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桔是杜鵑花科小灌木植物,高產(chǎn)漿果植物,在內(nèi)蒙古主要分布于大興安嶺地區(qū)。越桔又稱紅豆、牙格達,因果實為深紅色,球形,好似“南國”的紅小豆,所以當(dāng)?shù)厝罕妼⑦@種野果稱之為“紅豆果”。喜生在有機質(zhì)豐富、濕潤的酸性土壤,喜光。野生越桔抗寒能力極強,針葉林下和灌木叢中沼澤地帶大面積集中生長,植株密度大,大群落方圓達幾十公里,便于集中采集。
越桔多生于高山苔原帶、單葉互生,葉片倒卵形,有2~8朵花,苞片紅色,花冠白色或淡紅色,花絲很短,有微毛,花柱稍超出花冠。漿果球形,直徑5~10毫米,鮮紅色?;ㄆ?/span>6—7月,果期8—9月。越桔葉含熊果甙、熊果酸等多種成分,可入藥,經(jīng)加工亦可代茶用。
越桔的果實呈圓型,紫紅色,果肉質(zhì)軟,清香多汁,酸甜可口,出汁率高達80~85%。果內(nèi)含糖分8~11%,總酸2~2.5%,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葡萄糖、有機酸等,可鮮食。越桔主要用于釀酒,也可制作果醬、清涼劑和收斂劑。含有較多色素,是提取食用色素的極好原料。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越桔是杜鵑花科小灌木植物,高產(chǎn)漿果植物,在內(nèi)蒙古主要分布于大興安嶺地區(qū)。越桔又稱紅豆、牙格達,因果實為深紅色,球形,好似“南國”的紅小豆,所以當(dāng)?shù)厝罕妼⑦@種野果稱之為“紅豆果”。喜生在有機質(zhì)豐富、濕潤的酸性土壤,喜光。野生越桔抗寒能力極強,針葉林下和灌木叢中沼澤地帶大面積集中生長,植株密度大,大群落方圓達幾十公里,便于集中采集。
越桔多生于高山苔原帶、單葉互生,葉片倒卵形,有2~8朵花,苞片紅色,花冠白色或淡紅色,花絲很短,有微毛,花柱稍超出花冠。漿果球形,直徑5~10毫米,鮮紅色?;ㄆ?/span>6—7月,果期8—9月。越桔葉含熊果甙、熊果酸等多種成分,可入藥,經(jīng)加工亦可代茶用。
越桔的果實呈圓型,紫紅色,果肉質(zhì)軟,清香多汁,酸甜可口,出汁率高達80~85%。果內(nèi)含糖分8~11%,總酸2~2.5%,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葡萄糖、有機酸等,可鮮食。越桔主要用于釀酒,也可制作果醬、清涼劑和收斂劑。含有較多色素,是提取食用色素的極好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