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當前位置:內蒙古區(qū)情網  /  數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1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盟市園地)民國十八年呼和浩特的災荒
  • 呼和浩特坐落在山水環(huán)繞、草木豐美的土默川平原上,背靠大青山,南臨大黑河、小黑河。在西南約八十公里處是滔滔滾滾馳名世界的黃河,它從西來,向南去,在這個平原的一角奏著洪流九曲中的塞外一曲,使呼和浩特的山川形勢更加壯觀??墒窃诳茖W技術極其不發(fā)達的舊中國,雖然呼和浩特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人民群眾卻無法利用,往往守著黃河、大黑河、小黑河,還要嘗食旱災的苦果。有時,由于陰雨連綿,造成河水泛濫,使人民群眾飽受水患的危害。另外,風災、雹災、霜災、蟲災、疾病、兵荒匪亂加上苛捐雜稅等種種天災人禍,使呼和浩特廣大群眾熬過了天災,熬不過人禍,躲過了人禍,又躲不過天災,許多人傾家蕩產,妻離子散,常常處在饑寒交迫、水深火熱的困境中。民國18年呼和浩特的災荒就反映了這種情景。

    據《綏遠通志稿》載:民國元年8月,陰雨使黑河水漲出岸,使得沿黑河坐落的24個村莊全部被淹。民國5年的春天,一場大風把白天吹得不見天日,呼和浩特一帶村莊里,農具被掀上天,碌碡被刮出幾里外,牛、羊群被吹得找不回家,損失不可勝計。民國69月,發(fā)于東三省的黑死?。ㄊ笠撸?,經過北京,傳入呼和浩特。這種病傳染快、發(fā)病急,很快從城里蔓延到鄉(xiāng)村。到11月仍不下雪,天氣冷一陣熱一陣,更利于病菌繁殖、擴散。因此,這年年底竟使火車無法運行,呼和浩特的交通一度斷絕。這場病災一直到民國73月才熄滅。慘狀前所未有,“往往全家僅余幼兒一人,親友不敢收容,聽其凍餓而死。死者尸體縱橫,窮鄉(xiāng)僻壤,有延至數月,尚未掩埋者”。

    民國15年春夏,“全境苦旱,田稼多枯”,同時又出現了戰(zhàn)亂。戰(zhàn)事在奉系、直系、晉系等軍閥組成的軍閥聯軍與馮玉祥的國民軍之間展開。起因是由于南方的國民政府在19267月誓師北伐,北方的國民軍在遙相呼應,軍閥聯軍怕受到前后夾攻,就在這年8月份傾瀉全部力量壓迫駐守北京南口一帶的國民軍。國民軍在眾寡懸殊的形勢下,被迫于8月中旬從南口西撤,十萬敗軍路過呼和浩特,退到包頭以西的五原一帶。隨后,晉軍進入呼和浩特,到11月下旬,奉軍又取代晉軍。這些軍隊“稱兵構釁之時,又復到處搜刮……糧秣供給之煩,車駝征集之眾,財務損失之多,為從來所未有”。這年,在旱災、兵災的禍害下“遂成饑饉之歲”。

     民國16年,“民以無力備種,春耕大半停輟,夏復大旱,下種之田,秋收無望,又成饑年”。可是綏遠都統(tǒng)衙門不僅不體恤民情,反而通過丈地等手段,對農民進行敲骨吸髓的盤剝。328清晨,在中共綏遠工委的組織和領導下,幾千市民、學生和工人在呼和浩特舊城南的孤魂灘,開“難民大會”,并進行游行示威。這就是呼和浩特歷史上有名的“孤魂灘事件”。

     民國17年春夏大風,旱情不減,農田又顆粒無收?!爸挟a已淪為赤貧,能自給者一村百無一二”,“逃亡鬻賣者踵相接焉”。這幅悲慘的畫面已經給民國18年罩上了一層陰影。

    除了上述災荒,呼和浩特一帶的匪災也是令人聞而生栗的。民國初年后有號稱龍虎五大山的匪首,即:陳得勝(號虎臣)、張耀(號飛龍)、小金子(名金寶山),趙半吊(名青山)、郭禿子(名春山)、徐文標(號松山)、戴海源(號茂山)組成為害。這些土匪,活動規(guī)模大。他們攻城破縣,殺人放火,奸淫虜掠,無惡不作。他們還用“請財神”的辦法勒索錢財,導致許多人家家敗人亡。小股土匪三五成群,數不勝數,尤其遇上災年,更是遍地皆匪。這些小股土匪大多晝伏夜出,干些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勾當?!督椷h通志稿》就民國十五年的匪患有清楚的記載:“天久未雨,各縣大旱,民心惶惶,各處無賴輩,三五成群,持棍行劫,名曰不浪隊,明火搶劫,遍地皆是”。到了民國18年,土匪的活動就更頻繁猖獗了。

    由于民國15年起災荒連年,有些綏遠地方人士不忍做壁上觀,組織了群眾救濟團體。隨后,綏遠省政府也成立了賑務機構。但是災情大,災民多,賑災物品少,另外有些負責賑災的官吏貪污中飽,這就使賑災活動有其名而無其實。民國十八年的災荒事實更可以告訴我們:在舊中國的災荒年景里,賑務機構根本解決不了廣大人民群眾凍餓交并的問題,人民群眾賴以生存的主要支柱只能是草根、樹皮、逃荒、要飯。

    《綏遠通志稿》記載,民國18114日上午,“歸綏、托克托、清水河各縣同時地震,以歸屬畢克齊鎮(zhèn)受災較重,……附近百里內,擺度甚大,為時約五分鐘始止。次日又震,連續(xù)二十余次”。這次地震的震中雖然不在呼和浩特,可是已經給呼和浩特帶來了不祥的開端。果真,從春天到夏天,順應了民國十五年以來的氣候,滴水未落。農民入地的籽種甚至是“以子易粟”換來的,可長出的苗卻因為干旱大部分枯死了。就在農民們感到收獲無望時,民國1881日(陰歷五月)卻意外地“得雨尺余”。農民們趕緊抓住這一時機補種莊稼,又是苗剛長出來,就發(fā)起了汪洋大水。結果農民的希望全讓大水卷走了。這次大水是呼和浩特歷史上兩次較大的水災之一。民國十八年綏遠建設廳檔案中,歸綏縣縣長張錫馀在綏遠建設廳的水災情況報告中說:“81日夜,天降淫雨,徹夜不止,山洪暴漲……”。托縣等地向綏遠建設廳報告82日的水情說:“……平地皆水,民間墻倒屋塌,黑河又暴漲三尺余,一片汪洋,全成澤國”。大雨連下了五日夜,雨大引起山洪暴發(fā)、黃河決口,大、小黑河暴漲。因為呼和浩特地勢北高南低,山洪暴發(fā),山水就順著呼和浩特的哈拉沁、紅山口、壩口子、烏素圖四條洪溝直接沖進呼和浩特。呼和浩特的水災之大可想而知。

    水災給呼和浩特造成巨大損失。歸綏縣長張錫馀在發(fā)水的第一天,即82日,就歸綏縣政府附近的情況,向綏遠建設廳發(fā)了份快電:“山洪暴漲,河水澎湃,職府后馬維林家被水沖毀正房六間,馬棚三間,損失什物甚多。又民人王同鎖菜園地七,八畝亦被淹沒。上年小西街西口所修大木橋,橋下之柱沖涮欹斜,甲子橋東頭全行潰決。職府房屋墻壁坍塌十處”。接著,歸綏市公安局長卜兆瑞也向綏遠建設廳寫來報告,說:“竊查近日以來,陰雨連綿,山水爆發(fā),職局前草橋,鈞廳旁甲子橋,均經沖毀……茲復查育嬰堂西原有淺河一道,每逢夏雨,山水多并此河下流,因水小勢緩,沿岸居民向未蒙受何等損失,此次大雨滂沱,連綿四晝夜,山水洪濤,勢甚猛烈,致將西岸居民的田地、樹木、房屋先后被水淹沒或沖塌……”。大水還把呼和浩特新城東城墻沖毀丈余。呼和浩特南部農村在發(fā)水時,由于“歸綏南境黑河合流改道,沿岸數十村,舉目汪洋,盡入水中,田禾蕩空,月余水退,腴田變?yōu)樯暗[……村民無所棲止,少入城乞食”。呼和浩特西部農村的水災情況,有當時歸綏縣西區(qū)所屬鐵帽村村主任杜發(fā),將本村被水禍害的情況向綏遠建設廳做了較為詳細的匯報,我們從中可以窺見一斑。杜發(fā)的匯報說:“不幸于六月間(陰歷),淫雨連綿,洪水爆發(fā),不但將田禾盡為淹沒,房屋亦相塌倒。真正福無雙至,禍不單來,旱災已去,水患復來,各處溝水暨黑河水已到,民村舉在一處,將舊有之壩全行刮毀,洪水一直進村,無法阻擋,將村內各戶住宅十刮九戶……”。

    水災剛過去,中秋前后,又連續(xù)數日刮起大風,氣溫驟降,霜凍過早降臨,一都分幸免于水的田禾,終于沒有躲過風摧霜凍,致使呼和浩特在這年顆粒無收。

    11月間,正值天寒地凍,龍虎五大山的魁首陳得勝聚集了五、六百匪徒,在歸綏、薩縣一帶任意搶掠。人民群眾本來在天災之下已經奄奄待斃,又不得不為逃避土匪而在冰天雪地里奔波,結果,“凍斃者極多”。

    年底照例是討債收稅的關口,地主討債自不必說,僅綏遠省政府就通過種種苛捐雜稅,向無衣無食的人民征收4 254 000千元。這筆錢一沒有用來賑濟災民,二沒有用來建設城市、發(fā)展鄉(xiāng)村生產,而是拿出3 992 000千余元用在軍費開支上,占整個稅收的90%以上。

    民國18年呼和浩特的災荒,一是承繼了民國15年以來的旱災,把呼和浩特的旱情推到高峰;二是旱災以外還有地震、水災、風災、霜災、匪災等,一樁接一樁,從年初一直到年底,三是災情重。立秋前發(fā)的大水,毀房毀地,甚至把呼和浩特周圍十幾個縣都變成了一片汪洋,致使全年顆粒無收。因此,民國18年的災荒是呼和浩特歷史上罕見的。     

    災荒期間,呼和浩特的群眾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幸。從民國十五年成“饑饉之歲”,鄉(xiāng)村饑民有能力有辦法的就紛紛往城里跑,這些饑民大多是投親靠友,后來,災荒連年,不僅本縣饑民,就連外縣也往往全村或聯合數村進入呼和浩特城內,人多到把街巷都堵塞的地步。綏遠賑務會對災荒以來呼和浩特的災民人數做了統(tǒng)計:

    民國16年,歸綏縣災民總數83 127口。

    民國17年,歸綏縣災民總數104 723口。

    民國18年,歸綏縣災民總數106 710口。

    災民人數年年有增無減。逃到城里的災民境況并好不到哪里。呼和浩特城內的奸商不放過任何漁利的機會,他們趁機哄抬糧價,民國17年的糧價已漲到小米斗價三元五、六角,面粉每斤在二角以上(銀元計算)。民國18年糧價又漲到小米斗價四元以上,白面每斤三角以上。災民們別說沒錢,就是有點錢,面對這高昂的糧價,也只有望糧興嘆了。災年里,不僅糧食價高,就連沙蓬草,綿蓬草也貴到每石五元。所以,就是以草為生,對于城市饑民也是非常困難的。既然買不起糧,吃不起草,乞討為生,又遍地災民,根本沒有要飯的地方。這樣,逼得許多災民不得不鬻妻鬻子,以求生路。因此,民國18年的人販子就發(fā)了財。據《綏遠通志稿》載,僅山西的人販子,半年就“鬻出婦女三千余,男女小孩千余”,使得平綏道上東行的客車,每天都有牽衣頓足的哭聲。不是夫妻離散,就是父子相別,令人慘不忍睹。

    鄉(xiāng)村災民的生活同樣非常艱難。開始,鄉(xiāng)民們依靠麻籽、油渣、糠秕度日,漸漸吃完了,就有各村婦女帶頭,呼兒結伴,千百成群,到原野山谷間,剝柳皮、剜草根,撿食地里一切能充饑的東西,到后來,“煮草為食者人皆譽為上富”。一位家住黃合少的老人回憶當年的情景說:“那年開春,家家就斷了糧。我媽領著我到地里挖上年沒挖凈的山藥,那些山藥經過一冬一春的雪浸風吹,一個個變得黑紫爛旦。我媽拿個破草帽殼,她拾上點,我就要過來,磕磕山藥上的土就吃,餓得真啥也不顧了。我媽一晌午撿了五六帽殼殼,拿回家碾成面面,多對些水熬稀糊糊吃。糊糊熬開了,我著急地揭鍋蓋,那爛山藥熬出來的氣味,沖得我嘔吐了一陣。家里還沒錢買鹽,一家人就那么寡吃,反正能填住點肚子就行。熬過了春天,地上長起苦菜、沙蓬,日子還好將就些??墒堑搅饲锾?,一場大水把莊稼全給沖了。我們家實在沒辦法生活,就把我賣了。那年我們村七八歲,十幾歲的娃娃多賣出去了。大人們想的是,賣出去總能有口飯,比在家干餓著強”。黃合少的例子還不算特別典型。為了活命,捕麻雀、捉野鼠、割死人身上肉吃的比比皆是,甚至上吊自殺或服毒自殺被視為很平常的事。更不堪設想的是還有人吃人的事情。當時流傳著“外甥不敢登舅舅家的門”的順口溜,意思是外甥到了舅舅家,不是賣掉就會被吃掉,有去無回。

    (呼市地方志辦公室提供)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
  • (盟市園地)民國十八年呼和浩特的災荒
  • 呼和浩特坐落在山水環(huán)繞、草木豐美的土默川平原上,背靠大青山,南臨大黑河、小黑河。在西南約八十公里處是滔滔滾滾馳名世界的黃河,它從西來,向南去,在這個平原的一角奏著洪流九曲中的塞外一曲,使呼和浩特的山川形勢更加壯觀??墒窃诳茖W技術極其不發(fā)達的舊中國,雖然呼和浩特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人民群眾卻無法利用,往往守著黃河、大黑河、小黑河,還要嘗食旱災的苦果。有時,由于陰雨連綿,造成河水泛濫,使人民群眾飽受水患的危害。另外,風災、雹災、霜災、蟲災、疾病、兵荒匪亂加上苛捐雜稅等種種天災人禍,使呼和浩特廣大群眾熬過了天災,熬不過人禍,躲過了人禍,又躲不過天災,許多人傾家蕩產,妻離子散,常常處在饑寒交迫、水深火熱的困境中。民國18年呼和浩特的災荒就反映了這種情景。

    據《綏遠通志稿》載:民國元年8月,陰雨使黑河水漲出岸,使得沿黑河坐落的24個村莊全部被淹。民國5年的春天,一場大風把白天吹得不見天日,呼和浩特一帶村莊里,農具被掀上天,碌碡被刮出幾里外,牛、羊群被吹得找不回家,損失不可勝計。民國69月,發(fā)于東三省的黑死?。ㄊ笠撸涍^北京,傳入呼和浩特。這種病傳染快、發(fā)病急,很快從城里蔓延到鄉(xiāng)村。到11月仍不下雪,天氣冷一陣熱一陣,更利于病菌繁殖、擴散。因此,這年年底竟使火車無法運行,呼和浩特的交通一度斷絕。這場病災一直到民國73月才熄滅。慘狀前所未有,“往往全家僅余幼兒一人,親友不敢收容,聽其凍餓而死。死者尸體縱橫,窮鄉(xiāng)僻壤,有延至數月,尚未掩埋者”。

    民國15年春夏,“全境苦旱,田稼多枯”,同時又出現了戰(zhàn)亂。戰(zhàn)事在奉系、直系、晉系等軍閥組成的軍閥聯軍與馮玉祥的國民軍之間展開。起因是由于南方的國民政府在19267月誓師北伐,北方的國民軍在遙相呼應,軍閥聯軍怕受到前后夾攻,就在這年8月份傾瀉全部力量壓迫駐守北京南口一帶的國民軍。國民軍在眾寡懸殊的形勢下,被迫于8月中旬從南口西撤,十萬敗軍路過呼和浩特,退到包頭以西的五原一帶。隨后,晉軍進入呼和浩特,到11月下旬,奉軍又取代晉軍。這些軍隊“稱兵構釁之時,又復到處搜刮……糧秣供給之煩,車駝征集之眾,財務損失之多,為從來所未有”。這年,在旱災、兵災的禍害下“遂成饑饉之歲”。

     民國16年,“民以無力備種,春耕大半停輟,夏復大旱,下種之田,秋收無望,又成饑年”??墒墙椷h都統(tǒng)衙門不僅不體恤民情,反而通過丈地等手段,對農民進行敲骨吸髓的盤剝。328清晨,在中共綏遠工委的組織和領導下,幾千市民、學生和工人在呼和浩特舊城南的孤魂灘,開“難民大會”,并進行游行示威。這就是呼和浩特歷史上有名的“孤魂灘事件”。

     民國17年春夏大風,旱情不減,農田又顆粒無收?!爸挟a已淪為赤貧,能自給者一村百無一二”,“逃亡鬻賣者踵相接焉”。這幅悲慘的畫面已經給民國18年罩上了一層陰影。

    除了上述災荒,呼和浩特一帶的匪災也是令人聞而生栗的。民國初年后有號稱龍虎五大山的匪首,即:陳得勝(號虎臣)、張耀(號飛龍)、小金子(名金寶山),趙半吊(名青山)、郭禿子(名春山)、徐文標(號松山)、戴海源(號茂山)組成為害。這些土匪,活動規(guī)模大。他們攻城破縣,殺人放火,奸淫虜掠,無惡不作。他們還用“請財神”的辦法勒索錢財,導致許多人家家敗人亡。小股土匪三五成群,數不勝數,尤其遇上災年,更是遍地皆匪。這些小股土匪大多晝伏夜出,干些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勾當?!督椷h通志稿》就民國十五年的匪患有清楚的記載:“天久未雨,各縣大旱,民心惶惶,各處無賴輩,三五成群,持棍行劫,名曰不浪隊,明火搶劫,遍地皆是”。到了民國18年,土匪的活動就更頻繁猖獗了。

    由于民國15年起災荒連年,有些綏遠地方人士不忍做壁上觀,組織了群眾救濟團體。隨后,綏遠省政府也成立了賑務機構。但是災情大,災民多,賑災物品少,另外有些負責賑災的官吏貪污中飽,這就使賑災活動有其名而無其實。民國十八年的災荒事實更可以告訴我們:在舊中國的災荒年景里,賑務機構根本解決不了廣大人民群眾凍餓交并的問題,人民群眾賴以生存的主要支柱只能是草根、樹皮、逃荒、要飯。

    《綏遠通志稿》記載,民國18114日上午,“歸綏、托克托、清水河各縣同時地震,以歸屬畢克齊鎮(zhèn)受災較重,……附近百里內,擺度甚大,為時約五分鐘始止。次日又震,連續(xù)二十余次”。這次地震的震中雖然不在呼和浩特,可是已經給呼和浩特帶來了不祥的開端。果真,從春天到夏天,順應了民國十五年以來的氣候,滴水未落。農民入地的籽種甚至是“以子易粟”換來的,可長出的苗卻因為干旱大部分枯死了。就在農民們感到收獲無望時,民國1881日(陰歷五月)卻意外地“得雨尺余”。農民們趕緊抓住這一時機補種莊稼,又是苗剛長出來,就發(fā)起了汪洋大水。結果農民的希望全讓大水卷走了。這次大水是呼和浩特歷史上兩次較大的水災之一。民國十八年綏遠建設廳檔案中,歸綏縣縣長張錫馀在綏遠建設廳的水災情況報告中說:“81日夜,天降淫雨,徹夜不止,山洪暴漲……”。托縣等地向綏遠建設廳報告82日的水情說:“……平地皆水,民間墻倒屋塌,黑河又暴漲三尺余,一片汪洋,全成澤國”。大雨連下了五日夜,雨大引起山洪暴發(fā)、黃河決口,大、小黑河暴漲。因為呼和浩特地勢北高南低,山洪暴發(fā),山水就順著呼和浩特的哈拉沁、紅山口、壩口子、烏素圖四條洪溝直接沖進呼和浩特。呼和浩特的水災之大可想而知。

    水災給呼和浩特造成巨大損失。歸綏縣長張錫馀在發(fā)水的第一天,即82日,就歸綏縣政府附近的情況,向綏遠建設廳發(fā)了份快電:“山洪暴漲,河水澎湃,職府后馬維林家被水沖毀正房六間,馬棚三間,損失什物甚多。又民人王同鎖菜園地七,八畝亦被淹沒。上年小西街西口所修大木橋,橋下之柱沖涮欹斜,甲子橋東頭全行潰決。職府房屋墻壁坍塌十處”。接著,歸綏市公安局長卜兆瑞也向綏遠建設廳寫來報告,說:“竊查近日以來,陰雨連綿,山水爆發(fā),職局前草橋,鈞廳旁甲子橋,均經沖毀……茲復查育嬰堂西原有淺河一道,每逢夏雨,山水多并此河下流,因水小勢緩,沿岸居民向未蒙受何等損失,此次大雨滂沱,連綿四晝夜,山水洪濤,勢甚猛烈,致將西岸居民的田地、樹木、房屋先后被水淹沒或沖塌……”。大水還把呼和浩特新城東城墻沖毀丈余。呼和浩特南部農村在發(fā)水時,由于“歸綏南境黑河合流改道,沿岸數十村,舉目汪洋,盡入水中,田禾蕩空,月余水退,腴田變?yōu)樯暗[……村民無所棲止,少入城乞食”。呼和浩特西部農村的水災情況,有當時歸綏縣西區(qū)所屬鐵帽村村主任杜發(fā),將本村被水禍害的情況向綏遠建設廳做了較為詳細的匯報,我們從中可以窺見一斑。杜發(fā)的匯報說:“不幸于六月間(陰歷),淫雨連綿,洪水爆發(fā),不但將田禾盡為淹沒,房屋亦相塌倒。真正福無雙至,禍不單來,旱災已去,水患復來,各處溝水暨黑河水已到,民村舉在一處,將舊有之壩全行刮毀,洪水一直進村,無法阻擋,將村內各戶住宅十刮九戶……”。

    水災剛過去,中秋前后,又連續(xù)數日刮起大風,氣溫驟降,霜凍過早降臨,一都分幸免于水的田禾,終于沒有躲過風摧霜凍,致使呼和浩特在這年顆粒無收。

    11月間,正值天寒地凍,龍虎五大山的魁首陳得勝聚集了五、六百匪徒,在歸綏、薩縣一帶任意搶掠。人民群眾本來在天災之下已經奄奄待斃,又不得不為逃避土匪而在冰天雪地里奔波,結果,“凍斃者極多”。

    年底照例是討債收稅的關口,地主討債自不必說,僅綏遠省政府就通過種種苛捐雜稅,向無衣無食的人民征收4 254 000千元。這筆錢一沒有用來賑濟災民,二沒有用來建設城市、發(fā)展鄉(xiāng)村生產,而是拿出3 992 000千余元用在軍費開支上,占整個稅收的90%以上。

    民國18年呼和浩特的災荒,一是承繼了民國15年以來的旱災,把呼和浩特的旱情推到高峰;二是旱災以外還有地震、水災、風災、霜災、匪災等,一樁接一樁,從年初一直到年底,三是災情重。立秋前發(fā)的大水,毀房毀地,甚至把呼和浩特周圍十幾個縣都變成了一片汪洋,致使全年顆粒無收。因此,民國18年的災荒是呼和浩特歷史上罕見的。     

    災荒期間,呼和浩特的群眾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幸。從民國十五年成“饑饉之歲”,鄉(xiāng)村饑民有能力有辦法的就紛紛往城里跑,這些饑民大多是投親靠友,后來,災荒連年,不僅本縣饑民,就連外縣也往往全村或聯合數村進入呼和浩特城內,人多到把街巷都堵塞的地步。綏遠賑務會對災荒以來呼和浩特的災民人數做了統(tǒng)計:

    民國16年,歸綏縣災民總數83 127口。

    民國17年,歸綏縣災民總數104 723口。

    民國18年,歸綏縣災民總數106 710口。

    災民人數年年有增無減。逃到城里的災民境況并好不到哪里。呼和浩特城內的奸商不放過任何漁利的機會,他們趁機哄抬糧價,民國17年的糧價已漲到小米斗價三元五、六角,面粉每斤在二角以上(銀元計算)。民國18年糧價又漲到小米斗價四元以上,白面每斤三角以上。災民們別說沒錢,就是有點錢,面對這高昂的糧價,也只有望糧興嘆了。災年里,不僅糧食價高,就連沙蓬草,綿蓬草也貴到每石五元。所以,就是以草為生,對于城市饑民也是非常困難的。既然買不起糧,吃不起草,乞討為生,又遍地災民,根本沒有要飯的地方。這樣,逼得許多災民不得不鬻妻鬻子,以求生路。因此,民國18年的人販子就發(fā)了財。據《綏遠通志稿》載,僅山西的人販子,半年就“鬻出婦女三千余,男女小孩千余”,使得平綏道上東行的客車,每天都有牽衣頓足的哭聲。不是夫妻離散,就是父子相別,令人慘不忍睹。

    鄉(xiāng)村災民的生活同樣非常艱難。開始,鄉(xiāng)民們依靠麻籽、油渣、糠秕度日,漸漸吃完了,就有各村婦女帶頭,呼兒結伴,千百成群,到原野山谷間,剝柳皮、剜草根,撿食地里一切能充饑的東西,到后來,“煮草為食者人皆譽為上富”。一位家住黃合少的老人回憶當年的情景說:“那年開春,家家就斷了糧。我媽領著我到地里挖上年沒挖凈的山藥,那些山藥經過一冬一春的雪浸風吹,一個個變得黑紫爛旦。我媽拿個破草帽殼,她拾上點,我就要過來,磕磕山藥上的土就吃,餓得真啥也不顧了。我媽一晌午撿了五六帽殼殼,拿回家碾成面面,多對些水熬稀糊糊吃。糊糊熬開了,我著急地揭鍋蓋,那爛山藥熬出來的氣味,沖得我嘔吐了一陣。家里還沒錢買鹽,一家人就那么寡吃,反正能填住點肚子就行。熬過了春天,地上長起苦菜、沙蓬,日子還好將就些。可是到了秋天,一場大水把莊稼全給沖了。我們家實在沒辦法生活,就把我賣了。那年我們村七八歲,十幾歲的娃娃多賣出去了。大人們想的是,賣出去總能有口飯,比在家干餓著強”。黃合少的例子還不算特別典型。為了活命,捕麻雀、捉野鼠、割死人身上肉吃的比比皆是,甚至上吊自殺或服毒自殺被視為很平常的事。更不堪設想的是還有人吃人的事情。當時流傳著“外甥不敢登舅舅家的門”的順口溜,意思是外甥到了舅舅家,不是賣掉就會被吃掉,有去無回。

    (呼市地方志辦公室提供)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