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子廟位于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街道辦事處貝子廟廣場北側,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貝子廟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漢名崇善寺,蒙古語名為班智達葛根廟,內蒙古地區(qū)革命領導人烏蘭夫、王鐸、奎壁、王再天等曾在此戰(zhàn)斗生活過。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貝子廟成為中共錫林郭勒盟、察哈爾盟、巴彥塔拉盟和烏蘭察布盟工委所在地。中國共產黨在這里培養(yǎng)了大批革命干部,成為內蒙古重要的革命根據地和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最早開展工作的地區(qū),數百名烈士犧牲在這片土地上。1946年4月6日,受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派遣,中共黨員云世英、潮洛濛等18人到達貝子廟與旺楚克丹巴、賽音吉雅等會合,在貝子廟哲理殿建立錫林郭勒盟歷史上第一個中共黨支部,領導錫林郭勒盟各族人民開展解放運動。1946年9月、10月,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由張家口北撤至貝子廟。11月,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在此召開一系列會議,先后成立中共察錫工委和巴烏工委。
1947年7月,中共內蒙古分局決定,在貝子廟成立錫林郭勒、察哈爾、巴彥塔拉、烏蘭察布工作委員會(簡稱錫察巴烏工委),奎璧任工委書記,王鐸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劉景平任宣傳部長,楊平任社會部長。當時,錫察巴烏地區(qū)只有錫林郭勒盟東部、察哈爾盟北部是解放區(qū)。而察哈爾盟西部、南部,錫林郭勒盟西部,巴彥塔拉盟和烏蘭察布盟均為敵占區(qū)和叛匪盤踞地區(qū),大片土地尚未解放。當時,錫察巴烏工委的武裝力量主要有內蒙古騎兵四師、五師和各盟保安團、各旗縣聯合大隊以及地方武工隊。錫察巴烏工委的任務是堅持對敵斗爭,解放錫察巴烏,消滅土匪,安定秩序,開展民主改革,進行政權建設,恢復和發(fā)展經濟,配合解放區(qū)的工作。錫察巴烏地區(qū)在戰(zhàn)略上起著前哨陣地和保衛(wèi)解放區(qū)的作用。
從1947年7月成立到1949年2月撤銷的兩年多時間里,錫察巴烏工委領導錫察巴烏地區(qū)的革命干部和群眾建立和鞏固革命根據地,大力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建立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地方武裝力量,配合人民解放軍堅持武裝斗爭,加強盟旗聯合會分、支會的工作,培養(yǎng)、擴大干部隊伍,改造舊政權,鞏固與建立民主政府,推進牧區(qū)民主改革,堅定干部和群眾必勝的信心,堅決維護和推進內蒙古自治運動,為支援全區(qū)、全國的解放戰(zhàn)爭做出重大的貢獻。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貝子廟位于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街道辦事處貝子廟廣場北側,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貝子廟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漢名崇善寺,蒙古語名為班智達葛根廟,內蒙古地區(qū)革命領導人烏蘭夫、王鐸、奎壁、王再天等曾在此戰(zhàn)斗生活過。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貝子廟成為中共錫林郭勒盟、察哈爾盟、巴彥塔拉盟和烏蘭察布盟工委所在地。中國共產黨在這里培養(yǎng)了大批革命干部,成為內蒙古重要的革命根據地和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最早開展工作的地區(qū),數百名烈士犧牲在這片土地上。1946年4月6日,受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派遣,中共黨員云世英、潮洛濛等18人到達貝子廟與旺楚克丹巴、賽音吉雅等會合,在貝子廟哲理殿建立錫林郭勒盟歷史上第一個中共黨支部,領導錫林郭勒盟各族人民開展解放運動。1946年9月、10月,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由張家口北撤至貝子廟。11月,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在此召開一系列會議,先后成立中共察錫工委和巴烏工委。
1947年7月,中共內蒙古分局決定,在貝子廟成立錫林郭勒、察哈爾、巴彥塔拉、烏蘭察布工作委員會(簡稱錫察巴烏工委),奎璧任工委書記,王鐸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劉景平任宣傳部長,楊平任社會部長。當時,錫察巴烏地區(qū)只有錫林郭勒盟東部、察哈爾盟北部是解放區(qū)。而察哈爾盟西部、南部,錫林郭勒盟西部,巴彥塔拉盟和烏蘭察布盟均為敵占區(qū)和叛匪盤踞地區(qū),大片土地尚未解放。當時,錫察巴烏工委的武裝力量主要有內蒙古騎兵四師、五師和各盟保安團、各旗縣聯合大隊以及地方武工隊。錫察巴烏工委的任務是堅持對敵斗爭,解放錫察巴烏,消滅土匪,安定秩序,開展民主改革,進行政權建設,恢復和發(fā)展經濟,配合解放區(qū)的工作。錫察巴烏地區(qū)在戰(zhàn)略上起著前哨陣地和保衛(wèi)解放區(qū)的作用。
從1947年7月成立到1949年2月撤銷的兩年多時間里,錫察巴烏工委領導錫察巴烏地區(qū)的革命干部和群眾建立和鞏固革命根據地,大力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建立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地方武裝力量,配合人民解放軍堅持武裝斗爭,加強盟旗聯合會分、支會的工作,培養(yǎng)、擴大干部隊伍,改造舊政權,鞏固與建立民主政府,推進牧區(qū)民主改革,堅定干部和群眾必勝的信心,堅決維護和推進內蒙古自治運動,為支援全區(qū)、全國的解放戰(zhàn)爭做出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