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現在全國第一輪修志已基本結束,第二輪修志已經全面啟動。在這種形勢下,如何進一步辦好方志期刊,更好地發(fā)揮方志期刊的作用,促進第二輪修志工作更好地開展,是值得地方志期刊工作者認真思考的問題。
2003年12月25日,《中國地方志》雜志召開了一次編委會,聽取各位編委對進一步辦好刊物的意見和建議。參加那次會議,聽了大家的發(fā)言,使我很受啟發(fā)。原來我也想在會上談一點自己的看法,但由于時間關系沒有講。今天我借這個機會,就如何進一步辦好方志期刊的問題講一點膚淺的、不成熟的意見,與大家一起座談。
一、給方志期刊準確定位,進一步明確辦刊的宗旨和方針,是進一步辦好方志期刊的基本前提
要辦好一個刊物,首先要給這個刊物準確定位,明確辦刊的宗旨和方針。我認為,《中國地方志》以及各省的省一級方志期刊既不是純學術刊物,也不是純工作指導性刊物,而是二者兼而有之。《中國地方志》雜志和各省的省一級方志期刊自創(chuàng)刊以來就具有指導性、學術性(或理論性)、實踐性(或操作性)這三方面的屬性?!吨袊胤街尽冯s志作為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的機關刊物,各省的省級方志期刊作為該省地方志工作機構主辦的刊物,理所當然地要讓刊物發(fā)揮對地方志工作的指導作用。所謂指導性,就是要強調刊物對修志工作和整個方志工作要能發(fā)揮思想、方針政策方面的指導作用。所謂學術性(或理論性),是指方志期刊應當是加強方志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的重要陣地,它應當刊登具有學術價值、學術品位的方志理論研究文章。所謂實踐性(或操作性),是指刊物應當是探討修志工作,探討方志編纂技術問題和如何讀志用志、開發(fā)利用方志資源的園地。雜志刊登的這類文章可以直接用于指導實踐,因而具有可操作性。指導性和實踐性,這是純學術刊物所不具有的;而學術性又是純工作指導性刊物所不具備的。方志期刊所具有的這“三性”,可說是方志期刊的特點。此外,我認為還可以給方志期刊加上一“性”——可讀性。此前,我們對方志期刊讀者對象的定位是:方志工作者,從事方志研究、教學的研究人員,教師和學習方志專業(yè)的學生,對于愿意了解方志的一般讀者則很少顧及。但是,當前我們非常需要通過方志期刊普及方志知識,宣傳方志工作,讓社會上更多的人了解方志、關心方志。為此,方志刊物就應當增加一些通俗易懂的普及方志知識的文章,增加讀志用志的內容,使方志戰(zhàn)線以外的讀者讀得懂,愛讀愛看。即使是關于方志理論的文章,也應該寫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不應充滿八股腔,一味板著面孔說話。在文章的體裁上也應提倡多樣性,反對千篇一律,一個格式。這樣,刊物才能受到更多讀者的歡迎。
二、適應方志工作發(fā)展的要求,大膽創(chuàng)新,是方志期刊不斷進步和提高的強大動力
這個道理不用多講。關鍵是辦刊物不能年年老一套。老一套、老面孔適應不了發(fā)展變化的形勢,不僅不能爭取到更多的新讀者,而且還會失去老讀者??锏膬热?、形式,如刊物的欄目,所選文章的內容、體裁,版式和封面設計、裝幀等等,每年都要爭取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使刊物年年有新面貌。甚至在辦刊的機制、方式方法上也要適應形勢發(fā)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不能完全躺在吃財政飯上,要采取多樣靈活的方式,通過多種渠道,在不違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前提下,為辦好刊物爭取更多的支持、更多的資金。
創(chuàng)新本身不是目的,只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形勢的要求辦好刊物。不能為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片面地去追求刊物的新。因此,不但要重視刊物的形式新,更要關注刊物的內容新。編輯選擇文章要力求選或者有新思想新觀點、或者有新材料、或者有新的論證方法的文章,當然各方面都有新意的文章則更好。要盡量避免選用那些“炒冷飯”的文章。一期刊物有兩三篇富有新意的文章(有多的更好),這期刊物就算站住了。
三、招賢納士,廣交朋友,聯系一批作者隊伍,是進一步辦好方志期刊的堅實基礎
辦刊物離不開作者。一個刊物如果沒有一批相對穩(wěn)定的有較高水平的作者隊伍,幾乎可以說不可能辦好。而如何通過刊物發(fā)現有發(fā)展?jié)摿Φ淖髡?,并通過刊物培養(yǎng)作者,加強與他們的聯系,增強刊物與他們之間的了解和感情,使他們成為刊物重點稿件的基本來源,這是每個刊物都應當考慮的問題。也許,在這個問題上各個刊物各有各的高招。但是不論怎樣,編輯應該是發(fā)現好作者的伯樂,應該是作者的知心朋友。只有知心朋友,才可以傾心交談,編輯才能了解作者研究的方向和所長,作者才能了解刊物之所需,刊物對作者也才能托付重任。如何聯系并鞏固一批作者隊伍,如何當好伯樂和作者的知心朋友,各個刊物和編輯可能也是各有各的心得體會。在適當時候,我們全國方志期刊可以就此舉行專題交流。
四、方志期刊之間加強聯系和合作,是進一步辦好方志期刊的重要條件
過去,我們方志期刊有這樣的聯系和合作,如兩年一次的全國方志期刊會議。但僅只是這樣的聯系和合作還是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聯系和合作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互相交流有關信息;召開辦刊的經驗交流會,可以在會上互道辦刊的甘苦,經驗共享,教訓共醒;聯合舉辦工作專題研討會,研究辦刊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問題;聯合舉辦方志理論研討會,組織文章作者就某個或某幾個理論問題進行研討;聯合組織優(yōu)秀文章評選,等等。而像今天這樣方志期刊工作座談會,我們要繼續(xù)辦好,讓它形成一種聯系制度,兩年左右開一次,可以輪流坐莊,由各省方志期刊編輯部(方志辦)輪流組織會議。
《中國地方志》在堅持指導性、學術性、實踐性這些原有定位的前提下,明年也將有一些創(chuàng)新。如刊物由雙月刊變?yōu)樵驴⒁m當增加一些欄目,增強刊物的可讀性,在刊物封面、印張上也會有一些改變,等等。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力爭逐步把《中國地方志》辦成方志工作導向的旗幟(即方志期刊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以使方志工作在方向上不發(fā)生偏離),方志文化傳承的載體,促進方志理論研究和方志學科建設的基地,培養(yǎng)方志專業(yè)人員和切磋方志工作的園地,介紹方志文化和進行方志文化交流的窗口??傊?,要使《中國地方志》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個堅強陣地。
全國各地的方志期刊在創(chuàng)刊后,經過幾代編輯人員的艱苦努力,這些期刊大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特色,為廣大作者和讀者們所熟悉和認同,形成我國期刊園地中的特色產品,成為方志事業(yè)的重要品牌和發(fā)展資源。保護和提高這些品牌,保護和發(fā)展方志期刊,不僅是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責任,也是各省市志辦的責任,同時需要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廣大方志期刊工作者的繼續(xù)加倍努力。這些品牌是方志界的品牌,也是各省文化界的品牌,是方志工作者辛勤培育的,我們只能把她越辦越好。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現在全國第一輪修志已基本結束,第二輪修志已經全面啟動。在這種形勢下,如何進一步辦好方志期刊,更好地發(fā)揮方志期刊的作用,促進第二輪修志工作更好地開展,是值得地方志期刊工作者認真思考的問題。
2003年12月25日,《中國地方志》雜志召開了一次編委會,聽取各位編委對進一步辦好刊物的意見和建議。參加那次會議,聽了大家的發(fā)言,使我很受啟發(fā)。原來我也想在會上談一點自己的看法,但由于時間關系沒有講。今天我借這個機會,就如何進一步辦好方志期刊的問題講一點膚淺的、不成熟的意見,與大家一起座談。
一、給方志期刊準確定位,進一步明確辦刊的宗旨和方針,是進一步辦好方志期刊的基本前提
要辦好一個刊物,首先要給這個刊物準確定位,明確辦刊的宗旨和方針。我認為,《中國地方志》以及各省的省一級方志期刊既不是純學術刊物,也不是純工作指導性刊物,而是二者兼而有之?!吨袊胤街尽冯s志和各省的省一級方志期刊自創(chuàng)刊以來就具有指導性、學術性(或理論性)、實踐性(或操作性)這三方面的屬性。《中國地方志》雜志作為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的機關刊物,各省的省級方志期刊作為該省地方志工作機構主辦的刊物,理所當然地要讓刊物發(fā)揮對地方志工作的指導作用。所謂指導性,就是要強調刊物對修志工作和整個方志工作要能發(fā)揮思想、方針政策方面的指導作用。所謂學術性(或理論性),是指方志期刊應當是加強方志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的重要陣地,它應當刊登具有學術價值、學術品位的方志理論研究文章。所謂實踐性(或操作性),是指刊物應當是探討修志工作,探討方志編纂技術問題和如何讀志用志、開發(fā)利用方志資源的園地。雜志刊登的這類文章可以直接用于指導實踐,因而具有可操作性。指導性和實踐性,這是純學術刊物所不具有的;而學術性又是純工作指導性刊物所不具備的。方志期刊所具有的這“三性”,可說是方志期刊的特點。此外,我認為還可以給方志期刊加上一“性”——可讀性。此前,我們對方志期刊讀者對象的定位是:方志工作者,從事方志研究、教學的研究人員,教師和學習方志專業(yè)的學生,對于愿意了解方志的一般讀者則很少顧及。但是,當前我們非常需要通過方志期刊普及方志知識,宣傳方志工作,讓社會上更多的人了解方志、關心方志。為此,方志刊物就應當增加一些通俗易懂的普及方志知識的文章,增加讀志用志的內容,使方志戰(zhàn)線以外的讀者讀得懂,愛讀愛看。即使是關于方志理論的文章,也應該寫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不應充滿八股腔,一味板著面孔說話。在文章的體裁上也應提倡多樣性,反對千篇一律,一個格式。這樣,刊物才能受到更多讀者的歡迎。
二、適應方志工作發(fā)展的要求,大膽創(chuàng)新,是方志期刊不斷進步和提高的強大動力
這個道理不用多講。關鍵是辦刊物不能年年老一套。老一套、老面孔適應不了發(fā)展變化的形勢,不僅不能爭取到更多的新讀者,而且還會失去老讀者??锏膬热?、形式,如刊物的欄目,所選文章的內容、體裁,版式和封面設計、裝幀等等,每年都要爭取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使刊物年年有新面貌。甚至在辦刊的機制、方式方法上也要適應形勢發(fā)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不能完全躺在吃財政飯上,要采取多樣靈活的方式,通過多種渠道,在不違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前提下,為辦好刊物爭取更多的支持、更多的資金。
創(chuàng)新本身不是目的,只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形勢的要求辦好刊物。不能為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片面地去追求刊物的新。因此,不但要重視刊物的形式新,更要關注刊物的內容新。編輯選擇文章要力求選或者有新思想新觀點、或者有新材料、或者有新的論證方法的文章,當然各方面都有新意的文章則更好。要盡量避免選用那些“炒冷飯”的文章。一期刊物有兩三篇富有新意的文章(有多的更好),這期刊物就算站住了。
三、招賢納士,廣交朋友,聯系一批作者隊伍,是進一步辦好方志期刊的堅實基礎
辦刊物離不開作者。一個刊物如果沒有一批相對穩(wěn)定的有較高水平的作者隊伍,幾乎可以說不可能辦好。而如何通過刊物發(fā)現有發(fā)展?jié)摿Φ淖髡?,并通過刊物培養(yǎng)作者,加強與他們的聯系,增強刊物與他們之間的了解和感情,使他們成為刊物重點稿件的基本來源,這是每個刊物都應當考慮的問題。也許,在這個問題上各個刊物各有各的高招。但是不論怎樣,編輯應該是發(fā)現好作者的伯樂,應該是作者的知心朋友。只有知心朋友,才可以傾心交談,編輯才能了解作者研究的方向和所長,作者才能了解刊物之所需,刊物對作者也才能托付重任。如何聯系并鞏固一批作者隊伍,如何當好伯樂和作者的知心朋友,各個刊物和編輯可能也是各有各的心得體會。在適當時候,我們全國方志期刊可以就此舉行專題交流。
四、方志期刊之間加強聯系和合作,是進一步辦好方志期刊的重要條件
過去,我們方志期刊有這樣的聯系和合作,如兩年一次的全國方志期刊會議。但僅只是這樣的聯系和合作還是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聯系和合作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互相交流有關信息;召開辦刊的經驗交流會,可以在會上互道辦刊的甘苦,經驗共享,教訓共醒;聯合舉辦工作專題研討會,研究辦刊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問題;聯合舉辦方志理論研討會,組織文章作者就某個或某幾個理論問題進行研討;聯合組織優(yōu)秀文章評選,等等。而像今天這樣方志期刊工作座談會,我們要繼續(xù)辦好,讓它形成一種聯系制度,兩年左右開一次,可以輪流坐莊,由各省方志期刊編輯部(方志辦)輪流組織會議。
《中國地方志》在堅持指導性、學術性、實踐性這些原有定位的前提下,明年也將有一些創(chuàng)新。如刊物由雙月刊變?yōu)樵驴?,并要適當增加一些欄目,增強刊物的可讀性,在刊物封面、印張上也會有一些改變,等等。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力爭逐步把《中國地方志》辦成方志工作導向的旗幟(即方志期刊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以使方志工作在方向上不發(fā)生偏離),方志文化傳承的載體,促進方志理論研究和方志學科建設的基地,培養(yǎng)方志專業(yè)人員和切磋方志工作的園地,介紹方志文化和進行方志文化交流的窗口。總之,要使《中國地方志》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個堅強陣地。
全國各地的方志期刊在創(chuàng)刊后,經過幾代編輯人員的艱苦努力,這些期刊大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特色,為廣大作者和讀者們所熟悉和認同,形成我國期刊園地中的特色產品,成為方志事業(yè)的重要品牌和發(fā)展資源。保護和提高這些品牌,保護和發(fā)展方志期刊,不僅是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責任,也是各省市志辦的責任,同時需要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廣大方志期刊工作者的繼續(xù)加倍努力。這些品牌是方志界的品牌,也是各省文化界的品牌,是方志工作者辛勤培育的,我們只能把她越辦越好。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