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又字少穆,號竣村老人。清福建侯官(屬福州)人。嘉慶進士,入翰林院。先后任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等職。
道光十七年(1837)受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組織幕僚翻譯英國人慕瑞所著《世界地理大全》,親加潤色、編輯,輯成《四洲志》。二十一年被充軍伊犁,途經(jīng)鎮(zhèn)江,囑魏源撰《海國圖志》。曾繪制邊疆地圖。
二十五年被重新啟用,歷任陜甘總督、陜西巡撫、云貴總督等。主修道光《湖北通志》,后聘俞正燮主其事。另著有《林文忠公政書》《信及錄》《畿輔水利議》《滇軺紀程》等。
在道光《大定府志序》及與黃宅中的書信中,闡發(fā)方志理論。
關(guān)于方志功用,認為志書不僅能廣羅舊事,殫洽見聞,而且可以損益古今,興利除弊,具有資治之實用。
關(guān)于志書編纂,主張資料采訪要全面而周到,且“宜精而確”,批評《大定府志》對周有聲生平“采訪似為未周”。指出志中所載每事必注所出,“不以己意為增損”,力求樸實傳信。
關(guān)于對入志人物的遴選與評論問題,強調(diào)要持論公正,不應(yīng)以個人感情論定是非。認為序言為全志之提綱,使“讀者觀一序而會全書之總旨”。并對清代一些方志進行評述,認為李兆洛《鳳臺縣志》、鄒漢勛《大定府志》等可稱清代名志。
摘自《方志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