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漢武帝在秦王朝郡縣制的基礎上將全國劃分為十三個監(jiān)察區(qū),因長官名稱刺史,所以稱十三刺史部,又稱十三州。在涼、朔方、并、幽等刺史部的管轄下,從西到東,西漢王朝設置有張掖郡(郡治在今甘肅省張掖市北,轄境包括今阿拉善盟額濟納河流域,所領居延縣城址在今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zhèn)東南一帶)、朔方郡(郡治在今磴口縣陶升井麻彌圖古城,轄今巴彥淖爾盟東南地區(qū)和伊克昭盟西北部地區(qū))、五原郡(郡治在今烏拉特前旗三頂賬房古城,轄今烏梁素海地區(qū)、包頭市及伊克昭盟東北部地區(qū))、云中郡(郡治在今托克托縣古城村古城,主要轄有今呼和浩特平原大部及托克托縣等地區(qū))、定襄郡(郡治在今和林格爾縣土城子古城,轄今呼和浩特市東南郊、卓資縣西南部、和林格爾和清水河部分地區(qū))、上郡(郡治在今陜西省榆林縣東南,轄境包括今烏審旗和鄂托克旗東部地區(qū))、西河郡(郡治在今杭錦旗霍洛柴登古城,轄今杭錦旗東部、伊金霍洛旗、東勝市和準格爾旗等地區(qū))、雁門郡(郡治在今山西省左云、右玉二縣南,轄境包括今烏蘭察布盟岱海以南地區(qū))、代郡(郡治在今河北省蔚縣西南,轄境包括今豐鎮(zhèn)市、興和縣等地區(qū))、上谷郡(郡治在今河北省懷來縣東南,轄境包括今錫林郭勒盟南部地區(qū))、右北平郡(郡治在今寧城縣黑城村古城,轄今赤峰市英金河以南地區(qū))、遼西郡(郡治在今遼寧省錦州市西,轄境包括今敖漢旗南部和奈曼旗南部地區(qū))。另在上郡、朔方郡和云中郡設置三個屬國,以安置附漢的匈奴人。
西漢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
冬匈奴地(領有今內蒙古自治區(qū)陰山以北地區(qū))大雪,牲畜因饑寒而死者甚多。
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黃河瓠子堵口后,各地掀起興修水利的高潮。其中地處西北邊陲的朔方郡、西河郡及酒泉等地均引河及川谷以溉田,當時有60萬人進行戍邊屯墾。
西漢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春漢武帝派光祿勛徐自為出五原郡塞外數(shù)百里,遠者數(shù)千里,修筑城、鄣(邊塞要處所筑用以駐兵的小城,亦稱堠城)、列亭(邊塞管理烽燧、傳達警報之地,亦稱亭燧)至廬朐(河名,今克魯倫河上游),使游擊將軍韓說、長平侯衛(wèi)伉派兵駐守;使強駑都尉路博德筑塞于居延澤(今額濟納旗居延海)上,并在居延縣內修筑了一系列軍事和屯田設施。同時,徐自為受漢武帝之令,開始在陰山北部修筑長城(史稱“外城”)和固陽道?!巴獬恰狈帜媳眱蓷l;南邊一條起自今包頭固陽縣境內,西越巴彥淖爾盟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向西北方伸展進入今蒙古國境內;北邊一條東起今烏蘭察布盟達爾罕茂明安聯(lián)合旗,西經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伸入蒙古國境內,繼續(xù)向西,又從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進入內蒙古地區(qū),與居延澤上的漢長城相接。固陽道由稒陽(今包頭市東)西北出,經石門障(今包頭市北)至光祿城(今固陽縣西南),又向西北進入陰山,沿陰山北麓至宿虜城(今烏拉特中旗北)。此后,固陽道成為陰山南北的重要通道。
秋匈奴軍大舉進攻,進入定襄郡、云中郡等地,殺戮俘去漢民數(shù)千人,沿途破壞徐自為所修筑的城、鄣、列亭。
西漢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
九月匈奴軍分別攻入上谷郡和五原郡,殺戮并俘去部分漢民。
西漢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
正月匈奴狐鹿姑單于攻入五原郡,殺死漢都尉。
三月西漢王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領兵10萬余眾,出五原郡攻擊匈奴,追至范夫人城(約在今百靈廟西北),戰(zhàn)敗,李廣利降匈奴。單于素知其為漢大將,將其女嫁給李廣利為妻,尊寵在衛(wèi)律之上。
西漢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
冬西漢王朝派遣精于騎射的部隊到朔方郡駐守,朔方郡原有部隊赴張掖郡屯田。
西漢昭帝元鳳三年(公元前78年)
匈奴軍先以3 000余騎兵攻入五原郡,殺戮俘虜數(shù)千人而歸。后又以數(shù)萬騎兵向南進攻,沿途攻取西漢王朝所設塞外亭鄣,俘去大批漢民。
西漢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
冬匈奴地區(qū)降大雪,雪深達一丈有余,平民及牲畜大批凍死。
西漢宣帝五鳳三年(公元前55年)
六月西漢王朝設置西河屬國都尉(治美稷,在今準格爾旗納林鎮(zhèn)古城)及北地屬國都尉(治所在今寧夏境內),以安置匈奴的歸附者。
西漢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
十二月匈奴呼韓邪單于款(叩關)五原塞,愿奉族中珍寶,朝漢三年正月。漢從太子太傅蕭望之之議,以客禮接待呼韓邪單于,令單于位在諸侯王之上,覲見皇帝時只稱臣而不必唱名。
西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
二月單于北歸。單于自請“愿留居漠南光祿塞(今包頭市西北)下,有急,保漢受降城”。西漢王朝派高昌侯董忠等將兵送出朔方郡雞鹿塞(今磴口西北哈隆格乃谷口),留衛(wèi)單于,助誅不服。單于居漠南,保光祿城。
西漢宣帝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
西漢王朝西河屬國中的匈奴首領帶領數(shù)千人叛離西漢王朝,投歸匈奴。馮奉世奉命帶漢兵前往追擊。
西漢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
六月呼韓邪單于復上書,言民眾困乏,西漢王朝下詔,命云中郡、原郡轉運糧谷2萬斛(古時每斛約合糧30市斤)予以接濟。
西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
呼韓邪單于入漢朝覲。在朝覲期間,自言愿婿漢以自親。漢元帝乃以后宮良家女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單于歡喜,偕昭君同歸漠北單于庭,史稱“昭君出塞”。此后60余年,邊城晏閉,牛馬布野,百姓無干戈之役。
□ 單于號昭君為寧胡閼氏(言胡得之,族以安寧,閼氏音煙支,匈奴語妻之意)。后生一男,名伊屠知牙師,為右日逐王。
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
西漢王朝以單于來朝,當?shù)蓝纯兀┙赃x容貌、飲食絕眾者,乃徙漁陽太守彭容為云中太守。
公元前1世紀后期
居住在今大興安嶺北大鮮卑山的鮮卑拓跋部在其首領推寅的率領下,走出大興安嶺山林,“南遷大澤”(今呼倫湖),進入今呼倫貝爾草原。
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
西漢時期進行了全國土地面積測量。至今尚存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今內蒙古地區(qū)西漢王朝各郡國土地面積數(shù)據(jù)。
新莽居攝三年(公元8年)
王莽攝政后,對匈奴實行分化、歧視政策,并準備以武力征服匈奴,引起匈奴的不滿和反抗。此后,匈奴連年入塞侵擾,云中、朔方、雁門、代郡等邊郡人民及其財產被殺被掠,不可勝數(shù)。
新莽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
王莽派田禾將軍趙并率戍卒到五原、北假(今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前旗太白山以南、烏拉山以北地區(qū))屯田,以助軍糧。
□ 王莽遣中郎將藺苞、副校尉戴級率兵至云中塞下,招誘呼韓邪諸子,欲以次拜為十五單于。左犁汗王咸、咸子登、助三人至,苞、級脅拜咸為孝單子,助為順單于,皆賞賜甚厚,傳送助、登至長安。單于怒,遣兵入云中益壽塞(今土默特右旗境),大殺吏民。是后單于歷告左右部都尉、諸邊王入塞侵擾,大輩萬余,中輩數(shù)千,少者數(shù)百,殺虜吏民畜產不可勝數(shù),緣邊虛耗。
新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
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須卜居次云(居次,匈奴語公主之意,名“云”)俱勸單于和親。秋七月,遣人至西河郡虎猛縣制虜塞(今準格爾旗境)下告塞吏,言欲見和親侯。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興安南路147號 電話:(0471)3292175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