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章和二年(88年)七月,北匈奴地大災,饑亂流行,降南部者數(shù)千人,南單于上書請遣兵助攻北匈奴。十月,漢朝出兵進擊北匈奴,命竇憲為車騎將軍,執(zhí)金吾、耿秉為副,發(fā)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上郡、西河、五原、云中、定襄、雁門、朔方、代郡、上谷、漁陽、安定、北地)精兵,于翌年六月,分三路出擊。竇憲和耿秉各率精騎四千與南匈奴兵1萬騎,出朔方雞鹿塞(今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西)。南單于屯屠河將萬余騎出滿夷谷(今包頭北)。度遼將軍鄧鴻及緣邊義從羌部8000騎與左賢王安國萬余騎出梱陽塞(今包頭東)。竇憲出雞鹿塞向北挺進至稽落山(今蒙古國杭愛山)遇北匈奴兵,雙方激戰(zhàn),大破北匈奴兵。漢軍追擊至和渠北鞮海(今蒙古國烏布薩泊),斬1.3萬余級,降眾20 余萬人。竇憲、耿秉遂登燕然山(今蒙古國車車爾勒格西南),命中護軍班固刻石勒功紀而還。至西漢永元二年(90年)二月,竇憲遣耿夔、任尚率兵出居延塞(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東南哈拉和圖),大破北單于于金徽山(今阿爾泰山),北單于逃走。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東漢章和二年(88年)七月,北匈奴地大災,饑亂流行,降南部者數(shù)千人,南單于上書請遣兵助攻北匈奴。十月,漢朝出兵進擊北匈奴,命竇憲為車騎將軍,執(zhí)金吾、耿秉為副,發(fā)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上郡、西河、五原、云中、定襄、雁門、朔方、代郡、上谷、漁陽、安定、北地)精兵,于翌年六月,分三路出擊。竇憲和耿秉各率精騎四千與南匈奴兵1萬騎,出朔方雞鹿塞(今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西)。南單于屯屠河將萬余騎出滿夷谷(今包頭北)。度遼將軍鄧鴻及緣邊義從羌部8000騎與左賢王安國萬余騎出梱陽塞(今包頭東)。竇憲出雞鹿塞向北挺進至稽落山(今蒙古國杭愛山)遇北匈奴兵,雙方激戰(zhàn),大破北匈奴兵。漢軍追擊至和渠北鞮海(今蒙古國烏布薩泊),斬1.3萬余級,降眾20 余萬人。竇憲、耿秉遂登燕然山(今蒙古國車車爾勒格西南),命中護軍班固刻石勒功紀而還。至西漢永元二年(90年)二月,竇憲遣耿夔、任尚率兵出居延塞(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東南哈拉和圖),大破北單于于金徽山(今阿爾泰山),北單于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