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志學史》(1998) 陳光貽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7萬字。分4個部分。第一部分方志學議論,下設6篇,討論方志學理論問題,其中方志的定名、性質與起源篇認為方志性質近于史學,其起源說的一源論與二源論可以并立;歷代疆域區(qū)劃制度和方志種類篇將方志分為14類;方志纂撰體裁篇介紹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10種體裁;其余篇論述方志的圖表、地方史與地方志的區(qū)別、方志和志書體例的同異,并附《讀薛子衡〈輯志私言)書后》《論黎錦熙〈方志今議)》二文。
摘自《方志百科全書》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方志學史》(1998) 陳光貽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7萬字。分4個部分。第一部分方志學議論,下設6篇,討論方志學理論問題,其中方志的定名、性質與起源篇認為方志性質近于史學,其起源說的一源論與二源論可以并立;歷代疆域區(qū)劃制度和方志種類篇將方志分為14類;方志纂撰體裁篇介紹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10種體裁;其余篇論述方志的圖表、地方史與地方志的區(qū)別、方志和志書體例的同異,并附《讀薛子衡〈輯志私言)書后》《論黎錦熙〈方志今議)》二文。
摘自《方志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