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老子認為,人的欲望和追求很多,但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懊c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俊保ā独献印返谒氖恼拢皩櫲枞趔@,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保ā独献印返谑拢┍H悦侨松谝灰獎?。安身(身體有所寄托)方能立命(精神有所寄托),立命才能有為。與安身立命相比,名與利是次要的;為追求名利而犯險玩命,就更不值得。(“得與亡孰病”一句中的“得”指追逐名利,“亡”指身敗名裂,“病”指憂患)世人為了滿足過度的欲望,不顧廉恥,不擇手段,不惜以性命作賭博以鋌而走險,人間種種禍患與罪惡皆由此而起。老子強調貴身,就是想針砭時弊,告誡世人:只有珍惜性命,自重自愛的人,才能經得住名利的誘惑,保全人性,在亂世中安身立命;只有這樣的人才夠資格君臨天下,保國安民。莊予以為有智慧的人應韜光養(yǎng)晦,不露圭角?!胺蚝囍F,介而離山,則不免于網(wǎng)罟之患。吞舟之魚,蕩而失水,則蟻能苦之。故鳥獸不厭高,魚鱉不厭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厭深眇而已矣?!保ā肚f子·庚桑楚》莊子還以寓言故事告誡世人不可恃才傲物:“吳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眾狙見之,恂然棄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見巧于王。王射之,敏給搏捷矢。王命相者趨射之,狙執(zhí)死。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無以汝色驕人哉?”(《莊子·徐無鬼》)老子貴身,莊子尊生。他說:“能尊生者,雖富貴不以養(yǎng)(物質待遇)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見利輕亡其身,豈不惑哉!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余緒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觀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養(yǎng)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棄生以殉物,豈不悲哉!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夫生者,豈特隨侯之重哉!”(《莊子·讓王》)莊子認為重利則輕生,重生則輕利,知足則不為利誘所惑?!翱琢酥^顏回曰:‘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顏回對曰:‘不愿仕?;赜泄庵镂迨€,足以給饘粥,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子之道足以自樂也?;夭辉甘恕???鬃鱼溉蛔內?,曰:‘善哉!回之意!丘聞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于內者,無位而不怍’。丘誦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見之,是丘之得也’?!保ㄍ希臍v史上看,利欲熏心的人不乏官居高位、富可敵國者,然而多以富貴太盛而傾覆。凡戀位固寵,貪得無厭的人,少有善終;即使僥幸免于刑戮,也往往禍及子孫。所以老子說“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保ā独献印返谒氖拢┠苓_到這樣的境界實屬難能可貴,而歷史上確有其人。春秋時楚令尹孫叔敖三次任令尹,三次被罷免。不論在職免職,他都坦然自若,榮辱不驚。有人問孫叔敖:“您三次做令尹,不以身居顯位而沾沾自喜;三次被罷免,不因失去富貴而憂心忡忡。您能在寵辱面前不動聲色,究竟是怎樣的心態(tài)呢?”孫叔敖答道:“我有什么過人之處???我只是認為富貴這東西,它來找你時你不能拒絕,它要離開你時你也無法留住。因為富貴的得與失都不取決于我,所以我不為此而憂慮。我不過是順其自然罷了,哪有什么過人之處!”孫叔敖不以爵祿動心,所以一生受人尊重,得其善終,而且福及子孫。莊子則視官場如險地。寧為布衣,不入王廷。楚國聘莊子為官,莊子對來使說:“您見過祭祀時作犧牲的牛嗎?祭祀前給牛披上繡著花紋的錦緞,喂精美的飼料,等到被牽入大廟宰殺時,它想重新做一頭自由的野牛,能辦得到嗎?”莊子拒絕為官,并非故作清高,而是不滿當時諸侯混戰(zhàn)的現(xiàn)實,不愿為虎作倀,這既是莊子的人格體現(xiàn),也是他的智慧選擇。
(作者: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調研室)
老子認為,人的欲望和追求很多,但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懊c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俊保ā独献印返谒氖恼拢皩櫲枞趔@,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保ā独献印返谑拢┍H悦侨松谝灰獎?。安身(身體有所寄托)方能立命(精神有所寄托),立命才能有為。與安身立命相比,名與利是次要的;為追求名利而犯險玩命,就更不值得。(“得與亡孰病”一句中的“得”指追逐名利,“亡”指身敗名裂,“病”指憂患)世人為了滿足過度的欲望,不顧廉恥,不擇手段,不惜以性命作賭博以鋌而走險,人間種種禍患與罪惡皆由此而起。老子強調貴身,就是想針砭時弊,告誡世人:只有珍惜性命,自重自愛的人,才能經得住名利的誘惑,保全人性,在亂世中安身立命;只有這樣的人才夠資格君臨天下,保國安民。莊予以為有智慧的人應韜光養(yǎng)晦,不露圭角?!胺蚝囍F,介而離山,則不免于網(wǎng)罟之患。吞舟之魚,蕩而失水,則蟻能苦之。故鳥獸不厭高,魚鱉不厭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厭深眇而已矣?!保ā肚f子·庚桑楚》莊子還以寓言故事告誡世人不可恃才傲物:“吳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眾狙見之,恂然棄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見巧于王。王射之,敏給搏捷矢。王命相者趨射之,狙執(zhí)死。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無以汝色驕人哉?”(《莊子·徐無鬼》)老子貴身,莊子尊生。他說:“能尊生者,雖富貴不以養(yǎng)(物質待遇)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見利輕亡其身,豈不惑哉!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余緒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觀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養(yǎng)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棄生以殉物,豈不悲哉!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夫生者,豈特隨侯之重哉!”(《莊子·讓王》)莊子認為重利則輕生,重生則輕利,知足則不為利誘所惑。“孔了謂顏回曰:‘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顏回對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饘粥,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子之道足以自樂也?;夭辉甘恕???鬃鱼溉蛔內?,曰:‘善哉!回之意!丘聞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于內者,無位而不怍’。丘誦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見之,是丘之得也’?!保ㄍ希臍v史上看,利欲熏心的人不乏官居高位、富可敵國者,然而多以富貴太盛而傾覆。凡戀位固寵,貪得無厭的人,少有善終;即使僥幸免于刑戮,也往往禍及子孫。所以老子說“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保ā独献印返谒氖拢┠苓_到這樣的境界實屬難能可貴,而歷史上確有其人。春秋時楚令尹孫叔敖三次任令尹,三次被罷免。不論在職免職,他都坦然自若,榮辱不驚。有人問孫叔敖:“您三次做令尹,不以身居顯位而沾沾自喜;三次被罷免,不因失去富貴而憂心忡忡。您能在寵辱面前不動聲色,究竟是怎樣的心態(tài)呢?”孫叔敖答道:“我有什么過人之處啊?我只是認為富貴這東西,它來找你時你不能拒絕,它要離開你時你也無法留住。因為富貴的得與失都不取決于我,所以我不為此而憂慮。我不過是順其自然罷了,哪有什么過人之處!”孫叔敖不以爵祿動心,所以一生受人尊重,得其善終,而且福及子孫。莊子則視官場如險地。寧為布衣,不入王廷。楚國聘莊子為官,莊子對來使說:“您見過祭祀時作犧牲的牛嗎?祭祀前給牛披上繡著花紋的錦緞,喂精美的飼料,等到被牽入大廟宰殺時,它想重新做一頭自由的野牛,能辦得到嗎?”莊子拒絕為官,并非故作清高,而是不滿當時諸侯混戰(zhàn)的現(xiàn)實,不愿為虎作倀,這既是莊子的人格體現(xiàn),也是他的智慧選擇。
(作者: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調研室)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