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鴻霖(1878—1911),字潤生,祖籍安徽省。其父于清同治六年(1867),隨湘軍赴寧夏平定馬化龍起義軍,退伍定居包頭,在土黑麻淖購置大量土地,并在包頭鎮(zhèn)購地建房,逐漸形成街巷,人稱“郭老太爺巷”,即今包頭東河區(qū)牛橋街郭家巷。
郭鴻霖排行老四,人稱“郭四少爺”。幼年受教于山西保德州優(yōu)貢生尹斯文在包頭創(chuàng)辦的塾館。成年后,因出自宦門,家境富裕,且交際甚廣,有一定社會影響,曾作包頭咨議分局議員,馬王廟兩等學堂堂長。辛亥革命前,山西同盟會派遣王建屏、弓富魁、李德懋等赴薩縣、包頭發(fā)展同盟會員,進行革命活動。郭鴻霖等一批青年在包頭秘密加入同盟會,并同薩拉齊的經權、云亨、滿泰、安詳等蒙古族同盟會員結成一支進步力量。馬王廟兩等學堂成為同盟會活動的據點。
清宣統三年(1911)11月9日,駐歸化城小校場的外八旗巡防營,由管帶周維藩率領起義,開赴大同支援革命軍。途中因內部分歧,曹富章、張琳率一部分部隊返歸化城,遭清軍襲擊,迫使曹富章等率部奔武川輾轉到包頭。12月24日,郭鴻霖和包頭鎮(zhèn)公行代表迎巡防營起義軍從東門進入包頭。清朝駐包頭的五原廳同知樊恩慶(兼管薩拉齊、包頭政務)佯裝同情革命,接待并安置起義軍。暗地卻密謀策劃捕殺起義軍首領和同盟會員。當晚,樊恩慶在包頭咨議分局(馬號院正廳)設宴款待起義軍各路都督,并邀請地方士紳、同盟會員和咨議員巴文峒、云亨、王肯堂、李士元、李士修、李茂林等作陪,安排郭鴻霖負責接待。晚宴開始,一聲令下,伏兵四起,槍聲大作。除巴文峒、云亨經摯友馬善元通風離去,王肯堂與李氏弟兄和李茂林等乘亂越墻逃跑外,曹富章、張琳等12人都被擊身亡,另有11人死于非命,郭鴻霖當場被捕。次日早晨,郭鴻霖被砍殺在草市街,并將其頭懸掛在牛橋街示眾7天。這就是郭鴻霖等革命志士興義失敗,慘遭暗算的包頭“馬號巷事件”。
不久,王肯堂迎接起義軍都督閻錫山進入包頭,為郭鴻霖等殉難烈士召開追悼會。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郭鴻霖(1878—1911),字潤生,祖籍安徽省。其父于清同治六年(1867),隨湘軍赴寧夏平定馬化龍起義軍,退伍定居包頭,在土黑麻淖購置大量土地,并在包頭鎮(zhèn)購地建房,逐漸形成街巷,人稱“郭老太爺巷”,即今包頭東河區(qū)牛橋街郭家巷。
郭鴻霖排行老四,人稱“郭四少爺”。幼年受教于山西保德州優(yōu)貢生尹斯文在包頭創(chuàng)辦的塾館。成年后,因出自宦門,家境富裕,且交際甚廣,有一定社會影響,曾作包頭咨議分局議員,馬王廟兩等學堂堂長。辛亥革命前,山西同盟會派遣王建屏、弓富魁、李德懋等赴薩縣、包頭發(fā)展同盟會員,進行革命活動。郭鴻霖等一批青年在包頭秘密加入同盟會,并同薩拉齊的經權、云亨、滿泰、安詳等蒙古族同盟會員結成一支進步力量。馬王廟兩等學堂成為同盟會活動的據點。
清宣統三年(1911)11月9日,駐歸化城小校場的外八旗巡防營,由管帶周維藩率領起義,開赴大同支援革命軍。途中因內部分歧,曹富章、張琳率一部分部隊返歸化城,遭清軍襲擊,迫使曹富章等率部奔武川輾轉到包頭。12月24日,郭鴻霖和包頭鎮(zhèn)公行代表迎巡防營起義軍從東門進入包頭。清朝駐包頭的五原廳同知樊恩慶(兼管薩拉齊、包頭政務)佯裝同情革命,接待并安置起義軍。暗地卻密謀策劃捕殺起義軍首領和同盟會員。當晚,樊恩慶在包頭咨議分局(馬號院正廳)設宴款待起義軍各路都督,并邀請地方士紳、同盟會員和咨議員巴文峒、云亨、王肯堂、李士元、李士修、李茂林等作陪,安排郭鴻霖負責接待。晚宴開始,一聲令下,伏兵四起,槍聲大作。除巴文峒、云亨經摯友馬善元通風離去,王肯堂與李氏弟兄和李茂林等乘亂越墻逃跑外,曹富章、張琳等12人都被擊身亡,另有11人死于非命,郭鴻霖當場被捕。次日早晨,郭鴻霖被砍殺在草市街,并將其頭懸掛在牛橋街示眾7天。這就是郭鴻霖等革命志士興義失敗,慘遭暗算的包頭“馬號巷事件”。
不久,王肯堂迎接起義軍都督閻錫山進入包頭,為郭鴻霖等殉難烈士召開追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