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雪后的鄂爾多斯高原
鄂爾多斯高原位于河套平原南部,西、北、東三面為黃河環(huán)繞,南邊與晉陜黃土高原相連接,為一波狀高平原。地勢為北西高,南東低,以東勝—杭錦旗梁地為分水嶺,向南北兩側波狀高平原緩緩下降。地貌形態(tài)為西側桌子山山地,東側準格爾黃土丘陵,南北兩端分別為毛烏素沙漠和庫布齊沙漠,其高原主體為波狀高平原。
桌子山山地呈南北向延伸,航拍雪后的鄂爾多斯高原海拔高程一般為1600米。由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灰?guī)r及石炭二疊系砂頁巖夾煤層組成。桌子山西側陡、東側緩,崗德爾山兩側均較陡。受構造運動影響,多形成直立峭壁與桌狀山頂,山脊狹窄,切割強烈。溝谷以東西向發(fā)育為主。在桌子山與崗德爾山之間有黃河自南向北通過,兩側為開闊的山前傾斜平原。
準格爾黃土丘陵地貌景觀
東勝波狀高平原處于毛烏素沙漠和庫布齊沙漠之間。東起準格爾黃土丘陵,西至桌子山,海拔高程1000~1400米。主要由下白堊統(tǒng)厚層砂巖組成,表層常有薄層沙,地形起伏不大,在一些低洼地帶常形成鹽堿湖。
高原東部為準格爾黃土丘陵,分布于準格爾旗和伊金霍洛旗一帶,由侏羅紀及前侏羅紀地層組成。丘陵頂部被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黃土覆蓋,海拔高程1000~1600米。沖溝發(fā)育,切割強烈,水土流失嚴重。
波狀高平原北部為庫布齊沙漠,呈東西向帶狀展布,南高北低,海拔高程1300~1400米,面積約1.8萬平方千米。下伏白堊紀地層,北部為第四系湖積層。沙漠北部邊緣沙丘較低矮,向沙漠中心地帶,沙丘逐漸增高,以鏈狀沙丘為主。波狀高平原南部為毛烏素沙漠,呈東西向展布,海拔高程1200~1600米,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下伏為白堊紀地層和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湖積砂層。沙丘多為鏈狀、垅崗狀。沙丘間有積水湖盆和洼地,周邊多為半固定沙丘。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航拍雪后的鄂爾多斯高原
鄂爾多斯高原位于河套平原南部,西、北、東三面為黃河環(huán)繞,南邊與晉陜黃土高原相連接,為一波狀高平原。地勢為北西高,南東低,以東勝—杭錦旗梁地為分水嶺,向南北兩側波狀高平原緩緩下降。地貌形態(tài)為西側桌子山山地,東側準格爾黃土丘陵,南北兩端分別為毛烏素沙漠和庫布齊沙漠,其高原主體為波狀高平原。
桌子山山地呈南北向延伸,航拍雪后的鄂爾多斯高原海拔高程一般為1600米。由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灰?guī)r及石炭二疊系砂頁巖夾煤層組成。桌子山西側陡、東側緩,崗德爾山兩側均較陡。受構造運動影響,多形成直立峭壁與桌狀山頂,山脊狹窄,切割強烈。溝谷以東西向發(fā)育為主。在桌子山與崗德爾山之間有黃河自南向北通過,兩側為開闊的山前傾斜平原。
準格爾黃土丘陵地貌景觀
東勝波狀高平原處于毛烏素沙漠和庫布齊沙漠之間。東起準格爾黃土丘陵,西至桌子山,海拔高程1000~1400米。主要由下白堊統(tǒng)厚層砂巖組成,表層常有薄層沙,地形起伏不大,在一些低洼地帶常形成鹽堿湖。
高原東部為準格爾黃土丘陵,分布于準格爾旗和伊金霍洛旗一帶,由侏羅紀及前侏羅紀地層組成。丘陵頂部被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黃土覆蓋,海拔高程1000~1600米。沖溝發(fā)育,切割強烈,水土流失嚴重。
波狀高平原北部為庫布齊沙漠,呈東西向帶狀展布,南高北低,海拔高程1300~1400米,面積約1.8萬平方千米。下伏白堊紀地層,北部為第四系湖積層。沙漠北部邊緣沙丘較低矮,向沙漠中心地帶,沙丘逐漸增高,以鏈狀沙丘為主。波狀高平原南部為毛烏素沙漠,呈東西向展布,海拔高程1200~1600米,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下伏為白堊紀地層和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湖積砂層。沙丘多為鏈狀、垅崗狀。沙丘間有積水湖盆和洼地,周邊多為半固定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