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蘑菇,《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詞解是“指供食用的蕈類,特指口蘑”。“口蘑”細嫩醇厚,味道鮮美,被公認為蘑菇中的極品,不可多得的野味??墒恰翱谀ⅰ钡漠a(chǎn)地在何處?它又是怎樣被冠名的?下面的故事,也許會助您解開這個謎。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春,北方草原錫林郭勒盟阿巴哈納爾左翼旗的梅林(官名,旗軍務(wù)統(tǒng)領(lǐng))巴圖,受旗札薩克(官名,蒙古語“執(zhí)政官”的意思。清朝時由朝廷對蒙古族人冊封的官職。一般稱為“王爺”,可世襲)之命前往京城稟報例行公務(wù)。
這一日,巴圖梅林了了公事,見陽春和煦,想到“京都雅游之所”隨意轉(zhuǎn)轉(zhuǎn),便從正陽門一路往西游逛,不知不覺來到了有“神舟精華萃一衢”之譽的琉璃廠一帶。放眼望去,只見街道蜿蜒曲折,商鋪古樸典雅,真?zhèn)€是書畫充棟,寶玩填街,名人雅士消遣“尋寶”之地。巴圖久居草原,乍到這般熱鬧所在不免有些眼花繚亂。雖然懷揣銀票,但接連進了幾家店鋪都沒有分文的開銷———不是他對這兒的貨物不滿意,而是面對豐裕如海的貨物,一時間不知究竟該買哪樣是好。
就在巴圖四處張望之時,突然,一個春風滿面、生就一只疤瘌眼的店伙計深鞠一躬擋住了巴圖的去路。一句親切地蒙語“塔賽拜努”(蒙古語:您好)問候之后,連請帶拉地把他拽進一個不大不小的鋪子里。店掌柜緊走幾步上前施禮,像久違的老友一般,“賽拜努!”“賽拜努!”地說個不停。初時巴圖以為他鄉(xiāng)遇故知,仔細看過方知掌柜和伙計均為陌生面孔,更非本族人士,但人家如此盛情卻讓巴圖不好一走了之,再說店里雖說不上十分氣派,但一應(yīng)書畫古玩也算得上琳瑯滿目,巴圖心想:哪家店鋪不是一樣做買賣?所以他決計在此處踅摸點可心之物。店掌柜看他的裝束氣派,斷定此人是個有錢的主兒,但從他進店以后這也問問,那也摸摸,既無專一的選貨目標,又對“淘寶”老客常用的行話答非所問,便知來者是個看貨不問產(chǎn)地、不究年代、不分品相的外行。便生歹意,有意黑他的銀子。遂神色莊重地對疤瘌眼伙計說:“看這位爺豪爽仗義,就把本店一直未舍得出手的鼻煙壺相讓與他?!薄鞍甜邸奔泵ι锨按蚴謩荨爸浦埂保f這個煙壺乃您老祖上相傳的鎮(zhèn)店之寶,萬萬不可出讓。掌柜的卻不以為然:“有道是但凡寶物皆有機緣,只有像他這般高貴氣質(zhì)的草地王爺才有資格享用這個物件兒。”“疤瘌眼”從一個厚重的櫥柜里捧出鼻煙壺遞給掌柜,掌柜轉(zhuǎn)手小心翼翼地將它放在柜臺上請巴圖鑒賞定奪。巴圖手執(zhí)煙壺上下內(nèi)外審視一番,即請店家開價。掌柜的心中竊喜,卻依舊保持厚重模樣:“為結(jié)交您這樣高貴的朋友,我愿舍本割愛。這只羊脂美玉煙壺玉質(zhì)溫潤且雕工了得,就白銀三百兩吧?!卑蛨D雖不懂古玩,好在對鼻煙壺卻并不陌生。草原上的蒙古人見面,自古就有彼此交換鼻煙壺,象征性嗅聞一下再奉還對方,借此表示友好和敬意的禮儀。王公貴族大都隨身帶有精巧別致的鼻煙壺,因其多為價值不菲的瑪瑙翡翠或琥珀美玉制作,所以它也是身份的象征。身為梅林,巴圖在與王府、衙門及寺廟交往中不知見過多少上等鼻煙壺,并略曉“良玉不琢”的道理(工匠在雕琢時講究“無綹不做花”,遇到潔白細膩或橙黃可心的玉料,大都不雕飾花紋,以保持玉質(zhì)自身天然之美)。而手上這只煙壺看似漂亮,但有一定瑕疵,只是通過精美的雕花掩飾罷了。他讓店家開價,無非想看看對方是否真的誠實可交。聽得白銀三百的報價,巴圖已知內(nèi)里水分,他作為蒙古人,豪爽性格與生俱來,他心理沒看上的東西就不愿再與店家“磨牙”,就把鼻煙壺徑直往店家手上一塞,欲掉頭走人。千不該萬不該,就是這隨意一塞,惹了麻煩:店家“不知”巴圖要還給他貨物,一個“措手不及”,鼻煙壺“啪”的一聲掉在石板地上摔得粉碎!巴圖只道自己理虧,乖乖掏出三百兩的銀票。
巴圖原來的好心情已蕩然無存。就在他連晚飯都未吃一直躺在客棧床上生悶氣的時候,意外地接到客棧小二送來的一張字條:“草地客官,適才古玩店東家演的那一出并非新戲。那個鼻煙壺實乃不過十兩銀子的贗品也。”巴圖看過后一骨碌爬起來,急忙問此字條系何處得來?小二說是一個店伙計裝束的人送到客棧后便離去了,匆忙間他們連此人的模樣也未看清。巴圖把字條又細看一番,連連喊道:“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翌日一早,巴圖便到昨日那家店討說法。還沒到店門前,就遙遙看到自己的前面走著幾個金發(fā)碧眼的洋人,那個疤瘌眼伙計當街攔住洋人拉拽生意,其舉止做派同昨日并無二樣,只是這回不說“塔賽拜努”了,而是“哈嘍”、“哈嘍”地喊得半條街都能聽到。巴圖見狀,如草原上的獵人見到長著癩癬的狼一般怒火中燒!憤然高呼:“好個狗日的,又在街上蒙人呢!”就在不知原委的過往行人紛紛駐足觀看的工夫,“疤瘌眼”卻像個泥鰍似地閃身鉆進自家店里。巴圖以為這家伙做賊心虛躲起來了,便急忙追進店中找店家理論??墒?,就在他的前腳剛剛跨進店門的一瞬間,只聽得耳邊“哐啷”一聲脆響,一個板凳高的雕花瓷瓶被他腳上的馬靴踹得四分八裂!
巴圖頓時不知所措。說時遲,那時快,不知從哪里竄出幾個彪形大漢,不容分說地將巴圖摁倒在地。店掌柜手上托著一只小小的茶壺,一邊嘴對嘴的呷一口茶,一邊皮笑肉不笑地俯視著巴圖,譏笑道: “這是哪來的莽漢要砸我的鋪面?”巴圖掙扎著據(jù)理力爭。店掌柜突然翻臉:“昨兒你毀了我的祖?zhèn)鲗氊愇覜]與你計較,今兒又來砸店,毀了我花費萬兩紋銀收得的宋代汝窯瓷器,天子腳下豈容你放刁不成?還不給我綁了見官!”
在官府,店家信口雌黃,巴圖有口難辯。衙門執(zhí)事看似公允,不緊不慢地對巴圖言道:“你一介武夫趨附風雅原可見諒,但不應(yīng)在京城耍蠻,提拳動腳。念你系初犯,就免了刑責,但須賠償?shù)昙胰f兩銀子的損失此案方可了結(jié)!”巴圖氣得七竅生煙,就把店家連同衙門執(zhí)事攪在一起大罵起來。衙門執(zhí)事起身喝道:“反了不成?”遂令左右班衙用棍棒給巴圖“殺威”??蓱z的巴圖頓時皮開肉綻……
突然,衙府前傳來喧嚷之聲。只見三個店伙計模樣的青年人在一個頭戴白帽的小伙子帶領(lǐng)下進得堂來。小伙子生的高鼻梁、大眼睛,年齡二十歲上下,手里還拎著個包袱。他手指店掌柜對衙門執(zhí)事仗義執(zhí)言:“官老爺:我等乃是他店中伙計,今兒個要來說句良心話。”那個店掌柜預(yù)感到事情不妙,搶先叱責:“公堂上哪有爾等說話之處,還不退下!”衙門執(zhí)事方才在給巴圖“殺威”過程中,恍惚聽得巴圖嚷著自己也是公職在身之人,此番又見堂上站立的幾人有話要說,便瞪了店家一眼,示意小伙子講話。小伙子一身正氣,他說自己和同來的幾個師兄弟原本都是這家古玩店里多年的伙計。老掌柜前年病故后,古玩店由老掌柜的獨子也就是現(xiàn)在的東家接手經(jīng)營。可是少東家的心思不在買賣上,而是整日嗜賭尋花,眼瞅著這百年鋪面要轉(zhuǎn)手他人。東家為維持自己賭場娼門的開銷,雇傭那個疤瘌眼的街溜子充伙計,疤瘌眼又招呼來幾個混混當打手,他們合謀干盡坑蒙拐騙的勾當。小伙子戳穿了店家設(shè)局坑害巴圖的伎倆。原來,古玩界有一行規(guī),即買賣雙方對易損的瓷器、玉器珠寶等貨物都不會手遞手傳看,而是要等對方將物品放置在固定物體上且放穩(wěn)當之后才拿取觀賞。這位草地客官不懂得這一行規(guī),在他將沒看上眼的鼻煙壺猛然遞還店家時,心存歹詐的店家佯作沒有及時接手,故意讓那個贗品煙壺跌落,這位客官的三百兩白銀便這般落入我們東家的腰包。
衙門執(zhí)事聽得半信半疑,“即便鼻煙壺一事有些蹊蹺,那他踹碎人家的汝窯瓷器總該賠償吧?”與小伙子同來的幾個店伙計聞得此言異口同聲地說:“這事兒更怨不得這位客官,我們個個可以證明?!毙』镒虞笭栆恍Γ瑢ρ瞄T執(zhí)事言道:這就是您老說的那個“汝窯瓷器”。隨即把手拎的包袱朝地上一抖落,一堆瓷片“嘩啦”一下應(yīng)聲落地。見衙門執(zhí)事緊鎖眉頭不知所以,小伙子輕蔑地用下巴頦點了一下“疤瘌眼”,說這事兒還要煩大人您問問這一位。“疤瘌眼”剛才見小伙子他們上堂時就心虛得直往后面躲,現(xiàn)如今事情說道自個兒頭上,轉(zhuǎn)身想溜。衙門執(zhí)事一聲斷喝,早有手疾眼快的衙役一堂棍戳在“疤瘌眼”腿彎上,讓他來了個嘴啃地?!鞍甜邸敝缓萌鐚嵳泄?。原來,他在店門前見到巴圖怒氣沖沖一路走來,知道昨日鼻煙壺的事要露餡兒,便急忙返回店里,進門時順手把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瓷瓶子拎到門口,故意絆腳訛人。這并非“疤瘌眼”急中生智,這個損招兒其實也是他與店掌柜預(yù)先謀劃好的———這跟那個鼻煙壺訛人的做法相類似,有的客人進店沒買東西,離店時又大大咧咧的不注意腳下,“疤瘌眼”他們就不留痕跡的挪動個易碎的物件“擋路”坑人。雖然不是每每如此,但也屢試不爽……
水落石出。店掌柜跪地求饒。衙門執(zhí)事責打店掌柜和“疤瘌眼”各三十大板,命其當堂奉還巴圖那三百兩銀票并由官府罰款千兩白銀。挨了板子的店掌柜雖痛得呲牙咧嘴但口中稱謝,匍匐地上執(zhí)筆畫押。一段公案,如此了結(jié)。
小伙子們一路扶持著巴圖回到客棧。巴圖找出行李中攜帶的刀槍藥粉草草敷在傷處,然后正了衣冠,與眾人逐一見禮。見戴白帽的小伙子與眾人不同,便試著問道:“這位兄弟可是貴教人否?”小伙子還禮:“在下克里麥,確系回民。”巴圖又問:“昨日給我送信,說鼻煙壺之事是店家搗鬼的那位可是兄弟?”克里麥(阿拉伯語,意為慷慨,高貴)回答:“正是。昨日客官在店里受冤,在下因怕丟了飯碗不敢出面,只好尾隨您到客棧并留下便條。未曾想東家今日再次訛人,還來個惡人先告狀。我等若再顧及自家飯碗而畏縮不前的話,怕是要一輩子心有不安?!卑蛨D熱淚盈眶,對四位年輕人深鞠一躬:“你們幾位與我素昧平生,今日仗義相助叫我永生不忘。諸位因我之事已與東家交惡,不知今后作何打算?”那三位漢民伙計坦言道,這位蒙古大哥無辜受冤,克里麥兄弟相約我等上前說句公道話理所應(yīng)當。自打少東家當了掌柜坑人錢財之時起,我等就已萌生遠離這是非之地回山西老家種地的念頭,今日與其說是丟了飯碗,莫如說稱了各自心愿。克里麥卻一時語塞。原來,克里麥自幼父母雙亡,是牛街眾多的回民街坊拉扯他長大,后來又到寺里學習識字。十五歲那年,由寺里阿訇出面介紹他到那家古玩店學徒。他至今孤單一人。由于今日事發(fā)突然,使他一時沒了去處。巴圖弄清各自的情況,遂把那三百兩銀票交由客棧柜上兌為現(xiàn)銀,自己做東,請大家到街口一家掛著藍布幌子的飯館點了一桌飯菜。席間,巴圖贈送三位漢民兄弟每人五十兩銀予以為謝禮,其余銀兩不容推辭地塞進克里麥懷中,由衷言道:“幾位兄弟小小年紀舍己為人,結(jié)識你們乃是愚兄的榮幸。你們幾位既已決定回老家另尋生計,我也就放心了,祝各位路上平安。只是克里麥一人留在京城著實讓愚兄放心不下。依兄之見,你不如隨我去草原落腳,兄弟之間早晚好有個照應(yīng)?!辈⒅v明了去草原應(yīng)走的路線。那三位伙計謝過巴圖的饋贈,又一起勸克里麥不妨同巴圖到草原走走,再作打算不遲。對巴圖及眾人好意,克里麥十分感動:“下一步如何,容我回牛街和鄉(xiāng)鄰們作個商量。只是今日一別不知何日再見?”此言一出,引得大家淚涌雙眸。平素飲用一桶烈酒也不會醉倒的巴圖,尊重回民習俗,遂舉茶祝愿大家后會有期。眾人惜別之情溢于言表……
克里麥又回到牛街。原本想著用巴圖饋贈的銀兩當本錢做個小買賣,豈料那個“疤瘌眼”打聽得他棲身之處后,便糾結(jié)一伙街痞五次三番地前來尋釁,克里麥雖有回回街坊相助,但街痞如同狗皮膏藥,弄得克里麥無一日安寧。無奈之下,克里麥想起巴圖大哥的叮嚀,決計辭別街坊鄉(xiāng)鄰,獨身前往草原。他照著旅蒙商的樣子,到騾馬市上買了峰穿了鼻的駱駝,又拴起一輛車。選在主麻日到禮拜寺洗了大凈之后,把換水的湯瓶及事先預(yù)備的帳篷油傘、炒面大餅等裝在車上,便悄然啟程。
北出京門,再過張家口,便是塞外草原。時令已到初夏,但見天高地闊,雄鷹翱翔;莽莽草原,一望無際。頭一次出遠門的克里麥說不清心理是興奮還是緊張,他沿著旅蒙商進出草地的車轍,曉行夜宿,只盼著能早日見到巴圖大哥。
話分兩頭。再說巴圖與克里麥等分手后,也不日離京返回草原。可惜的是,因他在京時受了窩囊氣,過張家口壩子時又著了風寒,進了家門便一病不起。家人急忙請來喇嘛大夫把脈診治,怎奈已病入膏肓。巴圖念念不忘克里麥這位回民朋友,交待家人及眾親友,倘若克里麥前來草原,務(wù)必待若親人。言畢,溘然辭世!
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艱苦跋涉,克里麥按照巴圖叮囑的路線終于來到錫林河畔。那天,他突然看見前面山梁上有綽綽人影,正欲細看,須臾間早有幾匹駿馬飛馳而來。幾位身著蒙古袍的漢子翻身下馬,其中一人兩手抱拳施禮,用生硬的漢話問來者可是克里麥先生?得到肯定回答之后,他從懷中掏出藍綢哈達,雙手捧起,深深鞠躬道:我等奉家父之命在此迎候克里麥先生已經(jīng)多日了!慌得克里麥連忙還禮,隨后在眾人簇擁下來到前面的浩特(類似內(nèi)地的村子)。
貴客臨門,草原上人歡犬吠,好不熱鬧。巴圖的家是幾頂潔白的蒙古包,女主人帶領(lǐng)全家上下人等早已迎候在青石板鋪就的甬道上。在主人熱情引領(lǐng)下,克里麥進入中間那座較大的包內(nèi)在西北側(cè)落坐,眾人依次敬獻哈達,噓寒問暖。半晌未見巴圖露面,克里麥難免東張西望。女主人知道克里麥之意,只好如實相告??死稃湺溉坏弥┖竦陌蛨D大哥已在一個多月前亡故,猶如晴天霹靂,大放悲聲!在眾人勸解下,他強忍悲戚,詢問巴圖大哥葬在何處,要前去走墳(掃墓)。眾人解釋道,蒙古人崇尚草原天葬,故而無有墳塋??死稃溌勓栽俅螢I不止……
轉(zhuǎn)眼間,克里麥來到草原已數(shù)日,巴圖全家上下敬其為上賓。為使這位回民朋友賓至如歸,女主人特派專人到旗里買來新的鍋碗炊具和菜蔬。巴圖之子名叫朝克圖,其實比克里麥小不了幾歲,但仍像對待親叔父般相伴左右。適逢管旗王爺在錫林河畔楚克拉干敖包附近舉辦頗具規(guī)模的“那達慕”,朝克圖不僅陪著克里麥去“那達慕”會上領(lǐng)略了男兒三藝(騎馬、射箭、摔跤),而且還專門去參觀了正在修建中的貝子廟。
朝克圖幾次三番地勸說克里麥在草原安家,一應(yīng)生計皆由他家負責安頓。但克里麥不想久留,一是巴圖大哥已不在人世,自己在此打擾于心不安;再則自己不通蒙語,生活習慣亦有不便。見克里麥主意已定,他們只好主隨客便,修整好克里麥的駝垛和車輛,將春天剪的羊毛裝進十幾個碩大的口袋里,滿滿登登的裝了一車。朝克圖母子又以百兩紋銀相贈,對克里麥叮囑道:你欲返回故里我們不好強留。這些羊毛你運回去到市上出手,權(quán)充生活所需。如覺得順暢,不妨再來草原做些絨毛皮張生意,一來有了營生,二來我們也好不時相見??死稃湶缓猛妻o,一一收下,擇日起程。朝克圖母子攜眾人一路相送到楚克拉干敖包山下,依依告別后,母子二人登臨山頂祭祀敖包,祈禱佛祖保佑克里麥一路平安。
歸程晴空萬里。克里麥把駱駝拴在車后,自己爬上高高的羊毛車,趕車前行。他既感慨巴圖一家仗義為人,又盤算著日后自己怎樣生活,不知不覺中已走出六七十里。眼見紅日西沉,遂趕車離開路徑,選了一片較高地勢支起帳篷,給牲口上絆后撒在草原上……
草原上的天氣說變就變。夜半時分,克里麥被滾滾雷聲驚醒。須臾間大雨傾盆,那單薄的帳篷怎禁得住這般肆虐的天氣,克里麥只好手撐腳踩地護著帳篷以免被風雨卷走。捱至天明,雨勢雖然略減,但還是沒有停歇的跡象。烏云翻滾,雨霧彌漫,不知已是什么時辰。他感到饑餓時方才想起行囊中的炒面,不用打開行囊,憑手感覺就知里面都是面糊糊了??死稃溄锌嗖坏:迷谏砩仙杏谐藞D母子用油布包裹的一些奶豆腐干兒,原本當作路上煩悶時可偶爾食之,豈料此刻竟成充饑救命之物。吃了幾口奶豆腐,他突然想起散放的牲口,如果走失了牲口那就真的難以走出這廣袤的草原了!克里麥如離弦弓箭般出了帳篷。雨霧中,隱約見到牲口仍在不遠處啃草覓食,他這才松了一口氣。
漫長的幾天就在這般困頓中過去了。這一日,天傍黑時終于風住雨歇。車載的羊毛遭雨浸后重如沙袋。饑腸轆轆,可是那一點兒奶食也已告罄。垂頭喪氣的克里麥呆坐了半夜也沒思謀出該如何是好……
突然,高大的巴圖梅林騎著駿馬馳騁而來。巴圖告訴克里麥:“遭雨浸過的羊毛幾日內(nèi)就會霉變生蟲,你把它全部扔掉吧。此地叫做灰騰梁。你由此向西南方向再行進數(shù)里,便可見成片的蘑菇等你采摘———這可是世上少有的山珍呢!”多日來,克里麥一直想念巴圖大哥,此番不期而遇,他激動至極,如泉的淚水遮擋了視線。待他定睛再看時,大哥早已不知去向!克里麥急了,巴圖大哥、巴圖大哥的亂叫起來?!瓉硎悄峡乱粔?!
克里麥再也難以入眠。剛才所見所聞雖系夢境,但眼下別無辦法,不妨依照大哥夢中囑咐去辦。破曉之時,他便收了帳篷,卸掉羊毛,牽牲口套車,徑直朝西南方向而去。
雨后的草甸草原,彩練當空,百草含露,清香的氣息沁人肺脾??死稃溚损囸I,騎在駝上悠悠前行,四下尋覓。突然,一簇鮮嫩的白蘑菇呈現(xiàn)在眼前。那無言的駱駝似乎也早已知道主人的目的,沒等克里麥吆喝已動臥下??死稃溔讲⒆鲀刹较蚰谴啬⒐奖既?!天哪,這哪里是一簇蘑菇,那蘑菇的前頭分明還有一簇,不,是一圈接連一圈的蘑菇啊!
在茵茵綠草托襯下,成群結(jié)隊的蘑菇形成一個個不規(guī)則的環(huán)狀圈。蘑菇頂根粗壯,大都傘蓋張開,舒舒婷婷,恰似出水芙蓉。那些尚未張開傘蓋的“蘑菇丁”則個個嬌嫩欲滴,看上去別有一番意境??死稃滙@喜若狂但小心翼翼,輕手輕腳地采摘起來。啊呀,蘑菇多得摘不過來!他支起小鐵鍋,揀了些“蘑菇丁”煮了起來,頓時奇香撲鼻。連吃帶喝填飽了肚子,克里麥頓時覺得神清氣爽。嗬,原來這兒除了救命的蘑菇,還有那開蘭花的沙參,開黃花的線葉菊、柴胡,開紫花的鳶尾,以及黃芪、野豌豆……草原簡直是個大花園嘛!他感慨了一番,突然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這些蘑菇如此鮮嫩,如何帶得出草原?
也是真主垂憐,接連數(shù)日云淡天藍。克里麥抓住時機晾曬蘑菇,干透的就按白、黑、黃顏色分別裝在那些原來裝羊毛的大口袋里。南返途中依舊的艱辛自不待言。為防蘑菇遭受雨淋,克里麥著實費了不少腦筋。后來在沙窩子中見到漫漫的沙柳,割下來編成笆席,這才解決了問題。
這一日,克里麥進入到察哈爾漢人農(nóng)區(qū)。他試著用干蘑換點兒口糧。蘑菇對農(nóng)民來說雖不稀罕,但克里麥的蘑菇無論從品相、口感都令他們嘖嘖稱奇。他們問蘑菇怎么賣?克里麥一時沒有聽清對方的塞北方言,只當是人家問自己名字,就一邊把交換來的些許小米、莜面搭在駝垛上,一邊隨口回答:克里麥。農(nóng)民們也聽差了,以為他說要到口里賣(自古至今,這一帶的人們?nèi)匀话褟埣铱谝阅戏Q作“口里”,張家口以北稱作“口外”)。大家口口相傳,從此人人都知道張家口有上等蘑菇賣。
張家口是緊傍京城的重要商埠,漢、回、蒙、滿各路商家云集,北方草原絨毛皮張也大都在此集散??死稃湉拇缶抽T進得城來,見街面上熙來攘往人頭攢動,買賣吆喝此起彼伏,掛著都阿(清真標志)的飯館隨處可見。想想自己在京城是個孤兒,還不時受“疤瘌眼”那些地痞的欺辱,不如就在此地謀生便了。主意打定,進了一家飯館點了兩碗打鹵面,順便打聽租賃或購置買賣鋪面的行情。
克里麥盤下了一處臨街的鋪面,掛出“克氏蘑菇”的招牌,專門做起了蘑菇等山珍生意。他不忘昔日京城古玩店曾同甘共苦的那幾位漢民弟兄,分別致信,誠邀他們聚集張家口共同謀生。
“克氏蘑菇”店信義第一,童叟無欺,生意很快火了起來。每年六七月間,克里麥或親自帶隊或派人前往灰騰錫勒草原采摘收購蘑菇,經(jīng)晾曬包裝運到張家口“克氏蘑菇”店。八方商賈從這兒采購后,再銷往京津直隸地區(qū)乃至天南地北。從此,灰騰梁的蘑菇走出草原盡天下人品嘗。而每年到草原收購蘑菇時,克里麥都忘不了帶上幾樣稀罕物品當作禮物,專程趕往錫林河畔,看望巴圖大哥的夫人及朝克圖侄兒。后來克里麥成親時,朝克圖奉母親之命帶著豐厚的賀禮前來參加穆斯林婚慶大典。兩家人情誼與日俱增,世代相傳。
“克氏蘑菇”以其細嫩醇厚,味道鮮美,被朝野各方人士公認為屬蘑菇中的極品,不可多得的野味,延年益壽的佳肴。但人們不知道“克氏蘑菇”確切的產(chǎn)地。張家口當?shù)厝藶榘选翱耸夏⒐健钡瓿鍪鄣恼淦纺⒐脚c其他地方進貨的普通蘑菇相區(qū)別,干脆就稱之為“克蘑”;而更多的外埠人士只知道這種蘑菇只有在張家口才能買到,所以又把它稱為“口蘑”,直至幾百年后的今天……
(作者: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黨史地方志辦公室)
蘑菇,《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詞解是“指供食用的蕈類,特指口蘑”?!翱谀ⅰ奔毮鄞己瘢兜栗r美,被公認為蘑菇中的極品,不可多得的野味??墒恰翱谀ⅰ钡漠a(chǎn)地在何處?它又是怎樣被冠名的?下面的故事,也許會助您解開這個謎。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春,北方草原錫林郭勒盟阿巴哈納爾左翼旗的梅林(官名,旗軍務(wù)統(tǒng)領(lǐng))巴圖,受旗札薩克(官名,蒙古語“執(zhí)政官”的意思。清朝時由朝廷對蒙古族人冊封的官職。一般稱為“王爺”,可世襲)之命前往京城稟報例行公務(wù)。
這一日,巴圖梅林了了公事,見陽春和煦,想到“京都雅游之所”隨意轉(zhuǎn)轉(zhuǎn),便從正陽門一路往西游逛,不知不覺來到了有“神舟精華萃一衢”之譽的琉璃廠一帶。放眼望去,只見街道蜿蜒曲折,商鋪古樸典雅,真?zhèn)€是書畫充棟,寶玩填街,名人雅士消遣“尋寶”之地。巴圖久居草原,乍到這般熱鬧所在不免有些眼花繚亂。雖然懷揣銀票,但接連進了幾家店鋪都沒有分文的開銷———不是他對這兒的貨物不滿意,而是面對豐裕如海的貨物,一時間不知究竟該買哪樣是好。
就在巴圖四處張望之時,突然,一個春風滿面、生就一只疤瘌眼的店伙計深鞠一躬擋住了巴圖的去路。一句親切地蒙語“塔賽拜努”(蒙古語:您好)問候之后,連請帶拉地把他拽進一個不大不小的鋪子里。店掌柜緊走幾步上前施禮,像久違的老友一般,“賽拜努!”“賽拜努!”地說個不停。初時巴圖以為他鄉(xiāng)遇故知,仔細看過方知掌柜和伙計均為陌生面孔,更非本族人士,但人家如此盛情卻讓巴圖不好一走了之,再說店里雖說不上十分氣派,但一應(yīng)書畫古玩也算得上琳瑯滿目,巴圖心想:哪家店鋪不是一樣做買賣?所以他決計在此處踅摸點可心之物。店掌柜看他的裝束氣派,斷定此人是個有錢的主兒,但從他進店以后這也問問,那也摸摸,既無專一的選貨目標,又對“淘寶”老客常用的行話答非所問,便知來者是個看貨不問產(chǎn)地、不究年代、不分品相的外行。便生歹意,有意黑他的銀子。遂神色莊重地對疤瘌眼伙計說:“看這位爺豪爽仗義,就把本店一直未舍得出手的鼻煙壺相讓與他?!薄鞍甜邸奔泵ι锨按蚴謩荨爸浦埂保f這個煙壺乃您老祖上相傳的鎮(zhèn)店之寶,萬萬不可出讓。掌柜的卻不以為然:“有道是但凡寶物皆有機緣,只有像他這般高貴氣質(zhì)的草地王爺才有資格享用這個物件兒?!薄鞍甜邸睆囊粋€厚重的櫥柜里捧出鼻煙壺遞給掌柜,掌柜轉(zhuǎn)手小心翼翼地將它放在柜臺上請巴圖鑒賞定奪。巴圖手執(zhí)煙壺上下內(nèi)外審視一番,即請店家開價。掌柜的心中竊喜,卻依舊保持厚重模樣:“為結(jié)交您這樣高貴的朋友,我愿舍本割愛。這只羊脂美玉煙壺玉質(zhì)溫潤且雕工了得,就白銀三百兩吧?!卑蛨D雖不懂古玩,好在對鼻煙壺卻并不陌生。草原上的蒙古人見面,自古就有彼此交換鼻煙壺,象征性嗅聞一下再奉還對方,借此表示友好和敬意的禮儀。王公貴族大都隨身帶有精巧別致的鼻煙壺,因其多為價值不菲的瑪瑙翡翠或琥珀美玉制作,所以它也是身份的象征。身為梅林,巴圖在與王府、衙門及寺廟交往中不知見過多少上等鼻煙壺,并略曉“良玉不琢”的道理(工匠在雕琢時講究“無綹不做花”,遇到潔白細膩或橙黃可心的玉料,大都不雕飾花紋,以保持玉質(zhì)自身天然之美)。而手上這只煙壺看似漂亮,但有一定瑕疵,只是通過精美的雕花掩飾罷了。他讓店家開價,無非想看看對方是否真的誠實可交。聽得白銀三百的報價,巴圖已知內(nèi)里水分,他作為蒙古人,豪爽性格與生俱來,他心理沒看上的東西就不愿再與店家“磨牙”,就把鼻煙壺徑直往店家手上一塞,欲掉頭走人。千不該萬不該,就是這隨意一塞,惹了麻煩:店家“不知”巴圖要還給他貨物,一個“措手不及”,鼻煙壺“啪”的一聲掉在石板地上摔得粉碎!巴圖只道自己理虧,乖乖掏出三百兩的銀票。
巴圖原來的好心情已蕩然無存。就在他連晚飯都未吃一直躺在客棧床上生悶氣的時候,意外地接到客棧小二送來的一張字條:“草地客官,適才古玩店東家演的那一出并非新戲。那個鼻煙壺實乃不過十兩銀子的贗品也?!卑蛨D看過后一骨碌爬起來,急忙問此字條系何處得來?小二說是一個店伙計裝束的人送到客棧后便離去了,匆忙間他們連此人的模樣也未看清。巴圖把字條又細看一番,連連喊道:“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翌日一早,巴圖便到昨日那家店討說法。還沒到店門前,就遙遙看到自己的前面走著幾個金發(fā)碧眼的洋人,那個疤瘌眼伙計當街攔住洋人拉拽生意,其舉止做派同昨日并無二樣,只是這回不說“塔賽拜努”了,而是“哈嘍”、“哈嘍”地喊得半條街都能聽到。巴圖見狀,如草原上的獵人見到長著癩癬的狼一般怒火中燒!憤然高呼:“好個狗日的,又在街上蒙人呢!”就在不知原委的過往行人紛紛駐足觀看的工夫,“疤瘌眼”卻像個泥鰍似地閃身鉆進自家店里。巴圖以為這家伙做賊心虛躲起來了,便急忙追進店中找店家理論。可是,就在他的前腳剛剛跨進店門的一瞬間,只聽得耳邊“哐啷”一聲脆響,一個板凳高的雕花瓷瓶被他腳上的馬靴踹得四分八裂!
巴圖頓時不知所措。說時遲,那時快,不知從哪里竄出幾個彪形大漢,不容分說地將巴圖摁倒在地。店掌柜手上托著一只小小的茶壺,一邊嘴對嘴的呷一口茶,一邊皮笑肉不笑地俯視著巴圖,譏笑道: “這是哪來的莽漢要砸我的鋪面?”巴圖掙扎著據(jù)理力爭。店掌柜突然翻臉:“昨兒你毀了我的祖?zhèn)鲗氊愇覜]與你計較,今兒又來砸店,毀了我花費萬兩紋銀收得的宋代汝窯瓷器,天子腳下豈容你放刁不成?還不給我綁了見官!”
在官府,店家信口雌黃,巴圖有口難辯。衙門執(zhí)事看似公允,不緊不慢地對巴圖言道:“你一介武夫趨附風雅原可見諒,但不應(yīng)在京城耍蠻,提拳動腳。念你系初犯,就免了刑責,但須賠償?shù)昙胰f兩銀子的損失此案方可了結(jié)!”巴圖氣得七竅生煙,就把店家連同衙門執(zhí)事攪在一起大罵起來。衙門執(zhí)事起身喝道:“反了不成?”遂令左右班衙用棍棒給巴圖“殺威”??蓱z的巴圖頓時皮開肉綻……
突然,衙府前傳來喧嚷之聲。只見三個店伙計模樣的青年人在一個頭戴白帽的小伙子帶領(lǐng)下進得堂來。小伙子生的高鼻梁、大眼睛,年齡二十歲上下,手里還拎著個包袱。他手指店掌柜對衙門執(zhí)事仗義執(zhí)言:“官老爺:我等乃是他店中伙計,今兒個要來說句良心話?!蹦莻€店掌柜預(yù)感到事情不妙,搶先叱責:“公堂上哪有爾等說話之處,還不退下!”衙門執(zhí)事方才在給巴圖“殺威”過程中,恍惚聽得巴圖嚷著自己也是公職在身之人,此番又見堂上站立的幾人有話要說,便瞪了店家一眼,示意小伙子講話。小伙子一身正氣,他說自己和同來的幾個師兄弟原本都是這家古玩店里多年的伙計。老掌柜前年病故后,古玩店由老掌柜的獨子也就是現(xiàn)在的東家接手經(jīng)營??墒巧贃|家的心思不在買賣上,而是整日嗜賭尋花,眼瞅著這百年鋪面要轉(zhuǎn)手他人。東家為維持自己賭場娼門的開銷,雇傭那個疤瘌眼的街溜子充伙計,疤瘌眼又招呼來幾個混混當打手,他們合謀干盡坑蒙拐騙的勾當。小伙子戳穿了店家設(shè)局坑害巴圖的伎倆。原來,古玩界有一行規(guī),即買賣雙方對易損的瓷器、玉器珠寶等貨物都不會手遞手傳看,而是要等對方將物品放置在固定物體上且放穩(wěn)當之后才拿取觀賞。這位草地客官不懂得這一行規(guī),在他將沒看上眼的鼻煙壺猛然遞還店家時,心存歹詐的店家佯作沒有及時接手,故意讓那個贗品煙壺跌落,這位客官的三百兩白銀便這般落入我們東家的腰包。
衙門執(zhí)事聽得半信半疑,“即便鼻煙壺一事有些蹊蹺,那他踹碎人家的汝窯瓷器總該賠償吧?”與小伙子同來的幾個店伙計聞得此言異口同聲地說:“這事兒更怨不得這位客官,我們個個可以證明。”小伙子莞爾一笑,對衙門執(zhí)事言道:這就是您老說的那個“汝窯瓷器”。隨即把手拎的包袱朝地上一抖落,一堆瓷片“嘩啦”一下應(yīng)聲落地。見衙門執(zhí)事緊鎖眉頭不知所以,小伙子輕蔑地用下巴頦點了一下“疤瘌眼”,說這事兒還要煩大人您問問這一位。“疤瘌眼”剛才見小伙子他們上堂時就心虛得直往后面躲,現(xiàn)如今事情說道自個兒頭上,轉(zhuǎn)身想溜。衙門執(zhí)事一聲斷喝,早有手疾眼快的衙役一堂棍戳在“疤瘌眼”腿彎上,讓他來了個嘴啃地?!鞍甜邸敝缓萌鐚嵳泄T瓉?,他在店門前見到巴圖怒氣沖沖一路走來,知道昨日鼻煙壺的事要露餡兒,便急忙返回店里,進門時順手把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瓷瓶子拎到門口,故意絆腳訛人。這并非“疤瘌眼”急中生智,這個損招兒其實也是他與店掌柜預(yù)先謀劃好的———這跟那個鼻煙壺訛人的做法相類似,有的客人進店沒買東西,離店時又大大咧咧的不注意腳下,“疤瘌眼”他們就不留痕跡的挪動個易碎的物件“擋路”坑人。雖然不是每每如此,但也屢試不爽……
水落石出。店掌柜跪地求饒。衙門執(zhí)事責打店掌柜和“疤瘌眼”各三十大板,命其當堂奉還巴圖那三百兩銀票并由官府罰款千兩白銀。挨了板子的店掌柜雖痛得呲牙咧嘴但口中稱謝,匍匐地上執(zhí)筆畫押。一段公案,如此了結(jié)。
小伙子們一路扶持著巴圖回到客棧。巴圖找出行李中攜帶的刀槍藥粉草草敷在傷處,然后正了衣冠,與眾人逐一見禮。見戴白帽的小伙子與眾人不同,便試著問道:“這位兄弟可是貴教人否?”小伙子還禮:“在下克里麥,確系回民?!卑蛨D又問:“昨日給我送信,說鼻煙壺之事是店家搗鬼的那位可是兄弟?”克里麥(阿拉伯語,意為慷慨,高貴)回答:“正是。昨日客官在店里受冤,在下因怕丟了飯碗不敢出面,只好尾隨您到客棧并留下便條。未曾想東家今日再次訛人,還來個惡人先告狀。我等若再顧及自家飯碗而畏縮不前的話,怕是要一輩子心有不安。”巴圖熱淚盈眶,對四位年輕人深鞠一躬:“你們幾位與我素昧平生,今日仗義相助叫我永生不忘。諸位因我之事已與東家交惡,不知今后作何打算?”那三位漢民伙計坦言道,這位蒙古大哥無辜受冤,克里麥兄弟相約我等上前說句公道話理所應(yīng)當。自打少東家當了掌柜坑人錢財之時起,我等就已萌生遠離這是非之地回山西老家種地的念頭,今日與其說是丟了飯碗,莫如說稱了各自心愿??死稃渽s一時語塞。原來,克里麥自幼父母雙亡,是牛街眾多的回民街坊拉扯他長大,后來又到寺里學習識字。十五歲那年,由寺里阿訇出面介紹他到那家古玩店學徒。他至今孤單一人。由于今日事發(fā)突然,使他一時沒了去處。巴圖弄清各自的情況,遂把那三百兩銀票交由客棧柜上兌為現(xiàn)銀,自己做東,請大家到街口一家掛著藍布幌子的飯館點了一桌飯菜。席間,巴圖贈送三位漢民兄弟每人五十兩銀予以為謝禮,其余銀兩不容推辭地塞進克里麥懷中,由衷言道:“幾位兄弟小小年紀舍己為人,結(jié)識你們乃是愚兄的榮幸。你們幾位既已決定回老家另尋生計,我也就放心了,祝各位路上平安。只是克里麥一人留在京城著實讓愚兄放心不下。依兄之見,你不如隨我去草原落腳,兄弟之間早晚好有個照應(yīng)。”并講明了去草原應(yīng)走的路線。那三位伙計謝過巴圖的饋贈,又一起勸克里麥不妨同巴圖到草原走走,再作打算不遲。對巴圖及眾人好意,克里麥十分感動:“下一步如何,容我回牛街和鄉(xiāng)鄰們作個商量。只是今日一別不知何日再見?”此言一出,引得大家淚涌雙眸。平素飲用一桶烈酒也不會醉倒的巴圖,尊重回民習俗,遂舉茶祝愿大家后會有期。眾人惜別之情溢于言表……
克里麥又回到牛街。原本想著用巴圖饋贈的銀兩當本錢做個小買賣,豈料那個“疤瘌眼”打聽得他棲身之處后,便糾結(jié)一伙街痞五次三番地前來尋釁,克里麥雖有回回街坊相助,但街痞如同狗皮膏藥,弄得克里麥無一日安寧。無奈之下,克里麥想起巴圖大哥的叮嚀,決計辭別街坊鄉(xiāng)鄰,獨身前往草原。他照著旅蒙商的樣子,到騾馬市上買了峰穿了鼻的駱駝,又拴起一輛車。選在主麻日到禮拜寺洗了大凈之后,把換水的湯瓶及事先預(yù)備的帳篷油傘、炒面大餅等裝在車上,便悄然啟程。
北出京門,再過張家口,便是塞外草原。時令已到初夏,但見天高地闊,雄鷹翱翔;莽莽草原,一望無際。頭一次出遠門的克里麥說不清心理是興奮還是緊張,他沿著旅蒙商進出草地的車轍,曉行夜宿,只盼著能早日見到巴圖大哥。
話分兩頭。再說巴圖與克里麥等分手后,也不日離京返回草原??上У氖牵蛩诰r受了窩囊氣,過張家口壩子時又著了風寒,進了家門便一病不起。家人急忙請來喇嘛大夫把脈診治,怎奈已病入膏肓。巴圖念念不忘克里麥這位回民朋友,交待家人及眾親友,倘若克里麥前來草原,務(wù)必待若親人。言畢,溘然辭世!
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艱苦跋涉,克里麥按照巴圖叮囑的路線終于來到錫林河畔。那天,他突然看見前面山梁上有綽綽人影,正欲細看,須臾間早有幾匹駿馬飛馳而來。幾位身著蒙古袍的漢子翻身下馬,其中一人兩手抱拳施禮,用生硬的漢話問來者可是克里麥先生?得到肯定回答之后,他從懷中掏出藍綢哈達,雙手捧起,深深鞠躬道:我等奉家父之命在此迎候克里麥先生已經(jīng)多日了!慌得克里麥連忙還禮,隨后在眾人簇擁下來到前面的浩特(類似內(nèi)地的村子)。
貴客臨門,草原上人歡犬吠,好不熱鬧。巴圖的家是幾頂潔白的蒙古包,女主人帶領(lǐng)全家上下人等早已迎候在青石板鋪就的甬道上。在主人熱情引領(lǐng)下,克里麥進入中間那座較大的包內(nèi)在西北側(cè)落坐,眾人依次敬獻哈達,噓寒問暖。半晌未見巴圖露面,克里麥難免東張西望。女主人知道克里麥之意,只好如實相告??死稃湺溉坏弥┖竦陌蛨D大哥已在一個多月前亡故,猶如晴天霹靂,大放悲聲!在眾人勸解下,他強忍悲戚,詢問巴圖大哥葬在何處,要前去走墳(掃墓)。眾人解釋道,蒙古人崇尚草原天葬,故而無有墳塋。克里麥聞言再次灑淚不止……
轉(zhuǎn)眼間,克里麥來到草原已數(shù)日,巴圖全家上下敬其為上賓。為使這位回民朋友賓至如歸,女主人特派專人到旗里買來新的鍋碗炊具和菜蔬。巴圖之子名叫朝克圖,其實比克里麥小不了幾歲,但仍像對待親叔父般相伴左右。適逢管旗王爺在錫林河畔楚克拉干敖包附近舉辦頗具規(guī)模的“那達慕”,朝克圖不僅陪著克里麥去“那達慕”會上領(lǐng)略了男兒三藝(騎馬、射箭、摔跤),而且還專門去參觀了正在修建中的貝子廟。
朝克圖幾次三番地勸說克里麥在草原安家,一應(yīng)生計皆由他家負責安頓。但克里麥不想久留,一是巴圖大哥已不在人世,自己在此打擾于心不安;再則自己不通蒙語,生活習慣亦有不便。見克里麥主意已定,他們只好主隨客便,修整好克里麥的駝垛和車輛,將春天剪的羊毛裝進十幾個碩大的口袋里,滿滿登登的裝了一車。朝克圖母子又以百兩紋銀相贈,對克里麥叮囑道:你欲返回故里我們不好強留。這些羊毛你運回去到市上出手,權(quán)充生活所需。如覺得順暢,不妨再來草原做些絨毛皮張生意,一來有了營生,二來我們也好不時相見??死稃湶缓猛妻o,一一收下,擇日起程。朝克圖母子攜眾人一路相送到楚克拉干敖包山下,依依告別后,母子二人登臨山頂祭祀敖包,祈禱佛祖保佑克里麥一路平安。
歸程晴空萬里。克里麥把駱駝拴在車后,自己爬上高高的羊毛車,趕車前行。他既感慨巴圖一家仗義為人,又盤算著日后自己怎樣生活,不知不覺中已走出六七十里。眼見紅日西沉,遂趕車離開路徑,選了一片較高地勢支起帳篷,給牲口上絆后撒在草原上……
草原上的天氣說變就變。夜半時分,克里麥被滾滾雷聲驚醒。須臾間大雨傾盆,那單薄的帳篷怎禁得住這般肆虐的天氣,克里麥只好手撐腳踩地護著帳篷以免被風雨卷走。捱至天明,雨勢雖然略減,但還是沒有停歇的跡象。烏云翻滾,雨霧彌漫,不知已是什么時辰。他感到饑餓時方才想起行囊中的炒面,不用打開行囊,憑手感覺就知里面都是面糊糊了。克里麥叫苦不迭。好在身上尚有朝克圖母子用油布包裹的一些奶豆腐干兒,原本當作路上煩悶時可偶爾食之,豈料此刻竟成充饑救命之物。吃了幾口奶豆腐,他突然想起散放的牲口,如果走失了牲口那就真的難以走出這廣袤的草原了!克里麥如離弦弓箭般出了帳篷。雨霧中,隱約見到牲口仍在不遠處啃草覓食,他這才松了一口氣。
漫長的幾天就在這般困頓中過去了。這一日,天傍黑時終于風住雨歇。車載的羊毛遭雨浸后重如沙袋。饑腸轆轆,可是那一點兒奶食也已告罄。垂頭喪氣的克里麥呆坐了半夜也沒思謀出該如何是好……
突然,高大的巴圖梅林騎著駿馬馳騁而來。巴圖告訴克里麥:“遭雨浸過的羊毛幾日內(nèi)就會霉變生蟲,你把它全部扔掉吧。此地叫做灰騰梁。你由此向西南方向再行進數(shù)里,便可見成片的蘑菇等你采摘———這可是世上少有的山珍呢!”多日來,克里麥一直想念巴圖大哥,此番不期而遇,他激動至極,如泉的淚水遮擋了視線。待他定睛再看時,大哥早已不知去向!克里麥急了,巴圖大哥、巴圖大哥的亂叫起來?!瓉硎悄峡乱粔簦?/FONT>
克里麥再也難以入眠。剛才所見所聞雖系夢境,但眼下別無辦法,不妨依照大哥夢中囑咐去辦。破曉之時,他便收了帳篷,卸掉羊毛,牽牲口套車,徑直朝西南方向而去。
雨后的草甸草原,彩練當空,百草含露,清香的氣息沁人肺脾??死稃溚损囸I,騎在駝上悠悠前行,四下尋覓。突然,一簇鮮嫩的白蘑菇呈現(xiàn)在眼前。那無言的駱駝似乎也早已知道主人的目的,沒等克里麥吆喝已動臥下。克里麥三步并作兩步向那簇蘑菇奔去!天哪,這哪里是一簇蘑菇,那蘑菇的前頭分明還有一簇,不,是一圈接連一圈的蘑菇?。?/FONT>
在茵茵綠草托襯下,成群結(jié)隊的蘑菇形成一個個不規(guī)則的環(huán)狀圈。蘑菇頂根粗壯,大都傘蓋張開,舒舒婷婷,恰似出水芙蓉。那些尚未張開傘蓋的“蘑菇丁”則個個嬌嫩欲滴,看上去別有一番意境??死稃滙@喜若狂但小心翼翼,輕手輕腳地采摘起來。啊呀,蘑菇多得摘不過來!他支起小鐵鍋,揀了些“蘑菇丁”煮了起來,頓時奇香撲鼻。連吃帶喝填飽了肚子,克里麥頓時覺得神清氣爽。嗬,原來這兒除了救命的蘑菇,還有那開蘭花的沙參,開黃花的線葉菊、柴胡,開紫花的鳶尾,以及黃芪、野豌豆……草原簡直是個大花園嘛!他感慨了一番,突然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這些蘑菇如此鮮嫩,如何帶得出草原?
也是真主垂憐,接連數(shù)日云淡天藍。克里麥抓住時機晾曬蘑菇,干透的就按白、黑、黃顏色分別裝在那些原來裝羊毛的大口袋里。南返途中依舊的艱辛自不待言。為防蘑菇遭受雨淋,克里麥著實費了不少腦筋。后來在沙窩子中見到漫漫的沙柳,割下來編成笆席,這才解決了問題。
這一日,克里麥進入到察哈爾漢人農(nóng)區(qū)。他試著用干蘑換點兒口糧。蘑菇對農(nóng)民來說雖不稀罕,但克里麥的蘑菇無論從品相、口感都令他們嘖嘖稱奇。他們問蘑菇怎么賣?克里麥一時沒有聽清對方的塞北方言,只當是人家問自己名字,就一邊把交換來的些許小米、莜面搭在駝垛上,一邊隨口回答:克里麥。農(nóng)民們也聽差了,以為他說要到口里賣(自古至今,這一帶的人們?nèi)匀话褟埣铱谝阅戏Q作“口里”,張家口以北稱作“口外”)。大家口口相傳,從此人人都知道張家口有上等蘑菇賣。
張家口是緊傍京城的重要商埠,漢、回、蒙、滿各路商家云集,北方草原絨毛皮張也大都在此集散??死稃湉拇缶抽T進得城來,見街面上熙來攘往人頭攢動,買賣吆喝此起彼伏,掛著都阿(清真標志)的飯館隨處可見。想想自己在京城是個孤兒,還不時受“疤瘌眼”那些地痞的欺辱,不如就在此地謀生便了。主意打定,進了一家飯館點了兩碗打鹵面,順便打聽租賃或購置買賣鋪面的行情。
克里麥盤下了一處臨街的鋪面,掛出“克氏蘑菇”的招牌,專門做起了蘑菇等山珍生意。他不忘昔日京城古玩店曾同甘共苦的那幾位漢民弟兄,分別致信,誠邀他們聚集張家口共同謀生。
“克氏蘑菇”店信義第一,童叟無欺,生意很快火了起來。每年六七月間,克里麥或親自帶隊或派人前往灰騰錫勒草原采摘收購蘑菇,經(jīng)晾曬包裝運到張家口“克氏蘑菇”店。八方商賈從這兒采購后,再銷往京津直隸地區(qū)乃至天南地北。從此,灰騰梁的蘑菇走出草原盡天下人品嘗。而每年到草原收購蘑菇時,克里麥都忘不了帶上幾樣稀罕物品當作禮物,專程趕往錫林河畔,看望巴圖大哥的夫人及朝克圖侄兒。后來克里麥成親時,朝克圖奉母親之命帶著豐厚的賀禮前來參加穆斯林婚慶大典。兩家人情誼與日俱增,世代相傳。
“克氏蘑菇”以其細嫩醇厚,味道鮮美,被朝野各方人士公認為屬蘑菇中的極品,不可多得的野味,延年益壽的佳肴。但人們不知道“克氏蘑菇”確切的產(chǎn)地。張家口當?shù)厝藶榘选翱耸夏⒐健钡瓿鍪鄣恼淦纺⒐脚c其他地方進貨的普通蘑菇相區(qū)別,干脆就稱之為“克蘑”;而更多的外埠人士只知道這種蘑菇只有在張家口才能買到,所以又把它稱為“口蘑”,直至幾百年后的今天……
(作者: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黨史地方志辦公室)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