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 (方言叢談)包頭方言探微之七
  • 忽拉蓋

     

      “忽拉蓋”是包頭方言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個詈語詞。所謂詈語詞,就是辱罵人的話。但“忽拉蓋”與其他詈語詞有所不同,它的表義作用非常特殊,即它的所指意義大而模糊。比如說“那個家廝是個忽拉蓋”,說的人表達的也許是這個層面的意思,而聽的人則可能會理解判斷為與之相近的另一個意思;要想達到認識的統(tǒng)一,必須有共同認知的語言背景。忽拉蓋這種語義的寬泛和不確定性,與它的語源有極大地關系。

        忽拉蓋其實是個蒙語詞。它被吸收進入漢語是在元代,元曲中常見使用,多寫作虎剌孩、忽剌孩或忽剌海等。如關漢卿《哭存孝》劇第一折李存信白:“若說我姓名,家將不能記,一對忽剌孩,都是狗養(yǎng)的?!薄栋舜笸蹰_詔救忠臣》劇二折白:“我想那楊六兒虎剌孩那等英雄,好沒生著我和他交鋒,可不是弄我那老性命哩?!庇帧毒矣洝啡郯祝骸拔覀兎瑢嵤枪?,愛吃牛肉不持齋。孩子都是馬上養(yǎng),長大都作虎剌孩?!?/SPAN>

        明人著作《華夷譯語》,對蒙古語多有注譯,其人物門曰:“賊,虎剌海?!薄对氛Z解》卷二宮衛(wèi)門也說:“呼拉干齊,捕盜人也?!笨梢娀⒇莺?、忽拉孩或呼拉干等,在蒙古語中原義為賊和強盜,但體會上例元曲中的虎剌孩或忽拉孩等,已經(jīng)用的不是本義,而是一個發(fā)展了的辱罵詞,其意義可解釋成騙子、小蝥賊、老匹夫、大膽狂徒等等,與現(xiàn)在包頭方言中所用大略相同。

        蓋盜賊之為人也,燒殺搶掠、奸淫盜竊,無所不為,而又心術狡詐難測,行蹤詭秘不定,為天下惡行之集大成者。但因為“盜賊”是實詞,如果用它來罵人,最終當然還是盜賊,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忽拉蓋則不同,它是以一種全新的語音被吸收進漢語方言詞匯的,當人們借用它時,可以完全忽略其原義,并且賦予其多種解釋,使其意義的涵蓋面加大,逐漸趨于不確定。所以不論是坑蒙拐騙偷,抑或是吃喝嫖賭抽,凡奸滑刁頑之輩,不務正業(yè)之徒,稱之為“忽拉蓋”,用以表達人們的憎恨、厭惡之情,無不恰如其分。這個時候,如果一定要給“忽拉蓋”找一個必須的定義,也很簡單,那就是壞蛋。

        保留在包頭方言詞匯中的“忽拉蓋”,已經(jīng)沒有了原來蒙古語盜賊的意思,引申義則如上所述,非常之多;在語法上,它還可以省略作忽拉。忽拉與忽拉蓋意義完全相同,并且可以與漢語詞組成新的“蒙漢合璧”詞,如賊忽拉、賊忽拉蓋、賊眉忽拉眼等,正是這些詞里流露出的“賊相”,使我們還得以窺見忽拉蓋最初引入漢語時所具有的意義。

     

       

     

      包頭方言,稱人四腳著地而爬伏曰馬爬。如說馬爬在地上、馬爬下睡、摔了個大馬爬等。引申之,凡物體延伏于地如爬,亦可謂之馬爬。如鄉(xiāng)語說“園子里頭葫蘆呀馬爬地種下一地”。此處的馬爬就是指鋪滿地面的蔓狀植物。此外棍狀物體放置地面時起伏不平,也可目之為馬爬,如圪料馬爬、圪溜馬爬等。

      但馬爬在包頭方言中還有更為特殊的意義,就是作為構詞語素,表示程度之深,尤其是形容身體(名譽)等處于困頓不堪的狀況。如喘氣馬爬,是指氣喘吁吁,非常勞累;蹌前馬爬或跌倒馬爬,是指跌跌撞撞,腳步不穩(wěn);磕睡馬爬,是指極度磕睡,不能堅持的樣子;咳嗽馬爬,是指咳嗽得非常厲害;丟人馬爬則是指做了極不名譽的事情。其他如受罪馬爬、撅起馬爬、著急馬爬等均是表示較為嚴重的消極狀態(tài)。而忽鹿馬爬,是指非常糊涂。此外,還有撩氣馬爬、赤腳馬爬、稀松馬爬等說法。

      馬爬一詞,明代已有,也作馬伏?!督鹌棵吩~話》第十回:“〔西門慶〕于是坐在青紗帳內,令婦人馬爬在身邊?!庇值谄呤寤兀骸傲季茫至钏R伏在下,直舒雙足,西門慶披著紅綾被騎在他身上?!薄栋籽┻z音·剪靛花·似雪花》:“哎喲買了個大西瓜,一出門來栽了個馬爬爬,撒了宮粉揉碎了花?!?/FONT>

      此詞之語源,當然是由馬而來。馬之常態(tài),為四足挺立,精神抖擻,極度疲憊時則攤開四蹄,臥于地上。就其形態(tài)而言,是爬伏于地,就其情狀而言,是困頓不能站立。雖然不完全是爬,但方言以爬來形容,是竭力描寫其困頓,非常形象,從而使馬爬成了一個構詞、造語能力非常強的語詞,不斷生發(fā)出新的詞語來。

      除馬爬外,包頭方言還用爬來形容人或物之不振,如牛羊、駱駝等瘦瘠虛弱至于委頓不起,皆謂之爬,有爬羊等說法。而人之潦倒不堪者,則被稱之為爬長貨,更為甚者,則曰爬得展展兒的、爬得展應應的。爬之意義,于此可見一斑。

     

    打平伙

     

      打平伙,是舊日包頭鄉(xiāng)間一種常見的飲食風俗,顧名思義,就是平均分攤錢財而結伙吃喝。《綏遠通志稿》卷五十《民族(漢族)·語言類·方言俚語》:“醵資為食曰打平伙。”

      打平伙一般是在陰雨天氣或農閑的時候,村上的幾個人坐在一起無聊,不免說道吃喝,都感到口里要“淡出鳥來”,說道誰誰家宰殺了牲畜,上好的肥膘,就更是連連地咽口水。有的人忍不住,提議打平伙解解饞,于是眾人積極響應,剎時間,就將一場閑聊變成了熱氣騰騰的聚餐。

      打平伙原則上應該是花銷均攤,但實際中經(jīng)常并不是那么斤斤計較,多數(shù)是考慮在場人的不同情況,有錢的出錢,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幫工跑腿,東家則提供鍋灶柴炭、油鹽醬蒜。有出不起錢的,也不排除其參與,燒火剝蔥,端盤子洗碗,都算份子。商量好了,一樣吃喝,為的就是其樂融融的氣氛。尤其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打平伙既是人們解決口腹之欲的經(jīng)濟辦法,又是聯(lián)絡感情,凝聚友誼,團結互助的重要手段,體現(xiàn)出了一種原始質樸的美。

      打平伙在我國的歷史非常久遠,古代稱為“醵”或“酺”?!抖Y記·禮器》鄭玄注:“合錢飲酒為醵?!薄妒酚洝ば⑽谋炯o》:“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酺五日?!彼抉R貞索隱:“《說文》云:‘酺,王者布德,大飲酒也。’出錢為醵,出食為酺?!庇终f:“趙武靈王滅中山,酺五日,是其所起也。”為什么大眾自己出錢出物聚飲,還要皇帝和國君的恩準呢?唐顏師古注《漢書·文帝紀》曰:“漢律,三人以上無故群飲酒,罰金四兩?!笨磥頉]有正當?shù)拿浚氪蚱交镆彩遣恍械摹?/FONT>

      打平伙在文籍中有多種寫法。《二刻拍案驚奇》卷五:“眾賊道:‘果是利害。而今幸得無事,弟兄們且打平伙吃酒壓驚去?!睂懽鞔蚱交?。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公子不肯,眾人又說不好獨難為他一個,我們大家湊些,打個平火。”《畿輔通志》卷七十二《輿地略》二十七《方言》附各州縣方言曰:“醵錢飲酒曰打平火。”又寫作打平火。

      也作打平和?!督鹌棵吩~話》第七十七回:“西門慶家中這些大官兒,常在他屋里坐的打平和吃酒?!?/FONT>

      又作打瓶伙。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雜記》:“〔三人〕則呼沈公勇曰:‘沈二哥,我們大家去打個瓶伙。’即同至酒店中,呼酒保取酒?!?/FONT>

    也說打并伙?!秴瘟河⑿蹅鳌返谒氖兀骸拔姨醾€意見,天氣這么熱,咱們‘打并伙’吃西瓜吧!”

      可見打平伙這一飲食風俗,并不是一時一地的獨特現(xiàn)象,而是從古至今繼承下來的,在我國的其他地區(qū),也普遍存在。

     

    打 點

     

      打點一詞,為俚俗常言,唐宋以來多見使用,現(xiàn)在就用得就更多了。其字又作“打疊”、“打跌”、“打迭”、“打揲”等。而其意義,包頭方言和普通話毫無二致,不外乎兩個。

      一為準備、置辦、收拾、整理。宋劉昌詩《蘆蒲筆記》卷三:“收拾為打疊。”唐韓偓《偶見》詩:“打疊紅箋書恨字,與奴方便寄卿卿?!薄度龂酒皆挕肪硐拢骸耙蝗詹懿僖轨o私行,見軍打揲行李。”元馬致遠《樂陽樓》楔子:“我今日打點些按酒去?!卑^方言也經(jīng)常說:出門的東西都打點好了。

      二是賄賂、疏通關節(jié),這是前一意義的引申義,也是使用最多的意思。

      打官司需要打點。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你可去衙門打點,把官司上下布置停當。”提拔任用也需要打點。《六部成語·吏部成語》“打點使費”注:“如應行補缺之官,以銀錢送給吏部書辦,求其照應,指望補一好缺之類(打點,行賄之別名)。”包頭方言也說:上上下下都打點好了,保證沒問題了;這個事情不打點辦不成。

      如此說來,打點雖然不是一個好詞,卻端的能辦成實事。

      人生在世,難免要遇到坎坎坷坷,在無權無勢,沒有人“做聲”關照的情況下,要順利度過,就只好靠打點了。

      打點的方法有很多,塞之以金錢煙酒,居之以洋房別墅,示之以青春美色,或桑那之,或按摩之,等等等等,均可列為手段,會打點者無師自通,也毋須別人點撥。

      當然打點的目的也不同。販夫走卒,引車賣漿,擺攤經(jīng)營,花錢打點,只是為了簡單的生存,似乎不上檔次;而謀取權利者,因為屬于高雅追求,據(jù)說就更不好打點,個中秘密,非凡夫俗子所能知。能打點其實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xiàn),世間多有一些提著豬頭尋不見廟門的,想打點也不知道從何入手,可見打點還是一種學問。

     

    丑是家中寶

     

      “丑是家中寶,喜人惹煩惱”、“丑妻近地家中寶”,是兩句從小就聽慣了的俗語。那丑,指的是丑媳婦。為什么會這么講呢?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頗有一些互為矛盾而又同時為世人推崇的價值觀。一方面,說為男人者,一生之重要追求之一,是娶一個如花似玉的女人做老婆。此話當然不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未聞有人在洞房花燭夜,撩開蓋頭,發(fā)現(xiàn)新娘是一個沉魚落雁的美女而頓足捶胸、懊惱欲死的,多數(shù)倒是夢想娶一個惑陽城、迷下蔡的絕色女子為妻。而一旦得逞,則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不知今夕何夕,以為平生之愿足矣。但另一方面,又說紅顏乃是禍水。并且引經(jīng)據(jù)典,找了許多亡國亡家的史實來證明。通俗一點而又人人皆知的,如呂布戲貂蟬、西門慶勾搭潘金蓮,董卓、武大郎因之喪命,就是明證。

      反之,娶一個丑媳婦就省心、省事得多。因為長得丑,不僅別人覬覦的興趣不大,就是媳婦本人,也自知沒什么招蜂引蝶的資本,只好安分守己,不惹是非,紅杏出墻的幾率自然就更少了,正所謂“窮吃素,老看經(jīng)。丑婦貞,閑官清。”為妻貞潔而又使丈夫不遭橫事,還不是家中之大寶?

      所以這種說法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口中流傳不衰。比如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你拋撇了這丑婦家中寶,挑踢著美女家生哨?!痹獰o名氏《替殺妻》第四折:“常言道丑婦家中寶,休貪他人才精精細細、憐憐悧悧、能言快語,不中!”《金瓶梅詞話》第九十一回也說:“常言丑是家中寶,可喜惹煩惱。”

      古人說這些話,并不是因為自己吃不著葡萄,所以說葡萄酸,而的確是因為看了太多的事實總結出的人生經(jīng)驗。當然,在勸慰自己與他人之余,其中所反映出來的中國文化那種隨遇而安、知足常樂的消極精神狀態(tài),也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包頭市地方志辦公室)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 (方言叢談)包頭方言探微之七
  • 忽拉蓋

     

      “忽拉蓋”是包頭方言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個詈語詞。所謂詈語詞,就是辱罵人的話。但“忽拉蓋”與其他詈語詞有所不同,它的表義作用非常特殊,即它的所指意義大而模糊。比如說“那個家廝是個忽拉蓋”,說的人表達的也許是這個層面的意思,而聽的人則可能會理解判斷為與之相近的另一個意思;要想達到認識的統(tǒng)一,必須有共同認知的語言背景。忽拉蓋這種語義的寬泛和不確定性,與它的語源有極大地關系。

        忽拉蓋其實是個蒙語詞。它被吸收進入漢語是在元代,元曲中常見使用,多寫作虎剌孩、忽剌孩或忽剌海等。如關漢卿《哭存孝》劇第一折李存信白:“若說我姓名,家將不能記,一對忽剌孩,都是狗養(yǎng)的。”《八大王開詔救忠臣》劇二折白:“我想那楊六兒虎剌孩那等英雄,好沒生著我和他交鋒,可不是弄我那老性命哩?!庇帧毒矣洝啡郯祝骸拔覀兎瑢嵤枪裕瑦鄢耘H獠怀铸S。孩子都是馬上養(yǎng),長大都作虎剌孩?!?/SPAN>

        明人著作《華夷譯語》,對蒙古語多有注譯,其人物門曰:“賊,虎剌海?!薄对氛Z解》卷二宮衛(wèi)門也說:“呼拉干齊,捕盜人也。”可見虎剌孩、忽拉孩或呼拉干等,在蒙古語中原義為賊和強盜,但體會上例元曲中的虎剌孩或忽拉孩等,已經(jīng)用的不是本義,而是一個發(fā)展了的辱罵詞,其意義可解釋成騙子、小蝥賊、老匹夫、大膽狂徒等等,與現(xiàn)在包頭方言中所用大略相同。

        蓋盜賊之為人也,燒殺搶掠、奸淫盜竊,無所不為,而又心術狡詐難測,行蹤詭秘不定,為天下惡行之集大成者。但因為“盜賊”是實詞,如果用它來罵人,最終當然還是盜賊,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忽拉蓋則不同,它是以一種全新的語音被吸收進漢語方言詞匯的,當人們借用它時,可以完全忽略其原義,并且賦予其多種解釋,使其意義的涵蓋面加大,逐漸趨于不確定。所以不論是坑蒙拐騙偷,抑或是吃喝嫖賭抽,凡奸滑刁頑之輩,不務正業(yè)之徒,稱之為“忽拉蓋”,用以表達人們的憎恨、厭惡之情,無不恰如其分。這個時候,如果一定要給“忽拉蓋”找一個必須的定義,也很簡單,那就是壞蛋。

        保留在包頭方言詞匯中的“忽拉蓋”,已經(jīng)沒有了原來蒙古語盜賊的意思,引申義則如上所述,非常之多;在語法上,它還可以省略作忽拉。忽拉與忽拉蓋意義完全相同,并且可以與漢語詞組成新的“蒙漢合璧”詞,如賊忽拉、賊忽拉蓋、賊眉忽拉眼等,正是這些詞里流露出的“賊相”,使我們還得以窺見忽拉蓋最初引入漢語時所具有的意義。

     

       

     

      包頭方言,稱人四腳著地而爬伏曰馬爬。如說馬爬在地上、馬爬下睡、摔了個大馬爬等。引申之,凡物體延伏于地如爬,亦可謂之馬爬。如鄉(xiāng)語說“園子里頭葫蘆呀馬爬地種下一地”。此處的馬爬就是指鋪滿地面的蔓狀植物。此外棍狀物體放置地面時起伏不平,也可目之為馬爬,如圪料馬爬、圪溜馬爬等。

      但馬爬在包頭方言中還有更為特殊的意義,就是作為構詞語素,表示程度之深,尤其是形容身體(名譽)等處于困頓不堪的狀況。如喘氣馬爬,是指氣喘吁吁,非常勞累;蹌前馬爬或跌倒馬爬,是指跌跌撞撞,腳步不穩(wěn);磕睡馬爬,是指極度磕睡,不能堅持的樣子;咳嗽馬爬,是指咳嗽得非常厲害;丟人馬爬則是指做了極不名譽的事情。其他如受罪馬爬、撅起馬爬、著急馬爬等均是表示較為嚴重的消極狀態(tài)。而忽鹿馬爬,是指非常糊涂。此外,還有撩氣馬爬、赤腳馬爬、稀松馬爬等說法。

      馬爬一詞,明代已有,也作馬伏。《金瓶梅詞話》第十回:“〔西門慶〕于是坐在青紗帳內,令婦人馬爬在身邊?!庇值谄呤寤兀骸傲季?,又令他馬伏在下,直舒雙足,西門慶披著紅綾被騎在他身上?!薄栋籽┻z音·剪靛花·似雪花》:“哎喲買了個大西瓜,一出門來栽了個馬爬爬,撒了宮粉揉碎了花?!?/FONT>

      此詞之語源,當然是由馬而來。馬之常態(tài),為四足挺立,精神抖擻,極度疲憊時則攤開四蹄,臥于地上。就其形態(tài)而言,是爬伏于地,就其情狀而言,是困頓不能站立。雖然不完全是爬,但方言以爬來形容,是竭力描寫其困頓,非常形象,從而使馬爬成了一個構詞、造語能力非常強的語詞,不斷生發(fā)出新的詞語來。

      除馬爬外,包頭方言還用爬來形容人或物之不振,如牛羊、駱駝等瘦瘠虛弱至于委頓不起,皆謂之爬,有爬羊等說法。而人之潦倒不堪者,則被稱之為爬長貨,更為甚者,則曰爬得展展兒的、爬得展應應的。爬之意義,于此可見一斑。

     

    打平伙

     

      打平伙,是舊日包頭鄉(xiāng)間一種常見的飲食風俗,顧名思義,就是平均分攤錢財而結伙吃喝?!督椷h通志稿》卷五十《民族(漢族)·語言類·方言俚語》:“醵資為食曰打平伙?!?/FONT>

      打平伙一般是在陰雨天氣或農閑的時候,村上的幾個人坐在一起無聊,不免說道吃喝,都感到口里要“淡出鳥來”,說道誰誰家宰殺了牲畜,上好的肥膘,就更是連連地咽口水。有的人忍不住,提議打平伙解解饞,于是眾人積極響應,剎時間,就將一場閑聊變成了熱氣騰騰的聚餐。

      打平伙原則上應該是花銷均攤,但實際中經(jīng)常并不是那么斤斤計較,多數(shù)是考慮在場人的不同情況,有錢的出錢,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幫工跑腿,東家則提供鍋灶柴炭、油鹽醬蒜。有出不起錢的,也不排除其參與,燒火剝蔥,端盤子洗碗,都算份子。商量好了,一樣吃喝,為的就是其樂融融的氣氛。尤其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打平伙既是人們解決口腹之欲的經(jīng)濟辦法,又是聯(lián)絡感情,凝聚友誼,團結互助的重要手段,體現(xiàn)出了一種原始質樸的美。

      打平伙在我國的歷史非常久遠,古代稱為“醵”或“酺”?!抖Y記·禮器》鄭玄注:“合錢飲酒為醵?!薄妒酚洝ば⑽谋炯o》:“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酺五日。”司馬貞索隱:“《說文》云:‘酺,王者布德,大飲酒也。’出錢為醵,出食為酺。”又說:“趙武靈王滅中山,酺五日,是其所起也?!睘槭裁创蟊娮约撼鲥X出物聚飲,還要皇帝和國君的恩準呢?唐顏師古注《漢書·文帝紀》曰:“漢律,三人以上無故群飲酒,罰金四兩。”看來沒有正當?shù)拿?,想打平伙也是不行的?/FONT>

      打平伙在文籍中有多種寫法?!抖膛陌阁@奇》卷五:“眾賊道:‘果是利害。而今幸得無事,弟兄們且打平伙吃酒壓驚去。’”寫作打平伙。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公子不肯,眾人又說不好獨難為他一個,我們大家湊些,打個平火?!薄剁茌o通志》卷七十二《輿地略》二十七《方言》附各州縣方言曰:“醵錢飲酒曰打平火?!庇謱懽鞔蚱交?。

      也作打平和?!督鹌棵吩~話》第七十七回:“西門慶家中這些大官兒,常在他屋里坐的打平和吃酒?!?/FONT>

      又作打瓶伙。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雜記》:“〔三人〕則呼沈公勇曰:‘沈二哥,我們大家去打個瓶伙?!赐辆频曛校艟票H【??!?/FONT>

    也說打并伙?!秴瘟河⑿蹅鳌返谒氖兀骸拔姨醾€意見,天氣這么熱,咱們‘打并伙’吃西瓜吧!”

      可見打平伙這一飲食風俗,并不是一時一地的獨特現(xiàn)象,而是從古至今繼承下來的,在我國的其他地區(qū),也普遍存在。

     

    打 點

     

      打點一詞,為俚俗常言,唐宋以來多見使用,現(xiàn)在就用得就更多了。其字又作“打疊”、“打跌”、“打迭”、“打揲”等。而其意義,包頭方言和普通話毫無二致,不外乎兩個。

      一為準備、置辦、收拾、整理。宋劉昌詩《蘆蒲筆記》卷三:“收拾為打疊。”唐韓偓《偶見》詩:“打疊紅箋書恨字,與奴方便寄卿卿?!薄度龂酒皆挕肪硐拢骸耙蝗詹懿僖轨o私行,見軍打揲行李?!痹R致遠《樂陽樓》楔子:“我今日打點些按酒去。”包頭方言也經(jīng)常說:出門的東西都打點好了。

      二是賄賂、疏通關節(jié),這是前一意義的引申義,也是使用最多的意思。

      打官司需要打點。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你可去衙門打點,把官司上下布置停當。”提拔任用也需要打點?!读砍烧Z·吏部成語》“打點使費”注:“如應行補缺之官,以銀錢送給吏部書辦,求其照應,指望補一好缺之類(打點,行賄之別名)?!卑^方言也說:上上下下都打點好了,保證沒問題了;這個事情不打點辦不成。

      如此說來,打點雖然不是一個好詞,卻端的能辦成實事。

      人生在世,難免要遇到坎坎坷坷,在無權無勢,沒有人“做聲”關照的情況下,要順利度過,就只好靠打點了。

      打點的方法有很多,塞之以金錢煙酒,居之以洋房別墅,示之以青春美色,或桑那之,或按摩之,等等等等,均可列為手段,會打點者無師自通,也毋須別人點撥。

      當然打點的目的也不同。販夫走卒,引車賣漿,擺攤經(jīng)營,花錢打點,只是為了簡單的生存,似乎不上檔次;而謀取權利者,因為屬于高雅追求,據(jù)說就更不好打點,個中秘密,非凡夫俗子所能知。能打點其實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xiàn),世間多有一些提著豬頭尋不見廟門的,想打點也不知道從何入手,可見打點還是一種學問。

     

    丑是家中寶

     

      “丑是家中寶,喜人惹煩惱”、“丑妻近地家中寶”,是兩句從小就聽慣了的俗語。那丑,指的是丑媳婦。為什么會這么講呢?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頗有一些互為矛盾而又同時為世人推崇的價值觀。一方面,說為男人者,一生之重要追求之一,是娶一個如花似玉的女人做老婆。此話當然不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未聞有人在洞房花燭夜,撩開蓋頭,發(fā)現(xiàn)新娘是一個沉魚落雁的美女而頓足捶胸、懊惱欲死的,多數(shù)倒是夢想娶一個惑陽城、迷下蔡的絕色女子為妻。而一旦得逞,則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不知今夕何夕,以為平生之愿足矣。但另一方面,又說紅顏乃是禍水。并且引經(jīng)據(jù)典,找了許多亡國亡家的史實來證明。通俗一點而又人人皆知的,如呂布戲貂蟬、西門慶勾搭潘金蓮,董卓、武大郎因之喪命,就是明證。

      反之,娶一個丑媳婦就省心、省事得多。因為長得丑,不僅別人覬覦的興趣不大,就是媳婦本人,也自知沒什么招蜂引蝶的資本,只好安分守己,不惹是非,紅杏出墻的幾率自然就更少了,正所謂“窮吃素,老看經(jīng)。丑婦貞,閑官清?!睘槠挢憹嵍质拐煞虿辉鈾M事,還不是家中之大寶?

      所以這種說法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口中流傳不衰。比如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你拋撇了這丑婦家中寶,挑踢著美女家生哨?!痹獰o名氏《替殺妻》第四折:“常言道丑婦家中寶,休貪他人才精精細細、憐憐悧悧、能言快語,不中!”《金瓶梅詞話》第九十一回也說:“常言丑是家中寶,可喜惹煩惱?!?/FONT>

      古人說這些話,并不是因為自己吃不著葡萄,所以說葡萄酸,而的確是因為看了太多的事實總結出的人生經(jīng)驗。當然,在勸慰自己與他人之余,其中所反映出來的中國文化那種隨遇而安、知足常樂的消極精神狀態(tài),也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包頭市地方志辦公室)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