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萬國郵政聯(lián)盟在第16屆代表大會上決議,將每年10月9日定為“萬國郵聯(lián)日”。1984年,更名為“世界郵政日”。
世界范圍內(nèi),中國雖非最早出現(xiàn)郵政的國家,但中國郵政體系卻在世界郵政歷史留下了輝煌篇章。
中國郵政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甲骨文里,就已有了驛傳系統(tǒng)的記敘,負責定期報送各地的大事小情給殷王,方便他了解國內(nèi)局勢,被稱作驲傳制度。乘車傳遞的叫驲、傳,乘馬傳遞的叫遞、驛。
周朝,隨著道路條件的完善,郵驛系統(tǒng)逐步擴大規(guī)模?!吨芏Y·地官》中記載:“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表明周朝已經(jīng)在路邊設置用于給“快遞員”供給物品和休憩的場所了,這就是驲置,即“驛站”。
秦朝,秦始皇修馳道、開河渠,車同軌、書同文,極大地促進了郵驛業(yè)。這時就有了“快件”和“慢件”之分,快件要求日行300里盡快送達。還誕生了全世界最早的郵政法——《行書律》。
至西漢初年,郵驛業(yè)呈現(xiàn)出完備的面貌。舉凡機構(gòu)人員、郵路等級、郵件分類、時限要求、懲罰措施、郵人待遇,無不一一規(guī)定。一系列防止郵件擱壓、遺失的問責制度,使得郵遞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實現(xiàn)了全程監(jiān)控。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國際郵道。馬傳一天可行三四百里,從金城郡(今甘肅省蘭州市西北)送到長安,大概1400多里的距離,7天就可跑一個來回。
隋唐時期,全國郵驛歸屬兵部管理?!短屏?/span>·卷五·尚書兵部》記載:“凡三十里一驛,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二百六十所水驛,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陸驛,八十六所水陸相兼。若地勢險阻及須依水草,不必三十里?!标戵A快馬一天走六驛達一百八十里路,最快可達日急馳五百里。
宋朝,沈括《夢溪筆談》記:“驛傳舊有步、馬、急遞三等,急遞最遽,日行四百里,唯軍興用之?!彼紊褡跁r期,西夏圍攻蘭州,為確保通信暢通出現(xiàn)了“金字牌急腳遞”,因其為朱漆黃金字得名,刻有:“御前文字,不得入鋪。”驛吏不得在驛站內(nèi)交接,而只能在馬背上依次傳遞,日行四五百里,晝夜不停。
只要速度夠快,能送的東西自然就會更多,生鮮也不是問題?!缎绿茣?/span>·楊貴妃傳》曾載:“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倍鶕?jù)《輿地紀勝》中引舊志可知:“詔驛自涪陵,由達州,取西鄉(xiāng),入子午谷,至長安才三日,色香俱未變?!眱汕Ю锏穆烦?,三天就能到。
明清時期,隨著商業(yè)的繁榮,人口和物流的往來增加,民營“快遞”機構(gòu)——鏢局應運而生。
明朝永樂年間,在東南沿海一帶還出現(xiàn)了民間商業(yè)組織“民信局”,專門為民間商人和百姓寄送信件、物品,甚至能經(jīng)辦匯兌。
1878年,天津成立了官方郵政局,民信局逐漸淡出。歷經(jīng)大清郵政、中華郵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有了今天我們熟知的中國郵政。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1969年,萬國郵政聯(lián)盟在第16屆代表大會上決議,將每年10月9日定為“萬國郵聯(lián)日”。1984年,更名為“世界郵政日”。
世界范圍內(nèi),中國雖非最早出現(xiàn)郵政的國家,但中國郵政體系卻在世界郵政歷史留下了輝煌篇章。
中國郵政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甲骨文里,就已有了驛傳系統(tǒng)的記敘,負責定期報送各地的大事小情給殷王,方便他了解國內(nèi)局勢,被稱作驲傳制度。乘車傳遞的叫驲、傳,乘馬傳遞的叫遞、驛。
周朝,隨著道路條件的完善,郵驛系統(tǒng)逐步擴大規(guī)模?!吨芏Y·地官》中記載:“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表明周朝已經(jīng)在路邊設置用于給“快遞員”供給物品和休憩的場所了,這就是驲置,即“驛站”。
秦朝,秦始皇修馳道、開河渠,車同軌、書同文,極大地促進了郵驛業(yè)。這時就有了“快件”和“慢件”之分,快件要求日行300里盡快送達。還誕生了全世界最早的郵政法——《行書律》。
至西漢初年,郵驛業(yè)呈現(xiàn)出完備的面貌。舉凡機構(gòu)人員、郵路等級、郵件分類、時限要求、懲罰措施、郵人待遇,無不一一規(guī)定。一系列防止郵件擱壓、遺失的問責制度,使得郵遞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實現(xiàn)了全程監(jiān)控。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國際郵道。馬傳一天可行三四百里,從金城郡(今甘肅省蘭州市西北)送到長安,大概1400多里的距離,7天就可跑一個來回。
隋唐時期,全國郵驛歸屬兵部管理?!短屏?/span>·卷五·尚書兵部》記載:“凡三十里一驛,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二百六十所水驛,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陸驛,八十六所水陸相兼。若地勢險阻及須依水草,不必三十里?!标戵A快馬一天走六驛達一百八十里路,最快可達日急馳五百里。
宋朝,沈括《夢溪筆談》記:“驛傳舊有步、馬、急遞三等,急遞最遽,日行四百里,唯軍興用之。”宋神宗時期,西夏圍攻蘭州,為確保通信暢通出現(xiàn)了“金字牌急腳遞”,因其為朱漆黃金字得名,刻有:“御前文字,不得入鋪?!斌A吏不得在驛站內(nèi)交接,而只能在馬背上依次傳遞,日行四五百里,晝夜不停。
只要速度夠快,能送的東西自然就會更多,生鮮也不是問題?!缎绿茣?/span>·楊貴妃傳》曾載:“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倍鶕?jù)《輿地紀勝》中引舊志可知:“詔驛自涪陵,由達州,取西鄉(xiāng),入子午谷,至長安才三日,色香俱未變?!眱汕Ю锏穆烦?,三天就能到。
明清時期,隨著商業(yè)的繁榮,人口和物流的往來增加,民營“快遞”機構(gòu)——鏢局應運而生。
明朝永樂年間,在東南沿海一帶還出現(xiàn)了民間商業(yè)組織“民信局”,專門為民間商人和百姓寄送信件、物品,甚至能經(jīng)辦匯兌。
1878年,天津成立了官方郵政局,民信局逐漸淡出。歷經(jīng)大清郵政、中華郵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有了今天我們熟知的中國郵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