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第四期

  • (盟市園地)喇嘛廟宇在錫盟革命斗爭中的重要作用
  • 1945815日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zhàn)爭偉大勝利直至19491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近4年時間里,錫察地區(qū)作為連接東西蒙的中心地帶,作為華北、東北兩大解放區(qū)的重要戰(zhàn)略通道,是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成立以來最先開展工作的地方,是自治運動的主要根據(jù)地。就當時的形勢而言,錫察地區(qū)的革命斗爭,對于推進內蒙古自治運動、支援全國解放戰(zhàn)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意義,隨后的革命實踐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在錫林郭勒廣袤的大草原上,那些曾經在錫盟草原政治、經濟、宗教、民俗和生活中發(fā)揮過獨特作用的喇嘛廟宇在錫盟革命斗爭史上所產生的影響和發(fā)揮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需要引起特別注意的。因為本人知識水平和能力范圍所能觸及資料數(shù)量的限制,這里不可能就錫盟喇嘛廟宇所發(fā)揮的作用表述的十分充分,分析的相當透徹,只能就掌握的材料和事實做一粗淺的敘述,以支持“重要作用”這一觀點。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喇嘛廟宇遍布錫林郭勒草原

    由于清朝統(tǒng)治者認為“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護之”,推行“蒙地建一廟,勝養(yǎng)十萬兵”的政策,到清朝中期,喇嘛教發(fā)展到極盛時期。其中錫林郭勒盟就有大小廟宇192座,喇嘛達到12000多人(當時全盟才40000多人),其中多倫的匯宗寺、善因寺最興盛時,喇嘛達3000多人;錫林浩特的貝子廟,極盛時期有喇嘛1200人。清廷對喇嘛教的扶持,蒙古封建主的積極推崇,使喇嘛教在蒙古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影響進一步擴大。蒙古民族凡是婚嫁、搬遷、生老病死,都要請喇嘛卜兇問吉。喇嘛廟成了蒙古民族宗教活動的中心。民國年間,錫察地區(qū)的喇嘛教愈加普及,幾乎家家都有出家的喇嘛。每個旗縣都有若干個寺廟,除多倫的匯宗寺和善因寺外,當時著名的寺廟分布有:

     

    1.北部(當時的錫林郭勒盟)包括:

    阿巴嘎左翼旗:楊都廟(恒廣寺)、敏圖布廟(萬緣寺)、瑪農葛根廟(又名新廟、廣化寺)、公務廟(實祥寺)、喇嘛廟(又叫豪勒圖廟、達仁寺)。另有阿優(yōu)勒海廟、甘珠爾廟和十五座小型寺廟。

    阿巴嘎右翼旗:扎南和碩廟(崇福寺)、洪爾廟(普佐寺)、扎拉廟(宣教寺)、吉日嘎拉圖廟(隆福寺)、昌圖廟(崇恩寺)。另有車格勒廟等十六座小廟。

    阿巴哈納爾左翼旗南部有貝子廟、北部有岱喇嘛廟(真濟寺)。此外還有烏蘭呼都格等十余座小廟。  阿巴哈納爾右翼旗有清廷賜名的海因廟(普祥寺)、汗貝(堪布)廟(善源寺)。此外有僧森廟(塔布巴嘎臺吉廟)。

    蘇尼特部比較著名的有溫都爾廟、陶高圖廟、烏蘭甘珠爾廟、好拉嘎廟、達來巧爾吉廟、毛登廟、烏日圖高勒廟、楊生廟、扎拉廟、查干敖包廟、滿達吐廟、白音嘎廟、達汗敖拉廟、敖龍呼都嘎廟等。

    烏珠穆沁和浩濟特有達布蘇廟(塔穆寺)、那音淖爾廟、彥吉嘎廟、太本廟、巴音淖光廟、王蓋廟、哈拉嘎廟、浩勒圖廟、王子廟、嘎亥廟、喇嘛庫倫廟、新廟、農乃廟、大神廟等。

    2.南部(當時的察哈爾盟)有扎格斯臺廟、回古葉廟、高格斯臺廟、羊群廟、哈登胡碩廟、上都廟、如奈廟、貝岳特廟、沙布爾臺廟、烏蘭察布廟、寶日陶勒蓋廟、巴彥都仁廟、道希廟、瑪拉蓋廟、龍王廟、古禪廟、萬慶崇經寺、慧德寺、晉慶寺、積福寺、布日都廟(演教寺)、查干烏拉廟、哈音海爾瓦廟(廣益寺)等等。

    3.今錫林郭勒盟的13個旗縣市區(qū)政府駐地大部分由廟宇發(fā)展演變而來。

    錫盟草原上的城市大多有這樣一個特點:“有城必有廟,先有廟后有城”。有的地方還不止一座廟。

    錫林浩特市由歷史上的“貝子廟”(也叫班智達葛根廟、崇善寺)發(fā)展演變而來;

    蘇尼特左旗前駐地貝勒鎮(zhèn)因貝勒廟發(fā)展而來;

    阿巴嘎旗的別力古臺鎮(zhèn)歷史上是漢白廟;

    東烏珠穆沁旗烏里雅斯太鎮(zhèn)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叫喇嘛庫倫廟;

    西烏珠穆沁旗巴拉嘎爾高勒鎮(zhèn)鎮(zhèn)中心有王蓋廟;

    多倫縣多倫淖爾鎮(zhèn)首先建起的是匯宗寺、善因寺(合稱喇嘛廟),而后發(fā)展成多倫淖爾鎮(zhèn);

    正藍旗上都鎮(zhèn)由原嘛拉日圖廟(現(xiàn)嘎丹豐吉靈廟)發(fā)展演變而來。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錫察盟境內的許多廟宇在中國共產黨開展革命斗爭中發(fā)揮了政治、經濟和軍事斗爭中心的獨特作用,為錫盟、內蒙古乃至全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1.1946年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遷到貝子廟起,中共錫盟黨組織、錫盟民主政府(人民政府)、內蒙古西部剿匪指揮部一直駐在貝子廟,直至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陳炳宇等組建察盟民主政府、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察盟分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察哈爾盟工作委員會和察盟人民政府先后駐在扎格斯臺廟(1947.1、1948.6),查干烏拉廟(1947.31948.6)、哈拉哈廟(今正鑲白旗境內)、畢力克廟(1947.5)和沙拉蓋廟(1947.5

    3.溫都爾廟曾是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蘇尼特右旗支會、民主政府和19496月成立的蘇尼特右旗人民政府駐地,直到1958年遷至賽漢塔拉。此外,達賴巧爾吉廟、陶高圖廟都曾先后作為蘇尼特右旗政府駐地。

    4.貝勒廟、桑吉德廟曾是蘇尼特左旗民主政府、人民政府中共西部聯(lián)合旗中心旗委駐地;

    5.楊都廟是阿巴嘎左旗民主政府和旗分會駐地;

    6.昌圖廟(查干淖爾蘇木)是阿巴嘎右旗民主政府和旗分會駐地;

    7.漢白廟(別力古臺鎮(zhèn))是阿巴哈納爾右旗民主政府駐地,現(xiàn)為阿巴嘎旗旗委、政府駐地;

    8.阿尤勒亥廟(原錫林浩特市阿爾善寶力格蘇木所在地,不是現(xiàn)駐地)是中部聯(lián)合旗駐地;

    9.烏蘭哈拉嘎廟是烏珠穆沁右旗民主政府和旗支會駐地;中共東部中心旗工委、政府駐地;錫盟西蒙貿易公司東部聯(lián)合旗貿易公司駐地;

    10.浩濟特王蓋廟(西烏吉仁高勒)是浩濟特左旗民主政府和旗支會駐地;

    11.嘎布吉喇嘛廟是烏珠穆沁左旗民主政府和旗支會駐地;

    12.那日圖廟、浩勒圖廟、伊和寶日汗廟是正藍旗民主政府和旗支會所在地;

    13.滿都勒圖葛根廟是多倫淖爾旗民主政府所在地;

    14.羊群廟是明安太右聯(lián)合旗政府駐地;

    15.哈那哈達廟(和碩廟)、布日都廟是正白旗民主政府和旗支會駐地;

    16.喇拜音廟是中共商都鑲黃旗支部駐地;

    17.寶日車吉廟是商都旗人民政府駐地;

    18.喇嘛庫倫廟是內蒙古實業(yè)公司和以后的實業(yè)公司辦事處駐地;

    19.農乃廟(烏拉蓋開發(fā)區(qū)境內),烏蘭浩特兵站在此設分站,曾發(fā)生巴特爾沙匪徒殺死騎兵四師參謀長腦門達賴等6名同志事件;

    20.三臺廟(今正鑲白旗境內):察盟工委曾在三臺廟召開“牧改”工作緊急會議,傳達貫徹內蒙古工委《關于立即停止牧區(qū)牧改運動》的通知,會議部署了停止牧改運動、做好整編等的決定。

    經核查對照,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錫盟眾多的喇嘛廟宇中發(fā)生過革命事件的有42座。

    錫林浩特市:貝子廟、浩勒圖廟、阿尤海廟

    阿巴嘎旗:楊都廟、昌圖廟、漢貝廟、海顏廟、岱喇嘛廟

    蘇尼特左旗:貝勒廟、查干敖包廟、寶爾汗廟、海珠車根廟、

    蘇尼特右旗:溫都爾廟、楚魯圖廟、達賴巧爾吉廟、浩日嘎廟、陶高圖廟、烏日圖高勒廟。

    東烏珠穆沁旗:喇嘛庫倫廟、嘎布吉喇嘛廟、嘎亥勒廟

    西烏珠穆沁旗:浩濟特王蓋廟、烏珠穆沁王蓋廟、烏蘭哈拉嘎廟、漢貝廟、浩勒圖廟、彥吉嘎廟

    烏拉蓋:農乃廟

    正藍旗:那日圖廟、扎格斯臺廟、羊群廟、嘛拉日圖廟

    正鑲白旗:龍王廟、沙拉蓋廟、查干烏拉廟、布日都廟、寶日陶勒蓋廟、和碩廟、烏蘭察布廟

    鑲黃旗:喇拜音廟、胡少音廟

    太仆寺旗:瑪拉蓋廟

     

    三、在錫盟革命斗爭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幾個廟宇及事跡介紹:

    1.貝子廟:位于錫林浩特市,始建于1743年(清乾隆八年),漢名崇善寺,蒙古名為班智達葛根廟,內蒙古革命領導人烏蘭夫、王鐸、奎璧、王再天等同志曾在此戰(zhàn)斗生活過。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貝子廟成為中共錫林郭勒盟、察哈爾盟、巴彥塔拉盟和烏蘭察布盟工委所在地。中國共產黨在這里培養(yǎng)了大批革命干部,成為內蒙古重要的革命根據(jù)地和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最早開展工作的地區(qū),數(shù)百名烈士犧牲在這片土地上。194646,受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派遣,中共黨員云世英、潮洛濛等18人到達貝子廟與旺楚克丹巴、賽音吉雅等會合,在貝子廟哲理殿建立了錫盟歷史上第一個中共黨支部,領導錫盟各族人民開展民族解放運動。19469、10月間,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由張家口北撤至貝子廟。11月,內蒙古黨委在此召開一系列會議,先后成立中共察錫工委和巴烏工委;1947年,中共察錫工委和巴烏工委合并為中共錫察巴烏工委。此后,錫察巴烏工委在這里領導錫察地區(qū)各級黨組織和廣大軍民,加強民族政權建設、堅持武裝斗爭、抗擊國民黨軍隊的進攻、打擊土匪武裝、開展牧改運動、保衛(wèi)錫察革命根據(jù)地,勝利完成了內蒙古黨委交給的任務。1948年底,錫察盟全境解放。19492月,錫察巴烏工委光榮地完成使命后撤銷。

    2.溫都爾廟(坐落在蘇尼特右旗朱日和鎮(zhèn)以東5公里處烏蘇圖敖包山腳下,距賽漢塔拉鎮(zhèn)40多公里):溫都爾廟自19465月至1958年秋一直是蘇尼特右旗黨政機關駐地,除了這一特殊地位之外,對內蒙古自治運動影響最大的事件是解決“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問題。

    1945年日本投降后,受外蒙古獨立影響,一些偽蒙疆政府的上層人員和王公貴族聯(lián)合錫察地區(qū)的“青年黨”在當?shù)靥K蒙駐軍的支持下,于99召開兩盟七旗代表大會,通過了“獨立宣言”和“臨時憲法”,選舉了“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在錫察地區(qū)造成很大的聲勢,其綱領主張與外蒙古合并,并派出人員前往外蒙古進行聯(lián)絡,遭到拒絕后又提出“獨立”的口號,并多次向蘇蒙方提出武器和物質方面的援助要求。

    烏蘭夫接到中共晉察冀黨中央局指示后于9月底帶領奎璧、克力更、田戶、陳炳宇、黃靜濤等十余人及一個警衛(wèi)班,攜電臺前來溫都爾廟處理此事。10月初,烏蘭夫一行到達溫都爾廟,他首先找到參加臨時政府的亢仁了解情況,然后邀集相關人士召開座談會,尤其對思想進步的青年做了爭取工作,指出“臨時政府”的主席補英達賚是晉察冀邊區(qū)人民政府通緝的戰(zhàn)犯,同時向蘇蒙駐軍的政治委員提出勸告,希望他們改變態(tài)度,在遭到反對后,烏蘭夫電告黨中央局,經交涉后蘇軍將這位政委調回國內,在與蘇蒙方顧問尼古拉也夫交涉時嚴肅指出:“臨時政府”必須解散。并向有關人員宣傳了黨的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經多方工作、協(xié)調,重新召開了代表會,改選了“臨時政府”,罷免了補英達賚,選舉烏蘭夫為“臨時政府”主席,選舉奎璧、克力更、田戶、陳炳宇、黃靜濤等人擔任各部部長、副部長,會后臨時政府遷到了張北。不久,烏蘭夫向大家宣布黨中央關于統(tǒng)一內蒙古自治運動和成立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的指示精神,并帶領全體人員前往張家口進行籌備工作,擬召開內蒙古各盟旗代表大會,“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和“青年黨”隨之自行解散,其中大部分進步青年和人員均參加了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投身到內蒙古民族解放的洪流之中。

    3.查干敖包廟:位于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查干敖包蘇木錫林查干敖包西南的恩格爾滿達拉,始建于公元1714年,乾隆賜名“福佑寺”。1932年,九世班禪曾到該廟講經,喇嘛人數(shù)最多時達1000多人。

    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查干敖包廟有著光榮的歷史。在抗戰(zhàn)后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當時的查干葛根活佛——扎木彥力格喜德扎木蘇懷著民族解放的堅定信念,曾在此建立蒙古文學校宣傳進步思想。1944年,查干葛根將化裝成商人的黨的老一輩革命家奎璧、吉雅泰、畢力格巴特爾三位同志接到廟內,并秘密地將他們送入蒙古國境內開展工作,成為黨的一個秘密聯(lián)絡點。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為支援革命,從蒙古國運入大量布匹、棉衣、布鞋和戰(zhàn)馬,僅捐給11師就有幾百套棉衣、棉褲及馬鞍、糧食、藥品,還動員60多名喇嘛參軍,選送10多名喇嘛去干部學校學習。

    19476月,叛匪桑杰帶領20余名匪徒竄到查干敖包廟,企圖殺害在那里的40多戶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干部家屬,查干葛根挺身而出,義正詞嚴地呵斥土匪:“不許你們到我的廟里作孽濺血,否則將天打雷轟,不得好死”。喝退了土匪,這種愛國的正義言行受到烏蘭夫、王再天同志的贊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查干葛根兩次參加國慶盛典,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并于1953年當選為全國佛教協(xié)會名譽主席。目前,查干敖包廟有住廟喇嘛30多人。

    4.陶高圖廟:在今蘇尼特右旗賽罕烏力吉蘇木境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蘇尼特右旗臨時政府曾駐此地。1947年冬末,國民黨汽車部隊和騎兵在錫察盟南部幾經騷擾和掃蕩后,叛匪阿拉坦敖其爾同協(xié)理那順巴雅爾(國民黨錫盟黨部秘書長)誤以為時機已到,勾結東蘇旗和布利亞特匪在此駐扎,妄圖切斷騎兵11師與后方貝子廟的聯(lián)系。為了拔除這個據(jù)點,1948126,根據(jù)錫察巴烏工委的指示,騎兵1141團和165團決定殲滅盤踞陶高圖廟之敵,部隊統(tǒng)一由察北前線總指揮烏力吉敖其爾和蘇克勤指揮,28日拂曉發(fā)動攻擊。為了迷惑敵人,以便一網(wǎng)打盡,部隊采取遠距離奔襲的辦法,主攻部隊1141團和助攻部隊165團從各自駐地出發(fā),于27日晚在正白旗烏蘭察布廟集結,29日黎明前到達目的地。29日拂曉,部隊到達陶高圖廟時,廟區(qū)鴉雀無聲。原來敵人在前一天請喇嘛念了保安經,認為八路軍不會來,擺宴大吃大喝全都睡覺了。于是,5團在廟東伏擊,41團從廟西主攻,師機炮連由廟西南掩護,當主攻部隊占領廟殿,槍已打響之后,敵人才清醒過來,跑到廟頂?shù)纳贁?shù)敵人稍做抵抗就被消滅,向東突圍的敵人也被5團殲滅。

    此次戰(zhàn)斗,斃敵13人(包括一個連長),生俘90人,摔死1人。國民黨錫盟黨部書記長那順巴雅爾、保安團長達木丁和旗長2人、蒙藏委員會委員兼保安大隊長一名、西蘇旗保安隊長1人、副官兼參議員1人被活捉,念保安經的喇嘛自殺。繳獲全部長短槍和鞍馬、一輛大卡車和一批物資。我方犧牲了3名戰(zhàn)士,包括41團副團長瑪席三同志在內的4名指戰(zhàn)員受傷。至此,國民黨在錫盟的最后一個據(jù)地被摧毀。

    5.喇嘛庫倫廟:始建于1781年,位于今東烏旗烏里雅斯太鎮(zhèn)城北,又名“拖集廟”,是蒙古地區(qū)喇嘛教“三大庫倫”之一,19474月,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和實業(yè)總公司都轉移到了烏蘭浩特。實業(yè)公司遷往烏蘭浩特時,大部分財產都集中在了喇嘛庫倫廟。上級決定,在此設立一個實業(yè)公司辦事處,主任郭申正,副主任周健,還有2名干部段占元、劉永富和部分工人。1948年實業(yè)公司改名為貿易管理局(設在貝子廟),喇嘛庫倫設立了一個貿易分局,由周健擔任分局長。東北解放時,一股國民黨殘兵竄入草原與達布蘇喇嘛(額吉淖爾鹽池達布蘇廟)和胡圖凌嘎相互勾結,對喇嘛庫倫的財產和部隊構成威脅。

    為了保衛(wèi)革命成果,我軍積極準備,一方面構筑工事,一方面發(fā)展武裝,同時把16師存在當?shù)氐囊慌鷫臉屓啃藓?,配?/SPAN>70多支發(fā)給工人,錫盟警衛(wèi)團趙維新帶來兩個連分別守在喇嘛庫倫和鹽池,內蒙古軍區(qū)的李明同志帶來的一個連大部駐在鹽池,有一個班專門擔任喇嘛庫倫貿易分局的警衛(wèi)任務。此后不久,土匪對喇嘛庫倫發(fā)動了進攻,由于事先做了充分準備,所以雖然敵人的兵力勝我數(shù)倍,但仍被我連續(xù)打退五次沖鋒。這一仗打了一天一夜,我方犧牲一人,傷20多人,擊斃敵人30多人。經過一年多的戰(zhàn)斗,到1949年初,草原上的敵人被全部消滅,保衛(wèi)了寶貴的財產和鹽池,保衛(wèi)了革命的勝利果實。

    6.瑪拉蓋廟:漢名咸安寺,位于太仆寺旗貢寶拉格蘇木黑沙圖嘎查境內,始建于1722年(清康熙末年),最興旺時駐廟喇嘛有500余人。

    1947612,察北軍分區(qū)騎兵師與中共寶源縣大隊、商化康聯(lián)合縣支隊、蒙騎11、16師密切配合,在瑪拉蓋廟圍殲布里亞特匪徒300余人。當時,匪兵大部分在大廟前的草灘里,指揮部住在廟內,有200多人集中警衛(wèi);有三輛汽車、六挺輕機關槍和不少旱板車。我軍于615召開了領導干部會議,部署了工作任務,三團主攻大廟、一團打灘里的敵人、縣大隊打淖爾南面的敵人,武工隊和警衛(wèi)排負責保衛(wèi)司令部,拂曉時戰(zhàn)斗打響,經過激烈的戰(zhàn)斗,擊潰了布里亞特匪徒,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彈藥、牛羊馬和汽車等物,取得了瑪拉蓋廟殲匪戰(zhàn)斗的勝利。

                    (作者: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黨史地方志辦公室)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 (盟市園地)喇嘛廟宇在錫盟革命斗爭中的重要作用
  • 1945815日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zhàn)爭偉大勝利直至19491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近4年時間里,錫察地區(qū)作為連接東西蒙的中心地帶,作為華北、東北兩大解放區(qū)的重要戰(zhàn)略通道,是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成立以來最先開展工作的地方,是自治運動的主要根據(jù)地。就當時的形勢而言,錫察地區(qū)的革命斗爭,對于推進內蒙古自治運動、支援全國解放戰(zhàn)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意義,隨后的革命實踐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在錫林郭勒廣袤的大草原上,那些曾經在錫盟草原政治、經濟、宗教、民俗和生活中發(fā)揮過獨特作用的喇嘛廟宇在錫盟革命斗爭史上所產生的影響和發(fā)揮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需要引起特別注意的。因為本人知識水平和能力范圍所能觸及資料數(shù)量的限制,這里不可能就錫盟喇嘛廟宇所發(fā)揮的作用表述的十分充分,分析的相當透徹,只能就掌握的材料和事實做一粗淺的敘述,以支持“重要作用”這一觀點。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喇嘛廟宇遍布錫林郭勒草原

    由于清朝統(tǒng)治者認為“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護之”,推行“蒙地建一廟,勝養(yǎng)十萬兵”的政策,到清朝中期,喇嘛教發(fā)展到極盛時期。其中錫林郭勒盟就有大小廟宇192座,喇嘛達到12000多人(當時全盟才40000多人),其中多倫的匯宗寺、善因寺最興盛時,喇嘛達3000多人;錫林浩特的貝子廟,極盛時期有喇嘛1200人。清廷對喇嘛教的扶持,蒙古封建主的積極推崇,使喇嘛教在蒙古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影響進一步擴大。蒙古民族凡是婚嫁、搬遷、生老病死,都要請喇嘛卜兇問吉。喇嘛廟成了蒙古民族宗教活動的中心。民國年間,錫察地區(qū)的喇嘛教愈加普及,幾乎家家都有出家的喇嘛。每個旗縣都有若干個寺廟,除多倫的匯宗寺和善因寺外,當時著名的寺廟分布有:

     

    1.北部(當時的錫林郭勒盟)包括:

    阿巴嘎左翼旗:楊都廟(恒廣寺)、敏圖布廟(萬緣寺)、瑪農葛根廟(又名新廟、廣化寺)、公務廟(實祥寺)、喇嘛廟(又叫豪勒圖廟、達仁寺)。另有阿優(yōu)勒海廟、甘珠爾廟和十五座小型寺廟。

    阿巴嘎右翼旗:扎南和碩廟(崇福寺)、洪爾廟(普佐寺)、扎拉廟(宣教寺)、吉日嘎拉圖廟(隆福寺)、昌圖廟(崇恩寺)。另有車格勒廟等十六座小廟。

    阿巴哈納爾左翼旗南部有貝子廟、北部有岱喇嘛廟(真濟寺)。此外還有烏蘭呼都格等十余座小廟。  阿巴哈納爾右翼旗有清廷賜名的海因廟(普祥寺)、汗貝(堪布)廟(善源寺)。此外有僧森廟(塔布巴嘎臺吉廟)。

    蘇尼特部比較著名的有溫都爾廟、陶高圖廟、烏蘭甘珠爾廟、好拉嘎廟、達來巧爾吉廟、毛登廟、烏日圖高勒廟、楊生廟、扎拉廟、查干敖包廟、滿達吐廟、白音嘎廟、達汗敖拉廟、敖龍呼都嘎廟等。

    烏珠穆沁和浩濟特有達布蘇廟(塔穆寺)、那音淖爾廟、彥吉嘎廟、太本廟、巴音淖光廟、王蓋廟、哈拉嘎廟、浩勒圖廟、王子廟、嘎亥廟、喇嘛庫倫廟、新廟、農乃廟、大神廟等。

    2.南部(當時的察哈爾盟)有扎格斯臺廟、回古葉廟、高格斯臺廟、羊群廟、哈登胡碩廟、上都廟、如奈廟、貝岳特廟、沙布爾臺廟、烏蘭察布廟、寶日陶勒蓋廟、巴彥都仁廟、道希廟、瑪拉蓋廟、龍王廟、古禪廟、萬慶崇經寺、慧德寺、晉慶寺、積福寺、布日都廟(演教寺)、查干烏拉廟、哈音海爾瓦廟(廣益寺)等等。

    3.今錫林郭勒盟的13個旗縣市區(qū)政府駐地大部分由廟宇發(fā)展演變而來。

    錫盟草原上的城市大多有這樣一個特點:“有城必有廟,先有廟后有城”。有的地方還不止一座廟。

    錫林浩特市由歷史上的“貝子廟”(也叫班智達葛根廟、崇善寺)發(fā)展演變而來;

    蘇尼特左旗前駐地貝勒鎮(zhèn)因貝勒廟發(fā)展而來;

    阿巴嘎旗的別力古臺鎮(zhèn)歷史上是漢白廟;

    東烏珠穆沁旗烏里雅斯太鎮(zhèn)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叫喇嘛庫倫廟;

    西烏珠穆沁旗巴拉嘎爾高勒鎮(zhèn)鎮(zhèn)中心有王蓋廟;

    多倫縣多倫淖爾鎮(zhèn)首先建起的是匯宗寺、善因寺(合稱喇嘛廟),而后發(fā)展成多倫淖爾鎮(zhèn);

    正藍旗上都鎮(zhèn)由原嘛拉日圖廟(現(xiàn)嘎丹豐吉靈廟)發(fā)展演變而來。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錫察盟境內的許多廟宇在中國共產黨開展革命斗爭中發(fā)揮了政治、經濟和軍事斗爭中心的獨特作用,為錫盟、內蒙古乃至全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1.1946年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遷到貝子廟起,中共錫盟黨組織、錫盟民主政府(人民政府)、內蒙古西部剿匪指揮部一直駐在貝子廟,直至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陳炳宇等組建察盟民主政府、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察盟分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察哈爾盟工作委員會和察盟人民政府先后駐在扎格斯臺廟(1947.1、1948.6),查干烏拉廟(1947.31948.6)、哈拉哈廟(今正鑲白旗境內)、畢力克廟(1947.5)和沙拉蓋廟(1947.5

    3.溫都爾廟曾是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蘇尼特右旗支會、民主政府和19496月成立的蘇尼特右旗人民政府駐地,直到1958年遷至賽漢塔拉。此外,達賴巧爾吉廟、陶高圖廟都曾先后作為蘇尼特右旗政府駐地。

    4.貝勒廟、桑吉德廟曾是蘇尼特左旗民主政府、人民政府中共西部聯(lián)合旗中心旗委駐地;

    5.楊都廟是阿巴嘎左旗民主政府和旗分會駐地;

    6.昌圖廟(查干淖爾蘇木)是阿巴嘎右旗民主政府和旗分會駐地;

    7.漢白廟(別力古臺鎮(zhèn))是阿巴哈納爾右旗民主政府駐地,現(xiàn)為阿巴嘎旗旗委、政府駐地;

    8.阿尤勒亥廟(原錫林浩特市阿爾善寶力格蘇木所在地,不是現(xiàn)駐地)是中部聯(lián)合旗駐地;

    9.烏蘭哈拉嘎廟是烏珠穆沁右旗民主政府和旗支會駐地;中共東部中心旗工委、政府駐地;錫盟西蒙貿易公司東部聯(lián)合旗貿易公司駐地;

    10.浩濟特王蓋廟(西烏吉仁高勒)是浩濟特左旗民主政府和旗支會駐地;

    11.嘎布吉喇嘛廟是烏珠穆沁左旗民主政府和旗支會駐地;

    12.那日圖廟、浩勒圖廟、伊和寶日汗廟是正藍旗民主政府和旗支會所在地;

    13.滿都勒圖葛根廟是多倫淖爾旗民主政府所在地;

    14.羊群廟是明安太右聯(lián)合旗政府駐地;

    15.哈那哈達廟(和碩廟)、布日都廟是正白旗民主政府和旗支會駐地;

    16.喇拜音廟是中共商都鑲黃旗支部駐地;

    17.寶日車吉廟是商都旗人民政府駐地;

    18.喇嘛庫倫廟是內蒙古實業(yè)公司和以后的實業(yè)公司辦事處駐地;

    19.農乃廟(烏拉蓋開發(fā)區(qū)境內),烏蘭浩特兵站在此設分站,曾發(fā)生巴特爾沙匪徒殺死騎兵四師參謀長腦門達賴等6名同志事件;

    20.三臺廟(今正鑲白旗境內):察盟工委曾在三臺廟召開“牧改”工作緊急會議,傳達貫徹內蒙古工委《關于立即停止牧區(qū)牧改運動》的通知,會議部署了停止牧改運動、做好整編等的決定。

    經核查對照,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錫盟眾多的喇嘛廟宇中發(fā)生過革命事件的有42座。

    錫林浩特市:貝子廟、浩勒圖廟、阿尤海廟

    阿巴嘎旗:楊都廟、昌圖廟、漢貝廟、海顏廟、岱喇嘛廟

    蘇尼特左旗:貝勒廟、查干敖包廟、寶爾汗廟、海珠車根廟、

    蘇尼特右旗:溫都爾廟、楚魯圖廟、達賴巧爾吉廟、浩日嘎廟、陶高圖廟、烏日圖高勒廟。

    東烏珠穆沁旗:喇嘛庫倫廟、嘎布吉喇嘛廟、嘎亥勒廟

    西烏珠穆沁旗:浩濟特王蓋廟、烏珠穆沁王蓋廟、烏蘭哈拉嘎廟、漢貝廟、浩勒圖廟、彥吉嘎廟

    烏拉蓋:農乃廟

    正藍旗:那日圖廟、扎格斯臺廟、羊群廟、嘛拉日圖廟

    正鑲白旗:龍王廟、沙拉蓋廟、查干烏拉廟、布日都廟、寶日陶勒蓋廟、和碩廟、烏蘭察布廟

    鑲黃旗:喇拜音廟、胡少音廟

    太仆寺旗:瑪拉蓋廟

     

    三、在錫盟革命斗爭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幾個廟宇及事跡介紹:

    1.貝子廟:位于錫林浩特市,始建于1743年(清乾隆八年),漢名崇善寺,蒙古名為班智達葛根廟,內蒙古革命領導人烏蘭夫、王鐸、奎璧、王再天等同志曾在此戰(zhàn)斗生活過。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貝子廟成為中共錫林郭勒盟、察哈爾盟、巴彥塔拉盟和烏蘭察布盟工委所在地。中國共產黨在這里培養(yǎng)了大批革命干部,成為內蒙古重要的革命根據(jù)地和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最早開展工作的地區(qū),數(shù)百名烈士犧牲在這片土地上。194646,受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派遣,中共黨員云世英、潮洛濛等18人到達貝子廟與旺楚克丹巴、賽音吉雅等會合,在貝子廟哲理殿建立了錫盟歷史上第一個中共黨支部,領導錫盟各族人民開展民族解放運動。19469、10月間,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由張家口北撤至貝子廟。11月,內蒙古黨委在此召開一系列會議,先后成立中共察錫工委和巴烏工委;1947年,中共察錫工委和巴烏工委合并為中共錫察巴烏工委。此后,錫察巴烏工委在這里領導錫察地區(qū)各級黨組織和廣大軍民,加強民族政權建設、堅持武裝斗爭、抗擊國民黨軍隊的進攻、打擊土匪武裝、開展牧改運動、保衛(wèi)錫察革命根據(jù)地,勝利完成了內蒙古黨委交給的任務。1948年底,錫察盟全境解放。19492月,錫察巴烏工委光榮地完成使命后撤銷。

    2.溫都爾廟(坐落在蘇尼特右旗朱日和鎮(zhèn)以東5公里處烏蘇圖敖包山腳下,距賽漢塔拉鎮(zhèn)40多公里):溫都爾廟自19465月至1958年秋一直是蘇尼特右旗黨政機關駐地,除了這一特殊地位之外,對內蒙古自治運動影響最大的事件是解決“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問題。

    1945年日本投降后,受外蒙古獨立影響,一些偽蒙疆政府的上層人員和王公貴族聯(lián)合錫察地區(qū)的“青年黨”在當?shù)靥K蒙駐軍的支持下,于99召開兩盟七旗代表大會,通過了“獨立宣言”和“臨時憲法”,選舉了“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在錫察地區(qū)造成很大的聲勢,其綱領主張與外蒙古合并,并派出人員前往外蒙古進行聯(lián)絡,遭到拒絕后又提出“獨立”的口號,并多次向蘇蒙方提出武器和物質方面的援助要求。

    烏蘭夫接到中共晉察冀黨中央局指示后于9月底帶領奎璧、克力更、田戶、陳炳宇、黃靜濤等十余人及一個警衛(wèi)班,攜電臺前來溫都爾廟處理此事。10月初,烏蘭夫一行到達溫都爾廟,他首先找到參加臨時政府的亢仁了解情況,然后邀集相關人士召開座談會,尤其對思想進步的青年做了爭取工作,指出“臨時政府”的主席補英達賚是晉察冀邊區(qū)人民政府通緝的戰(zhàn)犯,同時向蘇蒙駐軍的政治委員提出勸告,希望他們改變態(tài)度,在遭到反對后,烏蘭夫電告黨中央局,經交涉后蘇軍將這位政委調回國內,在與蘇蒙方顧問尼古拉也夫交涉時嚴肅指出:“臨時政府”必須解散。并向有關人員宣傳了黨的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經多方工作、協(xié)調,重新召開了代表會,改選了“臨時政府”,罷免了補英達賚,選舉烏蘭夫為“臨時政府”主席,選舉奎璧、克力更、田戶、陳炳宇、黃靜濤等人擔任各部部長、副部長,會后臨時政府遷到了張北。不久,烏蘭夫向大家宣布黨中央關于統(tǒng)一內蒙古自治運動和成立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的指示精神,并帶領全體人員前往張家口進行籌備工作,擬召開內蒙古各盟旗代表大會,“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和“青年黨”隨之自行解散,其中大部分進步青年和人員均參加了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投身到內蒙古民族解放的洪流之中。

    3.查干敖包廟:位于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查干敖包蘇木錫林查干敖包西南的恩格爾滿達拉,始建于公元1714年,乾隆賜名“福佑寺”。1932年,九世班禪曾到該廟講經,喇嘛人數(shù)最多時達1000多人。

    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查干敖包廟有著光榮的歷史。在抗戰(zhàn)后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當時的查干葛根活佛——扎木彥力格喜德扎木蘇懷著民族解放的堅定信念,曾在此建立蒙古文學校宣傳進步思想。1944年,查干葛根將化裝成商人的黨的老一輩革命家奎璧、吉雅泰、畢力格巴特爾三位同志接到廟內,并秘密地將他們送入蒙古國境內開展工作,成為黨的一個秘密聯(lián)絡點。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為支援革命,從蒙古國運入大量布匹、棉衣、布鞋和戰(zhàn)馬,僅捐給11師就有幾百套棉衣、棉褲及馬鞍、糧食、藥品,還動員60多名喇嘛參軍,選送10多名喇嘛去干部學校學習。

    19476月,叛匪桑杰帶領20余名匪徒竄到查干敖包廟,企圖殺害在那里的40多戶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干部家屬,查干葛根挺身而出,義正詞嚴地呵斥土匪:“不許你們到我的廟里作孽濺血,否則將天打雷轟,不得好死”。喝退了土匪,這種愛國的正義言行受到烏蘭夫、王再天同志的贊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查干葛根兩次參加國慶盛典,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并于1953年當選為全國佛教協(xié)會名譽主席。目前,查干敖包廟有住廟喇嘛30多人。

    4.陶高圖廟:在今蘇尼特右旗賽罕烏力吉蘇木境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蘇尼特右旗臨時政府曾駐此地。1947年冬末,國民黨汽車部隊和騎兵在錫察盟南部幾經騷擾和掃蕩后,叛匪阿拉坦敖其爾同協(xié)理那順巴雅爾(國民黨錫盟黨部秘書長)誤以為時機已到,勾結東蘇旗和布利亞特匪在此駐扎,妄圖切斷騎兵11師與后方貝子廟的聯(lián)系。為了拔除這個據(jù)點,1948126,根據(jù)錫察巴烏工委的指示,騎兵1141團和165團決定殲滅盤踞陶高圖廟之敵,部隊統(tǒng)一由察北前線總指揮烏力吉敖其爾和蘇克勤指揮,28日拂曉發(fā)動攻擊。為了迷惑敵人,以便一網(wǎng)打盡,部隊采取遠距離奔襲的辦法,主攻部隊1141團和助攻部隊165團從各自駐地出發(fā),于27日晚在正白旗烏蘭察布廟集結,29日黎明前到達目的地。29日拂曉,部隊到達陶高圖廟時,廟區(qū)鴉雀無聲。原來敵人在前一天請喇嘛念了保安經,認為八路軍不會來,擺宴大吃大喝全都睡覺了。于是,5團在廟東伏擊,41團從廟西主攻,師機炮連由廟西南掩護,當主攻部隊占領廟殿,槍已打響之后,敵人才清醒過來,跑到廟頂?shù)纳贁?shù)敵人稍做抵抗就被消滅,向東突圍的敵人也被5團殲滅。

    此次戰(zhàn)斗,斃敵13人(包括一個連長),生俘90人,摔死1人。國民黨錫盟黨部書記長那順巴雅爾、保安團長達木丁和旗長2人、蒙藏委員會委員兼保安大隊長一名、西蘇旗保安隊長1人、副官兼參議員1人被活捉,念保安經的喇嘛自殺。繳獲全部長短槍和鞍馬、一輛大卡車和一批物資。我方犧牲了3名戰(zhàn)士,包括41團副團長瑪席三同志在內的4名指戰(zhàn)員受傷。至此,國民黨在錫盟的最后一個據(jù)地被摧毀。

    5.喇嘛庫倫廟:始建于1781年,位于今東烏旗烏里雅斯太鎮(zhèn)城北,又名“拖集廟”,是蒙古地區(qū)喇嘛教“三大庫倫”之一,19474月,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和實業(yè)總公司都轉移到了烏蘭浩特。實業(yè)公司遷往烏蘭浩特時,大部分財產都集中在了喇嘛庫倫廟。上級決定,在此設立一個實業(yè)公司辦事處,主任郭申正,副主任周健,還有2名干部段占元、劉永富和部分工人。1948年實業(yè)公司改名為貿易管理局(設在貝子廟),喇嘛庫倫設立了一個貿易分局,由周健擔任分局長。東北解放時,一股國民黨殘兵竄入草原與達布蘇喇嘛(額吉淖爾鹽池達布蘇廟)和胡圖凌嘎相互勾結,對喇嘛庫倫的財產和部隊構成威脅。

    為了保衛(wèi)革命成果,我軍積極準備,一方面構筑工事,一方面發(fā)展武裝,同時把16師存在當?shù)氐囊慌鷫臉屓啃藓?,配?/SPAN>70多支發(fā)給工人,錫盟警衛(wèi)團趙維新帶來兩個連分別守在喇嘛庫倫和鹽池,內蒙古軍區(qū)的李明同志帶來的一個連大部駐在鹽池,有一個班專門擔任喇嘛庫倫貿易分局的警衛(wèi)任務。此后不久,土匪對喇嘛庫倫發(fā)動了進攻,由于事先做了充分準備,所以雖然敵人的兵力勝我數(shù)倍,但仍被我連續(xù)打退五次沖鋒。這一仗打了一天一夜,我方犧牲一人,傷20多人,擊斃敵人30多人。經過一年多的戰(zhàn)斗,到1949年初,草原上的敵人被全部消滅,保衛(wèi)了寶貴的財產和鹽池,保衛(wèi)了革命的勝利果實。

    6.瑪拉蓋廟:漢名咸安寺,位于太仆寺旗貢寶拉格蘇木黑沙圖嘎查境內,始建于1722年(清康熙末年),最興旺時駐廟喇嘛有500余人。

    1947612,察北軍分區(qū)騎兵師與中共寶源縣大隊、商化康聯(lián)合縣支隊、蒙騎11、16師密切配合,在瑪拉蓋廟圍殲布里亞特匪徒300余人。當時,匪兵大部分在大廟前的草灘里,指揮部住在廟內,有200多人集中警衛(wèi);有三輛汽車、六挺輕機關槍和不少旱板車。我軍于615召開了領導干部會議,部署了工作任務,三團主攻大廟、一團打灘里的敵人、縣大隊打淖爾南面的敵人,武工隊和警衛(wèi)排負責保衛(wèi)司令部,拂曉時戰(zhàn)斗打響,經過激烈的戰(zhàn)斗,擊潰了布里亞特匪徒,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彈藥、牛羊馬和汽車等物,取得了瑪拉蓋廟殲匪戰(zhàn)斗的勝利。

                    (作者: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黨史地方志辦公室)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