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北宸(1912—1942),男,漢族。字墨園,又名郭俊卿。山西省左云縣三區(qū)助馬堡村人。中共黨員。幼時家境貧寒,以半耕半讀求學。民國19年(1930),肄業(yè)于左云縣第一高等小學校,考入呼延村職中。民國20年(1931),職中停辦,前往太原兵工廠當學徒。民國22年(1933)秋,在綏遠省涼城縣擔任小學教員。民國23年(1934),在綏遠省鄉(xiāng)村建設委員會訓練班受訓。民國24年(1935)春,入綏遠省鄉(xiāng)村建設委員會鄉(xiāng)村人員訓練所第一期受訓。在這里受到進步青年和民主人士影響,畢業(yè)后在興和縣任鄉(xiāng)村工作指導員。
民國26年(1937)10月,日軍進犯歸綏、包頭,郭北宸和愛國青年一道隨抗戰(zhàn)部隊退到河套,在國民兵政訓處擔任連政治指導員,受政訓處郭靈墅、李衡等共產黨員影響,接受革命思想。民國27年(1938)5月,經劉一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奉派到安北縣開展抗日活動,秘密發(fā)展黨的組織,發(fā)動群眾建立抗日團體。9月,中共安北區(qū)委員會成立,郭北宸任組織委員。12月,中共安北縣委成立,郭北宸任組織部長。之后,到東灣子小學校舉辦農民夜校,一邊教文化,一邊講革命道理。他以農民黨員為骨干,秘密組織宣傳、鋤奸、運糧小組,開展抗日宣傳、盤查漢奸特務的活動,還領導農民進行拒絕義務挖渠、抵抗征糧等斗爭,取得勝利,鼓舞了農民群眾的斗志。他發(fā)展十幾位農民黨員,建立東灣子、王廣和、菅二凱圪旦等基層黨支部。民國28年(1939)5月,任中共安北區(qū)委書記;9月,任中共安北縣委書記。
民國29年(1940)春,日本侵略軍大舉進犯河套,郭北宸率部分同志轉移到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桃力民八路軍辦事處。他妥當安排同志后,與董有等返回河套,任中共后套特委組織部長。8月,接任特委書記。面對國民黨反共的險惡環(huán)境,他機智靈活地領導隱蔽下來的同志繼續(xù)堅守陣地,開展工作。12月中旬,到伊克昭盟匯報工作,途徑黃河南岸巴拉亥時被捕。
在監(jiān)獄中,國民黨特務利用各種手段讓郭北宸招供,他寧死不屈。民國31年(1942)8月,國民黨綏遠當局經過嚴密策劃,在楊春生沙窩里將郭北宸秘密殺害。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郭北宸(1912—1942),男,漢族。字墨園,又名郭俊卿。山西省左云縣三區(qū)助馬堡村人。中共黨員。幼時家境貧寒,以半耕半讀求學。民國19年(1930),肄業(yè)于左云縣第一高等小學校,考入呼延村職中。民國20年(1931),職中停辦,前往太原兵工廠當學徒。民國22年(1933)秋,在綏遠省涼城縣擔任小學教員。民國23年(1934),在綏遠省鄉(xiāng)村建設委員會訓練班受訓。民國24年(1935)春,入綏遠省鄉(xiāng)村建設委員會鄉(xiāng)村人員訓練所第一期受訓。在這里受到進步青年和民主人士影響,畢業(yè)后在興和縣任鄉(xiāng)村工作指導員。
民國26年(1937)10月,日軍進犯歸綏、包頭,郭北宸和愛國青年一道隨抗戰(zhàn)部隊退到河套,在國民兵政訓處擔任連政治指導員,受政訓處郭靈墅、李衡等共產黨員影響,接受革命思想。民國27年(1938)5月,經劉一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奉派到安北縣開展抗日活動,秘密發(fā)展黨的組織,發(fā)動群眾建立抗日團體。9月,中共安北區(qū)委員會成立,郭北宸任組織委員。12月,中共安北縣委成立,郭北宸任組織部長。之后,到東灣子小學校舉辦農民夜校,一邊教文化,一邊講革命道理。他以農民黨員為骨干,秘密組織宣傳、鋤奸、運糧小組,開展抗日宣傳、盤查漢奸特務的活動,還領導農民進行拒絕義務挖渠、抵抗征糧等斗爭,取得勝利,鼓舞了農民群眾的斗志。他發(fā)展十幾位農民黨員,建立東灣子、王廣和、菅二凱圪旦等基層黨支部。民國28年(1939)5月,任中共安北區(qū)委書記;9月,任中共安北縣委書記。
民國29年(1940)春,日本侵略軍大舉進犯河套,郭北宸率部分同志轉移到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桃力民八路軍辦事處。他妥當安排同志后,與董有等返回河套,任中共后套特委組織部長。8月,接任特委書記。面對國民黨反共的險惡環(huán)境,他機智靈活地領導隱蔽下來的同志繼續(xù)堅守陣地,開展工作。12月中旬,到伊克昭盟匯報工作,途徑黃河南岸巴拉亥時被捕。
在監(jiān)獄中,國民黨特務利用各種手段讓郭北宸招供,他寧死不屈。民國31年(1942)8月,國民黨綏遠當局經過嚴密策劃,在楊春生沙窩里將郭北宸秘密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