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格里沙漠位于阿拉善盟東南部,賀蘭山西麓沖積平原與雅布賴山之間。其東部屬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西部屬甘肅省,南部屬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總面積367萬公頃,是中國第四大沙漠,內(nèi)蒙古第二大沙漠。
騰格里系蒙古語,意“天”,地勢由東南向西北緩降,海拔1200米~1400米,沙丘、湖盆、山地、殘丘及局部小平原交錯分布。其中沙丘占71%。湖盆草灘占7%,山地、殘丘及坦地占22%。沙丘大部分為流動沙丘,小部分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沙漠西南部為壟崗地,除丘頂為流沙外,丘間均系粉沙土質(zhì)地面,大部分為植物所覆蓋。主要為麻黃、油蒿、黃蒿群,當(dāng)?shù)厝朔Q馬崗。中部、北部及南部的一些凹地里,植物生長也比較好,主要為蒿屬,當(dāng)?shù)厝朔Q沙蒿。然而,在大部流沙地區(qū),在沙丘背風(fēng)坡及丘間低地生長沙鞭、毛條等耐干旱性植物。南部以單個新月形沙丘為主,高5米~10米。腹地以新月形鏈狀沙丘為主,高10米~50米。東北部以格狀沙丘為主,高100米~200米。沙漠中共有大小湖盆300多個。大部分為未積水或積水面積很小的湖。
這里牧草豐茂,種類較多,是沙漠中的綠洲,也是良好的草牧場。以湖盆草場為基礎(chǔ),建設(shè)防風(fēng)固沙林帶,是治理沙漠、發(fā)展建設(shè)養(yǎng)畜的重要措施。阿拉善左旗從1981年開始在騰格里沙漠東部邊緣地區(qū)進(jìn)行飛播牧草試驗(yàn),獲得成功。至21世紀(jì)初,已崛起一條長40公里,寬15公里的綠色屏障。
騰格里沙漠位于阿拉善盟東南部,賀蘭山西麓沖積平原與雅布賴山之間。其東部屬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西部屬甘肅省,南部屬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總面積367萬公頃,是中國第四大沙漠,內(nèi)蒙古第二大沙漠。
騰格里系蒙古語,意“天”,地勢由東南向西北緩降,海拔1200米~1400米,沙丘、湖盆、山地、殘丘及局部小平原交錯分布。其中沙丘占71%。湖盆草灘占7%,山地、殘丘及坦地占22%。沙丘大部分為流動沙丘,小部分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沙漠西南部為壟崗地,除丘頂為流沙外,丘間均系粉沙土質(zhì)地面,大部分為植物所覆蓋。主要為麻黃、油蒿、黃蒿群,當(dāng)?shù)厝朔Q馬崗。中部、北部及南部的一些凹地里,植物生長也比較好,主要為蒿屬,當(dāng)?shù)厝朔Q沙蒿。然而,在大部流沙地區(qū),在沙丘背風(fēng)坡及丘間低地生長沙鞭、毛條等耐干旱性植物。南部以單個新月形沙丘為主,高5米~10米。腹地以新月形鏈狀沙丘為主,高10米~50米。東北部以格狀沙丘為主,高100米~200米。沙漠中共有大小湖盆300多個。大部分為未積水或積水面積很小的湖。
這里牧草豐茂,種類較多,是沙漠中的綠洲,也是良好的草牧場。以湖盆草場為基礎(chǔ),建設(shè)防風(fēng)固沙林帶,是治理沙漠、發(fā)展建設(shè)養(yǎng)畜的重要措施。阿拉善左旗從1981年開始在騰格里沙漠東部邊緣地區(qū)進(jìn)行飛播牧草試驗(yàn),獲得成功。至21世紀(jì)初,已崛起一條長40公里,寬15公里的綠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