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 【歷史一葉】杜甫與玄宗
  •  

    歷史上有兩個盛唐,一個是政治的,一個是詩歌的。政治上的盛唐以玄宗“開元盛世”為頂峰,止于“安史之亂”爆發(fā)。詩歌上的盛唐則以“安史之亂”以后杜甫的創(chuàng)作為極致,止于大歷五年杜甫辭世。

    玄宗年長杜甫27歲,杜甫降生時,玄宗還是睿宗朝的太子。再往前幾年,太子還是臨淄王李隆基,一個面臨覆巢之災(zāi)的宗室——他的伯父中宗皇帝暴崩,他的父親相王本來最有資格繼位,但李唐此時的實權(quán)操控在韋皇后手中,她準備另立幼帝,像婆婆武則天一樣垂簾聽政。相王束手無策,反倒是他的三兒子李隆基挺身而出,聯(lián)合太平公主和幾名禁軍將領(lǐng),驟然發(fā)難,誅殺韋后及其黨羽,使父親相王登上帝位,自己則成為太子。待他繼位后,迅即以武力清掃武韋余黨,將曾經(jīng)的盟友太平公主賜死,徹底奪回李氏旁落已久的君權(quán)。玄宗在宮廷斗爭中心機之深沉、決斷之勇毅、手段之強硬,毫不亞于他的曾祖、太宗李世民。

    不僅如此,玄宗即位后勵精圖治,把中國社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史稱“開元盛世”。其時大唐疆域遼闊,向西綿延直至廣漠的中亞腹地。安西、北庭都護府在瀚海中守護著帝國的榮耀,成就了無數(shù)英雄戰(zhàn)功和慷慨詩篇。李氏皇帝被各族胡人尊為“天可汗”,成為天下共主。大唐內(nèi)地物阜民熙,社會安定。史書記載,“京師米價斛不盈二百,絹布如之”,“行人萬里,不持寸刃”。青少年時代的杜甫,沐浴在“開元盛世”的光輝中,從弱冠之年起,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漫游。所到之處,盡是山河壯麗、人文錦繡,這無疑激發(fā)了青年杜甫的凌云壯志,《望岳》《胡馬》《畫鷹》等詩歌作品中,無不透露出睥睨天下的意態(tài)。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時期的杜甫,對玄宗懷有一種狂熱的崇拜,如他后來詩中所寫,他對皇帝的熱愛是“葵藿向太陽,物性固莫奪”,他的政治抱負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盛唐,是一個人人懷著“大唐夢”的熱血時代。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遼闊的西北邊庭,給了熱血男兒們建功立業(yè)的夢想和機緣。高適做掌書記,岑參為判官,都累遷而成大吏,這就是“大唐夢”活生生的范例。愿意由文章入仕的,大唐設(shè)有名目繁多的科舉,總有一款適合你。但杜甫既不投筆從戎,也不熱心科舉,可能是在家庭的壓力下,心不在焉地應(yīng)過貢舉。大唐文人科舉必先“干謁”——也就是結(jié)交顯貴求得援引,這在當時既是“潛規(guī)則”,也是“明規(guī)則”。當別人競相奔走于王侯宅第時,杜甫卻漫游在吳越和齊趙大地,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幾乎等于自動放棄了科舉仕進之路。需知,驚才絕艷如王維,也要靠公主的提攜才能金榜題名。但杜甫所謀者大,并不汲汲于富貴,因而敢于“不走尋常路”。天寶十載,四十歲的杜甫獻《三大禮賦》,引起了玄宗的特別注意,命他待制集賢院。應(yīng)該說,這是杜甫政治生涯中春風得意的一筆。那時他正在盛年,錦心繡口自不待言,難得的是既通曉上層政治的運作規(guī)則,又沒有一般文人不通世務(wù)的毛病,一言而動九重,前程不可限量。

    這是杜甫與玄宗最為直接的一次交集??上У氖?,杜甫錯過了報效玄宗的最佳時機。天寶以來,享國日久的玄宗已然喪失“革命斗志”,在德、政兩方面都失去自制力,納兒媳楊玉環(huán)為妃,任用“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為相,成為他畢生最大的兩個污點?!伴_元盛世”的余輝正在漸漸褪去,唐帝國黨中央的政治氣候,日漸透出黑云壓城的不祥之兆。正是在楊氏兄妹、李林甫和安祿山三股政治勢力的復雜互動中,安祿山得以坐大并發(fā)動叛亂?!鞍彩分畞y”固然有其更加宏大的解釋,但直接的動因無非如此。呂思勉《隋唐五代史》認為,“唐人本好黨援進取,林甫尤耽寵固權(quán),茍患失之,不惜舉國事以為之殉,而朝局不可問矣”。在這樣的政治氣氛下,只有培植羽翼,誰肯拔擢國士?經(jīng)過漫長的四年待制,杜甫只得到一個河西縣尉的任命,他堅辭不就,幾個月后又被發(fā)落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的閑職。對這次跡近搪塞的“重用”,杜甫以充滿自嘲的心態(tài)寫道:“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耽酒須微祿,狂歌托圣朝。故山歸興盡,回首向風飆。”(《官定后戲贈》)戲謔和自我解嘲背后,滿腔的憤懣、失意清晰可見。也許在此時,他對玄宗的崇拜已經(jīng)像雙十一的淘寶貨,狠狠打了折扣。在李林甫之流的播弄下,杜甫的政治理想幾近崩潰。一個“倉庫管理科長”或可捉幾只碩鼠,但要整理大唐河山就勉為其難了,不“耽酒”又能如何?

    國家不幸詩家幸,就在杜甫入仕的這一年——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安史之亂”爆發(fā)了!無論“天可汗”玄宗還是小公務(wù)員杜甫,都對叛亂猝不及防。玄宗倉惶西逃,竟然未及通知群臣,導致大量官員被叛軍俘獲,其中就包括杜甫。對于兩人的命運,這場叛亂都是一座分水嶺。“馬嵬之變”家喻戶曉,毋庸贅言。第二年夏天,留守京畿的太子李亨稱帝,是為肅宗,玄宗被迫當了太上皇。一朝天子一朝臣,玄宗還京后,又被權(quán)臣李輔國劫遷西內(nèi),即《長恨歌》所云“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之地,形同軟禁。沒多久,玄宗崩,大概是老死了吧!

    至于杜甫,則僥幸逃出了叛軍控制,潛至鳳翔“行在”,被急于收拾人心的肅宗封為左拾遺。杜甫在肅宗手下奉職三年,期間被下獄、遭貶謫,終于自動離職,恢復了布衣之身。其后雖經(jīng)嚴武薦舉,掛了個工部員外郎的頭銜,但充其量只是給嚴武當了幾年幕僚,再未廁身官場。晚年杜甫,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整個過程,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遂使他命途多舛、衰年多病、親朋四散、貧苦無依,直至冷雨孤舟、客死瀟湘。高遠理想與嚴酷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使他迸發(fā)出了橫絕今古的詩性光輝,以驚人的速度和質(zhì)量噴吐著各種體裁的詩歌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因?qū)ι鐣畹纳羁谭从扯荒繛椤霸娛贰?,在藝術(shù)性上也達到了中國有詩以來的頂峰?!鞍彩分畞y”就像一道霹靂閃電,驚散了梨園春夢,卻激活了“詩圣”老杜;終結(jié)了政治之盛唐,卻成就了詩歌之盛唐。

    杜甫對于皇帝的態(tài)度,值得再多說兩句。忠君是封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忠君即是愛國,愛國必須忠君。以古代文人而論,對皇帝多屬愚忠和詐忠。愚忠者不論對什么樣的皇帝,哪怕悖亂如隋煬帝、荒唐如蜀后主,都無條件地效忠。他們所效忠的其實也并非龍椅上的皇帝,而是甘為愚忠者的殉葬情結(jié)。正如黑格爾所言,信仰是完全屬于我自己的內(nèi)在確定性——如果愚忠也算一種信仰的話。至于詐忠者,并不管忠字幾筆幾畫,只是唱著忠孝節(jié)義的高調(diào)忽悠名利。杜甫的存在屬于小概率事件:既不愚忠也不詐忠,他對皇帝是有所揀擇、有所要求的。我把杜甫這種態(tài)度稱為直忠,他并不無條件地忠于哪個皇帝,而是永遠忠于天下蒼生。杜甫被貶謫后棄官出走,并不因為自身遭際,而是看透了肅宗的昏聵,認定他不值得自己再為之付出。這種公然擇君而輔的行徑,對封建衛(wèi)道士來說,毀三觀、滅五倫,殺傷力可想而知有多恐怖。

    作為一個典型的愚忠者,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就對杜甫恨之入骨。抗清失敗后,他隱居湘西,以明室遺民自居。對杜甫直言美刺的詩風,王夫之激烈反對?!蹲跃└胺钕瓤h詠懷五百字》《三吏》《三別》、前后《出塞》等杰作,都受到他的批評。他認為“夔府詩”“尤入俗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則“為宋人謾罵之祖,定是風雅一厄?!蓖醴蛑倘皇且粋€有民族氣節(jié)的大學問家、思想家,但他對杜甫的非難,卻暴露出一個愚忠者磕頭如搗蒜式的畸形審美心態(tài)。匍匐在龍椅下,他們連是非都沒有,談什么美丑?更有甚者,王夫之直接攻擊杜甫人格,把詩藝上的不同認識歸結(jié)為“皆此老人品、心術(shù)、學問大敗闕處”。而對人品真正敗壞的沈佺期、宋之問之流的作品,尤其是對他們的應(yīng)制詩,王夫之卻又大加褒揚。這一切無非是因為愚忠和直忠的矛盾,才釀成了這場隔著一千年時空的仇恨和詬戾。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1200多年過去了,橫亙在小公務(wù)員杜甫和大唐皇帝玄宗之間的鴻溝,已被歷史的塵煙信手抹平。我們終于可以把二人相提并論,甚至重新衡估。

     

    (作者單位:民航中南地區(qū)管理局)

     

  • 聲明: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 【歷史一葉】杜甫與玄宗
  •  

    歷史上有兩個盛唐,一個是政治的,一個是詩歌的。政治上的盛唐以玄宗“開元盛世”為頂峰,止于“安史之亂”爆發(fā)。詩歌上的盛唐則以“安史之亂”以后杜甫的創(chuàng)作為極致,止于大歷五年杜甫辭世。

    玄宗年長杜甫27歲,杜甫降生時,玄宗還是睿宗朝的太子。再往前幾年,太子還是臨淄王李隆基,一個面臨覆巢之災(zāi)的宗室——他的伯父中宗皇帝暴崩,他的父親相王本來最有資格繼位,但李唐此時的實權(quán)操控在韋皇后手中,她準備另立幼帝,像婆婆武則天一樣垂簾聽政。相王束手無策,反倒是他的三兒子李隆基挺身而出,聯(lián)合太平公主和幾名禁軍將領(lǐng),驟然發(fā)難,誅殺韋后及其黨羽,使父親相王登上帝位,自己則成為太子。待他繼位后,迅即以武力清掃武韋余黨,將曾經(jīng)的盟友太平公主賜死,徹底奪回李氏旁落已久的君權(quán)。玄宗在宮廷斗爭中心機之深沉、決斷之勇毅、手段之強硬,毫不亞于他的曾祖、太宗李世民。

    不僅如此,玄宗即位后勵精圖治,把中國社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史稱“開元盛世”。其時大唐疆域遼闊,向西綿延直至廣漠的中亞腹地。安西、北庭都護府在瀚海中守護著帝國的榮耀,成就了無數(shù)英雄戰(zhàn)功和慷慨詩篇。李氏皇帝被各族胡人尊為“天可汗”,成為天下共主。大唐內(nèi)地物阜民熙,社會安定。史書記載,“京師米價斛不盈二百,絹布如之”,“行人萬里,不持寸刃”。青少年時代的杜甫,沐浴在“開元盛世”的光輝中,從弱冠之年起,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漫游。所到之處,盡是山河壯麗、人文錦繡,這無疑激發(fā)了青年杜甫的凌云壯志,《望岳》《胡馬》《畫鷹》等詩歌作品中,無不透露出睥睨天下的意態(tài)。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時期的杜甫,對玄宗懷有一種狂熱的崇拜,如他后來詩中所寫,他對皇帝的熱愛是“葵藿向太陽,物性固莫奪”,他的政治抱負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盛唐,是一個人人懷著“大唐夢”的熱血時代。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遼闊的西北邊庭,給了熱血男兒們建功立業(yè)的夢想和機緣。高適做掌書記,岑參為判官,都累遷而成大吏,這就是“大唐夢”活生生的范例。愿意由文章入仕的,大唐設(shè)有名目繁多的科舉,總有一款適合你。但杜甫既不投筆從戎,也不熱心科舉,可能是在家庭的壓力下,心不在焉地應(yīng)過貢舉。大唐文人科舉必先“干謁”——也就是結(jié)交顯貴求得援引,這在當時既是“潛規(guī)則”,也是“明規(guī)則”。當別人競相奔走于王侯宅第時,杜甫卻漫游在吳越和齊趙大地,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幾乎等于自動放棄了科舉仕進之路。需知,驚才絕艷如王維,也要靠公主的提攜才能金榜題名。但杜甫所謀者大,并不汲汲于富貴,因而敢于“不走尋常路”。天寶十載,四十歲的杜甫獻《三大禮賦》,引起了玄宗的特別注意,命他待制集賢院。應(yīng)該說,這是杜甫政治生涯中春風得意的一筆。那時他正在盛年,錦心繡口自不待言,難得的是既通曉上層政治的運作規(guī)則,又沒有一般文人不通世務(wù)的毛病,一言而動九重,前程不可限量。

    這是杜甫與玄宗最為直接的一次交集??上У氖牵鸥﹀e過了報效玄宗的最佳時機。天寶以來,享國日久的玄宗已然喪失“革命斗志”,在德、政兩方面都失去自制力,納兒媳楊玉環(huán)為妃,任用“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為相,成為他畢生最大的兩個污點?!伴_元盛世”的余輝正在漸漸褪去,唐帝國黨中央的政治氣候,日漸透出黑云壓城的不祥之兆。正是在楊氏兄妹、李林甫和安祿山三股政治勢力的復雜互動中,安祿山得以坐大并發(fā)動叛亂?!鞍彩分畞y”固然有其更加宏大的解釋,但直接的動因無非如此。呂思勉《隋唐五代史》認為,“唐人本好黨援進取,林甫尤耽寵固權(quán),茍患失之,不惜舉國事以為之殉,而朝局不可問矣”。在這樣的政治氣氛下,只有培植羽翼,誰肯拔擢國士?經(jīng)過漫長的四年待制,杜甫只得到一個河西縣尉的任命,他堅辭不就,幾個月后又被發(fā)落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的閑職。對這次跡近搪塞的“重用”,杜甫以充滿自嘲的心態(tài)寫道:“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耽酒須微祿,狂歌托圣朝。故山歸興盡,回首向風飆?!保ā豆俣ê髴蛸洝罚蛑o和自我解嘲背后,滿腔的憤懣、失意清晰可見。也許在此時,他對玄宗的崇拜已經(jīng)像雙十一的淘寶貨,狠狠打了折扣。在李林甫之流的播弄下,杜甫的政治理想幾近崩潰。一個“倉庫管理科長”或可捉幾只碩鼠,但要整理大唐河山就勉為其難了,不“耽酒”又能如何?

    國家不幸詩家幸,就在杜甫入仕的這一年——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安史之亂”爆發(fā)了!無論“天可汗”玄宗還是小公務(wù)員杜甫,都對叛亂猝不及防。玄宗倉惶西逃,竟然未及通知群臣,導致大量官員被叛軍俘獲,其中就包括杜甫。對于兩人的命運,這場叛亂都是一座分水嶺?!榜R嵬之變”家喻戶曉,毋庸贅言。第二年夏天,留守京畿的太子李亨稱帝,是為肅宗,玄宗被迫當了太上皇。一朝天子一朝臣,玄宗還京后,又被權(quán)臣李輔國劫遷西內(nèi),即《長恨歌》所云“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之地,形同軟禁。沒多久,玄宗崩,大概是老死了吧!

    至于杜甫,則僥幸逃出了叛軍控制,潛至鳳翔“行在”,被急于收拾人心的肅宗封為左拾遺。杜甫在肅宗手下奉職三年,期間被下獄、遭貶謫,終于自動離職,恢復了布衣之身。其后雖經(jīng)嚴武薦舉,掛了個工部員外郎的頭銜,但充其量只是給嚴武當了幾年幕僚,再未廁身官場。晚年杜甫,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整個過程,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遂使他命途多舛、衰年多病、親朋四散、貧苦無依,直至冷雨孤舟、客死瀟湘。高遠理想與嚴酷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使他迸發(fā)出了橫絕今古的詩性光輝,以驚人的速度和質(zhì)量噴吐著各種體裁的詩歌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因?qū)ι鐣畹纳羁谭从扯荒繛椤霸娛贰保谒囆g(shù)性上也達到了中國有詩以來的頂峰?!鞍彩分畞y”就像一道霹靂閃電,驚散了梨園春夢,卻激活了“詩圣”老杜;終結(jié)了政治之盛唐,卻成就了詩歌之盛唐。

    杜甫對于皇帝的態(tài)度,值得再多說兩句。忠君是封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忠君即是愛國,愛國必須忠君。以古代文人而論,對皇帝多屬愚忠和詐忠。愚忠者不論對什么樣的皇帝,哪怕悖亂如隋煬帝、荒唐如蜀后主,都無條件地效忠。他們所效忠的其實也并非龍椅上的皇帝,而是甘為愚忠者的殉葬情結(jié)。正如黑格爾所言,信仰是完全屬于我自己的內(nèi)在確定性——如果愚忠也算一種信仰的話。至于詐忠者,并不管忠字幾筆幾畫,只是唱著忠孝節(jié)義的高調(diào)忽悠名利。杜甫的存在屬于小概率事件:既不愚忠也不詐忠,他對皇帝是有所揀擇、有所要求的。我把杜甫這種態(tài)度稱為直忠,他并不無條件地忠于哪個皇帝,而是永遠忠于天下蒼生。杜甫被貶謫后棄官出走,并不因為自身遭際,而是看透了肅宗的昏聵,認定他不值得自己再為之付出。這種公然擇君而輔的行徑,對封建衛(wèi)道士來說,毀三觀、滅五倫,殺傷力可想而知有多恐怖。

    作為一個典型的愚忠者,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就對杜甫恨之入骨??骨迨『?,他隱居湘西,以明室遺民自居。對杜甫直言美刺的詩風,王夫之激烈反對。《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三吏》《三別》、前后《出塞》等杰作,都受到他的批評。他認為“夔府詩”“尤入俗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則“為宋人謾罵之祖,定是風雅一厄?!蓖醴蛑倘皇且粋€有民族氣節(jié)的大學問家、思想家,但他對杜甫的非難,卻暴露出一個愚忠者磕頭如搗蒜式的畸形審美心態(tài)。匍匐在龍椅下,他們連是非都沒有,談什么美丑?更有甚者,王夫之直接攻擊杜甫人格,把詩藝上的不同認識歸結(jié)為“皆此老人品、心術(shù)、學問大敗闕處”。而對人品真正敗壞的沈佺期、宋之問之流的作品,尤其是對他們的應(yīng)制詩,王夫之卻又大加褒揚。這一切無非是因為愚忠和直忠的矛盾,才釀成了這場隔著一千年時空的仇恨和詬戾。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1200多年過去了,橫亙在小公務(wù)員杜甫和大唐皇帝玄宗之間的鴻溝,已被歷史的塵煙信手抹平。我們終于可以把二人相提并論,甚至重新衡估。

     

    (作者單位:民航中南地區(qū)管理局)

     

  • 聲明: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