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 (盟市園地)安代源流
  • 庫倫旗素負“安代之鄉(xiāng)”盛名。蒙古族民間歌舞安代,現(xiàn)已成為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在國內(nèi)外均有很大影響。

    關于安代發(fā)祥地及形成年代:  由于資料匱乏,歷來研究者多向民間傳說中去探求。據(jù)一些文藝工作者調(diào)查,流傳于哲里木盟(今通遼市)的關于安代的傳說有十三種以上,多數(shù)傳說都與庫倫有聯(lián)系。又據(jù)齊克奇等同志所著《安代》一書考證,安代大約于明末清初,即庫倫建旗的前后起源于庫倫。

    關于安代的起源,曾有這樣一個傳說:

    很早以前,在郭爾羅斯前旗,居住著一戶老牧民。老頭只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和他相依為命。他的女兒熱愛勞動,能歌善舞,象磁石般吸引著無數(shù)鐘情的小伙。女兒長到十八歲那年,突然得了一種莫名其妙的病,吃飯不知飽,一笑不知停,唱歌沒有完,  出去不知歸。老牧民悲愁不己,四處奔走,求神拜佛,但無濟于事。于是,老牧民把心愛的女兒拉在勒勒車上,離開了故鄉(xiāng),四處周游。他們來到庫倫旗的一個流水潺潺、樹木成蔭的地方,車轅斷了。老牧民把車停在樹下,為了消愁解悶,也為了減輕女兒的病痛,就甩著手巾繞著牛車邊趕蚊子,邊手舞足蹈地唱起來。這時,一些男女青年被這動聽的歌聲所吸引,陸續(xù)前來觀賞。青年們聽著、聽著,竟不由自主地學者老人的舞姿,揮著手巾助唱起來,熱鬧非常。這時,車上的姑娘,漸漸抬起頭,直起腰坐起來,她從未看見過這種有趣而新鮮的歌舞,覺得心曠神怡,慢慢地加入了這個歡快的歌舞行列之中。歡快的歌舞很快就治愈了姑娘的病痛。

    但在庫倫,安代故事流傳最多,保留安代唱詞、舞蹈柞、曲目最豐富,其他傳說中的安代發(fā)祥地都無法與之媲美。安代原是以唱為主,輔以簡單舞蹈動作的民間演唱藝術形式。它渾厚樸實、豪放,略帶粗獷。演唱安代,不需要化妝,不用樂器,在村頭、田邊、山坡、草地都可以進行。安代的演唱方法也很簡單,人們只要按它的音樂節(jié)奏踏步,拍巴掌,或揮舞綢巾,隨領唱的歌手高聲唱起來便可以。男女老少,都可以參加。安代的音樂曲調(diào)豐富。歌手們可以根據(jù)感情的變化、演唱程式的需要靈活運用。安代的唱詞,除部分祝、贊詞大體固定之外,都無固定唱詞,而是由歌手們即興創(chuàng)作。歌手們見景生情,隨興口編,也可以引用描寫愛情的民歌、富有情趣的好力寶做唱詞。演唱時,領唱的歌手兩人在場內(nèi)扯起長布衫的大襟,上下甩動著且歌且舞。眾人圍在外邊隨節(jié)拍踩踏隨和,慢慢地繞場走。場內(nèi)領唱歌手累了,又有兩名歌手進入場內(nèi)替換。善于辭令的歌手們口編饒有風趣的唱詞,逗得人們一陣陣歡笑,場面非?;钴S,情景十分動人。在安代場上,歌手們完全可以盡其所能,用樸素自然、幽默風趣的語言抒發(fā)情感?;蛸澝?,或嘲諷,喜笑怒罵都是允許的。唯其這樣,人們非常喜歡唱安代。

    安代是廣大勞動人民群眾智慧的結(jié)晶。起初,治療年輕婦女的一種相思病,幾乎是它全部的作用。蒙古族老鄉(xiāng)用唱安代的娛樂活動為一些年輕婦女釋憂解悶,治愈她們愛情或姻婚的不幸而造成的各種精神創(chuàng)傷——即所謂相思病。因為歡快的歌唱,能愉悅她們的心靈,使她們精神上得到慰藉,而那激烈活潑的舞蹈動作,更使她們通身出透汗,起到祛病強身的作用,其實這也是中蒙醫(yī)治病的一種方法。病人在歡歌勁舞中可以解脫,郁結(jié)苦悶一掃而光。用現(xiàn)代醫(yī)學解釋,對精神病患者只不過是一種娛樂療法而已。窮苦農(nóng)牧民患了病,  無力去請醫(yī)買藥,拜佛誦經(jīng)。于是由鄰里們搭幫給病人唱安代,  因為唱安代治病花費不多。

    另一方面,在文化生活極為落后的年代里,對蒙古族人民來說,唱安代是唯一的群眾性活動,他們借此機會唱個痛快。所以,唱安代越來越吸引著勞動人民,激發(fā)他們的才智,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了情趣和快樂。這為安代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固的群眾基礎。

    然而,活動在民間的“博”(薩滿)看出了安代這一形式的群眾性,覺得有利可圖。他們?yōu)榱藬U大其宗教影響,積極、主動地、不失時機地利用了安代。他們按薩滿教的需要去解釋安代病的根源。“博”認為,人患病遭殃都與某種神鬼作崇有關,必須用法術驅(qū)趕附在病人身上的病魔才能病愈。這樣,信奉薩滿教的蒙古族群眾完全相信“博”的解釋,任他們擺布。所以,一段時期安代成了薩滿教傳播宗教的工具,原來的群眾安代加進了宗教色彩。“博”主持安代給原來的兩位領唱歌手起上“嘎達蘇莫日根、蘇海莫日根”的名詞,程式上加進了“送安代魔”的一個內(nèi)容。

    安代雖然是群眾性娛樂活動,后被薩滿教利用,但安代仍以它原始、樸素無華的面貌,在群眾中廣泛流傳和發(fā)展,在內(nèi)容上不僅僅限于治療相思病,而且趨向群眾娛樂活動方向發(fā)展,逐漸成為一種蒙古族民間藝術形式。  “五四運動以后,新文化思潮的影響沖擊了安代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安代逐漸從宗教迷信中解脫出來,  內(nèi)容上進一步發(fā)展,形式上更加完善、多樣化。人們免災消病唱安代,祈求甘霖唱安代,敖包會上唱安代,勞動間隙逗趣作樂唱安代,三五人一起趕路也唱安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在山清水秀、千溝萬壑的庫倫旗,  民間安代盛會接連不斷,  一家舉辦安代,全村資助糧油燈火,鄰村也聞訊趕來另辟場地起舞助興,歡樂的歌聲響徹原野。如1936年,庫倫旗揣爾濟(現(xiàn)白音花蘇木)努圖克坤地嘎查王占爾舉辦一次安代,鄰村八百多人聞訊趕來參加,另辟兩個場地唱跳起來。當時,努圖克達那順陶克陶勒怕出別的事,幾次派人去制止均無效,最后親自出馬前來勸阻??伤吹竭@熱烈歡快的場面,不僅沒有制止,而且鉆進觀眾中間觀看了幾夜。在這種歡騰的場面里不用說年輕人,老年人也興趣盎然地跑進安代場內(nèi)邊跳邊唱。

    在安代場上,有些人過分地興奮,扯壞了大襟,踩壞了靴子,腳痛的無法再跳時,干脆把靴子脫下來拍靴底以和節(jié)奏。當時,只要有安代,人們不甘落后,連續(xù)跳幾夜也不覺得累。為此流傳著很多關于安代迷的故事。如,有那么一位安代迷,一次他剛要盛飯的時候從外面?zhèn)鱽戆泊母杪?,他不由自主地唱起“本市來”,卻忘記了手里有碗,一揮手把碗甩了個細碎。還有一個年輕媳婦看了安代,第二天早晨燒火做飯時,那熱烈歡快的情景總閃現(xiàn)在腦子里,不知不覺中把蕎面鍋貼貼在門板上。這些笑話雖然有點過分夸張,但安代散后在回家的路上騎著毛驢睡覺,從毛驢上摔下來,或者扯壞了長布衫,踩壞了靴子的情況是常見的。由此可以知道,安代有多大的吸引力和群眾基礎。

    安代是完全符合當時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他們在社會上的地位的一種藝術形式。應該注意的是,在當時,安代通過善于辭令的歌手,用隱語揭發(fā)黑暗社會的腐朽制度及對老百姓的殘酷壓迫和人間存在的惡劣行為,這是十分可貴的。安代以其豐富的內(nèi)容、  日臻完美的形式伴隨著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度過了漫長的艱苦年代,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黨的民族政策和“百花齊放”方針指引下,發(fā)掘、整理和研究少數(shù)民族文學藝術的工作曾經(jīng)列入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50年,旗文化館派人到揣爾濟努圖克等地開展發(fā)掘、整理安代的工作,并在全旗首屆群眾業(yè)余文藝會演上,安代這一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作為蒙古族文化遺產(chǎn),首次被搬上文藝舞臺。雖然,當時受到一些人的批評,但這為安代的進一步發(fā)掘、整理奠定了基礎。1958年,在全國范圍內(nèi)開展的采風運動,推動了這一傳統(tǒng)文藝形式的進一步研究,終于使它以嶄新的姿態(tài),作為藝苑奇葩正式登上文藝舞臺。是年9月,在通遼舉行的全區(qū)民族曲藝、戲劇匯演大會上,庫倫代表隊首場演出了題目為《人民公社十大優(yōu)越性》的安代舞,轟動了整個會場。

    1959年,自治區(qū)文化局一行5人來庫倫對安代進行一次專題調(diào)查。其間在白音花舉辦一場安代晚會,消息一傳出,方圓數(shù)十里內(nèi)各村屯的男男女女上千人趕來參加晚會,歡歡樂樂地跳了個通宵。這是安代重新被發(fā)掘、整理之后,規(guī)模最大的—場演出。19608月,全自治區(qū)文化工作現(xiàn)場會議在庫倫召開。旗文教科為會議印發(fā)了《安代專輯》,并在人民禮堂前面的廣場上舉辦了一次有500余人參加的安代舞表演。通過這次文化工作現(xiàn)場會議,  把安代舞推向了新的高潮,使之在全區(qū)范圍普及推廣。從此,庫倫旗便有了“安代的故鄉(xiāng)”這一美稱。1962年,內(nèi)蒙古藝術劇院院長寶音巴圖率領一個演出隊來庫倫,專門學習了安代舞。與此同時,勞動人民和廣大文藝工作者使這一傳統(tǒng)藝術形式繼續(xù)發(fā)展提高,  經(jīng)過整理、加工、改革的新安代,歌唱共產(chǎn)黨,歌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歌唱社會主義新生活。這無疑又是安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的發(fā)展。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安代被戴上“跳神”、“復舊”等大帽子,遭到了禁錮,一度從文藝舞臺消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安代再一次獲得了新生,古老的安代恢復了藝術的青春。“新安代”如一朵雨后奇葩在藝術的百花園中爭奇斗艷。但如果沒有庫倫人民不斷豐富發(fā)展,代代相傳,使它日臻完善,這一藝術瑰寶可能早已隨歷史的沉浮淹沒于長河。安代在黨的民族政策和“百花齊放”方針的指引下,  已從牧野走向城市,從廣場進入劇場,經(jīng)過去粗取精,  以嶄新的風貌活躍于民間、舞臺、銀幕。它將向更健康多姿的方向發(fā)展,越來越為各族人民所喜愛。

    1996年,國家文化部正式命名通遼市庫倫旗為“中國安代藝術之鄉(xiāng)”。 2006年5月20,蒙古族安代舞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2年2月6,國內(nèi)首個蒙古族“安代”文化主題博物館正式在通遼市庫倫旗建成并向公眾開放。

    (通遼市史志辦供稿)

  • 聲明: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 (盟市園地)安代源流
  • 庫倫旗素負“安代之鄉(xiāng)”盛名。蒙古族民間歌舞安代,現(xiàn)已成為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在國內(nèi)外均有很大影響。

    關于安代發(fā)祥地及形成年代:  由于資料匱乏,歷來研究者多向民間傳說中去探求。據(jù)一些文藝工作者調(diào)查,流傳于哲里木盟(今通遼市)的關于安代的傳說有十三種以上,多數(shù)傳說都與庫倫有聯(lián)系。又據(jù)齊克奇等同志所著《安代》一書考證,安代大約于明末清初,即庫倫建旗的前后起源于庫倫。

    關于安代的起源,曾有這樣一個傳說:

    很早以前,在郭爾羅斯前旗,居住著一戶老牧民。老頭只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和他相依為命。他的女兒熱愛勞動,能歌善舞,象磁石般吸引著無數(shù)鐘情的小伙。女兒長到十八歲那年,突然得了一種莫名其妙的病,吃飯不知飽,一笑不知停,唱歌沒有完,  出去不知歸。老牧民悲愁不己,四處奔走,求神拜佛,但無濟于事。于是,老牧民把心愛的女兒拉在勒勒車上,離開了故鄉(xiāng),四處周游。他們來到庫倫旗的一個流水潺潺、樹木成蔭的地方,車轅斷了。老牧民把車停在樹下,為了消愁解悶,也為了減輕女兒的病痛,就甩著手巾繞著牛車邊趕蚊子,邊手舞足蹈地唱起來。這時,一些男女青年被這動聽的歌聲所吸引,陸續(xù)前來觀賞。青年們聽著、聽著,竟不由自主地學者老人的舞姿,揮著手巾助唱起來,熱鬧非常。這時,車上的姑娘,漸漸抬起頭,直起腰坐起來,她從未看見過這種有趣而新鮮的歌舞,覺得心曠神怡,慢慢地加入了這個歡快的歌舞行列之中。歡快的歌舞很快就治愈了姑娘的病痛。

    但在庫倫,安代故事流傳最多,保留安代唱詞、舞蹈柞、曲目最豐富,其他傳說中的安代發(fā)祥地都無法與之媲美。安代原是以唱為主,輔以簡單舞蹈動作的民間演唱藝術形式。它渾厚樸實、豪放,略帶粗獷。演唱安代,不需要化妝,不用樂器,在村頭、田邊、山坡、草地都可以進行。安代的演唱方法也很簡單,人們只要按它的音樂節(jié)奏踏步,拍巴掌,或揮舞綢巾,隨領唱的歌手高聲唱起來便可以。男女老少,都可以參加。安代的音樂曲調(diào)豐富。歌手們可以根據(jù)感情的變化、演唱程式的需要靈活運用。安代的唱詞,除部分祝、贊詞大體固定之外,都無固定唱詞,而是由歌手們即興創(chuàng)作。歌手們見景生情,隨興口編,也可以引用描寫愛情的民歌、富有情趣的好力寶做唱詞。演唱時,領唱的歌手兩人在場內(nèi)扯起長布衫的大襟,上下甩動著且歌且舞。眾人圍在外邊隨節(jié)拍踩踏隨和,慢慢地繞場走。場內(nèi)領唱歌手累了,又有兩名歌手進入場內(nèi)替換。善于辭令的歌手們口編饒有風趣的唱詞,逗得人們一陣陣歡笑,場面非常活躍,情景十分動人。在安代場上,歌手們完全可以盡其所能,用樸素自然、幽默風趣的語言抒發(fā)情感?;蛸澝溃虺爸S,喜笑怒罵都是允許的。唯其這樣,人們非常喜歡唱安代。

    安代是廣大勞動人民群眾智慧的結(jié)晶。起初,治療年輕婦女的一種相思病,幾乎是它全部的作用。蒙古族老鄉(xiāng)用唱安代的娛樂活動為一些年輕婦女釋憂解悶,治愈她們愛情或姻婚的不幸而造成的各種精神創(chuàng)傷——即所謂相思病。因為歡快的歌唱,能愉悅她們的心靈,使她們精神上得到慰藉,而那激烈活潑的舞蹈動作,更使她們通身出透汗,起到祛病強身的作用,其實這也是中蒙醫(yī)治病的一種方法。病人在歡歌勁舞中可以解脫,郁結(jié)苦悶一掃而光。用現(xiàn)代醫(yī)學解釋,對精神病患者只不過是一種娛樂療法而已。窮苦農(nóng)牧民患了病,  無力去請醫(yī)買藥,拜佛誦經(jīng)。于是由鄰里們搭幫給病人唱安代,  因為唱安代治病花費不多。

    另一方面,在文化生活極為落后的年代里,對蒙古族人民來說,唱安代是唯一的群眾性活動,他們借此機會唱個痛快。所以,唱安代越來越吸引著勞動人民,激發(fā)他們的才智,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了情趣和快樂。這為安代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固的群眾基礎。

    然而,活動在民間的“博”(薩滿)看出了安代這一形式的群眾性,覺得有利可圖。他們?yōu)榱藬U大其宗教影響,積極、主動地、不失時機地利用了安代。他們按薩滿教的需要去解釋安代病的根源?!安闭J為,人患病遭殃都與某種神鬼作崇有關,必須用法術驅(qū)趕附在病人身上的病魔才能病愈。這樣,信奉薩滿教的蒙古族群眾完全相信“博”的解釋,任他們擺布。所以,一段時期安代成了薩滿教傳播宗教的工具,原來的群眾安代加進了宗教色彩?!安敝鞒职泊o原來的兩位領唱歌手起上“嘎達蘇莫日根、蘇海莫日根”的名詞,程式上加進了“送安代魔”的一個內(nèi)容。

    安代雖然是群眾性娛樂活動,后被薩滿教利用,但安代仍以它原始、樸素無華的面貌,在群眾中廣泛流傳和發(fā)展,在內(nèi)容上不僅僅限于治療相思病,而且趨向群眾娛樂活動方向發(fā)展,逐漸成為一種蒙古族民間藝術形式。  “五四運動以后,新文化思潮的影響沖擊了安代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安代逐漸從宗教迷信中解脫出來,  內(nèi)容上進一步發(fā)展,形式上更加完善、多樣化。人們免災消病唱安代,祈求甘霖唱安代,敖包會上唱安代,勞動間隙逗趣作樂唱安代,三五人一起趕路也唱安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在山清水秀、千溝萬壑的庫倫旗,  民間安代盛會接連不斷,  一家舉辦安代,全村資助糧油燈火,鄰村也聞訊趕來另辟場地起舞助興,歡樂的歌聲響徹原野。如1936年,庫倫旗揣爾濟(現(xiàn)白音花蘇木)努圖克坤地嘎查王占爾舉辦一次安代,鄰村八百多人聞訊趕來參加,另辟兩個場地唱跳起來。當時,努圖克達那順陶克陶勒怕出別的事,幾次派人去制止均無效,最后親自出馬前來勸阻。可他看到這熱烈歡快的場面,不僅沒有制止,而且鉆進觀眾中間觀看了幾夜。在這種歡騰的場面里不用說年輕人,老年人也興趣盎然地跑進安代場內(nèi)邊跳邊唱。

    在安代場上,有些人過分地興奮,扯壞了大襟,踩壞了靴子,腳痛的無法再跳時,干脆把靴子脫下來拍靴底以和節(jié)奏。當時,只要有安代,人們不甘落后,連續(xù)跳幾夜也不覺得累。為此流傳著很多關于安代迷的故事。如,有那么一位安代迷,一次他剛要盛飯的時候從外面?zhèn)鱽戆泊母杪暎挥勺灾鞯爻稹氨臼衼怼?,卻忘記了手里有碗,一揮手把碗甩了個細碎。還有一個年輕媳婦看了安代,第二天早晨燒火做飯時,那熱烈歡快的情景總閃現(xiàn)在腦子里,不知不覺中把蕎面鍋貼貼在門板上。這些笑話雖然有點過分夸張,但安代散后在回家的路上騎著毛驢睡覺,從毛驢上摔下來,或者扯壞了長布衫,踩壞了靴子的情況是常見的。由此可以知道,安代有多大的吸引力和群眾基礎。

    安代是完全符合當時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他們在社會上的地位的一種藝術形式。應該注意的是,在當時,安代通過善于辭令的歌手,用隱語揭發(fā)黑暗社會的腐朽制度及對老百姓的殘酷壓迫和人間存在的惡劣行為,這是十分可貴的。安代以其豐富的內(nèi)容、  日臻完美的形式伴隨著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度過了漫長的艱苦年代,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黨的民族政策和“百花齊放”方針指引下,發(fā)掘、整理和研究少數(shù)民族文學藝術的工作曾經(jīng)列入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50年,旗文化館派人到揣爾濟努圖克等地開展發(fā)掘、整理安代的工作,并在全旗首屆群眾業(yè)余文藝會演上,安代這一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作為蒙古族文化遺產(chǎn),首次被搬上文藝舞臺。雖然,當時受到一些人的批評,但這為安代的進一步發(fā)掘、整理奠定了基礎。1958年,在全國范圍內(nèi)開展的采風運動,推動了這一傳統(tǒng)文藝形式的進一步研究,終于使它以嶄新的姿態(tài),作為藝苑奇葩正式登上文藝舞臺。是年9月,在通遼舉行的全區(qū)民族曲藝、戲劇匯演大會上,庫倫代表隊首場演出了題目為《人民公社十大優(yōu)越性》的安代舞,轟動了整個會場。

    1959年,自治區(qū)文化局一行5人來庫倫對安代進行一次專題調(diào)查。其間在白音花舉辦一場安代晚會,消息一傳出,方圓數(shù)十里內(nèi)各村屯的男男女女上千人趕來參加晚會,歡歡樂樂地跳了個通宵。這是安代重新被發(fā)掘、整理之后,規(guī)模最大的—場演出。19608月,全自治區(qū)文化工作現(xiàn)場會議在庫倫召開。旗文教科為會議印發(fā)了《安代專輯》,并在人民禮堂前面的廣場上舉辦了一次有500余人參加的安代舞表演。通過這次文化工作現(xiàn)場會議,  把安代舞推向了新的高潮,使之在全區(qū)范圍普及推廣。從此,庫倫旗便有了“安代的故鄉(xiāng)”這一美稱。1962年,內(nèi)蒙古藝術劇院院長寶音巴圖率領一個演出隊來庫倫,專門學習了安代舞。與此同時,勞動人民和廣大文藝工作者使這一傳統(tǒng)藝術形式繼續(xù)發(fā)展提高,  經(jīng)過整理、加工、改革的新安代,歌唱共產(chǎn)黨,歌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歌唱社會主義新生活。這無疑又是安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的發(fā)展。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安代被戴上“跳神”、“復舊”等大帽子,遭到了禁錮,一度從文藝舞臺消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安代再一次獲得了新生,古老的安代恢復了藝術的青春?!靶掳泊比缫欢溆旰笃孑庠谒囆g的百花園中爭奇斗艷。但如果沒有庫倫人民不斷豐富發(fā)展,代代相傳,使它日臻完善,這一藝術瑰寶可能早已隨歷史的沉浮淹沒于長河。安代在黨的民族政策和“百花齊放”方針的指引下,  已從牧野走向城市,從廣場進入劇場,經(jīng)過去粗取精,  以嶄新的風貌活躍于民間、舞臺、銀幕。它將向更健康多姿的方向發(fā)展,越來越為各族人民所喜愛。

    1996年,國家文化部正式命名通遼市庫倫旗為“中國安代藝術之鄉(xiāng)”。 2006年5月20,蒙古族安代舞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2年2月6,國內(nèi)首個蒙古族“安代”文化主題博物館正式在通遼市庫倫旗建成并向公眾開放。

    (通遼市史志辦供稿)

  • 聲明: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