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 內蒙古自治區(qū)地域廣袤,所處緯度較高,高原面積大,距離海洋較遠,邊沿有山脈阻隔,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勻,風大,寒暑變化劇烈的特點。大興安嶺北段地區(qū)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巴彥浩特—海勃灣—巴彥高勒以西地區(qū)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總的特點是春季氣溫驟升,多大風天氣,夏季短促而炎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劇降,霜凍往往早來,冬季漫長嚴寒,多寒潮天氣。全年太陽輻射量從東北向西南遞增,降水量由東北向西南遞減。年平均氣溫為0°~8℃,氣溫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為12℃~16℃。年總降水量50~450毫米,東北降水多,向西部遞減。東部的鄂倫春自治旗降水量達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額濟納旗為37毫米。蒸發(fā)量大部分地區(qū)都高于l 200毫米,大興安嶺山地年蒸發(fā)量少于1 200毫米,巴彥淖爾高原地區(qū)達3 200毫米 以上。內蒙古日照充足,光能資源非常豐富,大部分地區(qū)年日照時數都大于2 700小時,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區(qū)達3 400小時以上。全年大風日數平均在10~40天,70%發(fā)生在春季。其中錫林郭勒、烏蘭察布高原達50天以上;大興安嶺北部山地,一般在l0天以下。沙暴日數大部分地區(qū)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爾多斯高原地區(qū)達20天以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呼魯赤古特大風日,年均108天。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氣候】 內蒙古自治區(qū)地域廣袤,所處緯度較高,高原面積大,距離海洋較遠,邊沿有山脈阻隔,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勻,風大,寒暑變化劇烈的特點。大興安嶺北段地區(qū)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巴彥浩特—海勃灣—巴彥高勒以西地區(qū)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偟奶攸c是春季氣溫驟升,多大風天氣,夏季短促而炎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劇降,霜凍往往早來,冬季漫長嚴寒,多寒潮天氣。全年太陽輻射量從東北向西南遞增,降水量由東北向西南遞減。年平均氣溫為0°~8℃,氣溫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為12℃~16℃。年總降水量50~450毫米,東北降水多,向西部遞減。東部的鄂倫春自治旗降水量達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額濟納旗為37毫米。蒸發(fā)量大部分地區(qū)都高于l 200毫米,大興安嶺山地年蒸發(fā)量少于1 200毫米,巴彥淖爾高原地區(qū)達3 200毫米 以上。內蒙古日照充足,光能資源非常豐富,大部分地區(qū)年日照時數都大于2 700小時,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區(qū)達3 400小時以上。全年大風日數平均在10~40天,70%發(fā)生在春季。其中錫林郭勒、烏蘭察布高原達50天以上;大興安嶺北部山地,一般在l0天以下。沙暴日數大部分地區(qū)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爾多斯高原地區(qū)達20天以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呼魯赤古特大風日,年均10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