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日,內(nèi)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全區(qū)大力開展植樹造林、保護森林資源,經(jīng)過近60年的艱苦奮斗,全區(qū)森林面積由自治區(qū)成立初期的913.8萬公頃,增加到2 078.9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自治區(qū)成立初期的7.7%,提高到17.57% 。
一、資源分布
自治區(qū)的林木資源由原始林區(qū)、次生林區(qū)和人工林區(qū)3部分組成。原始林分布在大興安嶺林區(qū),次生林分布在大興安嶺南部次生林區(qū)、寶格達山、迪彥廟、克什克騰、矛荊壩、蠻漢山、大青山、烏拉山、賀蘭山、罕山和額濟納等11片次生林區(qū)。人工林主要分布在赤峰市、通遼市和呼和浩特市等盟市,遍布全區(qū)。
大興安嶺原始林區(qū)包括阿爾山、綽爾、綽源、烏爾旗汗、庫都爾、圖里河、伊圖里河、克一河、甘河、吉文、阿里河、根河、金河、阿龍山、滿歸、得耳布爾和莫爾道嘎等17個森工局,大楊樹、畢拉河和北大河等3個經(jīng)營局,烏瑪、奇乾、永安山等三個規(guī)劃局,以及漢馬自然保護區(qū)和諾敏森林經(jīng)營所,總面積為953.2萬公頃,森林面積732.01萬公頃,林木蓄積量7.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1.91%。
次生林區(qū)包括大興安嶺南部次生林區(qū)、寶格達山、迪彥廟、克什克騰、茅荊壩、蠻漢山、烏拉山、大青山、賀蘭山、罕山、額濟納等11片次生林區(qū)。這11片次生林區(qū)總面積1 084.95萬公頃,森林面積486.44萬公頃,林木蓄積量3.1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4.84%。
人工林主要分布在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赤峰市、通遼市、呼和浩特市等盟市54個旗縣境內(nèi),總面積2 787.90萬公頃,森林面積451.19萬公頃,林木蓄積量0.52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9.23%。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業(yè)公司經(jīng)營的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境內(nèi)部分是指加格達奇林業(yè)局和松嶺林業(yè)局,總面積187.31萬公頃,森林面積118.5萬公頃,林木蓄積量0.9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2.24%。
二、資源結(jié)構(gòu)
據(jù)2003年全區(qū)第五次森林資源連續(xù)調(diào)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林業(yè)用地總面積4 409.34萬公頃,其中,有林地1 619.32萬公頃,占36.72%,疏林地66.53萬公頃,占1.51%;灌木林地454.24萬公頃,占10.30%;未成林造林地191.88萬公頃,占4.35%,苗圃地0.66萬公頃,占0.02%;無林地2 076.71萬公頃,占47.10%。
全區(qū)林業(yè)用地面積和森林面積居全國第一位,森林蓄積量居全國第五位,天然林面積居全國第二位。
(一)全區(qū)國有林地面積2 246.58萬公頃,集體林地面積2 162.76萬公頃。
(二)樹種結(jié)構(gòu),主要由落葉松、樟子松、柞樹、白樺等構(gòu)成。
(三)林種結(jié)構(gòu),防護林占比重最大,占62.03%,用材林次之。
(四)林齡結(jié)構(gòu),中齡林占比重最大,面積,蓄積分別占39.07%和39.77%。
各類土地面積統(tǒng)計表 表1-2-1 單位:百公頃
森林面積蓄積分優(yōu)勢樹種統(tǒng)計表
表1-2-2 單位:百公頃、百立方米、%
森林各林種面積蓄積統(tǒng)計表
森林各齡組面積蓄積統(tǒng)計表
全區(qū)天然林(包括經(jīng)濟林)面積1 378.67萬公頃,蓄積量10.52億立方米,平均每公頃蓄積量75.72立方米;人工林人工造林總面積571.09萬公頃,蓄積量6 759.03萬立方米,平均每公頃蓄積量26.61立方米。
天然林及疏林面積蓄積統(tǒng)計表
人工造林面積蓄積統(tǒng)計表
三、資源動態(tài)
從1947年內(nèi)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到1980年,全區(qū)有林地面積1 374.01萬公頃,疏林地面積162.70萬公頃,灌木林地面積188.87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6.68萬公頃,苗圃地2.84萬公頃,無林地2 644.32萬公頃。人工林面積 86.35萬公頃。森林面積由自治區(qū)成立初期的913.8萬公頃,增加到1 562.88萬公頃,林木蓄積量達到9.4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3.27%,比自治區(qū)成立初期提高5.57個百分點。
1988年,全區(qū)有林地面積1 383.64萬公頃,疏林地面積115.46萬公頃,灌木林地面積203.51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面積53.34萬公頃,苗圃地1.32萬公頃,無林地1 511.99萬公頃。人工造林面積達到服237.28萬公頃。森林面積由1980年的1 562.88萬公頃,增加到1 587.15萬公頃,林木蓄積量由1980年的9.46億立方米,增加到10.2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3.51%,比1980年提高了0.24個百分點。
1993年,全區(qū)有林地面積1 406.57萬公頃,疏林地110.07萬公頃,灌木林地212.42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42.12萬公頃,苗圃地1.25萬公頃,無林地1 441.63萬公頃。人工造林面積達到279.88萬公頃。森林面積達到1 618.99萬公頃,比1988年增加31.84萬公頃,林木蓄積量達到11.24億立方米,比1988年增加0.99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3.81%,比1988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
1998年,全區(qū)有林地面積1 474.85萬公頃,疏林地48.48萬公頃,灌木林地265.20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5.72萬公頃,苗圃地0.93萬公頃,無林地1 356.77萬公頃。人工造林面積達到350.36萬公頃。森林面積達到1 740.05萬公頃,比1993年增加了121.06萬公頃,林木蓄積量達到11.69億立方米,比1993年增加了0.4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4.82%,比1993年提高了1.31個百分點。
到2003年,全區(qū)有林地面積1 619.32萬公頃,疏林地面積66.53萬公頃,灌木林地面積454.24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91.88萬公頃,苗圃地面積0.66萬公頃,無林地面積2 076.71萬公頃。人工造林面積達到571.09萬公頃。森林面積達到2 078.93萬公頃,比1998年增加388.88萬公頃,林木蓄積量達到12.92億立方米,比1998年增加1.23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7.57%,比1998年提高了2.75個百分點。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1947年5月1日,內(nèi)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全區(qū)大力開展植樹造林、保護森林資源,經(jīng)過近60年的艱苦奮斗,全區(qū)森林面積由自治區(qū)成立初期的913.8萬公頃,增加到2 078.9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自治區(qū)成立初期的7.7%,提高到17.57% 。
一、資源分布
自治區(qū)的林木資源由原始林區(qū)、次生林區(qū)和人工林區(qū)3部分組成。原始林分布在大興安嶺林區(qū),次生林分布在大興安嶺南部次生林區(qū)、寶格達山、迪彥廟、克什克騰、矛荊壩、蠻漢山、大青山、烏拉山、賀蘭山、罕山和額濟納等11片次生林區(qū)。人工林主要分布在赤峰市、通遼市和呼和浩特市等盟市,遍布全區(qū)。
大興安嶺原始林區(qū)包括阿爾山、綽爾、綽源、烏爾旗汗、庫都爾、圖里河、伊圖里河、克一河、甘河、吉文、阿里河、根河、金河、阿龍山、滿歸、得耳布爾和莫爾道嘎等17個森工局,大楊樹、畢拉河和北大河等3個經(jīng)營局,烏瑪、奇乾、永安山等三個規(guī)劃局,以及漢馬自然保護區(qū)和諾敏森林經(jīng)營所,總面積為953.2萬公頃,森林面積732.01萬公頃,林木蓄積量7.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1.91%。
次生林區(qū)包括大興安嶺南部次生林區(qū)、寶格達山、迪彥廟、克什克騰、茅荊壩、蠻漢山、烏拉山、大青山、賀蘭山、罕山、額濟納等11片次生林區(qū)。這11片次生林區(qū)總面積1 084.95萬公頃,森林面積486.44萬公頃,林木蓄積量3.1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4.84%。
人工林主要分布在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赤峰市、通遼市、呼和浩特市等盟市54個旗縣境內(nèi),總面積2 787.90萬公頃,森林面積451.19萬公頃,林木蓄積量0.52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9.23%。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業(yè)公司經(jīng)營的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境內(nèi)部分是指加格達奇林業(yè)局和松嶺林業(yè)局,總面積187.31萬公頃,森林面積118.5萬公頃,林木蓄積量0.9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2.24%。
二、資源結(jié)構(gòu)
據(jù)2003年全區(qū)第五次森林資源連續(xù)調(diào)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林業(yè)用地總面積4 409.34萬公頃,其中,有林地1 619.32萬公頃,占36.72%,疏林地66.53萬公頃,占1.51%;灌木林地454.24萬公頃,占10.30%;未成林造林地191.88萬公頃,占4.35%,苗圃地0.66萬公頃,占0.02%;無林地2 076.71萬公頃,占47.10%。
全區(qū)林業(yè)用地面積和森林面積居全國第一位,森林蓄積量居全國第五位,天然林面積居全國第二位。
(一)全區(qū)國有林地面積2 246.58萬公頃,集體林地面積2 162.76萬公頃。
(二)樹種結(jié)構(gòu),主要由落葉松、樟子松、柞樹、白樺等構(gòu)成。
(三)林種結(jié)構(gòu),防護林占比重最大,占62.03%,用材林次之。
(四)林齡結(jié)構(gòu),中齡林占比重最大,面積,蓄積分別占39.07%和39.77%。
各類土地面積統(tǒng)計表 表1-2-1 單位:百公頃
森林面積蓄積分優(yōu)勢樹種統(tǒng)計表
表1-2-2 單位:百公頃、百立方米、%
森林各林種面積蓄積統(tǒng)計表
森林各齡組面積蓄積統(tǒng)計表
全區(qū)天然林(包括經(jīng)濟林)面積1 378.67萬公頃,蓄積量10.52億立方米,平均每公頃蓄積量75.72立方米;人工林人工造林總面積571.09萬公頃,蓄積量6 759.03萬立方米,平均每公頃蓄積量26.61立方米。
天然林及疏林面積蓄積統(tǒng)計表
人工造林面積蓄積統(tǒng)計表
三、資源動態(tài)
從1947年內(nèi)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到1980年,全區(qū)有林地面積1 374.01萬公頃,疏林地面積162.70萬公頃,灌木林地面積188.87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6.68萬公頃,苗圃地2.84萬公頃,無林地2 644.32萬公頃。人工林面積 86.35萬公頃。森林面積由自治區(qū)成立初期的913.8萬公頃,增加到1 562.88萬公頃,林木蓄積量達到9.4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3.27%,比自治區(qū)成立初期提高5.57個百分點。
1988年,全區(qū)有林地面積1 383.64萬公頃,疏林地面積115.46萬公頃,灌木林地面積203.51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面積53.34萬公頃,苗圃地1.32萬公頃,無林地1 511.99萬公頃。人工造林面積達到服237.28萬公頃。森林面積由1980年的1 562.88萬公頃,增加到1 587.15萬公頃,林木蓄積量由1980年的9.46億立方米,增加到10.2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3.51%,比1980年提高了0.24個百分點。
1993年,全區(qū)有林地面積1 406.57萬公頃,疏林地110.07萬公頃,灌木林地212.42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42.12萬公頃,苗圃地1.25萬公頃,無林地1 441.63萬公頃。人工造林面積達到279.88萬公頃。森林面積達到1 618.99萬公頃,比1988年增加31.84萬公頃,林木蓄積量達到11.24億立方米,比1988年增加0.99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3.81%,比1988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
1998年,全區(qū)有林地面積1 474.85萬公頃,疏林地48.48萬公頃,灌木林地265.20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5.72萬公頃,苗圃地0.93萬公頃,無林地1 356.77萬公頃。人工造林面積達到350.36萬公頃。森林面積達到1 740.05萬公頃,比1993年增加了121.06萬公頃,林木蓄積量達到11.69億立方米,比1993年增加了0.4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4.82%,比1993年提高了1.31個百分點。
到2003年,全區(qū)有林地面積1 619.32萬公頃,疏林地面積66.53萬公頃,灌木林地面積454.24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91.88萬公頃,苗圃地面積0.66萬公頃,無林地面積2 076.71萬公頃。人工造林面積達到571.09萬公頃。森林面積達到2 078.93萬公頃,比1998年增加388.88萬公頃,林木蓄積量達到12.92億立方米,比1998年增加1.23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7.57%,比1998年提高了2.7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