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不通古今之變則無以言通史(一)

發(fā)布時間:2020-07-07 【字體:
  •  

    通史與斷代史是歷史撰述的兩種主要形式,而有關通史與斷代史認識之分歧,由來已久。在漢代,旨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司馬遷,撰寫了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敘述自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之時的中國歷史。班固不贊成《史記》有關漢代歷史的處置,在他看來,“漢紹堯運,以建帝業(yè),至于六世”,司馬遷將其“編于百王之末,廁于秦、項之列”,未能突出漢代的歷史地位。班固所撰《漢書》斷漢為史,“起元高祖,終于孝平王莽之誅”,以彰顯漢代“膺當天之正統,受克讓之歸運”(《后漢書》卷40下《班彪列傳》附《班固傳》),成為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陜西省韓城市司馬遷祠  資料圖片

     

    此后,學者或重通史編纂或主張斷代為史,莫衷一是,馬班優(yōu)劣,聚訟紛紜。劉知幾推崇斷代史,反對通史,指責通史“事罕異聞,而語饒重出”,“遂使學者寧習本書,而怠窺新錄”(《史通》卷1《六家》)。鄭樵則主張通史,抨擊斷代史。其表彰司馬遷深諳“會通之旨”,能“會《詩》《書》《左傳》《國語》《世本》《戰(zhàn)國策》《楚漢春秋》之言,通黃帝、堯、舜,至于秦漢之世,勒成一書”;指責班固“斷漢為書,是致周秦不相因,古今成間隔”,遂使“會通之道,自此失矣”。同時,對揚班抑馬的史家提出批評。“奈何諸史棄遷而用固,劉知幾之徒尊班而抑馬!”(《通志·總序》)章學誠倡導撰述通史,一方面通過對鄭樵所提出的“通史之義”的闡發(fā),提煉出“通史家風”這一概念。另一方面針對劉知幾所謂通史類史書“事罕異文,語饒重出”之說,指出“史書因襲相沿,無妨并見;專門之業(yè),別具心裁,不嫌貌似”,通史之可貴在于“卓識名理,獨見別裁”,并提出通史編纂有六便二長(《文史通義》卷4《釋通》)。綜觀學者有關通史、斷代史的論爭,不難發(fā)現,這種論辯反映出史家撰述旨趣與考察歷史視野的差別。旨在“通古今之變”的史家,著眼于會通,因而主張撰寫通史;屬意于“包舉一代”的史家,重在綜一代之興廢,故要求斷代為史。

     

    轉載自“中國學派”微信公眾號

上一篇:
中國史學通史精神別具民族特色(五)
下一篇:
不通古今之變則無以言通史(二)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不通古今之變則無以言通史(一)

發(fā)布時間:2020-07-07 來源:方志內蒙古微信公眾號        【字體:
  •  

    通史與斷代史是歷史撰述的兩種主要形式,而有關通史與斷代史認識之分歧,由來已久。在漢代,旨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司馬遷,撰寫了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敘述自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之時的中國歷史。班固不贊成《史記》有關漢代歷史的處置,在他看來,“漢紹堯運,以建帝業(yè),至于六世”,司馬遷將其“編于百王之末,廁于秦、項之列”,未能突出漢代的歷史地位。班固所撰《漢書》斷漢為史,“起元高祖,終于孝平王莽之誅”,以彰顯漢代“膺當天之正統,受克讓之歸運”(《后漢書》卷40下《班彪列傳》附《班固傳》),成為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陜西省韓城市司馬遷祠  資料圖片

     

    此后,學者或重通史編纂或主張斷代為史,莫衷一是,馬班優(yōu)劣,聚訟紛紜。劉知幾推崇斷代史,反對通史,指責通史“事罕異聞,而語饒重出”,“遂使學者寧習本書,而怠窺新錄”(《史通》卷1《六家》)。鄭樵則主張通史,抨擊斷代史。其表彰司馬遷深諳“會通之旨”,能“會《詩》《書》《左傳》《國語》《世本》《戰(zhàn)國策》《楚漢春秋》之言,通黃帝、堯、舜,至于秦漢之世,勒成一書”;指責班固“斷漢為書,是致周秦不相因,古今成間隔”,遂使“會通之道,自此失矣”。同時,對揚班抑馬的史家提出批評。“奈何諸史棄遷而用固,劉知幾之徒尊班而抑馬!”(《通志·總序》)章學誠倡導撰述通史,一方面通過對鄭樵所提出的“通史之義”的闡發(fā),提煉出“通史家風”這一概念。另一方面針對劉知幾所謂通史類史書“事罕異文,語饒重出”之說,指出“史書因襲相沿,無妨并見;專門之業(yè),別具心裁,不嫌貌似”,通史之可貴在于“卓識名理,獨見別裁”,并提出通史編纂有六便二長(《文史通義》卷4《釋通》)。綜觀學者有關通史、斷代史的論爭,不難發(fā)現,這種論辯反映出史家撰述旨趣與考察歷史視野的差別。旨在“通古今之變”的史家,著眼于會通,因而主張撰寫通史;屬意于“包舉一代”的史家,重在綜一代之興廢,故要求斷代為史。

     

    轉載自“中國學派”微信公眾號

上一篇:
下一篇: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