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木濟勒色楞(1878—1951),1878年出生于哲里木盟(今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九家子屯,蒙古族??茽柷咦笠碇衅斓谑┐┰_克和碩達爾罕親王。
他自幼在私塾讀書,兼修蒙、漢、英文,還學藏經(jīng)。1885年,承襲達爾罕親王,時年僅6歲。1889年,賞加二品級,記錄四次。1894年,賞加記錄。1896年,賞加三眼花翎。1898年,開始主持旗務(wù)。1904年,任哲里木盟副盟長備兵札薩克及科爾沁左翼中旗和碩達爾罕親王,王府在今烏力吉吐蘇木西北五華里處。此外,在奉天(沈陽)小河沿和北京安定門(后遷至馬大仁胡同)設(shè)有府第。
那木濟勒色楞大力號召蒙古族男人當喇嘛。他規(guī)定,當喇嘛免去課賦,不當奴隸,不服兵役。
那木濟勒色楞重視家教,鼓勵子女學習西方科學。他為了保障旗境安全,與東北軍閥張作霖、吳俊升等拜把兄弟、聯(lián)姻、結(jié)盟,將長女嫁給蒙古真云王為妻。張作霖將女兒嫁給那木濟勒色楞的長子包曉峰。吳俊升將女兒嫁給那木濟勒色楞的次子包明遠。
那木濟勒色楞采納“開發(fā)蒙民知識”的建議,致力于教育事業(yè)。從1929年起先后辦起3所正規(guī)學校,即莊頭第一校、沈陽小南關(guān)第二校、鄭家屯白市第三校。這3所學校招收科爾沁左翼中旗蒙民子弟入學,學生享受公費待遇,食宿、制服、用具全部實行供給制。
他曾保送數(shù)十名學生到英國留學。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為鞏固其對中國人民的奴役統(tǒng)治,大力推行以夷制夷的政策,以支持“蒙古獨立”為名,建立偽科爾沁左翼中旗公署,委任那木濟勒色楞為旗長,但他拒絕到任。“七七”事變后,日本人多次動員那木濟勒色楞成立興安南省公署并主持政務(wù),他以有病為名仍拒絕上任。日本人曾以灌煤油相威脅。為了蒙蔽日本人,那木濟勒色楞常去醫(yī)院住院“治病”,并買來一張肺結(jié)核病人的X光片給日本人看。日本人信以為真,不再強迫他上任。
1946年1月,蔣介石授予那木濟勒色楞二等景星勛章一枚,同時委任他為東北接收大員,任哲里木盟盟長,并將他的東北財產(chǎn)全部放還。那木濟勒色楞推說“年事已高,不能工作”,未到任,也沒回東北接收財產(chǎn)。
1948年,那木濟勒色楞去臺灣。1949年,遷居香港。1951年,那木濟勒色楞因患腦溢血在九龍療養(yǎng)院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