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 發(fā)布時間:2022-01-29
- 點擊數(shù):
- 來源:學習強國
我國正處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艱巨繁重,對外開放深入推進,需要更好發(fā)揮法治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作用。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提高全面依法治國能力和水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暯街鞒质艑弥泄仓醒胝尉值谌宕渭w學習時的講話,據(jù)新華社北京2021年12月7日電)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暯?/span>2020年11月16日在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我說過,我們要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zhì)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xiàn);我們要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本質(zhì)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問題上的理論成果;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zhì)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xiàn)形式。我們既要立足當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又要著眼長遠,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促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提供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暯?/span>2020年11月16日在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自古以來,我國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獨樹一幟的中華法系,積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中華法系形成于秦朝,到隋唐時期逐步成熟,《唐律疏議》是代表性的法典,清末以后中華法系影響日漸衰微。與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伊斯蘭法系等不同,中華法系是在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chuàng)造力和中華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蘊。中華法系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優(yōu)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們傳承。出禮入刑、隆禮重法的治國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理念,天下無訟、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慎刑思想,援法斷罪、罰當其罪的平等觀念,保護鰥寡孤獨、老幼婦殘的恤刑原則,等等,都彰顯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智慧。近代以后,不少人試圖在中國照搬西方法治模式,但最終都歸于失敗。歷史和現(xiàn)實告訴我們,只有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從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時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夯實法治基礎。
(習近平2020年11月16日在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要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fā),走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決不能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決不能走西方“憲政”、“三權(quán)鼎立”、“司法獨立”的路子。
(習近平2018年8月24日在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修改憲法,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活動和重大立法活動,必須在中共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下進行,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確保修憲工作正確政治方向。
憲法是人民的憲法,憲法修改要廣察民情、廣納民意、廣聚民智,充分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
(習近平2017年12月15日在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講話)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jié)合,依法治國和依規(guī)治黨有機統(tǒng)一,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yǎng)和道德素質(zhì)。
?。暯?/span>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司法體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中居于重要地位,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意義重大。全國政法機關要按照黨中央要求,堅定不移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暯?/span>2017年7月對司法體制改革作出指示,據(jù)新華社2017年7月10日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jié)合,強調(diào)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法學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法學知識水平,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實際行動帶動全社會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習近平2017年5月3日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的講話)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深刻總結(jié)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jīng)驗和深刻教訓,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zhí)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jié)合,強調(diào)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既是歷史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也是對治國理政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
(習近平2016年12月9日在十八屆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快構(gòu)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依法治國,核心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關鍵在于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憲法法律權(quán)威,弘揚憲法精神,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nèi)活動,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quán)。
(習近平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司法制度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根本特征和政治優(yōu)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quán)力運行機制,必須在黨的統(tǒng)一領導下進行,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要把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diào)各方,同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tǒng)一起來。
?。暯?/span>2015年3月24日在十八屆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黨和法的關系是政治和法治關系的集中反映。法治當中有政治,沒有脫離政治的法治。西方法學家也認為公法只是一種復雜的政治話語形態(tài),公法領域內(nèi)的爭論只是政治爭論的延伸。每一種法治形態(tài)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每一條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種政治立場。我們要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zhì)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xiàn);我們要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本質(zhì)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問題上的理論成果;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zhì)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xiàn)形式。我們有符合國情的一套理論、一套制度,同時我們也抱著開放的態(tài)度,無論是傳統(tǒng)的還是外來的,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基本的東西必須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只能走自己的道路。我們是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各民主黨派參政,沒有反對黨,不是三權(quán)鼎立、多黨輪流坐莊,我國法治體系要跟這個制度相配套。
?。暯?/span>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全會決定有一條貫穿全篇的紅線,這就是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管總的東西。具體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jié)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
這次全會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在治國理政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是在別人壓力下做的。在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重大課題,有許多東西需要深入探索,但基本的東西必須長期堅持。
?。暯?/span>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zhì)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依法治國是我們黨提出來的,把依法治國上升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們黨提出來的,而且黨一直帶領人民在實踐中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有利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有利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完成黨的執(zhí)政使命,絕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
?。暯?/span>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走什么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么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不觀時俗,不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事劇而功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fā),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相適應,既不能罔顧國情、超越階段,也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
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就是要突出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要總結(jié)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jīng)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我們的先人們早就開始探索如何駕馭人類自身這個重大課題,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典,漢唐時期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典。我國古代法制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智慧和資源,中華法系在世界幾大法系中獨樹一幟。要注意研究我國古代法制傳統(tǒng)和成敗得失,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汲取營養(yǎng)、擇善而用。
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fā),不等于關起門來搞法治。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對于各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具有普遍意義,我們要學習借鑒世界上優(yōu)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學習借鑒不等于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認真鑒別、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盤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習近平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黨和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證是不是堅強有力,具體講就是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zhì)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三個方面實質(zhì)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規(guī)定和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
?。暯?/span>2014年10月20日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作的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jīng)驗的集中體現(xiàn),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在走什么樣的法治道路問題上,必須向全社會釋放正確而明確的信號,指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統(tǒng)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認識和行動。
(習近平2014年10月20日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作的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
(來源: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