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第二期

  • 【盟市園地】《興安盟財政志》存真求實三題
  •  

    2010年7月,我被聘《興安盟財政志》執(zhí)行主編。歷時兩年零5個月。在總纂《興安盟財政志》(總審稿)中,我遵照陳奎元在第八次全國地方志工作會議上講話中強調“質量是志書的生命,必須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始終堅持貫徹這一原則,在存真求實上下苦功夫。 

    實補“空白”確?!翱v不斷線”

    清代章學誠說:“志為一方之全史”。當代,人們認為,方志乃一個地方或一個行業(yè)的“百科全書”。“百科”要求志書記述的事物首先要全,所謂“縱不斷線”、“橫不缺項”。編纂《興安盟財政志》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興安盟建制從1946年6月東蒙古自治政府成立興安盟至2012年的66年間,其中1954年4月30日內蒙古東部區(qū)行署撤銷同時撤銷興安盟至1980年7月26日國務院批準復建興安盟的25年間,全盟財政方面的資料一片空白。怎么辦?如果此間財政收支等方面的數(shù)據(jù)不記,勢必造成志書“縱述斷線”。況且,1997年5月出版的《興安盟志》就是從1980年興安盟復建寫起,此前的26年則棄之未記。財政志如果也照此不記,似乎也順理成章,無可厚非,但作為主編,其職責應該是知難而上,對志書的質量負責,對歷史負責,而不是知難而退。事實上,1954年4月,內蒙古東部區(qū)行署撤銷時,將原興安盟所屬的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扎賚特旗、突泉縣一并劃歸呼倫貝爾盟。筆者在主編《科爾沁右翼前旗志》時,在財政專章中就記述了1953-1988年全旗財政收支的詳細數(shù)據(jù),其它各旗縣志亦作了同樣的記述。于是,我決定采取各旗縣1953-1980年財政收支之和的實際數(shù)據(jù),填補了興安盟撤銷26年財政收支的空白,保證了“縱不斷線”。

    寫“實”財政管理體制改革

    財政管理體制是經(jīng)濟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財政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它規(guī)定財政分級管理的根本原則,確定國家財政管理的級次,確定各級政權機關、國家與經(jīng)濟單位之間的財政收支劃分和管理的職責和權限,正確處理各級政權之間,國家同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之間,集權和分權的關系。建國后,財政管理體制總的趨勢是根據(jù)“統(tǒng)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由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逐步轉變?yōu)槎喾N形式的分級管理體制,基本上適應了政治經(jīng)濟形勢、管理體制發(fā)展變化的要求。1 980年以前30多年內,與當時高度集中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相適應,財政管理體制的主要特點是“高度集中,統(tǒng)收統(tǒng)支”。1980~1993年,實行分級包干的財政管理體制,國家和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大幅度地下發(fā)了財權、財力,調動了地方各級政府的積極性,但這一時期又存在黨中央和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政府宏觀控制力較低的問題。1994年后,國家實行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企業(yè)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和出口退稅負擔機制改革,規(guī)范了黨中央和地方的財政分配關系,比較好地兼顧了黨中央和地方、地方各級政府的積極性,在探索建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要求的財政管理體制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文化大革命”期間,原呼倫貝爾盟所屬的4個旗縣行政區(qū)劃發(fā)生了重大變動。1968年1月,科爾沁右翼前旗、突泉縣劃歸吉林省白城地區(qū),科爾沁右翼中旗隨哲里木盟劃歸吉林??;扎賚特旗隨呼倫貝爾盟劃歸黑龍江省。歷時10年。1980年7月26日,國務院決定復建興安盟同時,將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扎賚特旗、突泉縣劃歸興安盟,其財政隸屬關系同時分別由吉林省白城地區(qū)、黑龍江省呼倫貝爾盟轉入興安盟。

    為了真實的記述10年間財政管理體改革實況。筆者先后到吉林省財政廳、黑龍江省財政廳分別拜讀了《吉林省財政志》和《黑龍江省財政志》中關于財政體制改革的記述。爾后在《興安盟財政志》體制改革篇中分別對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突泉縣和扎賚特旗財政管理體制分別作了如下記述:

    1970年,按吉林省對白城和哲里木盟的體制規(guī)定,白城地區(qū)對科爾沁右翼前旗、突泉縣,哲里木盟對科爾沁右翼中旗實行了“定額分成,一年一定”的統(tǒng)收統(tǒng)支的財政管理體制。1971~1973年,實行“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證上繳,結余留用,一年一定”。1974~1975年,實行“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標包干”的體制??茽柷哂乙砬捌臁⑼蝗h按年度實際支出總額的5%核給民族機動金予以照顧。1976-1979年,實行了“定收定支,收支掛鉤,總額分成,一年一定”的體制,短收部分,采取省、地、縣分級負擔辦法。

    1970年,按黑龍江對呼倫貝爾盟的體制,呼倫貝爾盟對扎賚特旗實行的是“定收定支,收支包干,差額補助,結余留用,一年一定”的財政管理體制。1973年,呼倫貝爾盟對扎賚特旗實行“收入總額固定比例分成”體制,盟對旗分成比例確定在1.7%l~0%之間,對旗超收部分按10%分成,支出結余留給旗,對旗預備費按年初事業(yè)行政費總額的5%計算。1974年,呼倫貝爾盟對扎賚特旗實行“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標包干”財政管理體制,“留成比例一年一定,支出包干使用,結余下年使用,超支不補”。

        1976年,實行“定收定支,收支掛鉤,總額分成,一年一定”的財政管理體制。

    1977年,對超收部分全留,并補給一部分機動財力。

    1978年,實行“收支掛鉤,增收分成,一年一變”的財政管理體制。

    入志數(shù)據(jù)求“真”

    《關于地方志編纂工作的規(guī)定》把“表”作為修表志的體裁之一。實踐證明,“表”和數(shù)據(jù)的合理應用,正確設計、編制、使用統(tǒng)計表,是確保志書高質量的形式之一。數(shù)字統(tǒng)計表要求邏輯嚴密,可比性、實用性強,其基本要求是指標完整,數(shù)字齊全、口徑一致。倘若入志數(shù)字不準確,就不能如實地反映客觀實際,就會失去“資政、教化、存史”功能的作用。衡量一部志書的優(yōu)劣,真實可靠與否,是個首要的衡量標準《興安盟財政志》中的各類統(tǒng)計表有258份,成為志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入志的數(shù)字必須真實,這就要求在幾個數(shù)據(jù)之間進行比較、選擇。

    1998年8月,興安盟發(fā)生特大洪水,造成重大經(jīng)濟損失,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家抗旱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飛抵科爾沁右翼中旗災區(qū)視察災情、指導抗洪救災工作。僅隔9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镕基飛抵科爾沁右翼中旗災區(qū)視察災情,慰問受災群眾。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會主任李鵬在自治區(qū)黨委書記劉明祖、自治區(qū)政府主席云布龍的陪同下飛抵科爾沁右翼前旗歸流河鎮(zhèn)視察特布新艾里慰問災民。但在災害救助款支出上卻出現(xiàn)了很大差別。盟財政局1998年財政總決算自然災害救助支出只有幾十萬元,如果按常規(guī)確認這個數(shù)字,顯然是不夠真實的。而盟民政局提供的災害救助款則包含了國家民政部、自治區(qū)民政廳、中華慈善總會、吉林德大公司、北京市建委和自治區(qū)兄弟盟市等單位捐助的救災款共188萬元。經(jīng)比較、鑒別,這個數(shù)字是這次特大洪水發(fā)生期間全方位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是真實、準確的,于是便確認入志。

    (作者:烏蘭浩特市白音北路5號盟質監(jiān)站五樓)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 【盟市園地】《興安盟財政志》存真求實三題
  •  

    2010年7月,我被聘《興安盟財政志》執(zhí)行主編。歷時兩年零5個月。在總纂《興安盟財政志》(總審稿)中,我遵照陳奎元在第八次全國地方志工作會議上講話中強調“質量是志書的生命,必須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始終堅持貫徹這一原則,在存真求實上下苦功夫。 

    實補“空白”確?!翱v不斷線”

    清代章學誠說:“志為一方之全史”。當代,人們認為,方志乃一個地方或一個行業(yè)的“百科全書”?!鞍倏啤币笾緯浭龅氖挛锸紫纫?,所謂“縱不斷線”、“橫不缺項”。編纂《興安盟財政志》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興安盟建制從1946年6月東蒙古自治政府成立興安盟至2012年的66年間,其中1954年4月30日內蒙古東部區(qū)行署撤銷同時撤銷興安盟至1980年7月26日國務院批準復建興安盟的25年間,全盟財政方面的資料一片空白。怎么辦?如果此間財政收支等方面的數(shù)據(jù)不記,勢必造成志書“縱述斷線”。況且,1997年5月出版的《興安盟志》就是從1980年興安盟復建寫起,此前的26年則棄之未記。財政志如果也照此不記,似乎也順理成章,無可厚非,但作為主編,其職責應該是知難而上,對志書的質量負責,對歷史負責,而不是知難而退。事實上,1954年4月,內蒙古東部區(qū)行署撤銷時,將原興安盟所屬的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扎賚特旗、突泉縣一并劃歸呼倫貝爾盟。筆者在主編《科爾沁右翼前旗志》時,在財政專章中就記述了1953-1988年全旗財政收支的詳細數(shù)據(jù),其它各旗縣志亦作了同樣的記述。于是,我決定采取各旗縣1953-1980年財政收支之和的實際數(shù)據(jù),填補了興安盟撤銷26年財政收支的空白,保證了“縱不斷線”。

    寫“實”財政管理體制改革

    財政管理體制是經(jīng)濟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財政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它規(guī)定財政分級管理的根本原則,確定國家財政管理的級次,確定各級政權機關、國家與經(jīng)濟單位之間的財政收支劃分和管理的職責和權限,正確處理各級政權之間,國家同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之間,集權和分權的關系。建國后,財政管理體制總的趨勢是根據(jù)“統(tǒng)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由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逐步轉變?yōu)槎喾N形式的分級管理體制,基本上適應了政治經(jīng)濟形勢、管理體制發(fā)展變化的要求。1 980年以前30多年內,與當時高度集中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相適應,財政管理體制的主要特點是“高度集中,統(tǒng)收統(tǒng)支”。1980~1993年,實行分級包干的財政管理體制,國家和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大幅度地下發(fā)了財權、財力,調動了地方各級政府的積極性,但這一時期又存在黨中央和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政府宏觀控制力較低的問題。1994年后,國家實行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企業(yè)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和出口退稅負擔機制改革,規(guī)范了黨中央和地方的財政分配關系,比較好地兼顧了黨中央和地方、地方各級政府的積極性,在探索建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要求的財政管理體制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文化大革命”期間,原呼倫貝爾盟所屬的4個旗縣行政區(qū)劃發(fā)生了重大變動。1968年1月,科爾沁右翼前旗、突泉縣劃歸吉林省白城地區(qū),科爾沁右翼中旗隨哲里木盟劃歸吉林??;扎賚特旗隨呼倫貝爾盟劃歸黑龍江省。歷時10年。1980年7月26日,國務院決定復建興安盟同時,將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扎賚特旗、突泉縣劃歸興安盟,其財政隸屬關系同時分別由吉林省白城地區(qū)、黑龍江省呼倫貝爾盟轉入興安盟。

    為了真實的記述10年間財政管理體改革實況。筆者先后到吉林省財政廳、黑龍江省財政廳分別拜讀了《吉林省財政志》和《黑龍江省財政志》中關于財政體制改革的記述。爾后在《興安盟財政志》體制改革篇中分別對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突泉縣和扎賚特旗財政管理體制分別作了如下記述:

    1970年,按吉林省對白城和哲里木盟的體制規(guī)定,白城地區(qū)對科爾沁右翼前旗、突泉縣,哲里木盟對科爾沁右翼中旗實行了“定額分成,一年一定”的統(tǒng)收統(tǒng)支的財政管理體制。1971~1973年,實行“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證上繳,結余留用,一年一定”。1974~1975年,實行“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標包干”的體制??茽柷哂乙砬捌?、突泉縣按年度實際支出總額的5%核給民族機動金予以照顧。1976-1979年,實行了“定收定支,收支掛鉤,總額分成,一年一定”的體制,短收部分,采取省、地、縣分級負擔辦法。

    1970年,按黑龍江對呼倫貝爾盟的體制,呼倫貝爾盟對扎賚特旗實行的是“定收定支,收支包干,差額補助,結余留用,一年一定”的財政管理體制。1973年,呼倫貝爾盟對扎賚特旗實行“收入總額固定比例分成”體制,盟對旗分成比例確定在1.7%l~0%之間,對旗超收部分按10%分成,支出結余留給旗,對旗預備費按年初事業(yè)行政費總額的5%計算。1974年,呼倫貝爾盟對扎賚特旗實行“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標包干”財政管理體制,“留成比例一年一定,支出包干使用,結余下年使用,超支不補”。

        1976年,實行“定收定支,收支掛鉤,總額分成,一年一定”的財政管理體制。

    1977年,對超收部分全留,并補給一部分機動財力。

    1978年,實行“收支掛鉤,增收分成,一年一變”的財政管理體制。

    入志數(shù)據(jù)求“真”

    《關于地方志編纂工作的規(guī)定》把“表”作為修表志的體裁之一。實踐證明,“表”和數(shù)據(jù)的合理應用,正確設計、編制、使用統(tǒng)計表,是確保志書高質量的形式之一。數(shù)字統(tǒng)計表要求邏輯嚴密,可比性、實用性強,其基本要求是指標完整,數(shù)字齊全、口徑一致。倘若入志數(shù)字不準確,就不能如實地反映客觀實際,就會失去“資政、教化、存史”功能的作用。衡量一部志書的優(yōu)劣,真實可靠與否,是個首要的衡量標準《興安盟財政志》中的各類統(tǒng)計表有258份,成為志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入志的數(shù)字必須真實,這就要求在幾個數(shù)據(jù)之間進行比較、選擇。

    1998年8月,興安盟發(fā)生特大洪水,造成重大經(jīng)濟損失,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家抗旱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飛抵科爾沁右翼中旗災區(qū)視察災情、指導抗洪救災工作。僅隔9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镕基飛抵科爾沁右翼中旗災區(qū)視察災情,慰問受災群眾。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會主任李鵬在自治區(qū)黨委書記劉明祖、自治區(qū)政府主席云布龍的陪同下飛抵科爾沁右翼前旗歸流河鎮(zhèn)視察特布新艾里慰問災民。但在災害救助款支出上卻出現(xiàn)了很大差別。盟財政局1998年財政總決算自然災害救助支出只有幾十萬元,如果按常規(guī)確認這個數(shù)字,顯然是不夠真實的。而盟民政局提供的災害救助款則包含了國家民政部、自治區(qū)民政廳、中華慈善總會、吉林德大公司、北京市建委和自治區(qū)兄弟盟市等單位捐助的救災款共188萬元。經(jīng)比較、鑒別,這個數(shù)字是這次特大洪水發(fā)生期間全方位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是真實、準確的,于是便確認入志。

    (作者:烏蘭浩特市白音北路5號盟質監(jiān)站五樓)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