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布嘎圖大黑山人面巖畫位于通遼市扎魯特旗查布嘎圖蘇木查布嘎圖嘎查西南3公里的大黑山東端,山高約海拔200米。該巖畫于1975年被發(fā)現(xiàn),巖畫畫面朝北,陰刻在山頂巖山石上。最大畫像高130厘米,寬110厘米。大畫像下方和周圍分布著大小不等的人面畫像,這些人神態(tài)各異,有的凝思,有的顧盼。在巖畫相對應(yīng)的山下平坦處,有四處石頭堆砌的直徑12米的石圈,離石圈不遠處,有遼墓20余座,遼墓的規(guī)格大小不等。
這樣以大人頭像為中心,由大小人面畫像、石圈、星羅棋布的遼墓共同組成一整個遼代古文化遺址。該巖畫高大、畫像線條清晰,造詣極深。經(jīng)考察認定,查布嘎圖大黑山人面巖畫屬遼代早期畫像,人工開鑿,迄今千余年,但畫像歷經(jīng)草原上風吹雨打,線條依然清晰如初,刻工之精細,形象之生動自然,讓人嘆為觀止,是已知“世界人面巖畫之最”。遺址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對研究中國雕刻史具有重要意義,為研究遼代社會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是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查布嘎圖大黑山人面巖畫位于通遼市扎魯特旗查布嘎圖蘇木查布嘎圖嘎查西南3公里的大黑山東端,山高約海拔200米。該巖畫于1975年被發(fā)現(xiàn),巖畫畫面朝北,陰刻在山頂巖山石上。最大畫像高130厘米,寬110厘米。大畫像下方和周圍分布著大小不等的人面畫像,這些人神態(tài)各異,有的凝思,有的顧盼。在巖畫相對應(yīng)的山下平坦處,有四處石頭堆砌的直徑12米的石圈,離石圈不遠處,有遼墓20余座,遼墓的規(guī)格大小不等。
這樣以大人頭像為中心,由大小人面畫像、石圈、星羅棋布的遼墓共同組成一整個遼代古文化遺址。該巖畫高大、畫像線條清晰,造詣極深。經(jīng)考察認定,查布嘎圖大黑山人面巖畫屬遼代早期畫像,人工開鑿,迄今千余年,但畫像歷經(jīng)草原上風吹雨打,線條依然清晰如初,刻工之精細,形象之生動自然,讓人嘆為觀止,是已知“世界人面巖畫之最”。遺址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對研究中國雕刻史具有重要意義,為研究遼代社會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是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