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第四期

  • (文化大觀)漫議二人臺藝術魅力的人文本原兼及劇本的文字選用
  • 中國二人臺藝術的發(fā)端、發(fā)跡及其勃興,經(jīng)歷了漫長的悠悠歲月,它的發(fā)展、流傳又經(jīng)歷了坎坷跋涉的艱苦歷程。它所波及、影響的地域覆蓋了中國西部晉、陜、冀、寧和今天內(nèi)蒙古中西部地區(qū)(即原綏遠省轄區(qū))的廣大農(nóng)村、牧區(qū)。粗略統(tǒng)計有70多個旗縣市區(qū)、1 500多萬人口。二人臺藝術歷經(jīng)近兩個世紀的時空,以其永不衰竭的無窮魅力,深為這一帶各階層人民酷愛。它更如同在一泓靜水之中投石,不斷地激蕩起漣漪,形成一圈兒、一圈兒的波紋,呈現(xiàn)出向更廣闊領域擴展開去的態(tài)勢。二人臺藝術發(fā)祥地域的黎民百姓,上至年逾古稀的謙謙長者,下及咿呀學語的矇矇孩提,幾乎人人都能熟稔地哼唱幾句二人臺劇()的片斷。二人臺劇()曾經(jīng)是,現(xiàn)如今依然是這一帶人民大眾精神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對于這種發(fā)人深省的社會現(xiàn)象,對于二人臺藝術魅力的根源所在,探究起來受其輻射和折射的因素固然是多重的、復合的。但是,我以為其最根本的一點,在于滋養(yǎng)這一藝術的源頭活水,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用獨具民族特色的音樂和獨具地域特點的語言折射出生活本身潛藏在深層次之中的豐富內(nèi)涵,它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現(xiàn)實生活堅實的土壤之中。人,皆有七情六欲。這一點,今之人與古之人是息息相通的,是一脈相承的?;仨笆耪呷缢埂钡臍q月,這一帶熱土上的人們那些無奈的啜泣和呻吟;那些憤怒的抗爭和吶喊;那些無忌、無畏擁抱愛的真誠、熾烈;那些奮力挖掘美好的勤奮;那些潑灑血淚的驚心動魄;那些揮汗如雨的動人場景;這一切、一切真摯的、純樸的、善良的、憨厚的以及雄渾的、粗獷的,以至是逾越理性,近似原始的情感宣泄,在二人臺劇()目中都有著厚重的沉積和真實的展露。真實的情感是勿須描述與描繪的,愈是直白、坦誠,便愈具有啟人心扉的魅力。

    二人臺屬于“下里巴人”自己的文學藝術。它帶著“離離原上草”的芬芳、質(zhì)樸,它帶著母親河兩岸泥土的馨香、厚重,樸實無華、魅力持久、耐人尋味。也曾有人認為它“俗”,認為它直白而不含蓄,甚至于直白得令人覺得“俗不可耐”??墒牵嬲浞Q之為學者、學問家的人卻認定它有挖掘不盡的藝術蘊藏。歷史上各個時期不勝枚舉的高人雅士、名人達人、賢者哲人,一經(jīng)接觸二人臺藝術,便無一不被它深邃、厚重的人文本原所感染,無一不被它赤條條地、無遮掩地展示人性而有所悟動。并由這種感染和悟動萌生性靈,迸發(fā)出更高品位的藝術奇葩。追根溯源,蓋因為它承襲著中華古老文化的淵藪。它是農(nóng)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相撞擊迸射出來的絢麗火花,它是各民族文化相結合孕育而成的產(chǎn)物,它的肌體之中濃縮著中華原生文化的藝術基因。

    惟鑒于此,二人臺藝術有著人力無法逆轉,無法左右,也無法憑暴力扼殺的頑強生命活力。憶昔極“左”思潮泛濫,極“左”路線猖獗的時日,二人臺藝術曾橫遭劫難。它被斥之為“流氓曲藝”、“淫詞爛調(diào)”,是“應該用革命的鐵掃帚掃進歷史垃圾堆”的“糟粕”。更有甚者,將其誣之為“毒草”,聲嘶力竭地要把它“斬盡殺絕”,“斬草除根”。然而,二人臺藝術卻能夠迎著逆風的凜冽,頂著黑云的高壓,始終頑強而瀟灑地挺立在人間,并且當陰霾蕩盡,在“雙百”方針和“二為”方向滋潤著的百花園里彰顯出“老樹陳柯發(fā)新蕊”的第二青春。

    于是,許許多多矢志獻身于創(chuàng)建文化大省區(qū)的各級領導和志士仁人,不約而同地將敏銳的目光投向了二人臺這塊先人留贈給我們的、幾經(jīng)罹難、幾乎沉淪的瑰寶。這一批有識之士,對于追尋二人臺傳統(tǒng)藝術的真髓,有著魂牽夢繞般心心相印的感悟。遂異口同聲提出了“搶救二人臺藝術”、“傳承二人臺藝術”的強烈呼吁和倡導。在群情激昂、聲浪不斷高漲的推進之下,搶救二人臺、傳承二人臺的壯麗事業(yè),不僅已被提到了議事日程,而且呈現(xiàn)出方興未艾、如火如荼之勢,正在奮力地踽踽前進著。

    搶救、傳承二人臺藝術的意義,絕不在于僅僅停滯在對這一小小劇種的挖掘、整合上。而是要通過對這一小小劇種、劇()目的搜集,挖掘、整理,追根溯源,在于探尋這一帶廣袤地域苦難而深情熱土的演進歷程;探尋這一方熱土上勞苦大眾的艱苦奮斗與悲歡離合;探尋這一方熱土上政治、軍事、文化對社會的制約和推進,以及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求生存、圖發(fā)展的奮斗軌跡。這些值得令人認真探尋的一切,二人臺藝術都有著沉重的荷載和真實的記錄。通過搜集、挖掘,使它藝術魅力的人文本原得以弘揚,得以傳承。并且通過對歷史文化訊息的弘揚、傳承,使今之人能夠借此深切地感悟到這一方水土的地域文化精神以及這一地域人們生息繁衍的“源頭活水”。這些與我們今天大力提倡的“以人為本”理念和“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是有著內(nèi)在關聯(lián)的。為此,我以為,搜集、挖掘、整合工作,服務于現(xiàn)實的積極意義和傳承后世的深遠歷史影響,乃是巨大的。其意義和價值,遠遠超越保存劇()目本身。

    基于以上思考,我以為搶救二人臺、傳承二人臺,確實是一項震古鑠今,裨益當代,惠及后世,無量功德的事業(yè)。但是,它卻又是一項艱苦卓絕、浩瀚繁瑣,必須深入進去進行細致入微的工作。因為,檢索和剖析二人臺藝術魅力的人文本原還必須從搜集、挖掘、整理、編纂劇本入手。傳統(tǒng)劇本是厚重的晉陜冀民人到塞外謀生這部移民史之荷載物的載體。這其中關鍵的問題有二。一是劇本的搜集、搶救。眾所周知,二人臺藝術發(fā)祥于沒有念過書、甚至是根本不認識文字的普通百姓這樣一個群體之中。起初,它的生成、繁衍與流傳,根本沒有什么劇本可言,完全是仰仗老一輩藝人的口傳心授和晚一輩藝人心有靈犀的心領神會。今天搜集、挖掘、整合這一藝術成果,只能靠尚且健在的一代藝術人才的口述而筆錄下來。這個過程就難免有疏漏、謬誤和訛傳之處。二是整理、編纂劇本,是將口述的精彩內(nèi)容用文字展示出來的。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是文字表述。勿庸贅言,二人臺藝術所以能夠深入人心、撼人魂魄,是因為它那撩撥人心扉的音樂;是因為它那精湛絕倫的表演;是因為它那高亢雄渾或婉轉如訴的優(yōu)美唱腔;還有就是它那質(zhì)樸無華、細膩而又形象詼諧的語言。這四大要素可謂是撐起二人臺藝術的“四大支柱”,自然,是缺一不可的,而要把傳統(tǒng)劇()目整合、編纂成權威性的劇本,劇本文字的駕馭、使用便成為一個重中之重的突出問題。其關鍵就是要謹防筆下失真。

    須知,觀摩演出同閱讀劇本之間是有相當大差異的。整合、編纂而成的劇本,就要力爭做到讓讀者閱讀時產(chǎn)生如同身臨其境觀看演出的效果。而要達到這一步就必須在形成劇本的過程中,對使用的每一個文字認真駕馭,耐心細致推敲、遴選。務使其準確無誤,不可馬虎草率,想當然,更戒臆測或將今天之語言習慣和普通話中的規(guī)范詞語、用語、書面語匯、官話強加在傳統(tǒng)作品中。惟其如此,方可望再現(xiàn)二人臺藝術傳神場景的精彩;方可望二人臺藝術魅力的人性化的再度升華。也才能無憾地說將傳統(tǒng)的藝術瑰寶奉獻給了今天熱愛它的讀者,傳遞給了后來的人們。也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搶救”和“傳承”的初衷。

    傳統(tǒng)二人臺劇()目的民族特色、地域特點十分濃郁,方言土語和俚語使用頻繁,而且大多在通用的漢字中很難找到讀音與意義完全吻合的字,須認真斟酌并力求統(tǒng)一、規(guī)范。尤其是襯詞、語氣詞、象聲詞俯拾皆是,幾乎每一出戲中都要出現(xiàn)。有人認為,這些詞字無關大局,不必拘泥,只要是同音、近音的字用哪一個都可以;也有人主張同音、近音字中選用筆畫最少、最簡單的,并且以此標準統(tǒng)一所有的劇本。對于這些論斷,我未能茍同。我認為,應該是帶著這個問題深入到每一個劇()目之中,進行仔細琢磨、忖度、推敲。我覺察出二人臺劇()目中方言、土語、俚語、襯詞、語氣詞、象聲詞巧妙、靈活地使用,正是二人臺藝術魅力形成的精髓,它在不同的劇()目中有著獨特的、不可相互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使用的得當,它能使一句唱詞頓然擲地生輝;反之,也能使之成為敗筆。繼而論之,如果全劇()的詞、字使用得當,便能使整出戲渾然天成、白璧無瑕;反之,也會使整出戲黯然失色、索然無味。因此,在這些字、詞的使用上不能僅僅滿足于“過得去”,而要做到“過得硬”。

    進而細忖之,中國漢字之多居世界各種文字之最,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所表達的意思絕對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使是一對同義詞,它們之間也有著微妙的、極其細微的差異,甚至是令人難以區(qū)分的差異。為此,只有在浩若繁星的文字中選用最準確的“這一個”,才能最準確地再現(xiàn)多姿多彩的生活,才能最準確地傳達豐富細膩的情感。這便是詩圣杜甫為什么要“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原因。郭沫若的扛鼎劇作《屈原》問世之后轟動劇壇,精彩演出經(jīng)久不衰??墒?,郭老對其劇本中每一句臺詞的每一個字仍不放棄精益求精的推敲和錘煉。一次演出前,飾演屈原的藝術大師焦菊隱對自己的一句臺詞頓有所悟,他對郭老說:“‘宋玉,你是無恥文人!’這一句,是否改成‘宋玉!你這無恥文人!’更好些?”郭老聽罷,拍手叫絕,當場改定,這一場的演出效果果然勝于先前。郭老對此念念不忘,稱焦菊隱為“一字之師”。可見,劇本文字的遴選、使用,對于演出和閱讀的效果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有著多么大的反差!

    據(jù)筆者一己之感知和感悟,僅就二人臺劇本中襯詞、語氣詞、象聲詞的選用,略舉以下數(shù)例,提出幾點個人的淺見陋識。以期拋磚引玉并望引起諸多大方之家的重視。

    ()哎、噯、唉

    這三個字同音或近音,但不應隨意通用,更不應以筆畫少的取代其他。

    1.“哎”,無實際意義,僅為發(fā)聲,一般用于襯詞中。如:“哎咳哎咳喲……”

    2.“噯”,有呼喚和應答兩種含義。如:①“噯!你等等我?!雹凇皣?,我在這兒吶?!?/SPAN>

    3.“唉”,有感嘆的情感和情緒成分。如:①“唉!我小子生來命苦?!雹凇斑@下全完了!唉?!?/SPAN>  ③“唉!一言難盡啊!

    ()咳、嗨、嘿、嗐

    這四個字也似同音或近音,但也不宜通用。

    1.“咳”,為一個約定俗成的借用字。它的正音讀作ké,注釋為“咳嗽”。

    二人臺劇本將其借用,讀作hai,屬約定俗成。但須使用恰當。我以為,一般用在襯詞中。如:“……哎咳哎咳喲”;若在句首,用于起興的作用,則應用“嗨”,以免與咳嗽的“咳”混淆。

    2.“嗨”,為一個可通融使用的字。它可用于句首,也可用于襯詞中,還可表達語氣。如:①“嗨,進去啦!”②“噯嗨噯嗨喲……”{3}“嗨!你不要跑得太快!

    3.“嘿”,為象征發(fā)聲。如①輕聲地笑“嘿嘿”②“嘿,進來哇?!雹蹘еp蔑的意思,“嘿!那家伙真不是個東西?!?/SPAN>

    4.“嗐”,有粗魯、生硬的語氣成分。一般用于粗野無禮呼喊的句首。如:①“嗐!你給爺站住!”②“嗐!還錢?!雹邸皢悖瑔?/SPAN>!姓劉的……。”它的使用范圍大致應同于“呔”。

    ()咿、口依、咦、噫

    1.“咿”、“口依”均為襯詞,但也要根據(jù)不同的句式或語言環(huán)境、習慣區(qū)別使用,以將唱詞襯托得更加活潑。如①“咿呼呀呼咳呼咳”  ②“口依么呀嘚口外嘚口外”③“啊口依呀——”。

    2.“咦”、“噫”以感嘆的成分為重,但也有區(qū)別。“咦”的發(fā)聲短促,“噫”的發(fā)聲拖長。如:①“咦!看你,濺了我一身泥?!雹凇班妗@還了得!”③“噫吁兮——”。

     ()嘞、了、啦

    這三個字的使用應注意它們之間細微的語音差別以及分別用于問句、反詰句、陳述句之中。如:①“你今兒個這是怎么嘞?”②“我怎么啦?”③“我去了一趟?!?/SPAN>

     ()哪、吶、呢

    此三字“哪”、“呢”多用于疑問句。如:①“你去哪圪呀? ②“這該怎么辦呢?”“吶”有無奈和感嘆的因素。③“他這么干,就是告訴你要錢吶!

    ()其他諸如此類的字、詞還有很多、很多組。如:“哦、呃、嗯、噢”,“哈、呵、嗬”,“嘛、么、嗎”,“啊呀、哎喲、噯唷”等等。凡此種種,都是需要細心體悉,精心駕馭的。君不見,魯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描寫孔乙己三次付給咸亨酒店老板酒錢的動作,就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動詞。第一次是“掏”出,第二次是“拍”出,最后一次則是“摸”出。三個不同的字便將主人公三種不同境況,三種不同心緒活靈活現(xiàn)地烘托了出來。讀者閱讀至此,真有一種身臨其境,親眼看見的感覺。我以為,這種獨具匠心的上下求索精神,是應該注入到今天二人臺劇本的整合、編纂工作實踐之中的。

    綜上所述,二人臺劇()目中的詞、字與其他劇()及其他文學作品一樣,每一個詞、字都有著不完全相同情感、情緒的蘊涵和不完全等同程度的展露。準確選用就將能夠把是時、是人、是地的情感色彩、環(huán)境氛圍烘托出來,再現(xiàn)出來,使之異彩紛呈。

    (作者單位:呼和浩特鐵路局史志辦)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 (文化大觀)漫議二人臺藝術魅力的人文本原兼及劇本的文字選用
  • 中國二人臺藝術的發(fā)端、發(fā)跡及其勃興,經(jīng)歷了漫長的悠悠歲月,它的發(fā)展、流傳又經(jīng)歷了坎坷跋涉的艱苦歷程。它所波及、影響的地域覆蓋了中國西部晉、陜、冀、寧和今天內(nèi)蒙古中西部地區(qū)(即原綏遠省轄區(qū))的廣大農(nóng)村、牧區(qū)。粗略統(tǒng)計有70多個旗縣市區(qū)、1 500多萬人口。二人臺藝術歷經(jīng)近兩個世紀的時空,以其永不衰竭的無窮魅力,深為這一帶各階層人民酷愛。它更如同在一泓靜水之中投石,不斷地激蕩起漣漪,形成一圈兒、一圈兒的波紋,呈現(xiàn)出向更廣闊領域擴展開去的態(tài)勢。二人臺藝術發(fā)祥地域的黎民百姓,上至年逾古稀的謙謙長者,下及咿呀學語的矇矇孩提,幾乎人人都能熟稔地哼唱幾句二人臺劇()的片斷。二人臺劇()曾經(jīng)是,現(xiàn)如今依然是這一帶人民大眾精神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對于這種發(fā)人深省的社會現(xiàn)象,對于二人臺藝術魅力的根源所在,探究起來受其輻射和折射的因素固然是多重的、復合的。但是,我以為其最根本的一點,在于滋養(yǎng)這一藝術的源頭活水,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用獨具民族特色的音樂和獨具地域特點的語言折射出生活本身潛藏在深層次之中的豐富內(nèi)涵,它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現(xiàn)實生活堅實的土壤之中。人,皆有七情六欲。這一點,今之人與古之人是息息相通的,是一脈相承的。回眸“逝者如斯”的歲月,這一帶熱土上的人們那些無奈的啜泣和呻吟;那些憤怒的抗爭和吶喊;那些無忌、無畏擁抱愛的真誠、熾烈;那些奮力挖掘美好的勤奮;那些潑灑血淚的驚心動魄;那些揮汗如雨的動人場景;這一切、一切真摯的、純樸的、善良的、憨厚的以及雄渾的、粗獷的,以至是逾越理性,近似原始的情感宣泄,在二人臺劇()目中都有著厚重的沉積和真實的展露。真實的情感是勿須描述與描繪的,愈是直白、坦誠,便愈具有啟人心扉的魅力。

    二人臺屬于“下里巴人”自己的文學藝術。它帶著“離離原上草”的芬芳、質(zhì)樸,它帶著母親河兩岸泥土的馨香、厚重,樸實無華、魅力持久、耐人尋味。也曾有人認為它“俗”,認為它直白而不含蓄,甚至于直白得令人覺得“俗不可耐”??墒?,真正配稱之為學者、學問家的人卻認定它有挖掘不盡的藝術蘊藏。歷史上各個時期不勝枚舉的高人雅士、名人達人、賢者哲人,一經(jīng)接觸二人臺藝術,便無一不被它深邃、厚重的人文本原所感染,無一不被它赤條條地、無遮掩地展示人性而有所悟動。并由這種感染和悟動萌生性靈,迸發(fā)出更高品位的藝術奇葩。追根溯源,蓋因為它承襲著中華古老文化的淵藪。它是農(nóng)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相撞擊迸射出來的絢麗火花,它是各民族文化相結合孕育而成的產(chǎn)物,它的肌體之中濃縮著中華原生文化的藝術基因。

    惟鑒于此,二人臺藝術有著人力無法逆轉,無法左右,也無法憑暴力扼殺的頑強生命活力。憶昔極“左”思潮泛濫,極“左”路線猖獗的時日,二人臺藝術曾橫遭劫難。它被斥之為“流氓曲藝”、“淫詞爛調(diào)”,是“應該用革命的鐵掃帚掃進歷史垃圾堆”的“糟粕”。更有甚者,將其誣之為“毒草”,聲嘶力竭地要把它“斬盡殺絕”,“斬草除根”。然而,二人臺藝術卻能夠迎著逆風的凜冽,頂著黑云的高壓,始終頑強而瀟灑地挺立在人間,并且當陰霾蕩盡,在“雙百”方針和“二為”方向滋潤著的百花園里彰顯出“老樹陳柯發(fā)新蕊”的第二青春。

    于是,許許多多矢志獻身于創(chuàng)建文化大省區(qū)的各級領導和志士仁人,不約而同地將敏銳的目光投向了二人臺這塊先人留贈給我們的、幾經(jīng)罹難、幾乎沉淪的瑰寶。這一批有識之士,對于追尋二人臺傳統(tǒng)藝術的真髓,有著魂牽夢繞般心心相印的感悟。遂異口同聲提出了“搶救二人臺藝術”、“傳承二人臺藝術”的強烈呼吁和倡導。在群情激昂、聲浪不斷高漲的推進之下,搶救二人臺、傳承二人臺的壯麗事業(yè),不僅已被提到了議事日程,而且呈現(xiàn)出方興未艾、如火如荼之勢,正在奮力地踽踽前進著。

    搶救、傳承二人臺藝術的意義,絕不在于僅僅停滯在對這一小小劇種的挖掘、整合上。而是要通過對這一小小劇種、劇()目的搜集,挖掘、整理,追根溯源,在于探尋這一帶廣袤地域苦難而深情熱土的演進歷程;探尋這一方熱土上勞苦大眾的艱苦奮斗與悲歡離合;探尋這一方熱土上政治、軍事、文化對社會的制約和推進,以及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求生存、圖發(fā)展的奮斗軌跡。這些值得令人認真探尋的一切,二人臺藝術都有著沉重的荷載和真實的記錄。通過搜集、挖掘,使它藝術魅力的人文本原得以弘揚,得以傳承。并且通過對歷史文化訊息的弘揚、傳承,使今之人能夠借此深切地感悟到這一方水土的地域文化精神以及這一地域人們生息繁衍的“源頭活水”。這些與我們今天大力提倡的“以人為本”理念和“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是有著內(nèi)在關聯(lián)的。為此,我以為,搜集、挖掘、整合工作,服務于現(xiàn)實的積極意義和傳承后世的深遠歷史影響,乃是巨大的。其意義和價值,遠遠超越保存劇()目本身。

    基于以上思考,我以為搶救二人臺、傳承二人臺,確實是一項震古鑠今,裨益當代,惠及后世,無量功德的事業(yè)。但是,它卻又是一項艱苦卓絕、浩瀚繁瑣,必須深入進去進行細致入微的工作。因為,檢索和剖析二人臺藝術魅力的人文本原還必須從搜集、挖掘、整理、編纂劇本入手。傳統(tǒng)劇本是厚重的晉陜冀民人到塞外謀生這部移民史之荷載物的載體。這其中關鍵的問題有二。一是劇本的搜集、搶救。眾所周知,二人臺藝術發(fā)祥于沒有念過書、甚至是根本不認識文字的普通百姓這樣一個群體之中。起初,它的生成、繁衍與流傳,根本沒有什么劇本可言,完全是仰仗老一輩藝人的口傳心授和晚一輩藝人心有靈犀的心領神會。今天搜集、挖掘、整合這一藝術成果,只能靠尚且健在的一代藝術人才的口述而筆錄下來。這個過程就難免有疏漏、謬誤和訛傳之處。二是整理、編纂劇本,是將口述的精彩內(nèi)容用文字展示出來的。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是文字表述。勿庸贅言,二人臺藝術所以能夠深入人心、撼人魂魄,是因為它那撩撥人心扉的音樂;是因為它那精湛絕倫的表演;是因為它那高亢雄渾或婉轉如訴的優(yōu)美唱腔;還有就是它那質(zhì)樸無華、細膩而又形象詼諧的語言。這四大要素可謂是撐起二人臺藝術的“四大支柱”,自然,是缺一不可的,而要把傳統(tǒng)劇()目整合、編纂成權威性的劇本,劇本文字的駕馭、使用便成為一個重中之重的突出問題。其關鍵就是要謹防筆下失真。

    須知,觀摩演出同閱讀劇本之間是有相當大差異的。整合、編纂而成的劇本,就要力爭做到讓讀者閱讀時產(chǎn)生如同身臨其境觀看演出的效果。而要達到這一步就必須在形成劇本的過程中,對使用的每一個文字認真駕馭,耐心細致推敲、遴選。務使其準確無誤,不可馬虎草率,想當然,更戒臆測或將今天之語言習慣和普通話中的規(guī)范詞語、用語、書面語匯、官話強加在傳統(tǒng)作品中。惟其如此,方可望再現(xiàn)二人臺藝術傳神場景的精彩;方可望二人臺藝術魅力的人性化的再度升華。也才能無憾地說將傳統(tǒng)的藝術瑰寶奉獻給了今天熱愛它的讀者,傳遞給了后來的人們。也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搶救”和“傳承”的初衷。

    傳統(tǒng)二人臺劇()目的民族特色、地域特點十分濃郁,方言土語和俚語使用頻繁,而且大多在通用的漢字中很難找到讀音與意義完全吻合的字,須認真斟酌并力求統(tǒng)一、規(guī)范。尤其是襯詞、語氣詞、象聲詞俯拾皆是,幾乎每一出戲中都要出現(xiàn)。有人認為,這些詞字無關大局,不必拘泥,只要是同音、近音的字用哪一個都可以;也有人主張同音、近音字中選用筆畫最少、最簡單的,并且以此標準統(tǒng)一所有的劇本。對于這些論斷,我未能茍同。我認為,應該是帶著這個問題深入到每一個劇()目之中,進行仔細琢磨、忖度、推敲。我覺察出二人臺劇()目中方言、土語、俚語、襯詞、語氣詞、象聲詞巧妙、靈活地使用,正是二人臺藝術魅力形成的精髓,它在不同的劇()目中有著獨特的、不可相互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使用的得當,它能使一句唱詞頓然擲地生輝;反之,也能使之成為敗筆。繼而論之,如果全劇()的詞、字使用得當,便能使整出戲渾然天成、白璧無瑕;反之,也會使整出戲黯然失色、索然無味。因此,在這些字、詞的使用上不能僅僅滿足于“過得去”,而要做到“過得硬”。

    進而細忖之,中國漢字之多居世界各種文字之最,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所表達的意思絕對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使是一對同義詞,它們之間也有著微妙的、極其細微的差異,甚至是令人難以區(qū)分的差異。為此,只有在浩若繁星的文字中選用最準確的“這一個”,才能最準確地再現(xiàn)多姿多彩的生活,才能最準確地傳達豐富細膩的情感。這便是詩圣杜甫為什么要“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原因。郭沫若的扛鼎劇作《屈原》問世之后轟動劇壇,精彩演出經(jīng)久不衰??墒?,郭老對其劇本中每一句臺詞的每一個字仍不放棄精益求精的推敲和錘煉。一次演出前,飾演屈原的藝術大師焦菊隱對自己的一句臺詞頓有所悟,他對郭老說:“‘宋玉,你是無恥文人!’這一句,是否改成‘宋玉!你這無恥文人!’更好些?”郭老聽罷,拍手叫絕,當場改定,這一場的演出效果果然勝于先前。郭老對此念念不忘,稱焦菊隱為“一字之師”。可見,劇本文字的遴選、使用,對于演出和閱讀的效果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有著多么大的反差!

    據(jù)筆者一己之感知和感悟,僅就二人臺劇本中襯詞、語氣詞、象聲詞的選用,略舉以下數(shù)例,提出幾點個人的淺見陋識。以期拋磚引玉并望引起諸多大方之家的重視。

    ()哎、噯、唉

    這三個字同音或近音,但不應隨意通用,更不應以筆畫少的取代其他。

    1.“哎”,無實際意義,僅為發(fā)聲,一般用于襯詞中。如:“哎咳哎咳喲……”

    2.“噯”,有呼喚和應答兩種含義。如:①“噯!你等等我?!雹凇皣?,我在這兒吶?!?/SPAN>

    3.“唉”,有感嘆的情感和情緒成分。如:①“唉!我小子生來命苦?!雹凇斑@下全完了!唉?!?/SPAN>  ③“唉!一言難盡啊!

    ()咳、嗨、嘿、嗐

    這四個字也似同音或近音,但也不宜通用。

    1.“咳”,為一個約定俗成的借用字。它的正音讀作ké,注釋為“咳嗽”。

    二人臺劇本將其借用,讀作hai,屬約定俗成。但須使用恰當。我以為,一般用在襯詞中。如:“……哎咳哎咳喲”;若在句首,用于起興的作用,則應用“嗨”,以免與咳嗽的“咳”混淆。

    2.“嗨”,為一個可通融使用的字。它可用于句首,也可用于襯詞中,還可表達語氣。如:①“嗨,進去啦!”②“噯嗨噯嗨喲……”{3}“嗨!你不要跑得太快!

    3.“嘿”,為象征發(fā)聲。如①輕聲地笑“嘿嘿”②“嘿,進來哇。”③帶著輕蔑的意思,“嘿!那家伙真不是個東西?!?/SPAN>

    4.“嗐”,有粗魯、生硬的語氣成分。一般用于粗野無禮呼喊的句首。如:①“嗐!你給爺站住!”②“嗐!還錢?!雹邸皢?,嗐!姓劉的……?!彼氖褂梅秶笾聭凇斑尽薄?/SPAN>

    ()咿、口依、咦、噫

    1.“咿”、“口依”均為襯詞,但也要根據(jù)不同的句式或語言環(huán)境、習慣區(qū)別使用,以將唱詞襯托得更加活潑。如①“咿呼呀呼咳呼咳”  ②“口依么呀嘚口外嘚口外”③“啊口依呀——”。

    2.“咦”、“噫”以感嘆的成分為重,但也有區(qū)別?!斑住钡陌l(fā)聲短促,“噫”的發(fā)聲拖長。如:①“咦!看你,濺了我一身泥?!雹凇班妗@還了得!”③“噫吁兮——”。

     ()嘞、了、啦

    這三個字的使用應注意它們之間細微的語音差別以及分別用于問句、反詰句、陳述句之中。如:①“你今兒個這是怎么嘞?”②“我怎么啦?”③“我去了一趟。”

     ()哪、吶、呢

    此三字“哪”、“呢”多用于疑問句。如:①“你去哪圪呀? ②“這該怎么辦呢?”“吶”有無奈和感嘆的因素。③“他這么干,就是告訴你要錢吶!

    ()其他諸如此類的字、詞還有很多、很多組。如:“哦、呃、嗯、噢”,“哈、呵、嗬”,“嘛、么、嗎”,“啊呀、哎喲、噯唷”等等。凡此種種,都是需要細心體悉,精心駕馭的。君不見,魯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描寫孔乙己三次付給咸亨酒店老板酒錢的動作,就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動詞。第一次是“掏”出,第二次是“拍”出,最后一次則是“摸”出。三個不同的字便將主人公三種不同境況,三種不同心緒活靈活現(xiàn)地烘托了出來。讀者閱讀至此,真有一種身臨其境,親眼看見的感覺。我以為,這種獨具匠心的上下求索精神,是應該注入到今天二人臺劇本的整合、編纂工作實踐之中的。

    綜上所述,二人臺劇()目中的詞、字與其他劇()及其他文學作品一樣,每一個詞、字都有著不完全相同情感、情緒的蘊涵和不完全等同程度的展露。準確選用就將能夠把是時、是人、是地的情感色彩、環(huán)境氛圍烘托出來,再現(xiàn)出來,使之異彩紛呈。

    (作者單位:呼和浩特鐵路局史志辦)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