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大原創(chuàng)性論斷,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2025年9月是第42個全區(qū)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一起來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金句。
2019年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 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 攝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團結和諧,則國家興旺、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則國家衰敗、社會動蕩、人民遭殃。黨中央強調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是著眼于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得出的重要結論。
——2022年3月,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要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各族人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廣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共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盛舉。
——2024年6月,習近平在寧夏考察時的講話
把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
要搞好民族地區(qū)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要把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要牢牢把握輿論主動權和主導權,讓互聯(lián)網成為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
——2019年9月,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要堅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tǒng)編教材,確保各民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要統(tǒng)籌城鄉(xiāng)建設布局規(guī)劃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創(chuàng)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
——2023年6月,習近平在內蒙古考察時的講話
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wěn)定
要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衛(wèi)中華人民共和國邊疆、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2018年3月,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時的講話
要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wěn)定。民族地區(qū)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徹到發(fā)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緊貼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兜牢民生底線,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面準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加快建設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qū)環(huán)境,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
——2024年4月,習近平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fā)座談會上的講話
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要推動各民族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堅定對偉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2021年8月,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要堅持把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作為邊疆民族地區(qū)工作的主線。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邊疆地區(qū)各族群眾不斷增強對偉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堅持和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tǒng)編教材。持續(xù)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積極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qū)環(huán)境,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2024年12月,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歷史必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鞏固和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自覺認同,夯實我國民族關系發(fā)展的思想基礎,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黨的民族工作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順應時代變化,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向改進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tǒng)一、民族因素和區(qū)域因素的有機結合,才能把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細做扎實。
——2021年8月,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中華民族是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偉大民族。我國各民族共同開拓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遼闊疆域,共同締造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書寫了輝煌的中國歷史,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歷史必然。
——2024年9月,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大原創(chuàng)性論斷,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2025年9月是第42個全區(qū)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一起來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金句。
2019年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 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 攝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團結和諧,則國家興旺、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則國家衰敗、社會動蕩、人民遭殃。黨中央強調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是著眼于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得出的重要結論。
——2022年3月,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要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各族人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廣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共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盛舉。
——2024年6月,習近平在寧夏考察時的講話
把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
要搞好民族地區(qū)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要把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要牢牢把握輿論主動權和主導權,讓互聯(lián)網成為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
——2019年9月,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要堅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tǒng)編教材,確保各民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要統(tǒng)籌城鄉(xiāng)建設布局規(guī)劃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創(chuàng)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
——2023年6月,習近平在內蒙古考察時的講話
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wěn)定
要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衛(wèi)中華人民共和國邊疆、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2018年3月,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時的講話
要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wěn)定。民族地區(qū)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徹到發(fā)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緊貼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兜牢民生底線,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面準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加快建設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qū)環(huán)境,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
——2024年4月,習近平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fā)座談會上的講話
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要推動各民族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堅定對偉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2021年8月,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要堅持把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作為邊疆民族地區(qū)工作的主線。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邊疆地區(qū)各族群眾不斷增強對偉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堅持和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tǒng)編教材。持續(xù)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積極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qū)環(huán)境,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2024年12月,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歷史必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鞏固和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自覺認同,夯實我國民族關系發(fā)展的思想基礎,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黨的民族工作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順應時代變化,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向改進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tǒng)一、民族因素和區(qū)域因素的有機結合,才能把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細做扎實。
——2021年8月,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中華民族是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偉大民族。我國各民族共同開拓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遼闊疆域,共同締造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書寫了輝煌的中國歷史,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歷史必然。
——2024年9月,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