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第二期

  • 【方言叢談】關(guān)于共同蒙古語的方言劃分問題(續(xù)四)
  •    

    在蒙古語族語言的分類和蒙古語方言的劃分中莫戈勒語的定位問題   

    成吉思汗帝國西征時期,作為其前哨的蒙古士兵留居在波斯(伊朗)、阿富汗等國。阿富汗的莫戈勒人就是這些蒙古兵的后裔。據(jù)說塔吉克語將蒙古[勒](Monggol)稱莫戈勒(Moghol)。阿富汗的蒙古人也接受這一稱謂,稱自己是莫戈勒人。  

    英國有一位軍人最先接觸莫戈勒部人,搜集一些語言材料,撰寫發(fā)表了《艾瑪克莫戈勒語詞匯表》(1838)。19世紀80年代,又有一位英國軍人編寫了含有莫戈勒語詞匯的《阿富汗地名詞典》。從此以后,國外一些學者注意調(diào)查和研究莫戈勒語,并發(fā)表不少有關(guān)莫戈勒及其語言的論著。加貝倫茨于1886年發(fā)表了《論哈扎拉和艾瑪克人的語言》。芬蘭學者蘭司鐵發(fā)表了《莫戈勒語研究·阿富汗蒙古語概述》(1905?)。  

    匈牙利學者李蓋提于1936年赴阿富汗調(diào)查了莫戈勒語,并著有《阿富汗的蒙古人和突厥人的語言》(1955)、《R·李奇(R·Leech)搜集的莫戈勒語詞匯》(1954)等。日本學者巖村忍和美國學者舒爾曼合作于1954年到阿富汗對莫戈勒語進行調(diào)查并合著《阿富汗的蒙古人集團》(1954)。巖村忍、長田夏樹和山崎忠合著《Zirni手稿—波斯語、莫戈勒語詞匯和語法》(1961)。普恰于1959年撰寫《阿富汗莫戈勒語與混合語理論》。L·D·薩克達洛夫、A·M·卡倉令娃于1968年發(fā)表了《論阿富汗的莫戈勒語》一文。S·霍馬母(莫戈勒人)于1970年撰寫的《阿富汗的蒙古人》一文,比較詳細介紹了阿富汗的蒙古人(即莫戈勒人)的居住區(qū)域情況和語言的生存情況。德國學者海西希和魏爾斯于1969年和1970年兩次赴阿富汗對莫戈勒語進行實地調(diào)查,并由魏爾斯撰寫了《阿富汗蒙古語考察報告》(分“1969年的第一次考察”和“1970年的第二次考察”)。后來他將兩次調(diào)查搜集的語言文學材料匯綜整理,于1972年出版了《阿富汗蒙古的語言文學資料—阿富汗赫拉特省的莫戈勒語》巨著。此作語言材料比較豐富、比較系統(tǒng)、全面描寫了阿富汗莫戈勒的情況。隨著蒙古語族語言研究的深入,在蒙古語族語言的分類和蒙古語方言的劃分中,對莫戈勒語如何定位的問題上,國內(nèi)外學者的觀點不完全一致。  

    (一)在蒙古語族語言的分類中對莫戈勒語的定位情況  

    1.鮑培的《布里亞特蒙古語研究》(1933)中,將蒙古語分為東西兩個語支,將伏爾加河地區(qū)衛(wèi)拉特語稱卡爾梅克話視作西部語支,將布里亞特話、喀拉喀話和南蒙古話合稱東部語支。作者在書中,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同希拉裕固語、達斡爾語和蒙古爾語并列為具有獨立地位的語言。鮑培的《〈喀拉喀蒙古語語法〉的導論》(1951)、《蒙古語比較研究緒論》(1955)、《阿爾泰語言學導論》(1965)和《〈蒙古書面語語法〉序言、導論》等論著中,均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視作獨立的語言與土族語(又稱蒙古爾語)、達斡爾語等并列。  

    2.蘭司鐵在其《阿爾泰語言學導論》中沒有采用“蒙古語族語言”稱謂,在大蒙古語概念下,對蒙古語族語言既沒有區(qū)分語言和方言的界限,也沒有劃分具體的方言,而在“現(xiàn)代蒙古語方言區(qū)”的標題下,將蒙古語族語言分為七個方言區(qū)(或方言群)。其具體劃分如下:  

    (1)將內(nèi)蒙古諸部語言合稱東蒙古語(東蒙);  

    (2)將外蒙古蒙古語稱喀爾喀蒙古語(喀);  

    (3)將俄羅斯的布里亞特諸部語言和中國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話合稱北蒙古語(北蒙);  

    (4)將中國、俄羅斯和蒙古國衛(wèi)拉特各部語言合稱西蒙古語(西蒙);  

    (5)阿富汗的莫戈勒人的語言;  

    (6)中國內(nèi)蒙古、黑龍江的達斡爾人的語言;  

    (7)中國甘肅、青海的西拉裕固語和蒙古爾(即土族)語等。  

    作者在書中稱“在東蒙、喀、北蒙、西蒙”這些蒙古方言之間,一直是可以互通的。大概,這些方言彼此都有過相當?shù)挠绊?。因此,對于一種方言應歸于哪一群,常有不同的意見?!薄S纱丝梢?,上述1—4項之間是并列的方言關(guān)系,而5—7項就應分別理解為蒙古語族獨立的語言。  

    3.巴斯卡科夫的《阿爾泰語系語言及其研究》(1981)中,將整個蒙古語族語言分為西部語群(西區(qū))、東部語群(東區(qū))、北部語群(北區(qū))和南部語群(南區(qū))。從各語群(區(qū))所包括的語言和劃分次語群的情況看,西部語群(西區(qū))、東部語群(東區(qū))、北部語群(北區(qū))是個方言群或方言區(qū)。作者在書中,南部語群(南區(qū))稱莫戈勒蒙古語群(南區(qū)),并劃分兩個次語群,即莫戈勒混合次語群和莫戈勒甘肅次語群。作者將莫戈勒語、達斡爾語與內(nèi)蒙古方言(包括喀喇沁、察哈爾、鄂爾多斯等土語)并列劃歸莫戈勒混合次語群。這樣,所謂莫戈勒混合次語群實際上是獨立語言(莫戈勒語、達斡爾語)和方言(內(nèi)蒙古方言)的混合。書中所稱莫戈勒甘肅次語群包括土族語、東部裕固語、東鄉(xiāng)語、保安語、山前語、三塔語、阿拉格瓦語等。所以,莫戈勒甘肅次語群基本上應該是蒙古語族語言群。  

    4.托達葉娃在《現(xiàn)代蒙古標準語語法講》(1957)中稱,在十二世紀末葉和十三世紀初葉,蒙古部落里的各不同集團講著不同的蒙古語方言。由于成吉思汗帝國的崩潰,同時也由于個別蒙古人集團分散在彼此相隔很遠的地域上,統(tǒng)一的蒙古語不可能、也來不及形成。彼此隔離的各個方言各自發(fā)展,并在十四—十七世紀,形成蒙古語族一系列獨立語言。成吉思汗帝國時,莫戈勒人是作為據(jù)點的前哨而移去的,他們進入阿富汗永遠居住下來,和其他蒙古人沒有任何聯(lián)系,他們的語言與其他蒙古人的語言有了顯著的差別,以至于這些莫戈勒人不懂其他蒙古人的語言。言外之意,莫戈勒語也發(fā)展成為獨立的語言。  

    法國語言學家梅耶和柯恩的《世界語言》(1924)、桑席耶夫的《蒙古語方言》(1952)和《蒙古語比較語法》(1953)、別爾達卡耶夫的《〈蒙古語言〉引言》(1968)以及芬蘭學者尤哈·亞胡嫩的《蒙古語族諸語言》中,均將莫戈勒語視作獨立語言與蒙古語族其他諸語言并列。法國學者M·貝法和R·阿馬榮的《蒙古語族概況》(1983)中,將莫戈勒語與達斡爾語、裕固語、東鄉(xiāng)語、土族語并列并合稱孤立的蒙古語語支。  

    5.羅布桑旺丹先生的《關(guān)于現(xiàn)代蒙古諸語言、方言的分類問題》(又名《關(guān)于蒙古語及其方言》,1959)和他主編的《現(xiàn)代蒙古語語法》(1966)中,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視作獨立的語言與達斡爾語、蒙古爾語等并列劃歸蒙古語族語言。  

    6.清格爾泰教授主編的《現(xiàn)代蒙古語》(1964)、喻世長先生的《蒙古語族的形成和發(fā)展》(1983)、圖力更等人的《現(xiàn)代蒙古語研究概論》(1988)、瓦·斯琴教授的《蒙古語基礎知識》(1993)、嘎爾迪等人的《現(xiàn)代蒙古語》(2001)、陶高等人的《現(xiàn)代蒙古語》(1993)、莫德勒圖等人的《現(xiàn)代蒙古語》(1995)、官其格教授的《語言學名詞解釋》(1986)、楊圣敏等人的《中國民族志》(2003)、布和教授的《莫戈勒語研究》(1996)等蒙古語族語言的論著或與蒙古語族語言相關(guān)的著作以及高名凱、王安石的《語言學概論》(1963)和包祥教授編著的《語言學概論》(1988)等諸多語言學理論著作中,均將莫戈勒語稱為獨立語言劃歸蒙古語族語言。  

    (二)在蒙古語方言劃分中對莫戈勒語的定位情況  

    1.魯?shù)寐櫡虻摹稏|蒙古諸土語資料集》(1911)中,在大蒙古語的概念下將蒙古語(含部分語族語言)分為東部、北部和西部三個方言,而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劃歸西部方言。  

    2.裴特生的《十九世紀歐洲語言學史》(漢譯本,1958)中,將中國新疆等地的衛(wèi)拉特諸部和俄羅斯伏爾加河卡爾梅克合稱西蒙古人,居住在蒙古本部,即內(nèi)蒙古和外蒙古的蒙古人稱東蒙古人,居住在貝加爾湖地區(qū)的布里亞特諸部稱北蒙古人。作者認為,居住在這三個地區(qū)的三部蒙古人“在語言上的差異非常小,所以最好稱為不同的方言而不稱為不同的語言。”。裴氏在書中,將阿富汗的莫戈勒稱作“蒙古部族,他們的語言是屬于西部的?!?。  

    3.符拉基米爾佐夫在《蒙古書面語與喀爾喀方言比較語法》(1929)中,在“現(xiàn)代蒙古諸方言及土語”的標題下將蒙古語方言和土語分成西部方言和東部方言,并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稱莫戈勒方言與衛(wèi)拉特方言(包括俄羅斯、蒙古國和中國的衛(wèi)拉特各部諸土語)并列劃歸西部方言。符氏在書中還稱“所有這些現(xiàn)代方言都是中期的一些蒙古小方言發(fā)展和混合的結(jié)果”。  

    4.岑麒祥在他的《語言學史概要》(1958)中,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稱阿富汗蒙古方言與內(nèi)蒙方言、喀爾喀方言、布里亞特、卡爾梅克方言等并列。北京大學語言教研室編的《語言學名詞解釋》(1960)中也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稱阿富汗蒙古方言。  

    5.莫莫等人的《現(xiàn)代蒙古語及其方言》(1982)中,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視作近親的蒙古語與蒙古國蒙古語(包括喀拉喀方言、衛(wèi)拉特方言和布里亞特方言等)、俄羅斯的蒙古語(包括布里亞特語和卡爾梅克語)和中國的蒙古語(有巴林、鄂爾多斯、喀爾沁和科爾沁等土語)并列。  

    6.W·科特維奇的《阿爾泰諸語言研究》(1953)中,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和中國東北的達斡爾語視作蒙古語的方言,分別稱其為莫戈勒方言和達斡爾方言。  

    7.卡扎克維奇的《西伯利亞蘇聯(lián)全科詞典》(本文(續(xù)一)和(續(xù)二)誤稱《西伯利亞—蘇聯(lián)布里亞特詞典》—筆者注)中,將蒙古語分為東部語支和西部語支,并將西部語支按原部落為單位分土爾扈特方言、杜爾伯特方言、額魯特方言、和碩特方言和浩伊特方言,并認為,阿富汗的莫戈勒方言等在西部語支中具有特殊地位。  

    結(jié)語:  

    第一,從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期間,國外多位學者對莫戈勒調(diào)查搜集的語言材料表明,莫戈勒語的語音系統(tǒng)、詞匯系統(tǒng)和語法系統(tǒng)是不完整的。  

    第二,學者們的多次調(diào)查中,只有極少數(shù)老年人會說莫戈勒語,提供簡單的語言材料,整體上看莫戈勒人基本上轉(zhuǎn)用了波斯語、塔吉克語等其他語言。莫戈勒語基本上失去了社會交際的功能。莫戈勒語實際上已成為一些莫戈勒老人潛意識中的語言,是早期蒙古語的殘余,是處在消亡過程中的語言。所以,這樣的莫戈勒語既不宜與現(xiàn)代蒙古語族諸語言并列,也不宜與現(xiàn)代蒙古語諸方言并列。  

    第三,德國學者海西希和魏爾斯合作,于1969年和1970年兩次到阿富汗調(diào)查過莫戈勒語,并撰寫了《阿富汗蒙古語考察報告》,魏氏在1969年的考察報告中說:“莫戈勒蒙古語在阿富汗的蒙古族中稱Mogoli,現(xiàn)在只有極少數(shù)人使用”,“即使是莫戈勒語說得比較流利的人,也不知道三和四以上數(shù)字用蒙古語怎么說?!保拔覀冞@次語言考察,也許是它消失以前的最后一次?!?。魏氏在1970年的考察報告中稱“去年進行第一次考察時,我們就有一個印象,莫戈勒語消亡的日子已屈指可數(shù)了,今年來進行第二次考察,更加深了這個印象。因此,我們搜集到的這些莫戈勒語材料,也是這種語言完全消失前最后的一批詳盡材料了?!薄纳鲜兰o70年代初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幾十年,原來會說一些莫戈勒語,提供莫戈勒語材料的那些老人已相繼離開了人世。我們可以推斷,幾十年前作為早期蒙古語殘余而存在的莫戈勒語現(xiàn)在基本上消亡了。  

    第四,根據(jù)上述情況,我們既不支持將莫戈勒語視作獨立語言與蒙古語族其他諸語言并列的觀點,也不采納將莫戈勒語視作方言與現(xiàn)代蒙古語諸方言并列的觀點。  

    結(jié)論  

    由于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地理和政治的分隔跨境居住在中國、蒙古國和俄羅斯的蒙古各部按聚居區(qū)域分隔成五個部分:內(nèi)蒙古即南蒙古(包括內(nèi)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省區(qū)的蒙古族)、衛(wèi)拉特(居住在新疆、青海、甘肅等省區(qū)的衛(wèi)拉特諸部)、喀拉喀即北蒙古(聚居在蒙古國)、布里亞特(聚居在俄羅斯貝加爾湖地區(qū))和卡爾梅克(聚居在俄羅斯伏爾加河地區(qū))等。這五部蒙古的語言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各自有了一些特點,彼此有一定的區(qū)別,而且各自有自己的文字、書面語和標準音系統(tǒng)。所以,五部蒙古的語言在形式上像個獨立的語言。但是這五部蒙古語的語音系統(tǒng)、詞匯系統(tǒng)、語法系統(tǒng)同屬一個共同蒙古語系統(tǒng)。所以,這五部蒙古語是歷史地形成的具有獨立性的五個方言。它們沒有共同的標準語,它們之間沒有所謂高級形式和低級形式、統(tǒng)轄與被統(tǒng)轄的關(guān)系。將這五部蒙古語并列視作共同蒙古語獨立的方言符合歷史情況和語言實際,也使五個方言及其各土語之間關(guān)系趨于平衡。關(guān)于在蒙古語族語言的分類和蒙古語言的方言劃分中對這五部蒙古語如何定位的問題,筆者在蒙古語方言劃分的討論中分別有具體地闡述,現(xiàn)將基本觀點歸納如下。  

        (一)中國的蒙古語方言及其土語  

    1.內(nèi)蒙古方言,有五個土語。  

    (1)科爾沁土語;  

    (2)喀爾沁土默特土語;  

    (3)巴林土語;  

    (4)察哈爾土語;  

    (5)鄂爾多斯土語。  

    2.衛(wèi)拉特方言,有以下幾個土語  

    (1)土爾扈特(含杜爾伯特等)土語;  

    (2)察哈土語(在新疆);  

    (3)青海甘肅土語(與托忒書面語的關(guān)系而言獨立的土語);  

    (4)阿拉善額濟納土語(與托忒書面語的關(guān)系而言獨立的土語)。  

    另外,巴爾虎布里亞特土語屬于俄羅斯的布里亞特方言。這個土語既不宜與內(nèi)蒙古方言和衛(wèi)拉特方言并列,也不宜與其各土語并列。  

    (二)蒙古國的蒙古語方言及其土語  

    喀拉喀方言,有三個土語:  

    (1)西喀拉喀土語;  

    (2)中喀拉喀土語;  

    (3)東喀拉喀土語。  

    另外,蒙古國的科布多衛(wèi)拉特土語屬中國的衛(wèi)拉特方言,與托忒書面語的關(guān)系而言,它是獨立的土語。布里亞特(含巴爾虎)土語屬布里亞特方言,與俄羅斯布里亞特書面語的關(guān)系而言,它是獨立的土語。這兩個土語既不宜與喀拉喀方言并列,也不宜與喀拉喀方言的各土語并列。  

     (三)俄羅斯的蒙古語方言及其土語  

    1.布里亞特方言,有三個土語。  

    (1)貝加爾湖西部(有人稱為北部)土語;  

    (2)貝加爾湖東部(有人稱為南部)土語;  

        (3)色楞格土語。  

    另外,就語言要素而言,中國的巴爾虎布里亞特土語和蒙古國的布里亞特(含巴爾虎)土語均屬布里亞特方言,但是與布里亞特方言書面語的關(guān)系而言它們是獨立的土語。  

    2.卡爾梅克方言,主要有兩個土語。  

    (1)杜爾伯特土語;  

    (2)土爾扈特土語等。     

    (全文完)  

    (作者:內(nèi)蒙古大學蒙學院教授)  

  • 聲明: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 【方言叢談】關(guān)于共同蒙古語的方言劃分問題(續(xù)四)
  •    

    在蒙古語族語言的分類和蒙古語方言的劃分中莫戈勒語的定位問題   

    成吉思汗帝國西征時期,作為其前哨的蒙古士兵留居在波斯(伊朗)、阿富汗等國。阿富汗的莫戈勒人就是這些蒙古兵的后裔。據(jù)說塔吉克語將蒙古[勒](Monggol)稱莫戈勒(Moghol)。阿富汗的蒙古人也接受這一稱謂,稱自己是莫戈勒人。  

    英國有一位軍人最先接觸莫戈勒部人,搜集一些語言材料,撰寫發(fā)表了《艾瑪克莫戈勒語詞匯表》(1838)。19世紀80年代,又有一位英國軍人編寫了含有莫戈勒語詞匯的《阿富汗地名詞典》。從此以后,國外一些學者注意調(diào)查和研究莫戈勒語,并發(fā)表不少有關(guān)莫戈勒及其語言的論著。加貝倫茨于1886年發(fā)表了《論哈扎拉和艾瑪克人的語言》。芬蘭學者蘭司鐵發(fā)表了《莫戈勒語研究·阿富汗蒙古語概述》(1905?)。  

    匈牙利學者李蓋提于1936年赴阿富汗調(diào)查了莫戈勒語,并著有《阿富汗的蒙古人和突厥人的語言》(1955)、《R·李奇(R·Leech)搜集的莫戈勒語詞匯》(1954)等。日本學者巖村忍和美國學者舒爾曼合作于1954年到阿富汗對莫戈勒語進行調(diào)查并合著《阿富汗的蒙古人集團》(1954)。巖村忍、長田夏樹和山崎忠合著《Zirni手稿—波斯語、莫戈勒語詞匯和語法》(1961)。普恰于1959年撰寫《阿富汗莫戈勒語與混合語理論》。L·D·薩克達洛夫、A·M·卡倉令娃于1968年發(fā)表了《論阿富汗的莫戈勒語》一文。S·霍馬母(莫戈勒人)于1970年撰寫的《阿富汗的蒙古人》一文,比較詳細介紹了阿富汗的蒙古人(即莫戈勒人)的居住區(qū)域情況和語言的生存情況。德國學者海西希和魏爾斯于1969年和1970年兩次赴阿富汗對莫戈勒語進行實地調(diào)查,并由魏爾斯撰寫了《阿富汗蒙古語考察報告》(分“1969年的第一次考察”和“1970年的第二次考察”)。后來他將兩次調(diào)查搜集的語言文學材料匯綜整理,于1972年出版了《阿富汗蒙古的語言文學資料—阿富汗赫拉特省的莫戈勒語》巨著。此作語言材料比較豐富、比較系統(tǒng)、全面描寫了阿富汗莫戈勒的情況。隨著蒙古語族語言研究的深入,在蒙古語族語言的分類和蒙古語方言的劃分中,對莫戈勒語如何定位的問題上,國內(nèi)外學者的觀點不完全一致。  

    (一)在蒙古語族語言的分類中對莫戈勒語的定位情況  

    1.鮑培的《布里亞特蒙古語研究》(1933)中,將蒙古語分為東西兩個語支,將伏爾加河地區(qū)衛(wèi)拉特語稱卡爾梅克話視作西部語支,將布里亞特話、喀拉喀話和南蒙古話合稱東部語支。作者在書中,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同希拉裕固語、達斡爾語和蒙古爾語并列為具有獨立地位的語言。鮑培的《〈喀拉喀蒙古語語法〉的導論》(1951)、《蒙古語比較研究緒論》(1955)、《阿爾泰語言學導論》(1965)和《〈蒙古書面語語法〉序言、導論》等論著中,均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視作獨立的語言與土族語(又稱蒙古爾語)、達斡爾語等并列。  

    2.蘭司鐵在其《阿爾泰語言學導論》中沒有采用“蒙古語族語言”稱謂,在大蒙古語概念下,對蒙古語族語言既沒有區(qū)分語言和方言的界限,也沒有劃分具體的方言,而在“現(xiàn)代蒙古語方言區(qū)”的標題下,將蒙古語族語言分為七個方言區(qū)(或方言群)。其具體劃分如下:  

    (1)將內(nèi)蒙古諸部語言合稱東蒙古語(東蒙);  

    (2)將外蒙古蒙古語稱喀爾喀蒙古語(喀);  

    (3)將俄羅斯的布里亞特諸部語言和中國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話合稱北蒙古語(北蒙);  

    (4)將中國、俄羅斯和蒙古國衛(wèi)拉特各部語言合稱西蒙古語(西蒙);  

    (5)阿富汗的莫戈勒人的語言;  

    (6)中國內(nèi)蒙古、黑龍江的達斡爾人的語言;  

    (7)中國甘肅、青海的西拉裕固語和蒙古爾(即土族)語等。  

    作者在書中稱“在東蒙、喀、北蒙、西蒙”這些蒙古方言之間,一直是可以互通的。大概,這些方言彼此都有過相當?shù)挠绊憽R虼?,對于一種方言應歸于哪一群,常有不同的意見?!?。由此可見,上述1—4項之間是并列的方言關(guān)系,而5—7項就應分別理解為蒙古語族獨立的語言。  

    3.巴斯卡科夫的《阿爾泰語系語言及其研究》(1981)中,將整個蒙古語族語言分為西部語群(西區(qū))、東部語群(東區(qū))、北部語群(北區(qū))和南部語群(南區(qū))。從各語群(區(qū))所包括的語言和劃分次語群的情況看,西部語群(西區(qū))、東部語群(東區(qū))、北部語群(北區(qū))是個方言群或方言區(qū)。作者在書中,南部語群(南區(qū))稱莫戈勒蒙古語群(南區(qū)),并劃分兩個次語群,即莫戈勒混合次語群和莫戈勒甘肅次語群。作者將莫戈勒語、達斡爾語與內(nèi)蒙古方言(包括喀喇沁、察哈爾、鄂爾多斯等土語)并列劃歸莫戈勒混合次語群。這樣,所謂莫戈勒混合次語群實際上是獨立語言(莫戈勒語、達斡爾語)和方言(內(nèi)蒙古方言)的混合。書中所稱莫戈勒甘肅次語群包括土族語、東部裕固語、東鄉(xiāng)語、保安語、山前語、三塔語、阿拉格瓦語等。所以,莫戈勒甘肅次語群基本上應該是蒙古語族語言群。  

    4.托達葉娃在《現(xiàn)代蒙古標準語語法講》(1957)中稱,在十二世紀末葉和十三世紀初葉,蒙古部落里的各不同集團講著不同的蒙古語方言。由于成吉思汗帝國的崩潰,同時也由于個別蒙古人集團分散在彼此相隔很遠的地域上,統(tǒng)一的蒙古語不可能、也來不及形成。彼此隔離的各個方言各自發(fā)展,并在十四—十七世紀,形成蒙古語族一系列獨立語言。成吉思汗帝國時,莫戈勒人是作為據(jù)點的前哨而移去的,他們進入阿富汗永遠居住下來,和其他蒙古人沒有任何聯(lián)系,他們的語言與其他蒙古人的語言有了顯著的差別,以至于這些莫戈勒人不懂其他蒙古人的語言。言外之意,莫戈勒語也發(fā)展成為獨立的語言。  

    法國語言學家梅耶和柯恩的《世界語言》(1924)、桑席耶夫的《蒙古語方言》(1952)和《蒙古語比較語法》(1953)、別爾達卡耶夫的《〈蒙古語言〉引言》(1968)以及芬蘭學者尤哈·亞胡嫩的《蒙古語族諸語言》中,均將莫戈勒語視作獨立語言與蒙古語族其他諸語言并列。法國學者M·貝法和R·阿馬榮的《蒙古語族概況》(1983)中,將莫戈勒語與達斡爾語、裕固語、東鄉(xiāng)語、土族語并列并合稱孤立的蒙古語語支。  

    5.羅布桑旺丹先生的《關(guān)于現(xiàn)代蒙古諸語言、方言的分類問題》(又名《關(guān)于蒙古語及其方言》,1959)和他主編的《現(xiàn)代蒙古語語法》(1966)中,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視作獨立的語言與達斡爾語、蒙古爾語等并列劃歸蒙古語族語言。  

    6.清格爾泰教授主編的《現(xiàn)代蒙古語》(1964)、喻世長先生的《蒙古語族的形成和發(fā)展》(1983)、圖力更等人的《現(xiàn)代蒙古語研究概論》(1988)、瓦·斯琴教授的《蒙古語基礎知識》(1993)、嘎爾迪等人的《現(xiàn)代蒙古語》(2001)、陶高等人的《現(xiàn)代蒙古語》(1993)、莫德勒圖等人的《現(xiàn)代蒙古語》(1995)、官其格教授的《語言學名詞解釋》(1986)、楊圣敏等人的《中國民族志》(2003)、布和教授的《莫戈勒語研究》(1996)等蒙古語族語言的論著或與蒙古語族語言相關(guān)的著作以及高名凱、王安石的《語言學概論》(1963)和包祥教授編著的《語言學概論》(1988)等諸多語言學理論著作中,均將莫戈勒語稱為獨立語言劃歸蒙古語族語言。  

    (二)在蒙古語方言劃分中對莫戈勒語的定位情況  

    1.魯?shù)寐櫡虻摹稏|蒙古諸土語資料集》(1911)中,在大蒙古語的概念下將蒙古語(含部分語族語言)分為東部、北部和西部三個方言,而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劃歸西部方言。  

    2.裴特生的《十九世紀歐洲語言學史》(漢譯本,1958)中,將中國新疆等地的衛(wèi)拉特諸部和俄羅斯伏爾加河卡爾梅克合稱西蒙古人,居住在蒙古本部,即內(nèi)蒙古和外蒙古的蒙古人稱東蒙古人,居住在貝加爾湖地區(qū)的布里亞特諸部稱北蒙古人。作者認為,居住在這三個地區(qū)的三部蒙古人“在語言上的差異非常小,所以最好稱為不同的方言而不稱為不同的語言?!薄E崾显跁?,將阿富汗的莫戈勒稱作“蒙古部族,他們的語言是屬于西部的?!?。  

    3.符拉基米爾佐夫在《蒙古書面語與喀爾喀方言比較語法》(1929)中,在“現(xiàn)代蒙古諸方言及土語”的標題下將蒙古語方言和土語分成西部方言和東部方言,并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稱莫戈勒方言與衛(wèi)拉特方言(包括俄羅斯、蒙古國和中國的衛(wèi)拉特各部諸土語)并列劃歸西部方言。符氏在書中還稱“所有這些現(xiàn)代方言都是中期的一些蒙古小方言發(fā)展和混合的結(jié)果”。  

    4.岑麒祥在他的《語言學史概要》(1958)中,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稱阿富汗蒙古方言與內(nèi)蒙方言、喀爾喀方言、布里亞特、卡爾梅克方言等并列。北京大學語言教研室編的《語言學名詞解釋》(1960)中也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稱阿富汗蒙古方言。  

    5.莫莫等人的《現(xiàn)代蒙古語及其方言》(1982)中,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視作近親的蒙古語與蒙古國蒙古語(包括喀拉喀方言、衛(wèi)拉特方言和布里亞特方言等)、俄羅斯的蒙古語(包括布里亞特語和卡爾梅克語)和中國的蒙古語(有巴林、鄂爾多斯、喀爾沁和科爾沁等土語)并列。  

    6.W·科特維奇的《阿爾泰諸語言研究》(1953)中,將阿富汗的莫戈勒語和中國東北的達斡爾語視作蒙古語的方言,分別稱其為莫戈勒方言和達斡爾方言。  

    7.卡扎克維奇的《西伯利亞蘇聯(lián)全科詞典》(本文(續(xù)一)和(續(xù)二)誤稱《西伯利亞—蘇聯(lián)布里亞特詞典》—筆者注)中,將蒙古語分為東部語支和西部語支,并將西部語支按原部落為單位分土爾扈特方言、杜爾伯特方言、額魯特方言、和碩特方言和浩伊特方言,并認為,阿富汗的莫戈勒方言等在西部語支中具有特殊地位。  

    結(jié)語:  

    第一,從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期間,國外多位學者對莫戈勒調(diào)查搜集的語言材料表明,莫戈勒語的語音系統(tǒng)、詞匯系統(tǒng)和語法系統(tǒng)是不完整的。  

    第二,學者們的多次調(diào)查中,只有極少數(shù)老年人會說莫戈勒語,提供簡單的語言材料,整體上看莫戈勒人基本上轉(zhuǎn)用了波斯語、塔吉克語等其他語言。莫戈勒語基本上失去了社會交際的功能。莫戈勒語實際上已成為一些莫戈勒老人潛意識中的語言,是早期蒙古語的殘余,是處在消亡過程中的語言。所以,這樣的莫戈勒語既不宜與現(xiàn)代蒙古語族諸語言并列,也不宜與現(xiàn)代蒙古語諸方言并列。  

    第三,德國學者海西希和魏爾斯合作,于1969年和1970年兩次到阿富汗調(diào)查過莫戈勒語,并撰寫了《阿富汗蒙古語考察報告》,魏氏在1969年的考察報告中說:“莫戈勒蒙古語在阿富汗的蒙古族中稱Mogoli,現(xiàn)在只有極少數(shù)人使用”,“即使是莫戈勒語說得比較流利的人,也不知道三和四以上數(shù)字用蒙古語怎么說。”,“我們這次語言考察,也許是它消失以前的最后一次?!?。魏氏在1970年的考察報告中稱“去年進行第一次考察時,我們就有一個印象,莫戈勒語消亡的日子已屈指可數(shù)了,今年來進行第二次考察,更加深了這個印象。因此,我們搜集到的這些莫戈勒語材料,也是這種語言完全消失前最后的一批詳盡材料了?!薄纳鲜兰o70年代初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幾十年,原來會說一些莫戈勒語,提供莫戈勒語材料的那些老人已相繼離開了人世。我們可以推斷,幾十年前作為早期蒙古語殘余而存在的莫戈勒語現(xiàn)在基本上消亡了。  

    第四,根據(jù)上述情況,我們既不支持將莫戈勒語視作獨立語言與蒙古語族其他諸語言并列的觀點,也不采納將莫戈勒語視作方言與現(xiàn)代蒙古語諸方言并列的觀點。  

    結(jié)論  

    由于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地理和政治的分隔跨境居住在中國、蒙古國和俄羅斯的蒙古各部按聚居區(qū)域分隔成五個部分:內(nèi)蒙古即南蒙古(包括內(nèi)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省區(qū)的蒙古族)、衛(wèi)拉特(居住在新疆、青海、甘肅等省區(qū)的衛(wèi)拉特諸部)、喀拉喀即北蒙古(聚居在蒙古國)、布里亞特(聚居在俄羅斯貝加爾湖地區(qū))和卡爾梅克(聚居在俄羅斯伏爾加河地區(qū))等。這五部蒙古的語言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各自有了一些特點,彼此有一定的區(qū)別,而且各自有自己的文字、書面語和標準音系統(tǒng)。所以,五部蒙古的語言在形式上像個獨立的語言。但是這五部蒙古語的語音系統(tǒng)、詞匯系統(tǒng)、語法系統(tǒng)同屬一個共同蒙古語系統(tǒng)。所以,這五部蒙古語是歷史地形成的具有獨立性的五個方言。它們沒有共同的標準語,它們之間沒有所謂高級形式和低級形式、統(tǒng)轄與被統(tǒng)轄的關(guān)系。將這五部蒙古語并列視作共同蒙古語獨立的方言符合歷史情況和語言實際,也使五個方言及其各土語之間關(guān)系趨于平衡。關(guān)于在蒙古語族語言的分類和蒙古語言的方言劃分中對這五部蒙古語如何定位的問題,筆者在蒙古語方言劃分的討論中分別有具體地闡述,現(xiàn)將基本觀點歸納如下。  

        (一)中國的蒙古語方言及其土語  

    1.內(nèi)蒙古方言,有五個土語。  

    (1)科爾沁土語;  

    (2)喀爾沁土默特土語;  

    (3)巴林土語;  

    (4)察哈爾土語;  

    (5)鄂爾多斯土語。  

    2.衛(wèi)拉特方言,有以下幾個土語  

    (1)土爾扈特(含杜爾伯特等)土語;  

    (2)察哈土語(在新疆);  

    (3)青海甘肅土語(與托忒書面語的關(guān)系而言獨立的土語);  

    (4)阿拉善額濟納土語(與托忒書面語的關(guān)系而言獨立的土語)。  

    另外,巴爾虎布里亞特土語屬于俄羅斯的布里亞特方言。這個土語既不宜與內(nèi)蒙古方言和衛(wèi)拉特方言并列,也不宜與其各土語并列。  

    (二)蒙古國的蒙古語方言及其土語  

    喀拉喀方言,有三個土語:  

    (1)西喀拉喀土語;  

    (2)中喀拉喀土語;  

    (3)東喀拉喀土語。  

    另外,蒙古國的科布多衛(wèi)拉特土語屬中國的衛(wèi)拉特方言,與托忒書面語的關(guān)系而言,它是獨立的土語。布里亞特(含巴爾虎)土語屬布里亞特方言,與俄羅斯布里亞特書面語的關(guān)系而言,它是獨立的土語。這兩個土語既不宜與喀拉喀方言并列,也不宜與喀拉喀方言的各土語并列。  

     (三)俄羅斯的蒙古語方言及其土語  

    1.布里亞特方言,有三個土語。  

    (1)貝加爾湖西部(有人稱為北部)土語;  

    (2)貝加爾湖東部(有人稱為南部)土語;  

        (3)色楞格土語。  

    另外,就語言要素而言,中國的巴爾虎布里亞特土語和蒙古國的布里亞特(含巴爾虎)土語均屬布里亞特方言,但是與布里亞特方言書面語的關(guān)系而言它們是獨立的土語。  

    2.卡爾梅克方言,主要有兩個土語。  

    (1)杜爾伯特土語;  

    (2)土爾扈特土語等。     

    (全文完)  

    (作者:內(nèi)蒙古大學蒙學院教授)  

  • 聲明: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