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4日下午,由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方志大講堂”第十講在國家方志館一樓學術報告廳舉行。講座由國家公務員局考核獎勵司(國家表彰獎勵辦公室)國家表彰獎勵處處長吳瑞祥主講。題目為“陽明心學心得與工作”。中指辦主任冀祥德、副主任劉玉宏出席講座。方志出版社總編輯于偉平主持講座并點評。
吳瑞祥授課
在講座中,吳瑞祥簡要介紹了王陽明的生平,從包括國學在內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談起,指出未來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延續(xù),未來蘊含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中。陽明心學正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也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我們應該把文化變成一種內生的源泉動力,像古代圣賢那樣“格物窮理”“知行合一”“經(jīng)世致用”。陽明心學強調儒家經(jīng)典天理人情中的內核邏輯、內心體驗,活學活用,知行合一,最終要“致良知”成為真正的人,選擇把經(jīng)典還原到當時的場景中去理解。他還講述了先秦諸子對于“道”和“天理”的不同理解和解讀,由于人是動物性、社會性、神性的統(tǒng)一,所以儒家著眼于從人出發(fā),去闡發(fā)“仁”。吳瑞祥詳細梳理了陽明心學對儒家經(jīng)典的解讀路數(shù),從“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到“實事證心”,強調陽明心學是經(jīng)世致用的君子儒,不是尋章摘句的迂腐儒,更不是假道學的小人儒,“此心光明”是陽明心學最重要的心法。吳瑞祥引經(jīng)據(jù)典,貫通古今,聯(lián)系實際,提出在實際工作中要實事求是、一以貫之,真正去體認體悟,才能達到儒家的大境界、大氣魄。
于偉平主持并點評
于偉平在點評中認為,此次講座不僅滿足了大家的求知欲,還激發(fā)了大家的進取心。吳瑞祥不僅生動地詮釋了陽明心學的精髓,還詳細梳理了自己研讀陽明心學的心得。這對于中指辦、國家方志館和方志出版社構建一支業(yè)務強、素質高、執(zhí)行力強的專業(yè)化方志隊伍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今后大家應該將崇高的品質、過硬的素養(yǎng)、良好的習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名無愧于時代和使命,“知行合一”的方志人。
中指辦、國家方志館、方志出版社90余人參加講座
(武斌 攝影)
(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科研處 周勇進)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3月24日下午,由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方志大講堂”第十講在國家方志館一樓學術報告廳舉行。講座由國家公務員局考核獎勵司(國家表彰獎勵辦公室)國家表彰獎勵處處長吳瑞祥主講。題目為“陽明心學心得與工作”。中指辦主任冀祥德、副主任劉玉宏出席講座。方志出版社總編輯于偉平主持講座并點評。
吳瑞祥授課
在講座中,吳瑞祥簡要介紹了王陽明的生平,從包括國學在內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談起,指出未來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延續(xù),未來蘊含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中。陽明心學正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也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我們應該把文化變成一種內生的源泉動力,像古代圣賢那樣“格物窮理”“知行合一”“經(jīng)世致用”。陽明心學強調儒家經(jīng)典天理人情中的內核邏輯、內心體驗,活學活用,知行合一,最終要“致良知”成為真正的人,選擇把經(jīng)典還原到當時的場景中去理解。他還講述了先秦諸子對于“道”和“天理”的不同理解和解讀,由于人是動物性、社會性、神性的統(tǒng)一,所以儒家著眼于從人出發(fā),去闡發(fā)“仁”。吳瑞祥詳細梳理了陽明心學對儒家經(jīng)典的解讀路數(shù),從“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到“實事證心”,強調陽明心學是經(jīng)世致用的君子儒,不是尋章摘句的迂腐儒,更不是假道學的小人儒,“此心光明”是陽明心學最重要的心法。吳瑞祥引經(jīng)據(jù)典,貫通古今,聯(lián)系實際,提出在實際工作中要實事求是、一以貫之,真正去體認體悟,才能達到儒家的大境界、大氣魄。
于偉平主持并點評
于偉平在點評中認為,此次講座不僅滿足了大家的求知欲,還激發(fā)了大家的進取心。吳瑞祥不僅生動地詮釋了陽明心學的精髓,還詳細梳理了自己研讀陽明心學的心得。這對于中指辦、國家方志館和方志出版社構建一支業(yè)務強、素質高、執(zhí)行力強的專業(yè)化方志隊伍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今后大家應該將崇高的品質、過硬的素養(yǎng)、良好的習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名無愧于時代和使命,“知行合一”的方志人。
中指辦、國家方志館、方志出版社90余人參加講座
(武斌 攝影)
(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科研處 周勇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