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當前位置:內蒙古區(qū)情網  /  數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4年  /  第四期

第四期

  • 【志鑒論壇】地方文獻考錄與地方志書編纂——以《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為例
  •    

    【摘要】  《紹興地方文獻考錄》是陳橋驛積數十年之功編寫的一部著作。它為《紹興市志》《紹興縣志》的編纂提供了清及清以前紹興地方文獻的“戶口簿”,給紹興地區(qū)方志工作者開啟了找尋資料的門徑。這兩部志書的成功,表明地方文獻考錄工作對確保志書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全面、系統(tǒng)、準確考錄地方文獻,是提高地方志書編纂質量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這就是《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給當前修志工作的有益啟示。  

    【關鍵詞】  地方文獻 考錄 地方志書 編纂      

    地方志書是“全面系統(tǒng)地記述本行政區(qū)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①。這表明地方志書是一種地方文獻,而且是一種最具綜合性的地方文獻。地方志書的編纂完成,是建立在眾多地方文獻基礎上的??梢哉f,沒有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準確可靠的地方文獻,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地方志書。從編纂地方志書的角度來說,搜集、整理地方文獻是一項基礎性工作,而要做好這項基礎性工作,地方文獻考錄又是一項先行工作。地方文獻考錄工作做得是否扎實,直接影響到地方志書的編纂質量。《紹興市志》《紹興縣志》成為高質量的志書,成為全國首輪修志具有代表性志書,《紹興地方文獻考錄》在其中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全面、系統(tǒng)、準確地考錄地方文獻,是提高地方志書質量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這對我們當前正在開展的二輪修志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一、關于《紹興地方文獻考錄》  

    《紹興地方文獻考錄》是浙江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11月出版的一本學術著作。這本不到27萬字的著作,卻是陳橋驛用數十年時間編撰完成的。從學生時代起,陳橋驛就有志于整理家鄉(xiāng)紹興的地方文獻,他在《紹興史綱·序》中寫道:“我從事這種工作(按:指紹興地方文獻考錄)始于上世紀30年代之末,是在張澍和魯迅的影響之下而從事的?!雹趶堜摹抖咸眉泛汪斞傅摹稌す蕰s集》是地方文獻整理的杰出例子,也是對陳橋驛產生巨大影響的著作。陳橋驛在編寫《紹興地方文獻考錄》時,花費了很大的精力。他曾說:“數十年來,國內的著名圖書館殆已走遍,國外圖書館,凡出訪所能及者,也莫不盡量查索。聚沙集腋,總算獲得書篇目錄1200余種,分作18類,逐一加以考錄,撰寫《紹興地方文獻考錄》一書,于1983年出版。”③這本書一經出版便受人矚目,成為紹興地區(qū)方志編纂和區(qū)域歷史文化研究的必備參考書。  

    在數十年時間里,陳橋驛查考了歷史上紹興地區(qū)眾多的地方文獻,收入《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的達1200余種,其中方志類140余種,名勝、古跡、游記類270余種,水利類140余種,圖說類近60種,地名類近30種,城鎮(zhèn)建設類30余種,物產經濟類30余種,災荒類40余種,語言類近10種,軍事類10余種,人物類近70種,學校類70余種,寺觀、廟宇、祠堂類近200種,陵墓類40余種,匯編總集類30余種,附錄30余種。陳橋驛經過查考、研究,認為這些地方文獻,“不僅對紹興一地具有重要價值,對浙江省甚至全國來說,也是極有意義的?!雹苋鐐鳛榉扼凰摹娥B(yǎng)魚經》,是現存最早的記載淡水魚養(yǎng)殖方法的文獻;南北朝時謝靈運的《山居賦》,是我國最早、最著名的用韻文撰寫的方志之一,對會稽山區(qū)的山川形勢、田園農事、飛禽走獸、草木花果等都有詳細的記載;宋代《嘉泰會稽志》《寶慶會稽續(xù)志》,是流傳至今為數不多的宋代方志中的兩種,“是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地方志”⑤;清代范寅的《越諺》,盡管是一部整理紹興本地語言的著作,但對整個吳越方言的研究,很有價值;清代《紹興教育會章程》《紹興府學堂通章》《光緒二十七年紹興府學堂征信錄》《紹興府學堂光緒二十八年征信錄》以及由徐錫麟編的《紹興府學堂癸卯甲辰年課藝》等不僅反映了清末紹興的教育狀況,而且對我國從封建教育到資本主義教育這一段教育史的研究,也是極可貴的資料;清代張騫的《古越藏書樓記》,記述的是紹興古越藏書樓的情況,反映的是我國從古代藏書樓到近代圖書館的歷史性變遷。凡此種種,不僅體現了紹興地方文獻的價值,也同時顯示了《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的意義。  

    二、《紹興地方文獻考錄》與《紹興市志》《紹興縣志》編纂  

    《紹興地方文獻考錄》完成于上世紀80年代初,正好是首輪修志興起之時?!督B興市志》和《紹興縣志》便幸運地成為《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的受益者。它們都是首輪修志中涌現出來的質量較高的志書,不僅在浙江而且在全國也具有很大影響?! ?/SPAN>  

    《紹興市志》于1985年開始各項籌備工作,任桂全擔任志書總纂?!督B興市志》五易其稿,歷時八載,于1997年4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分45卷、247章、747節(jié),540萬字,卷首彩照98幅、彩色地圖34幅,隨文黑白照片834幅。全志6冊,其中正文5冊,索引1冊?!督B興市志》于1997年8月在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織的第二屆全國地方志獎評獎中,獲得一等獎。不少專家對《紹興市志》評價頗高,倉修良曾撰文指出:“新修《紹興市志》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充分反映了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與現實,許多內容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自然也就體現了這部志書的學術品位。”⑥  

    《紹興縣志》于1991年2月啟動編纂,傅振照擔任主編?!督B興縣志》 分4冊,第一冊地域、社會,共11編(第一編至第十一編);第二冊政治、經濟,共20編(第二十二編至第三十一編);第三冊文化、人物,共10編(第三十二編至第四十一編);第四冊叢錄、索引,共1編(第四十二編)叢錄。全書最后為索引?!督B興縣志》共206章,743節(jié),409萬字,1999年5月由中華書局出版。這是首輪修志中文字量最大的一部縣級志書?!督B興縣志》2004年獲浙江省第五屆地方志優(yōu)秀成果(1997~2002年)一等獎,被認為是代表首輪修志水平的優(yōu)秀志書之一?! ?/SPAN>  

    眾所周知,編纂地方志書必須做好搜集、整理、考訂地方文獻的工作,而“從整理地方文獻的角度說,編纂考錄是最起碼的工作。”⑦考錄是“最起碼的工作”,但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而是必須廣泛搜集、精心考訂、長期堅持的一項工作,若用艱苦卓絕來形容,應當毫不為過。陳橋驛在數十年時間里,查閱了400多種公私書目,跑遍了全國主要的圖書館,還訪問了國外的一些圖書館,從而基本查清了清及清以前紹興地區(qū)主要地方文獻的情況。在此基礎上,陳橋驛對這些文獻作了精心考訂,不僅著錄了文獻的名稱、卷數、作者(輯者)的姓名等項目,更記錄了經過考證的文獻版本、存佚、藏所等情況,還點評了文獻的不同價值。所有這些工作,為包括地方志工作者在內的使用者帶來了極其重要的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督B興市志》《紹興縣志》之所以獲得巨大成功,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為它們打下了十分堅實的資料工作的基礎。盡管陳橋驛最初搜集、考錄這些地方文獻,不是出于編纂地方志書的目的,但考錄的成果卻為編纂《紹興市志》《紹興縣志》提供了紹興地方文獻的“圖譜”,給紹興地區(qū)方志工作者開啟了找尋資料的門徑。本文試舉數例。  

    1.在方志類“《越絕書》”條中,陳橋驛用了近3000字加以考訂,現錄其關于版本的一部分:“……此書宋刊本所知最早者為嘉定庚辰東徐丁黼夔州刊本,其次為嘉定甲申汪綱刊本等,但均已不存。案翻宋刊本所載夔州刊本丁黼跋云:‘予于紹興壬子游吳中,得許氏本,訛舛特甚;嘉定壬申令余杭,又得陳正卿本;乙亥官中都,借本秘閣。以三本互相參考,擇其通者從之,乃粗可讀,然猶未也。念前所見著皆謄寫失真,不板行則其傳不廣,傳不廣則私所藏,莫克是正,遂刻之于夔門,以俟來者?!瘬?,則所謂許氏本、陳正卿本及秘閣本均系抄本,丁跋所云紹興壬子得許氏本,嘉定壬申得陳正卿本之語,既不能斷此二本為刊本,更不能斷此二本刊于紹興、嘉定年代。洪煥椿《浙江地方志考錄》所謂‘南宋紹興間有許氏刊本,嘉定五年(1212)有陳正卿刊本’云云,不知其所據為何?此書目前流傳者多為明、清刊本,作十五卷,共十九篇。北京圖書館藏有明正德刊本、嘉靖二十六年陳塏刊本及嘉靖三十三年張佳胤雙柏堂刊本等善本。天津市人民圖書館藏有明嘉靖孔文谷刊本,卷首有嘉靖二十四年田汝成序。寧波天一閣藏有明刊本三中,一為嘉靖二十四年刊本,版心有‘姚江夏恕刊’五字;另一種為吉水劉以貞刊本,僅存八——十五卷。近人潘景鄭所見之明都穆跋、正德吉水劉以貞刊本(見《著硯樓數跋》第九十九頁),即是劉以貞本。又一種為明末錢塘閻光表刊本,卷首有大泌山人李維楨序,版框上端有宋劉辰翁評語。浙江圖書館藏有萬歷丙戌武林馮念祖重刻本。南京圖書館藏有明天啟刊《漢魏叢書》本。此書收入叢書志者甚多,除明刊及清刊《漢魏叢書》尚有《古今逸史》,《小萬卷樓叢書》,《龍溪精舍叢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叢書集成》等,并節(jié)收于明郭鈺??讨豆旁綍肪矶G謇畲茹憽短胰A勝解庵日記》同治庚午三月十一日(《越縵堂日記》三函)云:‘此書各叢書皆肴亂偽脫,紛不可理,予嘗欲合諸本及各古籍所引,……合而刻之,以見越中史學淵源之古,困于資力,不能成就?!藦堊谙閾骺炯右孕W懚?,卷末附以清代學者俞樾、錢培名等研究《越絕書》札記,于一九五六年由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在目前流傳諸版本中,堪稱佳本?!?/SPAN>  

    《越絕書》是紹興修志的必備典籍,但如何使用則大有講究,版本就是其中繞不過去的一道坎。陳橋驛查考了歷史上《越絕書》的眾多版本,除已經佚失的版本外,在明清以來所存的10余種版本中,他最終得出了1956年由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的張宗祥校注本系“佳本”的結論,為《紹興市志》《紹興縣志》編纂人員指明了探究相關文獻的最佳路徑,使他們尋找可靠權威的資料有了保障。  

    2.方志類“《會稽土地記》”條:“會稽土地記    一卷,三國吳朱育撰。此書,《隋書經籍志》卷二著錄作一卷,但《舊唐書經籍志》卷上及《新唐書藝文志》卷二均作《會稽記》四卷?!都尉刚憬ㄖ尽肪砦迨淖鳌稌洝罚环志泶?,《通志藝文略》卷四、侯康《補三國藝文志》卷三、秦榮光《補晉書藝文志》卷二及章宗源《隋書經籍志考證》卷六等均從《隋志》,皆作一卷。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卷二十一云:‘案本書《土地記》一卷,《兩唐志》合土地、人物為一書,故四卷?!队窈!肪硎?、地理書,亦著錄此書,但不著撰人姓氏?!秶方浖尽肪砣?、史類、傳記,有朱育《會稽記》四卷,同卷、史類、地理,又有朱育《會稽土地記》一卷,焦氏是否親見此書,于事可疑。此書自來只見《世說新語》語言篇引及《土地志》兩條是把計十八字(《嘉泰會稽志》卷十二所引一條必系從《世說》轉引),故知缺佚已久。此書今輯存于民國四年(1915年)魯迅輯《會稽郡故書雜集》中,亦即《世說》所引之文。威廉·施堅雅《浙江寧紹地區(qū)地方志目錄》中,即根據1962年香港新月出版社《會稽郡故書雜集》著錄此書。又《漢唐地理書抄》重訂前編書目,浙閩古地理書目門,亦存此書名目。撰者朱育,據《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十二、《虞翻傳》注引《會稽典錄》云:‘孫亮太平三年,育為郡門下書佐,后為東觀令?!帧都翁尽肪硎挠袀鳌!?/SPAN>  

    在古典文獻中,同名異書、同書異名等情況比較常見。假使不加查考、研究,許多讀者往往如霧里看花,難明就里;要是貿然用于志書之中,難免張冠李戴,差錯百出。從“《會稽土地記》”這一條考錄中我們可知,該書書名在9種不同的古籍中有《會稽土地記》《會稽記》《土地記》等名稱,又有四卷、一卷等說法。如果不是陳橋驛一一加以查考,《紹興市志》《紹興縣志》的一般修志人員是難以弄清的,也就更談不上運用其中的資料了。  

    3.物產經濟類“《錢清鹽場廳壁記》”條:“錢清鹽場廳壁記,宋劉宰撰。此碑已不存,《越中金石記》卷下,闕訪存目。文收入清張映璣等纂《欽定重修兩浙鹽法志》卷二十九。但文又收入于宋樓鑰《攻媿集》卷五十八,則此文當是樓鑰代劉宰所作。文略云:‘越之錢清場,江水清淡,以六分為額,……崇寧改鹽法,始以錢清分為三場,場基堆阜,四環(huán)乃舊校閱所,今猶目為教場,亭民本九十余戶,戶每月出鹽一席,豪民既奪其地,邑胥又多方漁獵之,復有私販通注之擾,僅余三十八戶而額不減,使之均出,是以重困,四五十年來未嘗及額而逋逾積矣?!础队窈!肪硪话艘?、食貨、鹽鐵所記,宋代在山、會兩縣境內有鹽場三處,即三江買納場、曹娥買納場、錢清買納場。文內所謂‘崇寧改鹽法,始以錢清分為三場’,即此。撰者劉宰,字平國,金壇人,紹熙元年進士,《宋史》卷四○一有傳;樓鑰,字大防,鄞人,隆興元年進士,《宋史》卷三九五有傳。”  

    制鹽是紹興歷史上的特色產業(yè),但所存的相關文獻甚少。《錢清鹽場廳壁記》是非??少F的有關紹興制鹽業(yè)的史料。在原碑不存、收羅紹興碑刻資料最為齊全的《越中金石記》作“闕訪存目”的情況下,陳橋驛在《欽定重修兩浙鹽法志》和宋代樓鑰《攻媿集》中查考到了這一珍貴文獻,為《紹興市志》《紹興縣志》編纂提供了反映紹興傳統(tǒng)產業(yè)的重要史料。  

    4.軍事類“《蠡城被寇記》”條:“蠡城被寇記    清陳錦撰。此文收入于陳氏《勤余文牘》卷四。記略云:‘郡城失于辛酉九月二十九日,復于癸亥二十七日,計陷賊一年又四月?!?nbsp;案太平天國軍于咸豐辛酉(1861)攻入紹興府城,至同治癸亥(1863)退出。此記所敘,即此一余年中事。其所記除紹興府城外,兼及蕭山、慈溪、寧波等地。雖語涉詆毀,但全記約五千言,資料較為豐富,是有關太平天國軍的重要史料。撰者,字晝卿,號補勤老人,山陰人,道光乙酉舉人,《龍山詩巢之略》卷二有傳?!?/SPAN>  

    歷史上的軍事史料難找,這是修志人的相同體驗。陳橋驛從一部個人文集中,發(fā)掘出了《蠡城被寇記》這一文獻,并錄入《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為《紹興市志》《紹興縣志》編修人員搜尋到了一份十分難得的軍事方面的資料。  

    由此可見,《紹興地方文獻考錄》既從面上給《紹興市志》《紹興縣志》的編纂提供了一本清及清以前紹興地方文獻的“戶口簿”(全書考錄1200余種),又從點上給《紹興市志》《紹興縣志》的編纂挖掘了許多有價值的乃至獨家的資料,為《紹興市志》《紹興縣志》至少在資料工作上達到高質量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的啟示  

    陳橋驛所做的工作以及《紹興地方文獻考錄》在首輪修志中發(fā)揮的作用,可以給當前修志工作帶來許多有益的啟示與借鑒。目前,一些地方在編纂志書之初,對地方文獻的狀況往往不甚了了,本地有哪些種類的地方文獻?不同種類的地方文獻有多少數量?其質量如何?篇幅多大?收藏于哪些地方?諸如此類的情況常常心中無數。在這種情形下,資料工作也只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到哪兒。這勢必影響到志書的質量。  

    上個世紀,陳橋驛以一己之力,用傳統(tǒng)方法和數十年時間,完成了1200余種紹興地方文獻的考錄工作,這是一項驚人的工作,也是一個驚人的貢獻。如前所述,當今要編纂高質量的地方志書,同樣必須全面、扎實、深入做好地方文獻考錄工作,這是確定無疑的。浙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梁敬明以自己的修志實踐證明了這一工作的重要性。他于2011年開始參加《浙江通志·國土資源卷》編纂工作,在該卷資料工作的起始階段,他就把查清相關資料分布情況、制作資料分類目錄作為一項基礎工作扎實做好。他認為這是修志應該遵循的基本路徑。  

    處在信息化時代,面對海量的地方文獻,如何進一步創(chuàng)新手段、拓寬視野、提高效率,做好地方文獻考錄工作,則是值得廣大地方志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今天,要做好地方文獻考錄工作,我們除了像陳橋驛那樣遍訪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之外,還應當把目光投向新的領域,投向更廣闊的天地。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對地方文獻定義的探討中看出來。什么是地方文獻?學術界有數十種不同的定義。駱偉在分析各種定義后,曾作了如下概括:“地方文獻是反映特定區(qū)域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群體活動方式的記載物,凡在文獻內容、人物及著述涉及該區(qū)域并具有一定價值的各種出版物,均可稱地方文獻?!雹嘧髡哌€特別指出,這其中包括“非書資料”以及“光化學制品和磁記錄品”等。根據金沛霖主編的《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一書的解釋,“非書資料又稱特種文獻,是指不以出版為目的,而在社會生活、經濟生活中自然產生的文獻。一類如簿記、手稿、日記、筆記等,另一類如書信、文契、證券、商標、戲劇說明書和產品說明書等。此類文獻多系原始記錄,內容可靠,針對性強,并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或收藏價值?!雹帷肮饣瘜W制品中包括照片、電影片和縮微制品”,“磁記錄品中 包括錄音帶、錄像帶和計算機用的磁帶和磁盤”⑩。  

    根據這一定義,結合陳橋驛所做的工作以及《紹興地方文獻考錄》,可以思考這究竟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總起來說,就是在信息化時代,編纂地方志書應當更加重視地方文獻考錄,以更大的熱情,更實的作風,更認真的態(tài)度,更持之以恒的精神,動員更多的人員,充分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全面、深入、準確地做好地方文獻考錄工作,這是提高地方志書編纂質量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當今的地方文獻,無論是其類別、內容,還是其來源、載體,和以往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有的地方文獻,以前不為人所重視,但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如民間契約、訴訟資料、私人賬本等等,都應當納入當今地方文獻考錄的范圍。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張正明就呼吁要“加強對山西民間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保存,建立行之有效的規(guī)范化技術和制度”?輥?輯?訛。這些文獻所表現的形式和具備功能的多樣性遠遠超過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地方文獻,他們對于社會的作用更具體、更直接、更有針對性,但同時也更繁雜。如一個地區(qū)某類重要產品的廣告,實際上也是該地區(qū)在某個歷史階段支柱產業(yè)中當家產品公開詳細的介紹,是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一個側面,也可以作為地方文獻加以考錄。這就要求我們與時俱進,拓寬視野,擴大查考、搜集、著錄的面,加大做好地方文獻考錄的力度,為編纂高質量志書奠定堅實基礎。  

    其二,經濟發(fā)展的當代速度和社會本身現代化轉型相對滯后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體現在地方文獻的社會性方面,條條塊塊的部門所有制使得大批地方文獻產生的目的就是為本系統(tǒng)、本部門服務,因而不愿走向社會、成為服務大眾的地方文獻。如浙江省杭州市近年來崛起的“杭幫菜”,在全國有較大知名度,很有記載的價值,但由于這些菜譜都是內部資料,沒有公開出版,要作為地方文獻搜集、考錄的難度較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敬業(yè)精神,知難而上,鍥而不舍,切實做好地方文獻的考錄工作,襄助地方志書編纂工作。  

    其三,當今的一些地方文獻,它們的生存周期普遍縮短。因為文獻的生存周期與社會產生的文獻量成反比,量越大,周期往往越短,自然效應的范圍也越小,就如俗語所說的那樣“來得快也去得快”。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增強時不我待的意識,只爭朝夕,加快做好地方文獻考錄工作,以保存更多的地方文獻(至少提供查找相關地方文獻的線索),為地方志書編纂服務?輥?輰?訛。  

    其四,隨著網絡的普及、各地信息化工程的實施,許多原先為人所忽視的地方文獻被挖掘整理出來后上網,網上的地方文獻資料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增加。大量網上的地方文獻資料特色鮮明,個性極強。但毋庸諱言,網上的不少資料有的不盡確切,有的甚至完全錯誤。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嚴謹的作風和科學的方法,去偽存真,準確做好地方文獻的考錄工作,以保證地方志書質量的提高。  

    其五,面對海量的、魚龍混雜的地方文獻信息,我們必須以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借鑒傳統(tǒng)的方法,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積極認真地做好考錄工作。在這方面,鄭州大學圖書館河南文獻中心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在廣泛搜集地方文獻的基礎上,河南文獻中心有效地進行了考錄工作。“地方文獻數字化進程中,首先是書目數據庫的建設,它是不同層次的讀者利用最多的數據,查找文獻的主要線索,也是地方文獻開發(fā)和業(yè)務工作自動化的前提。地方文獻種類和形式多種多樣,必須確保書目數據的標準和規(guī)范,特別是在進行主題標引時要揭示和體現地方特色,所以河南文獻中心對地方文獻各條的錄入,均標識地區(qū)。具體而言,就是以現行的行政區(qū)劃為標準,以省統(tǒng)領地區(qū)和省級市單位,以市統(tǒng)領縣,再以縣統(tǒng)領下面更小的行政區(qū)劃。其次是數據錄入時不但要把地方文獻的主題、分類等詳細著錄,還要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對某些地方特藏作文摘或提要式錄入……,針對地方文獻的內容和形式,增加對文獻的反映途徑,選取了最能反映文獻的特征且最有可能被用到的檢索途徑,這是提高信息查中率和便捷檢索的關鍵?!?輥?輱?訛這是傳統(tǒng)方法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這些工作無疑提高了地方文獻考錄的效率,也給包括地方志工作者在內的廣大讀者利用這些地方文獻提供了極大地便利。這應當成為今后做好地方文獻考錄等相關工作的一個方向。  

       

    注釋      

    1 《地方志工作條例》,載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編《地方志工作文獻選編》,第3頁,方志出版社2009年版。  

    2 陳橋驛:《紹興史綱·序》,傅振照《紹興史綱》第7頁,百家出版社2002年版。  

    陳橋驛:《影印〈越中雜識〉原版復印本·序》,第2頁,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4 陳橋驛:《紹興地方文獻考錄·前言》,《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第1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 《浙江分縣簡志·序》,徐規(guī)、陳橋驛等編《浙江分縣簡志》(上冊),第2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 倉修良:《濃濃鄉(xiāng)情紹興人——錄〈紹興市志〉》,《倉修良探方志》,第310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7 陳橋驛:《紹興地方文獻考錄·前言》,《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第6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 駱偉:《地方文獻學概論》,第46頁,澳門文獻信息學會2008年版。  

    9 《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第12頁,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版。  

    10 《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第11頁,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版。  

    11 張正明:《山西民間地方文獻的搜集》,國家圖書館古籍部編《地方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第14頁,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版。  

    12 參見王效良《構建當代地方文獻體系的幾點思考》,《津圖學刊》2003年第1期。  

    13 趙長海:《從河南文獻網站看知識經濟時代地方志工作的新趨勢》,《中國地方志》2003年第5期。  

                                 (作者: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
  • 【志鑒論壇】地方文獻考錄與地方志書編纂——以《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為例
  •    

    【摘要】  《紹興地方文獻考錄》是陳橋驛積數十年之功編寫的一部著作。它為《紹興市志》《紹興縣志》的編纂提供了清及清以前紹興地方文獻的“戶口簿”,給紹興地區(qū)方志工作者開啟了找尋資料的門徑。這兩部志書的成功,表明地方文獻考錄工作對確保志書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全面、系統(tǒng)、準確考錄地方文獻,是提高地方志書編纂質量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這就是《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給當前修志工作的有益啟示。  

    【關鍵詞】  地方文獻 考錄 地方志書 編纂      

    地方志書是“全面系統(tǒng)地記述本行政區(qū)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①。這表明地方志書是一種地方文獻,而且是一種最具綜合性的地方文獻。地方志書的編纂完成,是建立在眾多地方文獻基礎上的。可以說,沒有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準確可靠的地方文獻,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地方志書。從編纂地方志書的角度來說,搜集、整理地方文獻是一項基礎性工作,而要做好這項基礎性工作,地方文獻考錄又是一項先行工作。地方文獻考錄工作做得是否扎實,直接影響到地方志書的編纂質量?!督B興市志》《紹興縣志》成為高質量的志書,成為全國首輪修志具有代表性志書,《紹興地方文獻考錄》在其中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全面、系統(tǒng)、準確地考錄地方文獻,是提高地方志書質量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這對我們當前正在開展的二輪修志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一、關于《紹興地方文獻考錄》  

    《紹興地方文獻考錄》是浙江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11月出版的一本學術著作。這本不到27萬字的著作,卻是陳橋驛用數十年時間編撰完成的。從學生時代起,陳橋驛就有志于整理家鄉(xiāng)紹興的地方文獻,他在《紹興史綱·序》中寫道:“我從事這種工作(按:指紹興地方文獻考錄)始于上世紀30年代之末,是在張澍和魯迅的影響之下而從事的。”②張澍的《二酉堂集》和魯迅的《會稽郡故書雜集》是地方文獻整理的杰出例子,也是對陳橋驛產生巨大影響的著作。陳橋驛在編寫《紹興地方文獻考錄》時,花費了很大的精力。他曾說:“數十年來,國內的著名圖書館殆已走遍,國外圖書館,凡出訪所能及者,也莫不盡量查索。聚沙集腋,總算獲得書篇目錄1200余種,分作18類,逐一加以考錄,撰寫《紹興地方文獻考錄》一書,于1983年出版?!雹圻@本書一經出版便受人矚目,成為紹興地區(qū)方志編纂和區(qū)域歷史文化研究的必備參考書。  

    在數十年時間里,陳橋驛查考了歷史上紹興地區(qū)眾多的地方文獻,收入《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的達1200余種,其中方志類140余種,名勝、古跡、游記類270余種,水利類140余種,圖說類近60種,地名類近30種,城鎮(zhèn)建設類30余種,物產經濟類30余種,災荒類40余種,語言類近10種,軍事類10余種,人物類近70種,學校類70余種,寺觀、廟宇、祠堂類近200種,陵墓類40余種,匯編總集類30余種,附錄30余種。陳橋驛經過查考、研究,認為這些地方文獻,“不僅對紹興一地具有重要價值,對浙江省甚至全國來說,也是極有意義的。”④如傳為范蠡所撰的《養(yǎng)魚經》,是現存最早的記載淡水魚養(yǎng)殖方法的文獻;南北朝時謝靈運的《山居賦》,是我國最早、最著名的用韻文撰寫的方志之一,對會稽山區(qū)的山川形勢、田園農事、飛禽走獸、草木花果等都有詳細的記載;宋代《嘉泰會稽志》《寶慶會稽續(xù)志》,是流傳至今為數不多的宋代方志中的兩種,“是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地方志”⑤;清代范寅的《越諺》,盡管是一部整理紹興本地語言的著作,但對整個吳越方言的研究,很有價值;清代《紹興教育會章程》《紹興府學堂通章》《光緒二十七年紹興府學堂征信錄》《紹興府學堂光緒二十八年征信錄》以及由徐錫麟編的《紹興府學堂癸卯甲辰年課藝》等不僅反映了清末紹興的教育狀況,而且對我國從封建教育到資本主義教育這一段教育史的研究,也是極可貴的資料;清代張騫的《古越藏書樓記》,記述的是紹興古越藏書樓的情況,反映的是我國從古代藏書樓到近代圖書館的歷史性變遷。凡此種種,不僅體現了紹興地方文獻的價值,也同時顯示了《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的意義。  

    二、《紹興地方文獻考錄》與《紹興市志》《紹興縣志》編纂  

    《紹興地方文獻考錄》完成于上世紀80年代初,正好是首輪修志興起之時。《紹興市志》和《紹興縣志》便幸運地成為《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的受益者。它們都是首輪修志中涌現出來的質量較高的志書,不僅在浙江而且在全國也具有很大影響?! ?/SPAN>  

    《紹興市志》于1985年開始各項籌備工作,任桂全擔任志書總纂?!督B興市志》五易其稿,歷時八載,于1997年4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分45卷、247章、747節(jié),540萬字,卷首彩照98幅、彩色地圖34幅,隨文黑白照片834幅。全志6冊,其中正文5冊,索引1冊?!督B興市志》于1997年8月在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織的第二屆全國地方志獎評獎中,獲得一等獎。不少專家對《紹興市志》評價頗高,倉修良曾撰文指出:“新修《紹興市志》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充分反映了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與現實,許多內容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自然也就體現了這部志書的學術品位?!雹?/SPAN>  

    《紹興縣志》于1991年2月啟動編纂,傅振照擔任主編。《紹興縣志》 分4冊,第一冊地域、社會,共11編(第一編至第十一編);第二冊政治、經濟,共20編(第二十二編至第三十一編);第三冊文化、人物,共10編(第三十二編至第四十一編);第四冊叢錄、索引,共1編(第四十二編)叢錄。全書最后為索引?!督B興縣志》共206章,743節(jié),409萬字,1999年5月由中華書局出版。這是首輪修志中文字量最大的一部縣級志書。《紹興縣志》2004年獲浙江省第五屆地方志優(yōu)秀成果(1997~2002年)一等獎,被認為是代表首輪修志水平的優(yōu)秀志書之一?! ?/SPAN>  

    眾所周知,編纂地方志書必須做好搜集、整理、考訂地方文獻的工作,而“從整理地方文獻的角度說,編纂考錄是最起碼的工作?!雹呖间浭恰白钇鸫a的工作”,但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而是必須廣泛搜集、精心考訂、長期堅持的一項工作,若用艱苦卓絕來形容,應當毫不為過。陳橋驛在數十年時間里,查閱了400多種公私書目,跑遍了全國主要的圖書館,還訪問了國外的一些圖書館,從而基本查清了清及清以前紹興地區(qū)主要地方文獻的情況。在此基礎上,陳橋驛對這些文獻作了精心考訂,不僅著錄了文獻的名稱、卷數、作者(輯者)的姓名等項目,更記錄了經過考證的文獻版本、存佚、藏所等情況,還點評了文獻的不同價值。所有這些工作,為包括地方志工作者在內的使用者帶來了極其重要的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紹興市志》《紹興縣志》之所以獲得巨大成功,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為它們打下了十分堅實的資料工作的基礎。盡管陳橋驛最初搜集、考錄這些地方文獻,不是出于編纂地方志書的目的,但考錄的成果卻為編纂《紹興市志》《紹興縣志》提供了紹興地方文獻的“圖譜”,給紹興地區(qū)方志工作者開啟了找尋資料的門徑。本文試舉數例。  

    1.在方志類“《越絕書》”條中,陳橋驛用了近3000字加以考訂,現錄其關于版本的一部分:“……此書宋刊本所知最早者為嘉定庚辰東徐丁黼夔州刊本,其次為嘉定甲申汪綱刊本等,但均已不存。案翻宋刊本所載夔州刊本丁黼跋云:‘予于紹興壬子游吳中,得許氏本,訛舛特甚;嘉定壬申令余杭,又得陳正卿本;乙亥官中都,借本秘閣。以三本互相參考,擇其通者從之,乃粗可讀,然猶未也。念前所見著皆謄寫失真,不板行則其傳不廣,傳不廣則私所藏,莫克是正,遂刻之于夔門,以俟來者?!瘬?,則所謂許氏本、陳正卿本及秘閣本均系抄本,丁跋所云紹興壬子得許氏本,嘉定壬申得陳正卿本之語,既不能斷此二本為刊本,更不能斷此二本刊于紹興、嘉定年代。洪煥椿《浙江地方志考錄》所謂‘南宋紹興間有許氏刊本,嘉定五年(1212)有陳正卿刊本’云云,不知其所據為何?此書目前流傳者多為明、清刊本,作十五卷,共十九篇。北京圖書館藏有明正德刊本、嘉靖二十六年陳塏刊本及嘉靖三十三年張佳胤雙柏堂刊本等善本。天津市人民圖書館藏有明嘉靖孔文谷刊本,卷首有嘉靖二十四年田汝成序。寧波天一閣藏有明刊本三中,一為嘉靖二十四年刊本,版心有‘姚江夏恕刊’五字;另一種為吉水劉以貞刊本,僅存八——十五卷。近人潘景鄭所見之明都穆跋、正德吉水劉以貞刊本(見《著硯樓數跋》第九十九頁),即是劉以貞本。又一種為明末錢塘閻光表刊本,卷首有大泌山人李維楨序,版框上端有宋劉辰翁評語。浙江圖書館藏有萬歷丙戌武林馮念祖重刻本。南京圖書館藏有明天啟刊《漢魏叢書》本。此書收入叢書志者甚多,除明刊及清刊《漢魏叢書》尚有《古今逸史》,《小萬卷樓叢書》,《龍溪精舍叢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叢書集成》等,并節(jié)收于明郭鈺??讨豆旁綍肪矶G謇畲茹憽短胰A勝解庵日記》同治庚午三月十一日(《越縵堂日記》三函)云:‘此書各叢書皆肴亂偽脫,紛不可理,予嘗欲合諸本及各古籍所引,……合而刻之,以見越中史學淵源之古,困于資力,不能成就?!藦堊谙閾骺炯右孕W懚ǎ砟└揭郧宕鷮W者俞樾、錢培名等研究《越絕書》札記,于一九五六年由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在目前流傳諸版本中,堪稱佳本?!?/SPAN>  

    《越絕書》是紹興修志的必備典籍,但如何使用則大有講究,版本就是其中繞不過去的一道坎。陳橋驛查考了歷史上《越絕書》的眾多版本,除已經佚失的版本外,在明清以來所存的10余種版本中,他最終得出了1956年由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的張宗祥校注本系“佳本”的結論,為《紹興市志》《紹興縣志》編纂人員指明了探究相關文獻的最佳路徑,使他們尋找可靠權威的資料有了保障。  

    2.方志類“《會稽土地記》”條:“會稽土地記    一卷,三國吳朱育撰。此書,《隋書經籍志》卷二著錄作一卷,但《舊唐書經籍志》卷上及《新唐書藝文志》卷二均作《會稽記》四卷?!都尉刚憬ㄖ尽肪砦迨淖鳌稌洝?,不分卷次,《通志藝文略》卷四、侯康《補三國藝文志》卷三、秦榮光《補晉書藝文志》卷二及章宗源《隋書經籍志考證》卷六等均從《隋志》,皆作一卷。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卷二十一云:‘案本書《土地記》一卷,《兩唐志》合土地、人物為一書,故四卷。’《玉?!肪硎?、地理書,亦著錄此書,但不著撰人姓氏。《國史經籍志》卷三、史類、傳記,有朱育《會稽記》四卷,同卷、史類、地理,又有朱育《會稽土地記》一卷,焦氏是否親見此書,于事可疑。此書自來只見《世說新語》語言篇引及《土地志》兩條是把計十八字(《嘉泰會稽志》卷十二所引一條必系從《世說》轉引),故知缺佚已久。此書今輯存于民國四年(1915年)魯迅輯《會稽郡故書雜集》中,亦即《世說》所引之文。威廉·施堅雅《浙江寧紹地區(qū)地方志目錄》中,即根據1962年香港新月出版社《會稽郡故書雜集》著錄此書。又《漢唐地理書抄》重訂前編書目,浙閩古地理書目門,亦存此書名目。撰者朱育,據《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十二、《虞翻傳》注引《會稽典錄》云:‘孫亮太平三年,育為郡門下書佐,后為東觀令?!帧都翁尽肪硎挠袀??!?/SPAN>  

    在古典文獻中,同名異書、同書異名等情況比較常見。假使不加查考、研究,許多讀者往往如霧里看花,難明就里;要是貿然用于志書之中,難免張冠李戴,差錯百出。從“《會稽土地記》”這一條考錄中我們可知,該書書名在9種不同的古籍中有《會稽土地記》《會稽記》《土地記》等名稱,又有四卷、一卷等說法。如果不是陳橋驛一一加以查考,《紹興市志》《紹興縣志》的一般修志人員是難以弄清的,也就更談不上運用其中的資料了。  

    3.物產經濟類“《錢清鹽場廳壁記》”條:“錢清鹽場廳壁記,宋劉宰撰。此碑已不存,《越中金石記》卷下,闕訪存目。文收入清張映璣等纂《欽定重修兩浙鹽法志》卷二十九。但文又收入于宋樓鑰《攻媿集》卷五十八,則此文當是樓鑰代劉宰所作。文略云:‘越之錢清場,江水清淡,以六分為額,……崇寧改鹽法,始以錢清分為三場,場基堆阜,四環(huán)乃舊校閱所,今猶目為教場,亭民本九十余戶,戶每月出鹽一席,豪民既奪其地,邑胥又多方漁獵之,復有私販通注之擾,僅余三十八戶而額不減,使之均出,是以重困,四五十年來未嘗及額而逋逾積矣?!础队窈!肪硪话艘?、食貨、鹽鐵所記,宋代在山、會兩縣境內有鹽場三處,即三江買納場、曹娥買納場、錢清買納場。文內所謂‘崇寧改鹽法,始以錢清分為三場’,即此。撰者劉宰,字平國,金壇人,紹熙元年進士,《宋史》卷四○一有傳;樓鑰,字大防,鄞人,隆興元年進士,《宋史》卷三九五有傳。”  

    制鹽是紹興歷史上的特色產業(yè),但所存的相關文獻甚少。《錢清鹽場廳壁記》是非??少F的有關紹興制鹽業(yè)的史料。在原碑不存、收羅紹興碑刻資料最為齊全的《越中金石記》作“闕訪存目”的情況下,陳橋驛在《欽定重修兩浙鹽法志》和宋代樓鑰《攻媿集》中查考到了這一珍貴文獻,為《紹興市志》《紹興縣志》編纂提供了反映紹興傳統(tǒng)產業(yè)的重要史料。  

    4.軍事類“《蠡城被寇記》”條:“蠡城被寇記    清陳錦撰。此文收入于陳氏《勤余文牘》卷四。記略云:‘郡城失于辛酉九月二十九日,復于癸亥二十七日,計陷賊一年又四月。’ 案太平天國軍于咸豐辛酉(1861)攻入紹興府城,至同治癸亥(1863)退出。此記所敘,即此一余年中事。其所記除紹興府城外,兼及蕭山、慈溪、寧波等地。雖語涉詆毀,但全記約五千言,資料較為豐富,是有關太平天國軍的重要史料。撰者,字晝卿,號補勤老人,山陰人,道光乙酉舉人,《龍山詩巢之略》卷二有傳?!?/SPAN>  

    歷史上的軍事史料難找,這是修志人的相同體驗。陳橋驛從一部個人文集中,發(fā)掘出了《蠡城被寇記》這一文獻,并錄入《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為《紹興市志》《紹興縣志》編修人員搜尋到了一份十分難得的軍事方面的資料。  

    由此可見,《紹興地方文獻考錄》既從面上給《紹興市志》《紹興縣志》的編纂提供了一本清及清以前紹興地方文獻的“戶口簿”(全書考錄1200余種),又從點上給《紹興市志》《紹興縣志》的編纂挖掘了許多有價值的乃至獨家的資料,為《紹興市志》《紹興縣志》至少在資料工作上達到高質量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的啟示  

    陳橋驛所做的工作以及《紹興地方文獻考錄》在首輪修志中發(fā)揮的作用,可以給當前修志工作帶來許多有益的啟示與借鑒。目前,一些地方在編纂志書之初,對地方文獻的狀況往往不甚了了,本地有哪些種類的地方文獻?不同種類的地方文獻有多少數量?其質量如何?篇幅多大?收藏于哪些地方?諸如此類的情況常常心中無數。在這種情形下,資料工作也只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到哪兒。這勢必影響到志書的質量。  

    上個世紀,陳橋驛以一己之力,用傳統(tǒng)方法和數十年時間,完成了1200余種紹興地方文獻的考錄工作,這是一項驚人的工作,也是一個驚人的貢獻。如前所述,當今要編纂高質量的地方志書,同樣必須全面、扎實、深入做好地方文獻考錄工作,這是確定無疑的。浙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梁敬明以自己的修志實踐證明了這一工作的重要性。他于2011年開始參加《浙江通志·國土資源卷》編纂工作,在該卷資料工作的起始階段,他就把查清相關資料分布情況、制作資料分類目錄作為一項基礎工作扎實做好。他認為這是修志應該遵循的基本路徑。  

    處在信息化時代,面對海量的地方文獻,如何進一步創(chuàng)新手段、拓寬視野、提高效率,做好地方文獻考錄工作,則是值得廣大地方志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今天,要做好地方文獻考錄工作,我們除了像陳橋驛那樣遍訪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之外,還應當把目光投向新的領域,投向更廣闊的天地。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對地方文獻定義的探討中看出來。什么是地方文獻?學術界有數十種不同的定義。駱偉在分析各種定義后,曾作了如下概括:“地方文獻是反映特定區(qū)域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群體活動方式的記載物,凡在文獻內容、人物及著述涉及該區(qū)域并具有一定價值的各種出版物,均可稱地方文獻?!雹嘧髡哌€特別指出,這其中包括“非書資料”以及“光化學制品和磁記錄品”等。根據金沛霖主編的《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一書的解釋,“非書資料又稱特種文獻,是指不以出版為目的,而在社會生活、經濟生活中自然產生的文獻。一類如簿記、手稿、日記、筆記等,另一類如書信、文契、證券、商標、戲劇說明書和產品說明書等。此類文獻多系原始記錄,內容可靠,針對性強,并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或收藏價值。”⑨“光化學制品中包括照片、電影片和縮微制品”,“磁記錄品中 包括錄音帶、錄像帶和計算機用的磁帶和磁盤”⑩。  

    根據這一定義,結合陳橋驛所做的工作以及《紹興地方文獻考錄》,可以思考這究竟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總起來說,就是在信息化時代,編纂地方志書應當更加重視地方文獻考錄,以更大的熱情,更實的作風,更認真的態(tài)度,更持之以恒的精神,動員更多的人員,充分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全面、深入、準確地做好地方文獻考錄工作,這是提高地方志書編纂質量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當今的地方文獻,無論是其類別、內容,還是其來源、載體,和以往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有的地方文獻,以前不為人所重視,但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如民間契約、訴訟資料、私人賬本等等,都應當納入當今地方文獻考錄的范圍。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張正明就呼吁要“加強對山西民間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保存,建立行之有效的規(guī)范化技術和制度”?輥?輯?訛。這些文獻所表現的形式和具備功能的多樣性遠遠超過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地方文獻,他們對于社會的作用更具體、更直接、更有針對性,但同時也更繁雜。如一個地區(qū)某類重要產品的廣告,實際上也是該地區(qū)在某個歷史階段支柱產業(yè)中當家產品公開詳細的介紹,是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一個側面,也可以作為地方文獻加以考錄。這就要求我們與時俱進,拓寬視野,擴大查考、搜集、著錄的面,加大做好地方文獻考錄的力度,為編纂高質量志書奠定堅實基礎。  

    其二,經濟發(fā)展的當代速度和社會本身現代化轉型相對滯后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體現在地方文獻的社會性方面,條條塊塊的部門所有制使得大批地方文獻產生的目的就是為本系統(tǒng)、本部門服務,因而不愿走向社會、成為服務大眾的地方文獻。如浙江省杭州市近年來崛起的“杭幫菜”,在全國有較大知名度,很有記載的價值,但由于這些菜譜都是內部資料,沒有公開出版,要作為地方文獻搜集、考錄的難度較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敬業(yè)精神,知難而上,鍥而不舍,切實做好地方文獻的考錄工作,襄助地方志書編纂工作。  

    其三,當今的一些地方文獻,它們的生存周期普遍縮短。因為文獻的生存周期與社會產生的文獻量成反比,量越大,周期往往越短,自然效應的范圍也越小,就如俗語所說的那樣“來得快也去得快”。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增強時不我待的意識,只爭朝夕,加快做好地方文獻考錄工作,以保存更多的地方文獻(至少提供查找相關地方文獻的線索),為地方志書編纂服務?輥?輰?訛。  

    其四,隨著網絡的普及、各地信息化工程的實施,許多原先為人所忽視的地方文獻被挖掘整理出來后上網,網上的地方文獻資料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增加。大量網上的地方文獻資料特色鮮明,個性極強。但毋庸諱言,網上的不少資料有的不盡確切,有的甚至完全錯誤。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嚴謹的作風和科學的方法,去偽存真,準確做好地方文獻的考錄工作,以保證地方志書質量的提高。  

    其五,面對海量的、魚龍混雜的地方文獻信息,我們必須以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借鑒傳統(tǒng)的方法,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積極認真地做好考錄工作。在這方面,鄭州大學圖書館河南文獻中心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在廣泛搜集地方文獻的基礎上,河南文獻中心有效地進行了考錄工作?!暗胤轿墨I數字化進程中,首先是書目數據庫的建設,它是不同層次的讀者利用最多的數據,查找文獻的主要線索,也是地方文獻開發(fā)和業(yè)務工作自動化的前提。地方文獻種類和形式多種多樣,必須確保書目數據的標準和規(guī)范,特別是在進行主題標引時要揭示和體現地方特色,所以河南文獻中心對地方文獻各條的錄入,均標識地區(qū)。具體而言,就是以現行的行政區(qū)劃為標準,以省統(tǒng)領地區(qū)和省級市單位,以市統(tǒng)領縣,再以縣統(tǒng)領下面更小的行政區(qū)劃。其次是數據錄入時不但要把地方文獻的主題、分類等詳細著錄,還要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對某些地方特藏作文摘或提要式錄入……,針對地方文獻的內容和形式,增加對文獻的反映途徑,選取了最能反映文獻的特征且最有可能被用到的檢索途徑,這是提高信息查中率和便捷檢索的關鍵。”?輥?輱?訛這是傳統(tǒng)方法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這些工作無疑提高了地方文獻考錄的效率,也給包括地方志工作者在內的廣大讀者利用這些地方文獻提供了極大地便利。這應當成為今后做好地方文獻考錄等相關工作的一個方向。  

       

    注釋      

    1 《地方志工作條例》,載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編《地方志工作文獻選編》,第3頁,方志出版社2009年版。  

    2 陳橋驛:《紹興史綱·序》,傅振照《紹興史綱》第7頁,百家出版社2002年版。  

    陳橋驛:《影印〈越中雜識〉原版復印本·序》,第2頁,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4 陳橋驛:《紹興地方文獻考錄·前言》,《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第1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 《浙江分縣簡志·序》,徐規(guī)、陳橋驛等編《浙江分縣簡志》(上冊),第2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 倉修良:《濃濃鄉(xiāng)情紹興人——錄〈紹興市志〉》,《倉修良探方志》,第310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7 陳橋驛:《紹興地方文獻考錄·前言》,《紹興地方文獻考錄》第6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 駱偉:《地方文獻學概論》,第46頁,澳門文獻信息學會2008年版。  

    9 《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第12頁,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版。  

    10 《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第11頁,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版。  

    11 張正明:《山西民間地方文獻的搜集》,國家圖書館古籍部編《地方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第14頁,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版。  

    12 參見王效良《構建當代地方文獻體系的幾點思考》,《津圖學刊》2003年第1期。  

    13 趙長海:《從河南文獻網站看知識經濟時代地方志工作的新趨勢》,《中國地方志》2003年第5期。  

                                 (作者: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