袞布扎布(約1670—1750),出生于烏珠穆沁右翼旗親王蘇達尼之弟、協(xié)理臺吉敖達利家。
袞布扎布精通蒙、藏、印度、滿、漢文,是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和翻譯家。
約1710—1740年,袞布扎布在北京西夏文學校任總管期間,編寫蒙古史書《恒河之流》和語言學方面的書籍,同時培養(yǎng)翻譯人才。蒙古史文獻中稱他為“藏學首領安班”。
1737年,袞布扎布同畢力袞達來、阿畢達等合作編寫的翻譯《丹珠爾》的工具書《印藏語簡明經(jīng)書》刻印出版,1741年編輯出版翻譯《丹珠爾》的標準辭典《智慧之鑒》時,《印藏語簡明經(jīng)書》成為其序言部分,后人稱之為《袞布扎布辭典》。1742—1749年間,清政府主持翻譯《丹珠爾》經(jīng)書時,袞布扎布是主筆。他把藏文的《畫神像指南》譯成漢文,編入漢文的《丹珠爾》經(jīng)書中。
此外,他還用漢文翻譯《唐僧傳記》,編寫梵文字母圖書,并注解與梵文字母同音的藏蒙字母,自編藏文語法圖書,供教學使用。
袞布扎布是我國較早提出翻譯理論的人,他在《印藏語簡明經(jīng)書》中提出“文雅、意全、通順”等翻譯的基本標準比嚴復的“信、達、雅”早160年。
袞布扎布一生博學多識,他除研究歷史、翻譯理論外,還研究中國佛教及醫(yī)藥學,著有《中國佛教流傳史》《醫(yī)藥配方》等。
約1750年,袞布扎布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