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教寺
象教寺位于通遼市庫倫旗興源寺東側,與興源寺僅一墻之隔。始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通稱“上倉”(“倉”意為寓所),是札薩克達喇嘛居住的地方和辦公的場所。與興源寺、福緣寺并稱為“庫倫三大寺”。2006年,象教寺被國家確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象教寺的建筑格局與興源寺不同,山門在圍墻內,為一進院落,是喇嘛跳布扎的場所,山門為三間歇山頂式建筑,辟三個門,中間為大,兩側為小。進山門便是跳布扎的廣場,廣場前靠近圍墻處有一面硬山式八字影壁,高一丈余,東西長十余丈,猶如一扇高大的屏風與山門遙相呼應。二進院落的迎面便是象教寺正殿,三間單檐歇山頂建筑,殿內主供一人高的彌勒佛像,故又稱彌勒佛殿。正殿后面為一堵花墻,正中為一座垂花門,步入垂花門便是第三進院落,迎面為五間硬山式建筑,即無量壽佛殿,是札薩克達喇嘛供佛的場所。兩側各有6間圓山頂廂房,與第二進院落內的廂房相連,是喇嘛印務處(辦公處)的辦公地方。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象教寺
象教寺位于通遼市庫倫旗興源寺東側,與興源寺僅一墻之隔。始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通稱“上倉”(“倉”意為寓所),是札薩克達喇嘛居住的地方和辦公的場所。與興源寺、福緣寺并稱為“庫倫三大寺”。2006年,象教寺被國家確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象教寺的建筑格局與興源寺不同,山門在圍墻內,為一進院落,是喇嘛跳布扎的場所,山門為三間歇山頂式建筑,辟三個門,中間為大,兩側為小。進山門便是跳布扎的廣場,廣場前靠近圍墻處有一面硬山式八字影壁,高一丈余,東西長十余丈,猶如一扇高大的屏風與山門遙相呼應。二進院落的迎面便是象教寺正殿,三間單檐歇山頂建筑,殿內主供一人高的彌勒佛像,故又稱彌勒佛殿。正殿后面為一堵花墻,正中為一座垂花門,步入垂花門便是第三進院落,迎面為五間硬山式建筑,即無量壽佛殿,是札薩克達喇嘛供佛的場所。兩側各有6間圓山頂廂房,與第二進院落內的廂房相連,是喇嘛印務處(辦公處)的辦公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