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漢那吉,即額哲,號大成臺吉,阿勒坦汗之3子鐵拜臺吉的兒子,幼年喪父,由祖父阿勒坦汗和祖母伊克哈屯撫養(yǎng)。
大成比吉,亦稱把漢比吉、七慶大成比吉、五蘭妣吉,把漢那吉妻。
隆慶四年(1570年),把漢那吉因怨恨阿勒坦汗將其已聘未娶之妻轉(zhuǎn)聘于鄂爾多斯,在其乳母之夫阿力哥慫恿下,于十月間帶領大成比吉及親隨10人出走,在平虜城投明,明廷聽從宣大總督王崇古建議,授把漢那吉指揮使,阿力哥正千戶,并以貴賓款待。
阿勒坦汗聞訊后,聽從反明投蒙漢人趙全的主意發(fā)兵攻明,意欲獲明將交換把漢那吉等人,但因天寒地凍部眾不愿征戰(zhàn),明廷又以開馬市為條件,多次派使者說服阿勒坦汁用趙全等人交換把漢那吉。阿勒坦汗審時度勢,權(quán)衡利弊,于十一月械系趙全、李自馨、呂西川、張彥文等至云石堡,將把漢那吉等換回。把漢那吉夫婦臨行時發(fā)誓:對明朝絕無二心。
隆慶五年(1517年)明蒙達成互市協(xié)議,阿勒坦汗將大板申一帶(即今美岱召以西大青山南北)交把漢那吉夫婦管轄,其兵力較各部精強。互市中,其他各部首領市口固定一處,而把漢那吉卻可隨阿勒坦汗在得勝堡、水泉營兩處互市。
把漢那吉夫婦主管板申后,向明朝依時進貢,明廷對他們也十分優(yōu)待。萬歷元年(1573年),把漢那吉捕交了明廷索要的“叛首”——李四、劉洪四等人。并向明廷所派譯者叢文光學習漢字和孝經(jīng)。
萬歷三年(1575年)明朝加升把漢那吉為昭勇將軍。
萬歷十一年(1583年)四月三十日,把漢那吉在行獵中墜馬而死,明廷予以諭祭。
把漢那吉死后,所轄板申之眾及阿勒坦汗所遺部眾均由其妻大成比吉統(tǒng)領。同年,三娘子因爭大成比吉給其愛子不他失禮做妻,遭到阿勒坦汗義子恰臺吉的反對,雙方大戰(zhàn)于大板申一帶,死傷甚重。
萬歷十二年(1584年),黃臺吉長子扯力克也要娶大成比吉,得到恰臺吉的支持。十月十一日,大成比吉與扯力克合婚,與三娘子的矛盾加深,雙方攻伐更甚。
萬歷十三年(1585年),都隆森格汗病逝。扯力克繼承汗位,在明朝左侍郎鄭洛的調(diào)停下,扯力克于第二年,盡逐諸妾,與三娘子合婚,大成比臺嫁于不他失禮,矛盾始告平息。
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不他失禮去逝。大成比吉與其子蘇都納木掌管板申之眾,兵馬雄于諸部。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大成比吉主持修建美岱召泰和門,為時不足一月竣工。
扯力克逝世后,大成比吉曾一度與三娘子支持索囊謀取王位,反對分板申及部眾于卜石兔。但因阿勒坦汗有遺命:“立嗣以長”。后來他們又改變了主意,于萬歷四十年(1612年)同五路臺吉等向明廷為卜石兔請封。
同年,大成比吉投書明朝,為自己及兒子素囊討封,升轉(zhuǎn)職銜。她說:“我系先年同夫把漢那吉投降中國首款之一,素囊臺吉是我與后夫不他失禮所生之子,即先王俺答嫡孫。今忠順夫人雖故,我同素囊母子倆,外領東西兩哨部落,內(nèi)守得勝、水泉兩處邊疆,一遵先王盟約,一報天朝厚恩,不敢變心,懇乞軍門轉(zhuǎn)奏萬歲爺,憐我母子效勞年久,授我忠義夫人,升素囊都督同知,加嘗表里?!?
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六月,卜石兔襲封順義王;同時明廷如大成比吉所請,封她為忠義夫人,升素囊為都督同知。
大成比吉晚年居住美岱召,頗有權(quán)勢,凡出入境者均須持她簽發(fā)的文書。天啟六年(1626年)夏,大成比吉去世,明廷予以諭祭和優(yōu)厚撫恤。
大成比吉與把漢那吉生有2子:朝木臺吉、冷克木臺吉;與不他失禮生子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