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大回憶錄》(知識出版社編,知識出版社1980年6月版)
本書收集了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李達、包惠僧、劉仁靜、張國燾、周佛海、陳公博和馬林等10人的回憶文章或談話11篇,是記述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實的第一手材料。除參加者本人的回憶文章外,還輯錄了黨史考證論文四篇,對“一大”的會期、參加人數(shù)和討論議題進行了研究,并在附錄中收入了“一大”通過的綱領等文件。
2.《共產國際有關中國革命的文獻資料(1919—1928)》(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編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3月版)
《共產國際有關中國革命的文獻資料》是共產國際有關中國革命問題的歷史文獻,收錄了共產國際歷次代表大會、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團會議關于中國問題的發(fā)言、決議、報告和函電等,按年代順序編譯。全部資料從1919年至1943年止,分輯出版。本書是第一輯(1919年共產國際第一次代表大會至1928年第六次代表大會),為我們了解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的關系提供了有益的文獻資料,對進一步研究中國革命歷史、總結中國革命歷史經驗起到了積極作用。
3.《“一大”前后》第一—三冊(中國社會科學院現(xiàn)代史研究室、中國革命博物館黨史研究室編,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再版第一冊,1985年2月再版第二冊,1984年6月出版第三冊)
本書是《中國現(xiàn)代革命史資料叢刊》的一種,選編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有關建黨活動的部分資料。第一冊按寫作或發(fā)表的時間先后順序編排,選編了當時的有關決議、黨刊和革命報刊的社論、書信、報告和文章等,并將有關的綜合資料作為附錄。第二冊按各地黨組織建立時間的先后次序編排,主要選編了當時一些親身經歷者后來所寫的文章、回憶錄和訪問他們的記錄。第三冊是新增補的資料,附有“‘一大’前后大事記”。
4.《中共“一大”南湖會議》(中共浙江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等編,浙江大學出版社1989年10月版)
本書是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下達給浙江的專題征集任務之一,在征編專題資料的基礎上,由中共浙江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嘉興市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和南湖革命紀念館聯(lián)合編纂而成。本書收錄了歷史文獻、回憶資料以及部分學者的考證文章和書報文摘,對13名“一大”代表的生平作了簡介,選錄了鄧小平等領導人及知名人士的部分題字、題詩、題詞,為研究黨的創(chuàng)建時期歷史提供了翔實的史料。
5.《聯(lián)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國民革命運動(1920—1925)》(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譯,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1月版)
本書是俄羅斯科學院研究所、俄羅斯現(xiàn)代歷史文獻保管與研究中心、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會合作編輯的大型系列文件集《聯(lián)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第一卷的中譯本,根據莫斯科1994年俄文版譯出。本文件集收錄重要檔案文件205份,絕大多數(shù)為首次發(fā)表,其中包括列寧、斯大林、托洛茨基、孫中山、陳獨秀、瞿秋白等人的文電和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中國委員會、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團關于中國問題的會議記錄。這些珍貴的史料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為更加詳細地闡述我們對當時整個歷史發(fā)展進程的理解提供了可能性。同時,這些文獻揭示了聯(lián)共(布)和共產國際駐華代表的立場和行為,介紹了莫斯科同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關系,以及莫斯科對國共兩黨內部發(fā)展進程的影響。
6. 《開天辟地大事變》(曹仲彬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版)
本書是宣傳和研究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問題的專著。全書共分十章,主要圍繞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特別是黨成立的歷史必然性展開的,介紹了黨史學界的研究成果和爭論情況,同時也介紹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對一些爭論的看法和探索意見。作者曾先后訪問過黨的一大代表劉仁靜、一大會議安排者王會悟、1920年入黨的羅章龍、1922年和1923年入黨的王一知和夏之栩等人,特把這些具有歷史參考價值的訪談錄附后。本書用以史帶論、論從史出的研究方法,對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過程中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研究。
7.《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劉宋斌、姚金果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本書論述了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的歷史經過,主要內容包括:創(chuàng)建前的國內政治環(huán)境、經濟狀況和國際形勢,創(chuàng)建的文化背景和五四運動,黨的早期組織的創(chuàng)建、成立以及初期的活動,等等。本書既有著者個人研究這段歷史的心得和觀點,同時也吸收了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并附有一些圖片資料。
8.《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大事記》(倪興祥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
本書記述的時間為1915年新文化運動到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開。全書遵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原則,力求全面、詳盡地記述與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相關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除對上海、北京、武漢、廣州、長沙、濟南以及旅日和旅歐的早期黨組織活動予以重點記述外,還涵蓋了全國約20個省市有關黨的創(chuàng)建方面的活動。資料以當?shù)攸h史部門出版的史料為主要依據,體例上以編年為主,兼顧記事本末,既按年月日的時間順序記事,又按事件的性質適當集中記敘,力求完整地體現(xiàn)歷史的連續(xù)性。本書滿足了從事中共創(chuàng)建史研究工作者的需要,同時方便了讀者查閱與中共創(chuàng)建人物事件和活動相關的史料。
9.《中國共產黨成立史》(石川禎浩著,袁廣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2月版)
本書搜集了中、日、俄等國有關的大量文獻資料,并對其進行了認真地對比分析,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期的馬列主義傳播渠道、中共上海發(fā)起組的形成以及中共成立的時間和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等問題提出了新見解。作者認為,中共成立史的研究應聯(lián)系國際大環(huán)境,打破“自我封閉”的研究狀況,糾正以回憶錄取代原始資料的研究方法。本書的成果和研究方法對我國中共創(chuàng)建史的進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啟發(fā)和推動作用。
10.《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論著目錄(1949.10—2004.12)》(倪興祥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較為完整、系統(tǒng)地反映1949年10月至2004年12月止中共創(chuàng)建史研究成果的專題目錄索引,收錄了在中央報刊、各地省市級刊物、大專院校學報、黨史和軍史研究等刊物及部分論文集上發(fā)表的相關研究論文篇目(資料不收)以及公開出版和內部出版的相關著作篇目。本書編者在編輯過程中查閱了《全國報刊索引》和《近代史研究》逐年刊載的目錄索引、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逐期刊載的目錄索引等各種目錄索引近30種,又對100多種專業(yè)期刊、核心期刊進行核查,得到各方黨史學者的專業(yè)指導。本書根據題錄性質分為總論、思潮、事件、會議、組織、報刊、書籍文章文獻、舊址故居紀念館、人物、著作等十大類目,每大類目下依照題錄主題再設子類目。
11.《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辭典》(倪興祥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
本書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發(fā)起、組織并統(tǒng)稿的一項重要科研成果,由30多位專家學者分頭執(zhí)筆,經過主編和作者近4年的辛勤耕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之際出版的大型辭書。本書選收了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時期(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至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開)的各種社會思潮、事件、會議、團體、組織、文獻、文章、報刊、書籍、人物、舊址等有關詞目近1700條,構建了一個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的中共創(chuàng)建史資料體系。
12.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
本書分上下冊,記述了1921年至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是在1991年出版《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本書上冊內容包括鴉片戰(zhàn)爭后的中國社會和國際環(huán)境、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初期的活動、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和革命新局面的形成、五卅運動和大革命高潮的興起、北伐戰(zhàn)爭和革命力量的發(fā)展等。在敘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過程時,本書不限于以辛亥革命作為開篇,而是向前延伸到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對19世紀后半葉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以及人民的反抗斗爭和仁人志士的探索作了概要敘述,從“兩個八十年”的視野深刻闡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矛盾發(fā)展和人民斗爭深入開展的必然結果。本書是涉及中共創(chuàng)立的權威著作。
13.《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一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5月版)
本書是《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的第一冊。全套文獻集共26冊,按時間順序編排,收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至新中國成立以前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文獻,包括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等重要會議的文件,中共中央的重要決議、決定、宣言、通知、通告、指示,中央領導人的重要報告、講話、文章、電報、書信等。其中,第一冊收入了1921年至1923年中國共產黨早期文獻75篇。反映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籌建中國共產黨的代表性文獻15篇,以“副編”的形式收入第一冊。本書為廣大黨員干部和理論工作者學習、研究和總結中國共產黨建黨時期的歷史提供了豐富翔實的文獻資料。
14.《中共一大代表早期文稿選編(1917.11—1923.7)》(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
本書(套裝上下冊)系文件匯編,收錄了出席中共一大的國內13位代表在中共創(chuàng)建期間(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至1923年中共三大召開前后)的文章和文件,反映了一大代表在此時期的建黨思想,以及他們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觀點等,為進一步深入研究中共創(chuàng)建史提供了詳實的材料。
15.《日出東方: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紀實》(邵維正主編,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本書是以黨的創(chuàng)建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性黨史讀物,敘述和論證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必然性、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過程以及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的完成等三個方面。本書從不同視角闡述和解讀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歷史,堅持用事實說話,每章可以獨立成篇,組合在一起又比較系統(tǒng)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歷史。
16.《建黨》(張軍鋒、張樹軍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本書以1911年辛亥革命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激蕩變幻的歷史為背景,以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中心,描繪了中國近代社會風起云涌的革命活動和理論思潮,以及在紛繁復雜的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從籌備到成立并揚帆起航的一系列過程。此外,該書還附錄有“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一大出席者人物小傳”和“中國共產黨成立大事記”等史料,并配有圖片150余幅。
17.《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研究》(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版)
本書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等共同發(fā)起和舉辦的“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學術研討會”的成果結集,收錄了會議講話5篇和論文73篇(國內學者66篇、外國學者7篇),內容涉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中共創(chuàng)建的關系、辛亥革命與中共創(chuàng)建的關系、十月革命在中國的影響和共產國際與中共創(chuàng)建的關系、五四運動與中共創(chuàng)建的關系、建黨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特點、歷史人物與中共創(chuàng)建、中共早期組織與中共一大、中共創(chuàng)建及其初期開展的工作、上海近代社會與中共創(chuàng)建、國內外關于中共創(chuàng)建史研究的狀況等10個方面,從不同的角度和視野對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18.《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黃修榮、黃黎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年1月版)
本書全面而翔實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從五四運動到中共三大創(chuàng)建的歷史進程。全書有注釋1500處,引證史料260余種、近千冊,涉及中外革命先輩以及一些當事人鮮為人知的回憶錄、書信、文章,還有相關報刊雜志的記錄及反思,以及俄羅斯國家檔案館近年來公布的有關中共創(chuàng)建的珍貴檔案史料。
19.《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檔案文獻選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中共黨史出版社2015年5月版)
本書的檔案文獻主要選自中央檔案館館藏、已公布的中共中央文件、俄羅斯檔案館公布的有關資料、國內外已公開的有關資料和當事人回憶等。全書收錄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等6篇中共一大文件,《中國共產黨宣言》等19篇中共一大相關文獻,李達、董必武、陳潭秋等人的29篇中共一大回憶資料,以及國外有關一大的文獻資料5篇。本書是研究一大的工具書,對黨的代表大會的研究具有較高的資料價值。
20.《中共首次亮相國際政治舞臺(檔案資料集)》(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版)
本書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聯(lián)合國內外檔案館和專家、學者編纂的“中共創(chuàng)建史系列叢書”的第一冊,公布了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2015年10月赴俄新征集的檔案資料,收集了1920年至1923年間關于蘇俄、共產國際與中共創(chuàng)建關系的檔案資料,收錄文件121份,檔案文件、人物、書籍等各類珍貴圖片157幅。本書用檔案資料系統(tǒng)完整地將蘇俄、共產國際與中共創(chuàng)建的關系鏈接為一個脈絡清晰的整體,為研究者在中蘇關系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立提供了學術研究的基石,填補了這一時期關于該主題的系統(tǒng)性檔案資料的空白。
21.《中共建黨前后革命活動留日檔案選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版)
本書是“中共創(chuàng)建史系列叢書”的第二冊,為日文檔案資料集。該日文檔案來自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所藏檔案資料,選取時間段為中共創(chuàng)建前后幾年,內容為日本當局對在日本居住的具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傾向的人的行為的記錄、調查等。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呈現(xiàn)了日本視角,無論是文字的表達還是語氣的推敲,都直接或間接地說明了他們的立場以及對中共的態(tài)度。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盡量貼近原文表述方法,這有助于中國學者更有效地使用這份材料。本書還記載了上海的社會結構、政治氣氛、人文環(huán)境等,反映出中共建黨的社會基礎,具有重要的研究參考價值。
?。ǖ匝砰褐醒朦h史和文獻研究院信息資料館)
(來源:《信息資料參考》2020年第2期)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1.《一大回憶錄》(知識出版社編,知識出版社1980年6月版)
本書收集了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李達、包惠僧、劉仁靜、張國燾、周佛海、陳公博和馬林等10人的回憶文章或談話11篇,是記述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實的第一手材料。除參加者本人的回憶文章外,還輯錄了黨史考證論文四篇,對“一大”的會期、參加人數(shù)和討論議題進行了研究,并在附錄中收入了“一大”通過的綱領等文件。
2.《共產國際有關中國革命的文獻資料(1919—1928)》(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編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3月版)
《共產國際有關中國革命的文獻資料》是共產國際有關中國革命問題的歷史文獻,收錄了共產國際歷次代表大會、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團會議關于中國問題的發(fā)言、決議、報告和函電等,按年代順序編譯。全部資料從1919年至1943年止,分輯出版。本書是第一輯(1919年共產國際第一次代表大會至1928年第六次代表大會),為我們了解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的關系提供了有益的文獻資料,對進一步研究中國革命歷史、總結中國革命歷史經驗起到了積極作用。
3.《“一大”前后》第一—三冊(中國社會科學院現(xiàn)代史研究室、中國革命博物館黨史研究室編,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再版第一冊,1985年2月再版第二冊,1984年6月出版第三冊)
本書是《中國現(xiàn)代革命史資料叢刊》的一種,選編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有關建黨活動的部分資料。第一冊按寫作或發(fā)表的時間先后順序編排,選編了當時的有關決議、黨刊和革命報刊的社論、書信、報告和文章等,并將有關的綜合資料作為附錄。第二冊按各地黨組織建立時間的先后次序編排,主要選編了當時一些親身經歷者后來所寫的文章、回憶錄和訪問他們的記錄。第三冊是新增補的資料,附有“‘一大’前后大事記”。
4.《中共“一大”南湖會議》(中共浙江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等編,浙江大學出版社1989年10月版)
本書是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下達給浙江的專題征集任務之一,在征編專題資料的基礎上,由中共浙江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嘉興市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和南湖革命紀念館聯(lián)合編纂而成。本書收錄了歷史文獻、回憶資料以及部分學者的考證文章和書報文摘,對13名“一大”代表的生平作了簡介,選錄了鄧小平等領導人及知名人士的部分題字、題詩、題詞,為研究黨的創(chuàng)建時期歷史提供了翔實的史料。
5.《聯(lián)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國民革命運動(1920—1925)》(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譯,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1月版)
本書是俄羅斯科學院研究所、俄羅斯現(xiàn)代歷史文獻保管與研究中心、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會合作編輯的大型系列文件集《聯(lián)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第一卷的中譯本,根據莫斯科1994年俄文版譯出。本文件集收錄重要檔案文件205份,絕大多數(shù)為首次發(fā)表,其中包括列寧、斯大林、托洛茨基、孫中山、陳獨秀、瞿秋白等人的文電和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中國委員會、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團關于中國問題的會議記錄。這些珍貴的史料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為更加詳細地闡述我們對當時整個歷史發(fā)展進程的理解提供了可能性。同時,這些文獻揭示了聯(lián)共(布)和共產國際駐華代表的立場和行為,介紹了莫斯科同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關系,以及莫斯科對國共兩黨內部發(fā)展進程的影響。
6. 《開天辟地大事變》(曹仲彬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版)
本書是宣傳和研究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問題的專著。全書共分十章,主要圍繞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特別是黨成立的歷史必然性展開的,介紹了黨史學界的研究成果和爭論情況,同時也介紹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對一些爭論的看法和探索意見。作者曾先后訪問過黨的一大代表劉仁靜、一大會議安排者王會悟、1920年入黨的羅章龍、1922年和1923年入黨的王一知和夏之栩等人,特把這些具有歷史參考價值的訪談錄附后。本書用以史帶論、論從史出的研究方法,對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過程中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研究。
7.《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劉宋斌、姚金果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本書論述了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的歷史經過,主要內容包括:創(chuàng)建前的國內政治環(huán)境、經濟狀況和國際形勢,創(chuàng)建的文化背景和五四運動,黨的早期組織的創(chuàng)建、成立以及初期的活動,等等。本書既有著者個人研究這段歷史的心得和觀點,同時也吸收了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并附有一些圖片資料。
8.《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大事記》(倪興祥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
本書記述的時間為1915年新文化運動到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開。全書遵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原則,力求全面、詳盡地記述與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相關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除對上海、北京、武漢、廣州、長沙、濟南以及旅日和旅歐的早期黨組織活動予以重點記述外,還涵蓋了全國約20個省市有關黨的創(chuàng)建方面的活動。資料以當?shù)攸h史部門出版的史料為主要依據,體例上以編年為主,兼顧記事本末,既按年月日的時間順序記事,又按事件的性質適當集中記敘,力求完整地體現(xiàn)歷史的連續(xù)性。本書滿足了從事中共創(chuàng)建史研究工作者的需要,同時方便了讀者查閱與中共創(chuàng)建人物事件和活動相關的史料。
9.《中國共產黨成立史》(石川禎浩著,袁廣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2月版)
本書搜集了中、日、俄等國有關的大量文獻資料,并對其進行了認真地對比分析,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期的馬列主義傳播渠道、中共上海發(fā)起組的形成以及中共成立的時間和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等問題提出了新見解。作者認為,中共成立史的研究應聯(lián)系國際大環(huán)境,打破“自我封閉”的研究狀況,糾正以回憶錄取代原始資料的研究方法。本書的成果和研究方法對我國中共創(chuàng)建史的進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啟發(fā)和推動作用。
10.《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論著目錄(1949.10—2004.12)》(倪興祥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較為完整、系統(tǒng)地反映1949年10月至2004年12月止中共創(chuàng)建史研究成果的專題目錄索引,收錄了在中央報刊、各地省市級刊物、大專院校學報、黨史和軍史研究等刊物及部分論文集上發(fā)表的相關研究論文篇目(資料不收)以及公開出版和內部出版的相關著作篇目。本書編者在編輯過程中查閱了《全國報刊索引》和《近代史研究》逐年刊載的目錄索引、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逐期刊載的目錄索引等各種目錄索引近30種,又對100多種專業(yè)期刊、核心期刊進行核查,得到各方黨史學者的專業(yè)指導。本書根據題錄性質分為總論、思潮、事件、會議、組織、報刊、書籍文章文獻、舊址故居紀念館、人物、著作等十大類目,每大類目下依照題錄主題再設子類目。
11.《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辭典》(倪興祥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
本書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發(fā)起、組織并統(tǒng)稿的一項重要科研成果,由30多位專家學者分頭執(zhí)筆,經過主編和作者近4年的辛勤耕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之際出版的大型辭書。本書選收了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時期(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至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開)的各種社會思潮、事件、會議、團體、組織、文獻、文章、報刊、書籍、人物、舊址等有關詞目近1700條,構建了一個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的中共創(chuàng)建史資料體系。
12.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
本書分上下冊,記述了1921年至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是在1991年出版《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本書上冊內容包括鴉片戰(zhàn)爭后的中國社會和國際環(huán)境、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初期的活動、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和革命新局面的形成、五卅運動和大革命高潮的興起、北伐戰(zhàn)爭和革命力量的發(fā)展等。在敘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過程時,本書不限于以辛亥革命作為開篇,而是向前延伸到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對19世紀后半葉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以及人民的反抗斗爭和仁人志士的探索作了概要敘述,從“兩個八十年”的視野深刻闡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矛盾發(fā)展和人民斗爭深入開展的必然結果。本書是涉及中共創(chuàng)立的權威著作。
13.《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一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5月版)
本書是《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的第一冊。全套文獻集共26冊,按時間順序編排,收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至新中國成立以前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文獻,包括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等重要會議的文件,中共中央的重要決議、決定、宣言、通知、通告、指示,中央領導人的重要報告、講話、文章、電報、書信等。其中,第一冊收入了1921年至1923年中國共產黨早期文獻75篇。反映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籌建中國共產黨的代表性文獻15篇,以“副編”的形式收入第一冊。本書為廣大黨員干部和理論工作者學習、研究和總結中國共產黨建黨時期的歷史提供了豐富翔實的文獻資料。
14.《中共一大代表早期文稿選編(1917.11—1923.7)》(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
本書(套裝上下冊)系文件匯編,收錄了出席中共一大的國內13位代表在中共創(chuàng)建期間(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至1923年中共三大召開前后)的文章和文件,反映了一大代表在此時期的建黨思想,以及他們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觀點等,為進一步深入研究中共創(chuàng)建史提供了詳實的材料。
15.《日出東方: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紀實》(邵維正主編,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本書是以黨的創(chuàng)建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性黨史讀物,敘述和論證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必然性、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過程以及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的完成等三個方面。本書從不同視角闡述和解讀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歷史,堅持用事實說話,每章可以獨立成篇,組合在一起又比較系統(tǒng)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歷史。
16.《建黨》(張軍鋒、張樹軍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本書以1911年辛亥革命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激蕩變幻的歷史為背景,以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中心,描繪了中國近代社會風起云涌的革命活動和理論思潮,以及在紛繁復雜的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從籌備到成立并揚帆起航的一系列過程。此外,該書還附錄有“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一大出席者人物小傳”和“中國共產黨成立大事記”等史料,并配有圖片150余幅。
17.《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研究》(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版)
本書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等共同發(fā)起和舉辦的“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學術研討會”的成果結集,收錄了會議講話5篇和論文73篇(國內學者66篇、外國學者7篇),內容涉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中共創(chuàng)建的關系、辛亥革命與中共創(chuàng)建的關系、十月革命在中國的影響和共產國際與中共創(chuàng)建的關系、五四運動與中共創(chuàng)建的關系、建黨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特點、歷史人物與中共創(chuàng)建、中共早期組織與中共一大、中共創(chuàng)建及其初期開展的工作、上海近代社會與中共創(chuàng)建、國內外關于中共創(chuàng)建史研究的狀況等10個方面,從不同的角度和視野對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18.《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黃修榮、黃黎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年1月版)
本書全面而翔實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從五四運動到中共三大創(chuàng)建的歷史進程。全書有注釋1500處,引證史料260余種、近千冊,涉及中外革命先輩以及一些當事人鮮為人知的回憶錄、書信、文章,還有相關報刊雜志的記錄及反思,以及俄羅斯國家檔案館近年來公布的有關中共創(chuàng)建的珍貴檔案史料。
19.《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檔案文獻選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中共黨史出版社2015年5月版)
本書的檔案文獻主要選自中央檔案館館藏、已公布的中共中央文件、俄羅斯檔案館公布的有關資料、國內外已公開的有關資料和當事人回憶等。全書收錄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等6篇中共一大文件,《中國共產黨宣言》等19篇中共一大相關文獻,李達、董必武、陳潭秋等人的29篇中共一大回憶資料,以及國外有關一大的文獻資料5篇。本書是研究一大的工具書,對黨的代表大會的研究具有較高的資料價值。
20.《中共首次亮相國際政治舞臺(檔案資料集)》(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版)
本書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聯(lián)合國內外檔案館和專家、學者編纂的“中共創(chuàng)建史系列叢書”的第一冊,公布了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2015年10月赴俄新征集的檔案資料,收集了1920年至1923年間關于蘇俄、共產國際與中共創(chuàng)建關系的檔案資料,收錄文件121份,檔案文件、人物、書籍等各類珍貴圖片157幅。本書用檔案資料系統(tǒng)完整地將蘇俄、共產國際與中共創(chuàng)建的關系鏈接為一個脈絡清晰的整體,為研究者在中蘇關系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立提供了學術研究的基石,填補了這一時期關于該主題的系統(tǒng)性檔案資料的空白。
21.《中共建黨前后革命活動留日檔案選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版)
本書是“中共創(chuàng)建史系列叢書”的第二冊,為日文檔案資料集。該日文檔案來自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所藏檔案資料,選取時間段為中共創(chuàng)建前后幾年,內容為日本當局對在日本居住的具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傾向的人的行為的記錄、調查等。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呈現(xiàn)了日本視角,無論是文字的表達還是語氣的推敲,都直接或間接地說明了他們的立場以及對中共的態(tài)度。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盡量貼近原文表述方法,這有助于中國學者更有效地使用這份材料。本書還記載了上海的社會結構、政治氣氛、人文環(huán)境等,反映出中共建黨的社會基礎,具有重要的研究參考價值。
?。ǖ匝砰褐醒朦h史和文獻研究院信息資料館)
?。▉碓矗骸缎畔①Y料參考》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