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歡(496—547年),字賀六渾,世居懷朔鎮(zhèn)(今包頭市固陽縣白靈淖鄉(xiāng)城圐圙村)。高歡自幼生長于北邊。長頭,高顴骨,雙目有神,牙齒潔白如玉。年輕時輕財重士,善交朋友。因娶鮮卑大戶匹婁氏女為妻,得到一匹馬,遂給懷朔鎮(zhèn)充任隊主(小軍官)。后又改作“函使”,往返于懷朔鎮(zhèn)到京都洛陽之間,傳遞公文達6年之久。其間,他與懷朔鎮(zhèn)省事云中司馬子如及秀容人劉貴、中山人賈顯智、懷朔戶曹吏孫騰、外兵史侯景結為朋友。他充任“函使”,朝中之事耳濡目染,情知北魏政權腐敗已極。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柔玄鎮(zhèn)人杜洛周起義,高歡與其朋友相從。后來,高歡鄙視杜的為人,與其朋友企圖殺杜,事泄而逃。后來投奔了葛榮,不久,又投奔了爾朱榮。由于他日夜奔波,形容惟悴,爾朱榮初見不以為然。其友劉貴為高歡更衣打扮后,復見爾朱榮于馬廄。廄內有一烈馬,人不能近,爾朱榮讓歡馴服此馬。高歡不加鞍,往來任意馳騁。后來,爾朱榮坐于高歡床上,屏退左右,與高歡密談。高歡啟發(fā)爾朱榮首先清君側,而后成霸業(yè)。爾朱榮大喜,以高歡為心腹都督。爾朱榮把持北魏政權以后,出兵鎮(zhèn)壓河北起義軍時,派高歡到起義軍中做分化瓦解工作。高歡把7個將領一萬多人馬拉了過來,并掌握了這支起義軍的領導權。他施展計謀,依靠與六鎮(zhèn)的舊關系,利用六鎮(zhèn)與爾朱榮之間的矛盾,籠絡民心,加深了六鎮(zhèn)軍民對爾朱榮的深仇怨恨。爾后,發(fā)動軍民攻打爾朱榮,終于奪取了爾朱榮的權力。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正月,魏帝下詔,任高歡為相國、假黃。
北魏孝昌四年(528年)二月,并、肆、汾、建、晉、東雍、南汾、泰、陜九州霜旱,饑民到處逃荒。高歡讓所在州開倉放賑,救濟災民。
高歡以懷朔鎮(zhèn)中的中下級軍官為骨干,爭取了河北大族高乾、高昂、封隆之和李元忠等。他一方面自認是鮮卑人,盡量滿足鮮卑貴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又稱是渤海高氏的后裔,認高乾為本家。他利用這兩股勢力,消滅了爾朱榮,控制了北魏王朝的權力,使北魏皇帝成為高歡的傀儡。
東魏興和三年(541年)五月,高歡巡視北方,遣使和柔然通和。
東魏武定五年(547年)正月,高歡死晉陽,終年52歲。
東魏武定八年(550年),其子高洋奪取了東魏政權,建立北齊政權。北齊天保初年,追崇高歡為獻武帝,廟號太祖,陵日義平。天統(tǒng)元年,改謚神武皇帝,廟號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