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 (珍珠灘)重游白塔隨感
  •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qū)中山東路街道辦事處團結社區(qū)組織“夕陽紅旅游”,有30多位老年人參加,到東郊白塔,盡情地玩了大半天。我是第二次游白塔。第一次是1965年秋后,根據(jù)毛主席提出的加強山老區(qū)建設,邀攝影記者崔耀先等到蠻漢山老根據(jù)地去采訪①,順便拐到白塔去看看。原來塔在一片草木不生、人跡罕見的荒野上,塔身也像1958年到山西采訪大煉鋼鐵,獨自步行出城去看過的雙塔寺②,百孔千瘡,一片凄涼。我們在塔下拍攝照片,不到3分鐘便坐車走了。

    這次重游,景況大不同。平整的馬路直達門前,不像上次那樣在荒野上顛簸的頭發(fā)暈。四周有了圍墻,持門票進去,是個整潔的大院。大伙都到了塔前,講解員便來介紹。塔身修飾的很完整。我發(fā)現(xiàn)后面有個簡易的木梯可以上二層,便去攀登。社區(qū)主任梁慶華瞧見了便大聲喊:“等一等!”連忙趕來拉著我的手,在她的攙扶下摸黑在二層內道繞行一周才下來③。她后來告訴我:“你年齡最大,我得照顧?!?/SPAN>

    現(xiàn)存世界最早的紙幣

    進到里院參觀出土文物,更是眼界大開。滿廳出土文物,滿墻圖片和說明都很有吸引力。有的令人十分驚奇,如一張“壹拾文”的紙幣,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最早的紙幣。幣上印有“中統(tǒng)元寶交鈔”?!秲让晒湃請蟆?/SPAN>2004813《馬可·波羅與元代紙幣》:“1982年在維修……發(fā)現(xiàn)元代中統(tǒng)元寶交鈔一張”。不準確?!爸薪y(tǒng)”不是元代紀年,而是蒙古汗忽必烈的第一個紀年。從公元1260年到1263年,為中統(tǒng)一至四年。到第二個紀年至元八年(1271)才建立元朝,仍用至元紀年。可見“中統(tǒng)元寶交鈔”不能說是元代紙幣。《內蒙古日報》其他報道也有這個錯誤。《內蒙古旅游》說“是忽必烈稱帝之前發(fā)行的紙幣”,完全對。還有出土時間也不對。白塔維修工程是在1983年至1986年,而不是1982年。這張紙幣是1985年出土的。

    據(jù)新華社石云子《古錢幣研究》:“1236年的‘蒙古交鈔’和1269年的‘中統(tǒng)元寶交鈔’……比世界上采用紙幣的先驅國波斯早半個世紀,比美國、法國早400多年?!笔聦嵣?,我國使用紙幣,比這還早好幾百年,唐代的飛錢,宋代的交子都是。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發(fā)行的“官交子”便是官方鈔票。石文中的1269年,應為1263年。

    考古工作者還在豐州城中發(fā)現(xiàn)一個元代鈞窯香爐④,色彩絕妙,巧奪天工,曾作為馬背民族文物出國展覽,轟動日本。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了這件國寶。

    塔身長高125

    在塔前聽講解員介紹,談到塔高555時,我很吃驚,因為我第一次來時查過資料,塔高43。我以為是講解員說錯了,到展廳看說明,并沒有說錯?;丶以俨樯虾^o書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中國名勝辭典》和我參加編寫、列入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中國少數(shù)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的《內蒙古自治區(qū)概況》(1983年出版),都和我的記憶一樣。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城鄉(xiāng)面貌和各行各業(yè)都在大變,難道一座千年古塔也會長高125?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深入人心,決不會再出現(xiàn)1958年大躍進中像廣西環(huán)江“水稻畝產(chǎn)13萬斤”,山西“故鋼趕太鋼”、甘肅武山“桑樹上結蘋果”一類的人造“衛(wèi)星”。⑤帶著這個問號,再查2005年出版的《內蒙古旅游》,終于找到塔高555的記載,聯(lián)想到現(xiàn)場參觀時,從門口到墻內通道,與墻外同一水平,而塔基和周圍平地比墻內通道低得多??梢娛窃?/SPAN>19831986年維修時,清理塔基,把周圍多年堆積的各種垃圾及上面覆蓋的塵土全部清除了,塔高便恢復了原來的尺寸。   

    這座白塔本名萬部華嚴經(jīng)塔,建于遼代。當時習慣在塔身涂一層白堊土,所以和同是遼代建的巴林右旗釋迦如來舍利塔一樣被稱為白塔。萬部華嚴經(jīng)塔是遼金元三代豐州城內佛教寺的藏經(jīng)塔。俗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老師給我們講解:“浮屠,佛教藏經(jīng)之塔,”白塔正是七層高塔。這座磚木結構的古塔,設計講究,塔身收分很小,頂層與底層相差只兩米,不僅外形雄偉莊嚴,而且抗震作用大。經(jīng)過多次地震,塔身依然屹立。各種雕塑分布在一層、二層外表,別具匠心。從塔內一層幸存的六通石碑和頂層東璧“大金大定二年奉敕重修”題字看,曾在金代重修。1982年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塔位于古豐州城內西北角,塔東南是城中心,塔南、塔西都有寺廟建筑遺址。從塔上題記看,這座寺廟叫宣教寺,約在元末毀于兵災。

    豐州城又曾名天德州。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到過這里。他回國寫的《東方見聞錄》,即《馬可·波羅游記》寫到:“州內用駝毛制氈者甚多?!笨梢姰敃r盛況。元初謀臣劉秉忠《過豐州》詩后四句:“晴空高顯寺中塔,曉月半明城上樓,車馬喧闐塵不到,吟鞭斜裊過豐州。”描繪了豐州景色。

    2300多年開發(fā)史

    這次游白塔,聽了介紹,參觀了出土文物,回來又翻閱了手藏資料,浮想聯(lián)翩,夜難成寐。聯(lián)想到呼和浩特地區(qū)(包括市區(qū)旗縣),這片陰山南麓的沃土,開發(fā)較早,并不是從明代萬歷年間(1581年前后)阿拉坦汗筑三娘子城⑥,清代雍正乾隆年間(1735-1739年)筑綏遠城⑦才繁華起來的。早在戰(zhàn)國時代,趙武靈王在今托克托縣建云中郡⑧,后又筑云中城,迄今2300多年。公元253年,鮮卑族在今和林格爾縣建國北魏,建都盛樂⑨,到遼代建豐州城。這個地區(qū)都曾經(jīng)盛極一時。只因地處塞外,滄桑巨變,連寺院建筑那么好、制氈業(yè)那么發(fā)達、車馬喧闐的豐州城,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白塔。北魏初期首都盛樂,只剩下土筑的城墻,人們稱為土城子,1966年到和林大紅城抓抗旱,和林格爾縣城連一條街道都沒有形成。這個縣名意譯是“20家子”,可見一斑。1974年到托克托縣檢查黃河灌溉工程⑩,縣城還只是靠黃河岸邊有條土街,利用早飯前時間去看過云中城,剩下的殘墻斷壁不多。

    60年巨變和30年大發(fā)展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也是內蒙古西部,原綏遠省及阿拉善旗、額濟納旗和平解放60周年。原綏遠省會歸綏市,即今內蒙古自治區(qū)首府呼和浩特,60年變化巨大,其中改革開放30年來成就更加輝煌。1949年城市建成區(qū)面積9平方公里,舊城、新城、車站中間房屋稀少,雜草叢生,到處都是臭水坑,爛泥灘,還有墳墓、土堆。房屋建設絕大多數(shù)是土木結構的平房,其中不少是土墻、土頂、一坡水的生土建筑,只有極少數(shù)寺廟、教堂是磚混結構的低層樓房。最壯觀的省政府,是清代建設綏遠城時建的將軍衙署,也不過是一組磚木結構的有挑檐的平房,城北的公主府也是一樣。特別是舊城,小街岔巷狹窄,行人摩肩擦踵。全市197條大街小巷,只有舊城大北街、大南街和車站有鋪裝道路,總長23公里。沒有自來水,排水也只有046公里磚石砌的暗溝和171公里明溝。市內交通,只有19463月第12戰(zhàn)區(qū)撥給的4輛老齡破車,開辟舊城———新城———車站公共汽車線路,到1949年,只有兩輛維持新城———舊城一線運營,時開時停。工業(yè)只有一座306錠粗紡走錠的小毛織紗廠,一座電廠,裝機容量848千瓦、1000千瓦的發(fā)電機各一臺,一座規(guī)模很小的甘草膏廠(已停產(chǎn))和一座小鐵工廠。還有一些加工農具,加工食品的小手工作坊。全市人口118萬人,產(chǎn)業(yè)工人只有幾百人,工業(yè)總產(chǎn)值不到1000萬元(11 。大盛魁等大旅蒙商早已倒閉,2000多戶中小商店,個體小商販占多數(shù)。

    經(jīng)過60年的變遷,2007年市區(qū)4個區(qū),城市人口增加到881萬人,工業(yè)總產(chǎn)值達到2007億元,比1949年增長2006倍多,比1977年的111億元增長18倍多。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116個,總產(chǎn)值1724億元。市內四區(qū)各方,高層建筑聳峙,最高的達到45層;六車道、八車道的寬廣馬路通向四面八方;市政設施配套:公共交通發(fā)達。一個全新型的首府大城市展現(xiàn)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邊疆。

    呼和浩特市60年的巨變,主要還是改革開放30年的發(fā)展。高樓大廈的興建,馬路的拓寬、伸展和鋪裝,市政設施的配套,大型工業(yè)的發(fā)展,公共交通的發(fā)達,都是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事。

    1961年我從北京人民日報社調來,120下午5到呼和浩特,內蒙古日報人事處處長耿金海拉著平板車接站。他叫同去的編輯叫輛馬車陪我妻子和3個孩子先走,再同我去取行李。他拉著滿車行李,經(jīng)過錫林北路、新城西街、藝術廳北街,穿過報社大院,到曙光街西頭北院宿舍。岔街大院道路高低不平,拉車很費勁,我因浮腫嚴重,是揣著協(xié)和醫(yī)院的全休證明來的,體弱無力,只能跟在后面走。

    剛到內蒙古日報,住兩間土房,睡土炕,用手壓井水,吃的穿的和部分日用品如洗臉盆,都是憑票供應,燒的引火柴憑本。煤到煤場去買,“有面子的沒有面子,沒面子的全是面子”(12)。像我這樣沒面子的買來煤面沒法燒,只好到外面找些粘土,背回來用水和上,打成煤餅,等晾干了再砸成小塊燒。每人一月半斤肉,還要排隊買,從來沒見過后臀肉。在會議上采訪,不管是自治區(qū)召開的還是市里的會,只要會址在市,便不能在會上用餐,散了會趕緊往回跑,吃完飯連忙趕到會上去。逢年過節(jié)有補助,只給市內平均生活水平(15元)以下的。當年,每人發(fā)幾尺布票,只夠縫補破衣。各種票證一直沿用到80年代初才逐步取消?,F(xiàn)在的年輕人,誰也不會知道改革開放前的生活艱苦。

    那時一下火車,就見低矮的站房前,不大的站前廣場外面,通道兩邊都是又臟又亂的樹林。過了鐵道,臨街都是低矮的小商店,比不上南方的縣城。市中心的新華廣場周圍房屋很少,東面的巴彥塔拉飯店店址,直到1974年開工建店前,還是高低不平的土丘,東南角上幾間土墻土頂?shù)钠椒?,墻面還畫了大圈,據(jù)說是防狼的?,F(xiàn)在,廣場擴大到58萬平方米,四周都有十幾二十幾層的高樓大廈,三星、四星、五星的賓館有好幾家。

    工業(yè)方面,改革開放30年來,一些產(chǎn)品趕不上市場需求的企業(yè)被淘汰。跟上市場形勢的大發(fā)展。如乳品企業(yè),60年代籌建呼和浩特市乳品廠的時候,進口成套設備已經(jīng)到貨,生產(chǎn)能力日處理鮮奶20噸,就有人堅決反對。原因是奶源不足,就近沒有發(fā)展奶牛養(yǎng)殖的條件。拖到1968年文化大革命開展3年,原有干部不能主事,才開工建廠。改革開放的春風一來,奇跡真的出現(xiàn)了。坐落在舊城西南角的回民奶食品廠,是個只有固定資產(chǎn)41萬元,職工76名,利稅不到5萬元的小廠,產(chǎn)品銷售不暢。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開拓市場,駕馭市場。1985年千方百計籌集資金,購進最先進的設備,擺脫作坊式生產(chǎn)。1988年又從當時叫得很響的海拉爾乳品廠引進先進技術,迎合市場口味,開發(fā)新產(chǎn)品,很快占領呼和浩特市場,生產(chǎn)能力迅猛提高。1993年成立內蒙古伊利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闖出市區(qū),面向全國,開拓市場。19949月,給夏季特別炎熱的武漢市中小學生及部分市民贈送伊利系列雪糕100萬支,一舉占領武漢市場。在“讓小利,得大利;讓眼前利,得長遠利”的思想指導下,打進北京大街小巷。到1998年,伊利有生產(chǎn)工人近萬人,銷售人員300多名,代銷商3000多人。

    2000年《內蒙古日報》草原春秋第631期,《內蒙古的122個中國之最》:“內蒙古伊利集團是全國最大的冰淇淋、雪糕生產(chǎn)企業(yè),年產(chǎn)冷飲6萬多噸?!边@兩種主要產(chǎn)品1996年就成為亞特蘭大奧運會唯一特許食品;2008年又進入北京奧運會。伊利系列產(chǎn)品已經(jīng)暢銷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qū),500多個城市,包括最大城市上海和雪城拉薩。

    在和林格爾崛起的蒙牛集團,很快像伊利一樣,列入全國最大的乳品加工企業(yè),成為呼和浩特市利稅大戶。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蒙牛集團馬上贊助1000萬元。這兩大集團,年加工鮮奶近70萬噸。這不僅是60年代籌建呼和浩特市乳品廠的時候,擔心日處理鮮奶20噸的生產(chǎn)規(guī)模奶源不夠的同志夢想不到的,而且是全國乳品工業(yè)人士也沒有料到的。

    現(xiàn)在,荒涼的盛樂古城,建起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著名的蒙牛乳品生產(chǎn)基地就在區(qū)內。云中古城所在地托克托縣,到2007年已建起(8×60480萬千瓦的大型火電發(fā)電廠。

    回顧60年來,特別是近30年來,自治區(qū)首府呼和浩特各方面成就巨大,只是在城市發(fā)展過程中,也和其他城市一樣出現(xiàn)過一些問題。國家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2006年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暨中國城市規(guī)劃協(xié)會成立50周年慶典大會上指出的:“城市創(chuàng)造機會的能力取決于多樣性?!?、“建筑物應該各色各樣,年代和狀況各不相同,應包括適當比例的老建筑……”。對于目前全國各地普遍存在的貪大求洋,大拆大建傾向,仇保興形容為城市發(fā)展過程中的“自我毀滅機制”?!巴频街貋?,喜新厭舊式的舊城改造政策,造成了大批歷史文化名城風貌的喪失和多樣性的消亡?!焙苤档蒙钏肌?/SPAN>

     

    注釋:

    ①當時我是內蒙古日報記者。

    ②因為雙塔并立,取名雙塔寺。19494月,解放軍打太原,圍城幾個月,最后是從雙塔寺攻破的。193711月,日本侵略軍東北兩路夾攻太原,也在雙塔寺一帶會師。所以我特別想去看看,因為與大煉鋼鐵無關,只好獨自步行。

    ③那天沒電,塔內的燈不亮,隔一段才有個小窗能投進點點光。

    ④鈞窯是河南禹縣宋金元三代的名窯生產(chǎn)的,因禹縣屬鈞州所以稱鈞瓷。1957年,我在人民日報社任記者,到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會議采訪,會上發(fā)的歷代精品簡介,就有鈞瓷。

    ⑤故縣鋼鐵廠是個小廠,太原鋼鐵是個大型鋼鐵聯(lián)合企業(yè)?!八井€產(chǎn)13萬斤”,“故鋼趕太鋼”都是人民日報登了的。那時我在人民日報社?!吧渖辖Y蘋果”是1960年到武山洛門文家寺村勞動鍛煉時,村干部指著村前道旁桑樹給我看,說是把蘋果掛在桑樹上,記者拍照當圖片新聞。

    ⑥人們習慣稱舊城,明朝賜名歸化。今玉泉區(qū)老市區(qū)就是。

    ⑦人們習慣稱新城,清代為鞏固北部邊防,供八旗兵駐防的,即今新城區(qū)舊市區(qū)。

    ⑧公元前300年左右

    386年改稱魏,即北魏,398年才遷都大同。

    19731983年,我在內蒙古建委工作。到和林抗旱是黨委宣傳部長郭以青和干部處長陳起來帶隊的工作組。檢查黃河灌溉工程是區(qū)市兩級建委組織的。

    當時是億元,一億等于一萬。

    兩句都是前一個“面子”指人,就是與煤廠有關系的人,人家看你的面子給塊煤。后一個“面子”指煤。

     

                                      (作者:內蒙古地方志辦公室)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 (珍珠灘)重游白塔隨感
  •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qū)中山東路街道辦事處團結社區(qū)組織“夕陽紅旅游”,有30多位老年人參加,到東郊白塔,盡情地玩了大半天。我是第二次游白塔。第一次是1965年秋后,根據(jù)毛主席提出的加強山老區(qū)建設,邀攝影記者崔耀先等到蠻漢山老根據(jù)地去采訪①,順便拐到白塔去看看。原來塔在一片草木不生、人跡罕見的荒野上,塔身也像1958年到山西采訪大煉鋼鐵,獨自步行出城去看過的雙塔寺②,百孔千瘡,一片凄涼。我們在塔下拍攝照片,不到3分鐘便坐車走了。

    這次重游,景況大不同。平整的馬路直達門前,不像上次那樣在荒野上顛簸的頭發(fā)暈。四周有了圍墻,持門票進去,是個整潔的大院。大伙都到了塔前,講解員便來介紹。塔身修飾的很完整。我發(fā)現(xiàn)后面有個簡易的木梯可以上二層,便去攀登。社區(qū)主任梁慶華瞧見了便大聲喊:“等一等!”連忙趕來拉著我的手,在她的攙扶下摸黑在二層內道繞行一周才下來③。她后來告訴我:“你年齡最大,我得照顧?!?/SPAN>

    現(xiàn)存世界最早的紙幣

    進到里院參觀出土文物,更是眼界大開。滿廳出土文物,滿墻圖片和說明都很有吸引力。有的令人十分驚奇,如一張“壹拾文”的紙幣,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最早的紙幣。幣上印有“中統(tǒng)元寶交鈔”?!秲让晒湃請蟆?/SPAN>2004813《馬可·波羅與元代紙幣》:“1982年在維修……發(fā)現(xiàn)元代中統(tǒng)元寶交鈔一張”。不準確?!爸薪y(tǒng)”不是元代紀年,而是蒙古汗忽必烈的第一個紀年。從公元1260年到1263年,為中統(tǒng)一至四年。到第二個紀年至元八年(1271)才建立元朝,仍用至元紀年??梢姟爸薪y(tǒng)元寶交鈔”不能說是元代紙幣?!秲让晒湃請蟆菲渌麍蟮酪灿羞@個錯誤?!秲让晒怕糜巍氛f“是忽必烈稱帝之前發(fā)行的紙幣”,完全對。還有出土時間也不對。白塔維修工程是在1983年至1986年,而不是1982年。這張紙幣是1985年出土的。

    據(jù)新華社石云子《古錢幣研究》:“1236年的‘蒙古交鈔’和1269年的‘中統(tǒng)元寶交鈔’……比世界上采用紙幣的先驅國波斯早半個世紀,比美國、法國早400多年?!笔聦嵣希覈褂眉垘?,比這還早好幾百年,唐代的飛錢,宋代的交子都是。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發(fā)行的“官交子”便是官方鈔票。石文中的1269年,應為1263年。

    考古工作者還在豐州城中發(fā)現(xiàn)一個元代鈞窯香爐④,色彩絕妙,巧奪天工,曾作為馬背民族文物出國展覽,轟動日本。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了這件國寶。

    塔身長高125

    在塔前聽講解員介紹,談到塔高555時,我很吃驚,因為我第一次來時查過資料,塔高43。我以為是講解員說錯了,到展廳看說明,并沒有說錯。回家再查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中國名勝辭典》和我參加編寫、列入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中國少數(shù)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的《內蒙古自治區(qū)概況》(1983年出版),都和我的記憶一樣。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城鄉(xiāng)面貌和各行各業(yè)都在大變,難道一座千年古塔也會長高125?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深入人心,決不會再出現(xiàn)1958年大躍進中像廣西環(huán)江“水稻畝產(chǎn)13萬斤”,山西“故鋼趕太鋼”、甘肅武山“桑樹上結蘋果”一類的人造“衛(wèi)星”。⑤帶著這個問號,再查2005年出版的《內蒙古旅游》,終于找到塔高555的記載,聯(lián)想到現(xiàn)場參觀時,從門口到墻內通道,與墻外同一水平,而塔基和周圍平地比墻內通道低得多。可見是在19831986年維修時,清理塔基,把周圍多年堆積的各種垃圾及上面覆蓋的塵土全部清除了,塔高便恢復了原來的尺寸。   

    這座白塔本名萬部華嚴經(jīng)塔,建于遼代。當時習慣在塔身涂一層白堊土,所以和同是遼代建的巴林右旗釋迦如來舍利塔一樣被稱為白塔。萬部華嚴經(jīng)塔是遼金元三代豐州城內佛教寺的藏經(jīng)塔。俗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老師給我們講解:“浮屠,佛教藏經(jīng)之塔,”白塔正是七層高塔。這座磚木結構的古塔,設計講究,塔身收分很小,頂層與底層相差只兩米,不僅外形雄偉莊嚴,而且抗震作用大。經(jīng)過多次地震,塔身依然屹立。各種雕塑分布在一層、二層外表,別具匠心。從塔內一層幸存的六通石碑和頂層東璧“大金大定二年奉敕重修”題字看,曾在金代重修。1982年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塔位于古豐州城內西北角,塔東南是城中心,塔南、塔西都有寺廟建筑遺址。從塔上題記看,這座寺廟叫宣教寺,約在元末毀于兵災。

    豐州城又曾名天德州。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到過這里。他回國寫的《東方見聞錄》,即《馬可·波羅游記》寫到:“州內用駝毛制氈者甚多?!笨梢姰敃r盛況。元初謀臣劉秉忠《過豐州》詩后四句:“晴空高顯寺中塔,曉月半明城上樓,車馬喧闐塵不到,吟鞭斜裊過豐州?!泵枥L了豐州景色。

    2300多年開發(fā)史

    這次游白塔,聽了介紹,參觀了出土文物,回來又翻閱了手藏資料,浮想聯(lián)翩,夜難成寐。聯(lián)想到呼和浩特地區(qū)(包括市區(qū)旗縣),這片陰山南麓的沃土,開發(fā)較早,并不是從明代萬歷年間(1581年前后)阿拉坦汗筑三娘子城⑥,清代雍正乾隆年間(1735-1739年)筑綏遠城⑦才繁華起來的。早在戰(zhàn)國時代,趙武靈王在今托克托縣建云中郡⑧,后又筑云中城,迄今2300多年。公元253年,鮮卑族在今和林格爾縣建國北魏,建都盛樂⑨,到遼代建豐州城。這個地區(qū)都曾經(jīng)盛極一時。只因地處塞外,滄桑巨變,連寺院建筑那么好、制氈業(yè)那么發(fā)達、車馬喧闐的豐州城,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白塔。北魏初期首都盛樂,只剩下土筑的城墻,人們稱為土城子,1966年到和林大紅城抓抗旱,和林格爾縣城連一條街道都沒有形成。這個縣名意譯是“20家子”,可見一斑。1974年到托克托縣檢查黃河灌溉工程⑩,縣城還只是靠黃河岸邊有條土街,利用早飯前時間去看過云中城,剩下的殘墻斷壁不多。

    60年巨變和30年大發(fā)展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也是內蒙古西部,原綏遠省及阿拉善旗、額濟納旗和平解放60周年。原綏遠省會歸綏市,即今內蒙古自治區(qū)首府呼和浩特,60年變化巨大,其中改革開放30年來成就更加輝煌。1949年城市建成區(qū)面積9平方公里,舊城、新城、車站中間房屋稀少,雜草叢生,到處都是臭水坑,爛泥灘,還有墳墓、土堆。房屋建設絕大多數(shù)是土木結構的平房,其中不少是土墻、土頂、一坡水的生土建筑,只有極少數(shù)寺廟、教堂是磚混結構的低層樓房。最壯觀的省政府,是清代建設綏遠城時建的將軍衙署,也不過是一組磚木結構的有挑檐的平房,城北的公主府也是一樣。特別是舊城,小街岔巷狹窄,行人摩肩擦踵。全市197條大街小巷,只有舊城大北街、大南街和車站有鋪裝道路,總長23公里。沒有自來水,排水也只有046公里磚石砌的暗溝和171公里明溝。市內交通,只有19463月第12戰(zhàn)區(qū)撥給的4輛老齡破車,開辟舊城———新城———車站公共汽車線路,到1949年,只有兩輛維持新城———舊城一線運營,時開時停。工業(yè)只有一座306錠粗紡走錠的小毛織紗廠,一座電廠,裝機容量848千瓦、1000千瓦的發(fā)電機各一臺,一座規(guī)模很小的甘草膏廠(已停產(chǎn))和一座小鐵工廠。還有一些加工農具,加工食品的小手工作坊。全市人口118萬人,產(chǎn)業(yè)工人只有幾百人,工業(yè)總產(chǎn)值不到1000萬元(11 。大盛魁等大旅蒙商早已倒閉,2000多戶中小商店,個體小商販占多數(shù)。

    經(jīng)過60年的變遷,2007年市區(qū)4個區(qū),城市人口增加到881萬人,工業(yè)總產(chǎn)值達到2007億元,比1949年增長2006倍多,比1977年的111億元增長18倍多。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116個,總產(chǎn)值1724億元。市內四區(qū)各方,高層建筑聳峙,最高的達到45層;六車道、八車道的寬廣馬路通向四面八方;市政設施配套:公共交通發(fā)達。一個全新型的首府大城市展現(xiàn)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邊疆。

    呼和浩特市60年的巨變,主要還是改革開放30年的發(fā)展。高樓大廈的興建,馬路的拓寬、伸展和鋪裝,市政設施的配套,大型工業(yè)的發(fā)展,公共交通的發(fā)達,都是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事。

    1961年我從北京人民日報社調來,120下午5到呼和浩特,內蒙古日報人事處處長耿金海拉著平板車接站。他叫同去的編輯叫輛馬車陪我妻子和3個孩子先走,再同我去取行李。他拉著滿車行李,經(jīng)過錫林北路、新城西街、藝術廳北街,穿過報社大院,到曙光街西頭北院宿舍。岔街大院道路高低不平,拉車很費勁,我因浮腫嚴重,是揣著協(xié)和醫(yī)院的全休證明來的,體弱無力,只能跟在后面走。

    剛到內蒙古日報,住兩間土房,睡土炕,用手壓井水,吃的穿的和部分日用品如洗臉盆,都是憑票供應,燒的引火柴憑本。煤到煤場去買,“有面子的沒有面子,沒面子的全是面子”(12)。像我這樣沒面子的買來煤面沒法燒,只好到外面找些粘土,背回來用水和上,打成煤餅,等晾干了再砸成小塊燒。每人一月半斤肉,還要排隊買,從來沒見過后臀肉。在會議上采訪,不管是自治區(qū)召開的還是市里的會,只要會址在市,便不能在會上用餐,散了會趕緊往回跑,吃完飯連忙趕到會上去。逢年過節(jié)有補助,只給市內平均生活水平(15元)以下的。當年,每人發(fā)幾尺布票,只夠縫補破衣。各種票證一直沿用到80年代初才逐步取消?,F(xiàn)在的年輕人,誰也不會知道改革開放前的生活艱苦。

    那時一下火車,就見低矮的站房前,不大的站前廣場外面,通道兩邊都是又臟又亂的樹林。過了鐵道,臨街都是低矮的小商店,比不上南方的縣城。市中心的新華廣場周圍房屋很少,東面的巴彥塔拉飯店店址,直到1974年開工建店前,還是高低不平的土丘,東南角上幾間土墻土頂?shù)钠椒?,墻面還畫了大圈,據(jù)說是防狼的?,F(xiàn)在,廣場擴大到58萬平方米,四周都有十幾二十幾層的高樓大廈,三星、四星、五星的賓館有好幾家。

    工業(yè)方面,改革開放30年來,一些產(chǎn)品趕不上市場需求的企業(yè)被淘汰。跟上市場形勢的大發(fā)展。如乳品企業(yè),60年代籌建呼和浩特市乳品廠的時候,進口成套設備已經(jīng)到貨,生產(chǎn)能力日處理鮮奶20噸,就有人堅決反對。原因是奶源不足,就近沒有發(fā)展奶牛養(yǎng)殖的條件。拖到1968年文化大革命開展3年,原有干部不能主事,才開工建廠。改革開放的春風一來,奇跡真的出現(xiàn)了。坐落在舊城西南角的回民奶食品廠,是個只有固定資產(chǎn)41萬元,職工76名,利稅不到5萬元的小廠,產(chǎn)品銷售不暢。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開拓市場,駕馭市場。1985年千方百計籌集資金,購進最先進的設備,擺脫作坊式生產(chǎn)。1988年又從當時叫得很響的海拉爾乳品廠引進先進技術,迎合市場口味,開發(fā)新產(chǎn)品,很快占領呼和浩特市場,生產(chǎn)能力迅猛提高。1993年成立內蒙古伊利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闖出市區(qū),面向全國,開拓市場。19949月,給夏季特別炎熱的武漢市中小學生及部分市民贈送伊利系列雪糕100萬支,一舉占領武漢市場。在“讓小利,得大利;讓眼前利,得長遠利”的思想指導下,打進北京大街小巷。到1998年,伊利有生產(chǎn)工人近萬人,銷售人員300多名,代銷商3000多人。

    2000年《內蒙古日報》草原春秋第631期,《內蒙古的122個中國之最》:“內蒙古伊利集團是全國最大的冰淇淋、雪糕生產(chǎn)企業(yè),年產(chǎn)冷飲6萬多噸?!边@兩種主要產(chǎn)品1996年就成為亞特蘭大奧運會唯一特許食品;2008年又進入北京奧運會。伊利系列產(chǎn)品已經(jīng)暢銷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qū),500多個城市,包括最大城市上海和雪城拉薩。

    在和林格爾崛起的蒙牛集團,很快像伊利一樣,列入全國最大的乳品加工企業(yè),成為呼和浩特市利稅大戶。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蒙牛集團馬上贊助1000萬元。這兩大集團,年加工鮮奶近70萬噸。這不僅是60年代籌建呼和浩特市乳品廠的時候,擔心日處理鮮奶20噸的生產(chǎn)規(guī)模奶源不夠的同志夢想不到的,而且是全國乳品工業(yè)人士也沒有料到的。

    現(xiàn)在,荒涼的盛樂古城,建起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著名的蒙牛乳品生產(chǎn)基地就在區(qū)內。云中古城所在地托克托縣,到2007年已建起(8×60480萬千瓦的大型火電發(fā)電廠。

    回顧60年來,特別是近30年來,自治區(qū)首府呼和浩特各方面成就巨大,只是在城市發(fā)展過程中,也和其他城市一樣出現(xiàn)過一些問題。國家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2006年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暨中國城市規(guī)劃協(xié)會成立50周年慶典大會上指出的:“城市創(chuàng)造機會的能力取決于多樣性?!薄ⅰ敖ㄖ飸摳魃鳂?,年代和狀況各不相同,應包括適當比例的老建筑……”。對于目前全國各地普遍存在的貪大求洋,大拆大建傾向,仇保興形容為城市發(fā)展過程中的“自我毀滅機制”?!巴频街貋?,喜新厭舊式的舊城改造政策,造成了大批歷史文化名城風貌的喪失和多樣性的消亡?!焙苤档蒙钏?。

     

    注釋:

    ①當時我是內蒙古日報記者。

    ②因為雙塔并立,取名雙塔寺。19494月,解放軍打太原,圍城幾個月,最后是從雙塔寺攻破的。193711月,日本侵略軍東北兩路夾攻太原,也在雙塔寺一帶會師。所以我特別想去看看,因為與大煉鋼鐵無關,只好獨自步行。

    ③那天沒電,塔內的燈不亮,隔一段才有個小窗能投進點點光。

    ④鈞窯是河南禹縣宋金元三代的名窯生產(chǎn)的,因禹縣屬鈞州所以稱鈞瓷。1957年,我在人民日報社任記者,到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會議采訪,會上發(fā)的歷代精品簡介,就有鈞瓷。

    ⑤故縣鋼鐵廠是個小廠,太原鋼鐵是個大型鋼鐵聯(lián)合企業(yè)?!八井€產(chǎn)13萬斤”,“故鋼趕太鋼”都是人民日報登了的。那時我在人民日報社?!吧渖辖Y蘋果”是1960年到武山洛門文家寺村勞動鍛煉時,村干部指著村前道旁桑樹給我看,說是把蘋果掛在桑樹上,記者拍照當圖片新聞。

    ⑥人們習慣稱舊城,明朝賜名歸化。今玉泉區(qū)老市區(qū)就是。

    ⑦人們習慣稱新城,清代為鞏固北部邊防,供八旗兵駐防的,即今新城區(qū)舊市區(qū)。

    ⑧公元前300年左右

    386年改稱魏,即北魏,398年才遷都大同。

    19731983年,我在內蒙古建委工作。到和林抗旱是黨委宣傳部長郭以青和干部處長陳起來帶隊的工作組。檢查黃河灌溉工程是區(qū)市兩級建委組織的。

    當時是億元,一億等于一萬。

    兩句都是前一個“面子”指人,就是與煤廠有關系的人,人家看你的面子給塊煤。后一個“面子”指煤。

     

                                      (作者:內蒙古地方志辦公室)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