人逐水草而牧過程中對水產(chǎn)生了崇敬之心,因此要祭祀龍王爺(蒙古語稱魯斯),認為江河、湖泊和雨水均為龍王爺所有,為不使龍王爺發(fā)脾氣生氣,形成了許多有關水的禁忌。如,河水里不能洗澡;不能洗臟東西;不能倒拉圾;不能大小便。忌諱從井口之上邁過和回倒井水等。忌諱窺視別人家的畜圈。禁忌套馬桿置放于蒙古包前面和左側(cè),須要放在后面或西側(cè);套馬桿不能橫放置于地或隨地亂扔,更不能從套馬桿上面跨過,也不能讓婦女觸手。擠奶前須洗凈手,奶食與醬蔥不能一同吃,否則牲畜奶房要發(fā)腫。禁忌在墓地放牧有孕牲畜。販賣大牲畜時,主人要從牲畜鬃、尾、膝部拔一小撮毛拴于墜繩上,以表示將牲畜的福氣挽留在自家,不能讓它隨買主溜掉。販賣小牲畜時,女主人要用自己衣袍襟擦拭其嘴,也是借以表示將牲畜的福氣保留在家。賣牲畜時禁忌打掃牧圈,生怕畜福氣被一掃而光。賣牲畜禁忌就近出賣,以防主人日后見到自家被賣掉的牲畜而傷心。禁忌主人和他人朝著牲畜出圈的方向解手。拴牲畜時禁忌系死扣。剪毛、烙印、閹割、釀酒時都要擇選吉日,忌諱在春季三月庚申、辛酉和夏季壬子、癸丑以及冬季戊寅、己卯等日行事。禁忌牲畜骨頭與垃圾灰燼一同扔棄。帶“色得爾”(表示神圣的記號)的羊是神圣的,屬蒼天的財產(chǎn),故禁忌任何人冒犯。禁忌朝著牲畜撒土。忌牲畜飲污水,否則肚子里會生蟲。放牧時禁忌不持鞭子和木棍而代之以揮舞手腳驅(qū)趕牧群。在墓地宰殺有孕牲畜,被視作孽上加孽。放牧時不能手持燒火棍,否則導致牲畜生病或丟失。放牧回到家里就餐,忌諱先吃肉食,而先吃奶食。禁忌用檉柳鞭鞭打有孕牲畜,認為這樣會使牲畜要流產(chǎn)。閹割牲畜時見流血,禁說“流血”,而代之謂“流朱砂”。禁忌牧人哭著放牧。農(nóng)歷五月五日為牧民清潔牲畜日,清潔者禁忌進入坐月子人家,并禁忌三日內(nèi)借出自家東西。騎乘馬匹的人平日忌諱弄響馬鐙,唯有馬撒尿時弄響馬鐙傳遞給他人信號,以避免夜行中相互碰撞。使用新馬鞍要由戶主先用,禁忌他人先用。禁忌向外人道說幼畜數(shù)量,以免自家牲畜招災;忌諱點數(shù)幼畜,唯恐影響其生長。接羔時節(jié)首次接羔忌諱持拿空袋,袋內(nèi)要放些奶食。禁忌橫穿畜群和朝畜群潑水;尋覓走失的牲畜,尋覓者(額日勒勤)臨出發(fā)前忌吃悶食(比圖浩奧拉)和灌腸,否則牲畜難覓或不順利,在尋覓路途忌諱相遇喇嘛、尼姑和蛇,一但相遇或看見,則事不成。禁忌在牲畜右胯上打印記。放牧中禁忌鞭打頭馬、頭羊、頭牛。牧人忌諱殺馬、殺狗。禁忌騎乘、驅(qū)使、鞭打剛閹割的馬匹、牛、駱駝。禁忌亂扔閹割下的腰子或喂狗,要用火烤著吃或燒掉,而且火烤腰子時不能吹火。禁忌將牲畜置于風口處閹割,并且閹割牲畜時忌諱不作聲,嘴里要不停地說“牧群!牧群!”,以祝牲畜快速生長。閹割牲畜后禁忌三日內(nèi)動土掘坑,不然牲畜閹傷難以愈合。閹割牲畜的當日禁忌食用肉食和喝白酒。閹割牲畜三日內(nèi)不能借出東西。閹割的牲畜若死了,禁忌剝?nèi)∑っ?,也不能喂狗吃,須將尸體完整埯埋。牲畜患白喉病時禁忌燒焦橡膠等產(chǎn)生刺鼻氣味的東西。禁忌用馬嚼子當繩索捆系東西,也不能攜帶或系帶馬嚼子進他人家室,如已進入,則把羈絆留給人家,不能帶走。騎馬時禁忌用膝蓋和雙腳使勁拍打馬體,怕?lián)p傷馬的肋骨和內(nèi)臟。禁忌夏季在湖泊和河水旁長時間放牧馬群,怕馬蹄浸軟、毛色發(fā)黃。禁忌用鐵器、榆樹枝、馬籠頭抽打牲畜。禁忌用麻繩做馬鞭、韁繩、籠頭,以免折損牲畜福氣。禁忌把馬拴在房屋東側(cè),應拴于西側(cè)。禁忌倒騎馬匹,被流放者才倒騎。禁忌從馬的左側(cè)上下,逃逸者方從左側(cè)上下。禁忌從左側(cè)羈絆馬匹,也不能當路拾到羈絆。禁忌用羈絆抽打人或牲畜,也不能用羈絆栓系物品。騎乘馬匹時禁忌用韁繩鞭打,更不能抽打馬的頭部和眼睛。騎馬時禁忌雙手持韁繩。販賣馬匹時禁忌與其嚼子和韁繩一并出賣。騎馬路過村落時禁忌從村北頭跨過,應順南頭通過,認為房屋后側(cè)為尊貴處所。冬、春兩季禁忌將汗馬拴在陰涼處,這會使馬匹易患病、死亡。騎馬時,禁忌把羈絆掛在馬脖子上,也不能系在馬鞍左側(cè),而應系在右側(cè)。禁忌人從羈絆下面穿過。不能從乳牛左側(cè)著手擠奶,也不能鞭打乳牛。禁忌抽打牛犄角。禁忌鞭打、屠宰、販賣翁根牛(蒙古語,奉獻給山神的神圣之牛),婦女不能使用翁根牛。翁根牛死后不能亂扔其頭,而應擺放在凈潔高處。禁忌以駱駝肉作祭品,因為駱駝是“冷嘴動物”,怕觸怒天神。禁忌駱駝從家門往里瞅,也不能讓駝羔進屋。馴駱駝禁忌過狠鞭打,以免駱駝學壞脾氣。禁忌婦女面朝駱駝解手,以免生下裂嘴孩子。屠宰駱駝禁忌無端地折磨和使其嚎叫。剪羊毛禁忌騎在羊身上剪,否則將會倒霉。剪羊毛時禁忌婦女磨刀,磨不快,用完剪刀不能亂扔,也不能從剪刀上面跨過,要擦凈后抱起來存放。屠宰羊時,當羊徹底絕命前禁忌剝皮。為使羊得以圓寂,宰殺前禁忌羊頭朝南方向,一般都要朝北。寅日忌諱放牧首次出圈的羔羊。綿羊羔是“熱嘴動物”,閹割羔羊時,從綿羊羔開始和結束,忌諱從山羊羔開始和結束。侮罵沒有犄角的山羊,禁忌說:“頹木格”(光頭),以免殃及喇嘛。禁忌抓羊犄角拖羊,也不能擠山羊奶時鞭打和詛咒。數(shù)計牲畜頭數(shù)禁忌用一只手指指點點,以免牲畜減少。忌諱在房屋北、西北、東北三個方向打掘飲畜井。禁忌把馬鞍朝上置于地,也不能騎鞍玩耍和睡枕馬鞍。存放馬鞍鞍前橋應朝北方向,禁忌朝下或其他方向。禁忌在牲畜圈內(nèi)和水井旁大小便。禁忌婦女騎乘公馬。禁忌剪修公馬鬃毛和馬尾,認為公馬的勢氣全在其鬃毛和馬尾。禁忌夫妻同騎一匹馬。翁根馬(蒙古語,奉獻給山神的神圣之馬)不得買賣,不得鞭笞,女人和外來人不得騎乘,其死后,馬頭放在山頂上,稱之為“水晶石”亦稱“貓眼石”。不能踩踏駱駝蹄印,更不能在駱駝蹄印上大小便。禁忌于牛、馬、駱駝前肢烙印,以免燙傷牲畜筋骨。禁忌在牲畜左腿上烙印,以防畜牧頭數(shù)減少。禁忌從牲畜烙具上跨過或亂扔烙具,也不能烙印死牲畜和烙燒草場。棚圈周圍禁忌大小便,扔廢棄物品,外人不能隨便進入棚圈。禁忌朝著收牧回浩特的牲畜亂扔垃圾或潑水,也不能亂打牲畜,否則折消福氣。牧人禁忌空手回家,要帶回一點柴火等,回到家里忌諱站立,要立即坐下,以防收牧回浩特的牲畜不能安臥。不能騎馬穿過他人牲畜群,不能隨便點數(shù)他人牲畜,不能在他人面前打罵牲畜,這都是被認為是對他人不滿的表示。禁忌用掃帚掃牧圈,否則折牲畜福氣。禁忌牧圈門朝西開,朝西開會導致牲畜生病或死亡。殺生保持首體相連,無論宰殺任何動物,禁忌使其頭部與肢體分離,甚至“殺”字也要回避。被狼咬傷的牲畜、摔傷碰傷而不愈的牲畜,要馬上殺掉。申日是福日,禁殺牲畜。宰殺牲畜,禁忌于畜圈里進行,否則要沾污浩特,折損牲畜福氣。宰殺牲畜忌諱扔棄牲畜芻沫,扔棄牲畜芻沫等于殺了兩頭牲畜。宰殺牲畜時見牲畜已絕命,則立即剝皮剝到右腿踝關節(jié),否則牲畜靈魂無法圓寂。一旦宰殺了牲畜,禁忌說:“可惜”、“哪如不殺來著”等后悔話,否則牲畜靈魂會逗留,引出禍端。宰殺羊后,羊骨頭要順其每個部位的關節(jié)一一卸下,不準胡砍亂折。不殺種公畜,它們被認為是為主人繁殖過牲畜的“有功之臣”,即使喪失了繁殖能力,又不能騎乘,也不能宰殺或出售,死了之后葬于潔凈高地,以示日后牲畜興旺發(fā)達。不殺母畜,認為繁殖力旺盛、產(chǎn)乳多的母畜,對主人有貢獻。年老體衰的牲畜也不輕易殺掉,更不出售,怕觸怒天神,折損福氣。不殺役畜,因主人多年騎乘或用于運輸有了感情,任其老死。在戰(zhàn)爭、狩獵、或比賽競爭中出過大力,奪過魁首,贏得榮譽的坐騎或賽馬賽駝也不得殺。
蒙古民族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較之畜牧業(yè)生產(chǎn)其形成與發(fā)展較晚。據(jù)歷史記載說,始于12世紀,但真正發(fā)展當在清朝末年。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緩慢發(fā)展進程中形成了諸多禁忌民俗。
在場院收糧時忌諱說打多少糧。禁忌扣斗、扣放木锨、倒立掃帚。清明節(jié)和驚蟄(農(nóng)歷二月二日)忌諱動磨,怕壓碎蟲子頭。禁忌用手揚打谷場(蒙古語叫“烏圖如?!保┑墓?,也不許用腳歸攏打場的谷,否則明年欠收。禁忌使用鐵鍬翻扣打谷場的谷。忌諱從石頭輥子軸眼窺視,怕被鬼瞧見臉。祭祀輥子是男人的事,忌諱婦女靠近,更不能參與。禁忌門前置放空車,并拴牲畜。禁忌扛著鐮刀行走。忌諱無故在他人莊稼地里行走,怕折損口福。臘月二十三日禁忌動磨,即日是吉日。請新磨或搬家動磨時須在春季雷鳴前挪動,禁忌雷鳴后挪動。禁忌逆方向推磨,擔心人變傻。禁忌房屋東側(cè)擺放磨,認為磨是白虎,白虎臥在房屋東側(cè),人經(jīng)不起福氣。祭祀磨石,忌諱說不吉利的話,唯恐當真。不用磨的時候,忌諱空置,要放點東西。用完磨后,只允許朝西南方向放,若隨意置放那是兇兆。內(nèi)蒙古東部蒙古族農(nóng)區(qū)或半農(nóng)半牧區(qū),在場院過糧(過斗、檢斤)時,女人沒有資格參加,也不準旁觀,唯恐沖了什么鬼神,影響豐收。卸車時,忌諱朝家門口卸,車輪壓靈氣。禁忌車浸濕、車轅和車軸斷裂,認為是遭遇麻煩的前兆。禁忌燒車軛,否則會燙牛脖子。禁忌用公牛和母牛套車,有些地方禁忌用馬套車。禁忌車檐上撒水,將導致雨水成災。車道和小徑上禁忌挖坑和堆石頭。科爾沁地區(qū)家院子里種果蔬時不能太靠近房子。家的南側(cè)禁忌挖坑或溝。禁忌冬天家里挖菜窖。禁忌種葫蘆,否則不生孩子。
蒙古族手工業(yè)生產(chǎn)是在以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為目的家庭生產(chǎn)方式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男人放牧,飼養(yǎng)牲畜,并加工制造打獵工具,女人做針線活,制奶食品,可謂各司其職。在蒙古族手工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的漫長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一些相關的禁忌習俗。如:縫制新衣服要選好吉日,不得隨意開工。大年初一禁忌做針線活,否則整年被針線活所纏,不得脫身。針線活禁忌從修補舊衣服伊始。清明時節(jié)做針線活,生下孩子眼睛發(fā)藍。巳日禁忌制作新衣服。出遠門時禁忌家人做針線活,旅途中全會不順利。禁忌在客人和男人面前于腿上捻繩子。捻繩子時禁忌捻兩端,那是家里吵架的前兆和懶惰的象征。鐵匠、銀匠十分愛護自用的鐸錫(鐵墩子),禁忌從其上面跨過,坐在上面或空打鐸錫。鐵匠為他人做刀具時禁忌磨出利刃,否則(認為)對日后可能發(fā)生的殺生罪孽不無責任。鐵匠利用廢刑具鐵打造工具,忌諱打造火爐。匠人講究信譽,忌諱不按時交工、偷工減料、摻假等不道德行為。讓工匠打造牲畜烙印,禁忌搞價,寧肯付給高額的酬金。
以往趕著老牛車遠行到鹽湖拉運食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十分重要的工作。年復一年,天長日久,在拉運食鹽及其他運輸活動中形成了很多相關禁忌。如:禁忌用拉過死人的車拉鹽;婦女和有傳染病的人不能前往鹽湖拉鹽??巢窭镜娜私色C殺珍稀動物和伐木。認為一行人中年長者是最有工作經(jīng)驗和最有威望的人,即為老大,老大發(fā)話如雷貫耳,唯命是從。出行運輸,禁忌車上套用母牛母馬。出行首日要吃羊頭,翌日吃羊脖子和羊肱骨,不能隨便吃其它部位。出行者啟程出發(fā),離家百步以內(nèi)禁忌回首眺望,也不能趕駕快車;運輸中途禁忌玩耍和酗酒,若老大允許,午飯可稍許飲酒;從午間休息處啟程出發(fā),禁忌車輪壓過火堆或駝蹄踐踏火堆,并且啟程出發(fā)前熄滅殘火,禁忌在其上面倒水,要掩埋掉。途中禁忌動土、挪石、挖坑、捕殺動物、順手牽羊拿他人物品。禁忌打罵役畜,敲打鍋瓢。除午飯禁吃羊脖子。除老大,其他成員不能吃骨髓,誰若犯了忌,在他脖子上掛上車油瓶,讓他繞休息地跑三圈。在午間休息處不能隨意亂扔啃過的骨頭和剩飯。一行途中禁忌發(fā)生口角,說不吉利的話。對中途發(fā)生口角者、制造事端者不便立即處置,待到目的地統(tǒng)由老大處置。
生產(chǎn)禁忌主要包括狩獵禁忌、畜牧業(yè)禁忌、農(nóng)業(yè)禁忌以及手工業(yè)禁忌、商業(yè)禁忌、交通運輸禁忌等。
狩獵歷來是蒙古族主要生產(chǎn)方式之一,其產(chǎn)生先于畜牧業(yè)。狩獵生產(chǎn)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諸多禁忌習俗。從時間上大致可分為獵前禁忌、獵中禁忌和獵后禁忌。
獵人出發(fā)前,須經(jīng)自身火凈儀式和狩獵工具涂抹儀式。禁忌他人從自己衣物上邁過,尤其婦女更不得跨過衣物。狩獵工具一經(jīng)涂抹儀式后,特別禁忌別人使用或觸摸。潮濕的地方禁忌存放弓箭。禁忌說出具體出發(fā)時間、獵場、獵物名稱和獵物數(shù)量。有些地域出獵前禁忌在火爐旁邊說“去打獵”,唯恐火神聽到而泄漏消息,導致空手而歸。狼是草原上危害人畜的兇殘野獸,人們對它素有恐懼之心,蒙古語雖稱狼為“超鬧”,但避諱這樣直呼,代之以“和林鬧浩”(野狗)、“阿布該”(那玩藝兒)等。吃飯時誰若不慎說了“超鬧”,聞者就要把飯碗扣過來,認為這樣就能破財消災。獵殺狼后忌諱直接回村或回家。打圍時禁忌獵取圍圈中的幼小動物、有孕動物和哺乳中的母獸,一般都要放生。禁獵正在交精的野獸。禁忌用毒藥毒殺獵物。禁忌破壞鳥巢,取鳥蛋或抓雛鳥。禁忌殺候鳥。獰獵中禁忌說“沒有獵物”,而只能說,“此地獵物少”或“理應有”等吉利話。禁諱狩獵人發(fā)生口角。禁忌騎乘毛驢和騾子狩獵。禁忌射死狼、狐貍等動物。忌諱獵夾子夾著烏鴉和刺猬,被認為這是空手而歸的預兆。獵人禁忌獨吞獵物,認為上蒼之福不能單獨享用,一同出獵者每人均有一份。禁忌給予他人獵物生肉。禁忌挖掘狐貍洞穴。獵殺狐貍后禁忌帶回家,并不得將整尸拋失野外,而應將四肢和頭部分開扔到遠處。禁獵殺孵卵禽鳥。身上攜帶布魯(一頭有疙瘩的小木棒,為打兔工具)時禁忌頭朝下。禁獵墓地近旁的動物。禁獵殺成雙成對飛翔的禽鳥。禁殺天鵝,認為天鵝是吉祥飛禽。禁獵殺獾和刺猬,獵殺者其親朋眷屬將遭詛咒。禁忌喇嘛僧人出獵,且忌諱出獵時路遇喇嘛僧人。出獵路遇空車或空水桶,認為是空手而歸的兆頭。禁忌無故獵殺鹿。獵殺野獸須快刀斬亂麻,不得虐待、折磨。針對專門種類狩獵,如遇其他種類,認為不吉利,但若首先遇到的是狼,則認為吉兆;遇狐貍為兇兆,則應返回,擇日再出。長輩去世者百日內(nèi)禁止出獵。有些地域?qū)⑹状潍C殺的駝鹿用于祭祀山神,禁忌他用,否則家人和家畜將患重癥。也有些地域獵殺熊時忌口出“殺啦!”或“死啦!”等話語。當辨認所獵熊之雌雄時,須由老年人先看,禁忌年輕人先看,否則年輕人將患重病。蘇尼特旗蒙古人于春夏二季,禁忌獵殺黃羊,因春季是黃羊產(chǎn)羔期,夏季為黃羊羔哺乳期。認為臘月二十五日為造福最佳時日,故禁忌出獵。吐爾扈特蒙古人每月禁獵日為初八、十五、三十日;科爾沁、郭爾羅斯地區(qū)春季忌隨時出獵,一般出獵選定在每月的“三、六、九”吉日,截至五月初五打大圍(獵日)。獵人進蒙古包忌諱槍口朝里或朝人。蒙古人視蛇為不吉利動物,出獵路遇蛇,認為是不吉利的預兆,要即時返回。
畜牧業(yè)是蒙古族最為重要的生產(chǎn)方式,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牧養(yǎng)過程中,形成了諸多禁忌意識。蒙古人逐水草而牧過程中對水產(chǎn)生了崇敬之心,因此要祭祀龍王爺(蒙古語稱魯斯),認為江河、湖泊和雨水均為龍王爺所有,為不使龍王爺發(fā)脾氣生氣,形成了許多有關水的禁忌。如,河水里不能洗澡;不能洗臟東西;不能倒拉圾;不能大小便。忌諱從井口之上邁過和回倒井水等。忌諱窺視別人家的畜圈。禁忌套馬桿置放于蒙古包前面和左側(cè),須要放在后面或西側(cè);套馬桿不能橫放置于地或隨地亂扔,更不能從套馬桿上面跨過,也不能讓婦女觸手。擠奶前須洗凈手,奶食與醬蔥不能一同吃,否則牲畜奶房要發(fā)腫。禁忌在墓地放牧有孕牲畜。販賣大牲畜時,主人要從牲畜鬃、尾、膝部拔一小撮毛拴于墜繩上,以表示將牲畜的福氣挽留在自家,不能讓它隨買主溜掉。販賣小牲畜時,女主人要用自己衣袍襟擦拭其嘴,也是借以表示將牲畜的福氣保留在家。賣牲畜時禁忌打掃牧圈,生怕畜福氣被一掃而光。賣牲畜禁忌就近出賣,以防主人日后見到自家被賣掉的牲畜而傷心。禁忌主人和他人朝著牲畜出圈的方向解手。拴牲畜時禁忌系死扣。剪毛、烙印、閹割、釀酒時都要擇選吉日,忌諱在春季三月庚申、辛酉和夏季壬子、癸丑以及冬季戊寅、己卯等日行事。禁忌牲畜骨頭與垃圾灰燼一同扔棄。帶“色得爾”(表示神圣的記號)的羊是神圣的,屬蒼天的財產(chǎn),故禁忌任何人冒犯。禁忌朝著牲畜撒土。忌牲畜飲污水,否則肚子里會生蟲。放牧時禁忌不持鞭子和木棍而代之以揮舞手腳驅(qū)趕牧群。在墓地宰殺有孕牲畜,被視作孽上加孽。放牧時不能手持燒火棍,否則導致牲畜生病或丟失。放牧回到家里就餐,忌諱先吃肉食,而先吃奶食。禁忌用檉柳鞭鞭打有孕牲畜,認為這樣會使牲畜要流產(chǎn)。閹割牲畜時見流血,禁說“流血”,而代之謂“流朱砂”。禁忌牧人哭著放牧。農(nóng)歷五月五日為牧民清潔牲畜日,清潔者禁忌進入坐月子人家,并禁忌三日內(nèi)借出自家東西。騎乘馬匹的人平日忌諱弄響馬鐙,唯有馬撒尿時弄響馬鐙傳遞給他人信號,以避免夜行中相互碰撞。使用新馬鞍要由戶主先用,禁忌他人先用。禁忌向外人道說幼畜數(shù)量,以免自家牲畜招災;忌諱點數(shù)幼畜,唯恐影響其生長。接羔時節(jié)首次接羔忌諱持拿空袋,袋內(nèi)要放些奶食。禁忌橫穿畜群和朝畜群潑水;尋覓走失的牲畜,尋覓者(額日勒勤)臨出發(fā)前忌吃悶食(比圖浩奧拉)和灌腸,否則牲畜難覓或不順利,在尋覓路途忌諱相遇喇嘛、尼姑和蛇,一但相遇或看見,則事不成。禁忌在牲畜右胯上打印記。放牧中禁忌鞭打頭馬、頭羊、頭牛。牧人忌諱殺馬、殺狗。禁忌騎乘、驅(qū)使、鞭打剛閹割的馬匹、牛、駱駝。禁忌亂扔閹割下的腰子或喂狗,要用火烤著吃或燒掉,而且火烤腰子時不能吹火。禁忌將牲畜置于風口處閹割,并且閹割牲畜時忌諱不作聲,嘴里要不停地說“牧群!牧群!”,以祝牲畜快速生長。閹割牲畜后禁忌三日內(nèi)動土掘坑,不然牲畜閹傷難以愈合。閹割牲畜的當日禁忌食用肉食和喝白酒。閹割牲畜三日內(nèi)不能借出東西。閹割的牲畜若死了,禁忌剝?nèi)∑っ?,也不能喂狗吃,須將尸體完整埯埋。牲畜患白喉病時禁忌燒焦橡膠等產(chǎn)生刺鼻氣味的東西。禁忌用馬嚼子當繩索捆系東西,也不能攜帶或系帶馬嚼子進他人家室,如已進入,則把羈絆留給人家,不能帶走。騎馬時禁忌用膝蓋和雙腳使勁拍打馬體,怕?lián)p傷馬的肋骨和內(nèi)臟。禁忌夏季在湖泊和河水旁長時間放牧馬群,怕馬蹄浸軟、毛色發(fā)黃。禁忌用鐵器、榆樹枝、馬籠頭抽打牲畜。禁忌用麻繩做馬鞭、韁繩、籠頭,以免折損牲畜福氣。禁忌把馬拴在房屋東側(cè),應拴于西側(cè)。禁忌倒騎馬匹,被流放者才倒騎。禁忌從馬的左側(cè)上下,逃逸者方從左側(cè)上下。禁忌從左側(cè)羈絆馬匹,也不能當路拾到羈絆。禁忌用羈絆抽打人或牲畜,也不能用羈絆栓系物品。騎乘馬匹時禁忌用韁繩鞭打,更不能抽打馬的頭部和眼睛。騎馬時禁忌雙手持韁繩。販賣馬匹時禁忌與其嚼子和韁繩一并出賣。騎馬路過村落時禁忌從村北頭跨過,應順南頭通過,認為房屋后側(cè)為尊貴處所。冬、春兩季禁忌將汗馬拴在陰涼處,這會使馬匹易患病、死亡。騎馬時,禁忌把羈絆掛在馬脖子上,也不能系在馬鞍左側(cè),而應系在右側(cè)。禁忌人從羈絆下面穿過。不能從乳牛左側(cè)著手擠奶,也不能鞭打乳牛。禁忌抽打牛犄角。禁忌鞭打、屠宰、販賣翁根牛(蒙古語,奉獻給山神的神圣之牛),婦女不能使用翁根牛。翁根牛死后不能亂扔其頭,而應擺放在凈潔高處。禁忌以駱駝肉作祭品,因為駱駝是“冷嘴動物”,怕觸怒天神。禁忌駱駝從家門往里瞅,也不能讓駝羔進屋。馴駱駝禁忌過狠鞭打,以免駱駝學壞脾氣。禁忌婦女面朝駱駝解手,以免生下裂嘴孩子。屠宰駱駝禁忌無端地折磨和使其嚎叫。剪羊毛禁忌騎在羊身上剪,否則將會倒霉。剪羊毛時禁忌婦女磨刀,磨不快,用完剪刀不能亂扔,也不能從剪刀上面跨過,要擦凈后抱起來存放。屠宰羊時,當羊徹底絕命前禁忌剝皮。為使羊得以圓寂,宰殺前禁忌羊頭朝南方向,一般都要朝北。寅日忌諱放牧首次出圈的羔羊。綿羊羔是“熱嘴動物”,閹割羔羊時,從綿羊羔開始和結束,忌諱從山羊羔開始和結束。侮罵沒有犄角的山羊,禁忌說:“頹木格”(光頭),以免殃及喇嘛。禁忌抓羊犄角拖羊,也不能擠山羊奶時鞭打和詛咒。數(shù)計牲畜頭數(shù)禁忌用一只手指指點點,以免牲畜減少。忌諱在房屋北、西北、東北三個方向打掘飲畜井。禁忌把馬鞍朝上置于地,也不能騎鞍玩耍和睡枕馬鞍。存放馬鞍鞍前橋應朝北方向,禁忌朝下或其他方向。禁忌在牲畜圈內(nèi)和水井旁大小便。禁忌婦女騎乘公馬。禁忌剪修公馬鬃毛和馬尾,認為公馬的勢氣全在其鬃毛和馬尾。禁忌夫妻同騎一匹馬。翁根馬(蒙古語,奉獻給山神的神圣之馬)不得買賣,不得鞭笞,女人和外來人不得騎乘,其死后,馬頭放在山頂上,稱之為“水晶石”亦稱“貓眼石”。不能踩踏駱駝蹄印,更不能在駱駝蹄印上大小便。禁忌于牛、馬、駱駝前肢烙印,以免燙傷牲畜筋骨。禁忌在牲畜左腿上烙印,以防畜牧頭數(shù)減少。禁忌從牲畜烙具上跨過或亂扔烙具,也不能烙印死牲畜和烙燒草場。棚圈周圍禁忌大小便,扔廢棄物品,外人不能隨便進入棚圈。禁忌朝著收牧回浩特的牲畜亂扔垃圾或潑水,也不能亂打牲畜,否則折消福氣。牧人禁忌空手回家,要帶回一點柴火等,回到家里忌諱站立,要立即坐下,以防收牧回浩特的牲畜不能安臥。不能騎馬穿過他人牲畜群,不能隨便點數(shù)他人牲畜,不能在他人面前打罵牲畜,這都是被認為是對他人不滿的表示。禁忌用掃帚掃牧圈,否則折牲畜福氣。禁忌牧圈門朝西開,朝西開會導致牲畜生病或死亡。殺生保持首體相連,無論宰殺任何動物,禁忌使其頭部與肢體分離,甚至“殺”字也要回避。被狼咬傷的牲畜、摔傷碰傷而不愈的牲畜,要馬上殺掉。申日是福日,禁殺牲畜。宰殺牲畜,禁忌于畜圈里進行,否則要沾污浩特,折損牲畜福氣。宰殺牲畜忌諱扔棄牲畜芻沫,扔棄牲畜芻沫等于殺了兩頭牲畜。宰殺牲畜時見牲畜已絕命,則立即剝皮剝到右腿踝關節(jié),否則牲畜靈魂無法圓寂。一旦宰殺了牲畜,禁忌說:“可惜”、“哪如不殺來著”等后悔話,否則牲畜靈魂會逗留,引出禍端。宰殺羊后,羊骨頭要順其每個部位的關節(jié)一一卸下,不準胡砍亂折。不殺種公畜,它們被認為是為主人繁殖過牲畜的“有功之臣”,即使喪失了繁殖能力,又不能騎乘,也不能宰殺或出售,死了之后葬于潔凈高地,以示日后牲畜興旺發(fā)達。不殺母畜,認為繁殖力旺盛、產(chǎn)乳多的母畜,對主人有貢獻。年老體衰的牲畜也不輕易殺掉,更不出售,怕觸怒天神,折損福氣。不殺役畜,因主人多年騎乘或用于運輸有了感情,任其老死。在戰(zhàn)爭、狩獵、或比賽競爭中出過大力,奪過魁首,贏得榮譽的坐騎或賽馬賽駝也不得殺。
蒙古民族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較之畜牧業(yè)生產(chǎn)其形成與發(fā)展較晚。據(jù)歷史記載說,始于12世紀,但真正發(fā)展當在清朝末年。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緩慢發(fā)展進程中形成了諸多禁忌民俗。
在場院收糧時忌諱說打多少糧。禁忌扣斗、扣放木锨、倒立掃帚。清明節(jié)和驚蟄(農(nóng)歷二月二日)忌諱動磨,怕壓碎蟲子頭。禁忌用手揚打谷場(蒙古語叫“烏圖如?!保┑墓?,也不許用腳歸攏打場的谷,否則明年欠收。禁忌使用鐵鍬翻扣打谷場的谷。忌諱從石頭輥子軸眼窺視,怕被鬼瞧見臉。祭祀輥子是男人的事,忌諱婦女靠近,更不能參與。禁忌門前置放空車,并拴牲畜。禁忌扛著鐮刀行走。忌諱無故在他人莊稼地里行走,怕折損口福。臘月二十三日禁忌動磨,即日是吉日。請新磨或搬家動磨時須在春季雷鳴前挪動,禁忌雷鳴后挪動。禁忌逆方向推磨,擔心人變傻。禁忌房屋東側(cè)擺放磨,認為磨是白虎,白虎臥在房屋東側(cè),人經(jīng)不起福氣。祭祀磨石,忌諱說不吉利的話,唯恐當真。不用磨的時候,忌諱空置,要放點東西。用完磨后,只允許朝西南方向放,若隨意置放那是兇兆。內(nèi)蒙古東部蒙古族農(nóng)區(qū)或半農(nóng)半牧區(qū),在場院過糧(過斗、檢斤)時,女人沒有資格參加,也不準旁觀,唯恐沖了什么鬼神,影響豐收。卸車時,忌諱朝家門口卸,車輪壓靈氣。禁忌車浸濕、車轅和車軸斷裂,認為是遭遇麻煩的前兆。禁忌燒車軛,否則會燙牛脖子。禁忌用公牛和母牛套車,有些地方禁忌用馬套車。禁忌車檐上撒水,將導致雨水成災。車道和小徑上禁忌挖坑和堆石頭??茽柷叩貐^(qū)家院子里種果蔬時不能太靠近房子。家的南側(cè)禁忌挖坑或溝。禁忌冬天家里挖菜窖。禁忌種葫蘆,否則不生孩子。
蒙古族手工業(yè)生產(chǎn)是在以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為目的家庭生產(chǎn)方式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男人放牧,飼養(yǎng)牲畜,并加工制造打獵工具,女人做針線活,制奶食品,可謂各司其職。在蒙古族手工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的漫長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一些相關的禁忌習俗。如:縫制新衣服要選好吉日,不得隨意開工。大年初一禁忌做針線活,否則整年被針線活所纏,不得脫身。針線活禁忌從修補舊衣服伊始。清明時節(jié)做針線活,生下孩子眼睛發(fā)藍。巳日禁忌制作新衣服。出遠門時禁忌家人做針線活,旅途中全會不順利。禁忌在客人和男人面前于腿上捻繩子。捻繩子時禁忌捻兩端,那是家里吵架的前兆和懶惰的象征。鐵匠、銀匠十分愛護自用的鐸錫(鐵墩子),禁忌從其上面跨過,坐在上面或空打鐸錫。鐵匠為他人做刀具時禁忌磨出利刃,否則(認為)對日后可能發(fā)生的殺生罪孽不無責任。鐵匠利用廢刑具鐵打造工具,忌諱打造火爐。匠人講究信譽,忌諱不按時交工、偷工減料、摻假等不道德行為。讓工匠打造牲畜烙印,禁忌搞價,寧肯付給高額的酬金。
以往趕著老牛車遠行到鹽湖拉運食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十分重要的工作。年復一年,天長日久,在拉運食鹽及其他運輸活動中形成了很多相關禁忌。如:禁忌用拉過死人的車拉鹽;婦女和有傳染病的人不能前往鹽湖拉鹽??巢窭镜娜私色C殺珍稀動物和伐木。認為一行人中年長者是最有工作經(jīng)驗和最有威望的人,即為老大,老大發(fā)話如雷貫耳,唯命是從。出行運輸,禁忌車上套用母牛母馬。出行首日要吃羊頭,翌日吃羊脖子和羊肱骨,不能隨便吃其它部位。出行者啟程出發(fā),離家百步以內(nèi)禁忌回首眺望,也不能趕駕快車;運輸中途禁忌玩耍和酗酒,若老大允許,午飯可稍許飲酒;從午間休息處啟程出發(fā),禁忌車輪壓過火堆或駝蹄踐踏火堆,并且啟程出發(fā)前熄滅殘火,禁忌在其上面倒水,要掩埋掉。途中禁忌動土、挪石、挖坑、捕殺動物、順手牽羊拿他人物品。禁忌打罵役畜,敲打鍋瓢。除午飯禁吃羊脖子。除老大,其他成員不能吃骨髓,誰若犯了忌,在他脖子上掛上車油瓶,讓他繞休息地跑三圈。在午間休息處不能隨意亂扔啃過的骨頭和剩飯。一行途中禁忌發(fā)生口角,說不吉利的話。對中途發(fā)生口角者、制造事端者不便立即處置,待到目的地統(tǒng)由老大處置。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