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和巴圖(1882~1944年)蒙古族,字子榮,姓杭錦,太仆寺左翼牧群正白旗五旗敖包人,該旗總管斯仁棟日布之三弟。
8歲到北京雍和宮當喇嘛,29歲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常以巨商的身份深入東北、內(nèi)蒙、西北、京津等地區(qū),擴展同盟會組織、籌集資金,得到孫中山的高度評價。
恩和巴圖擁護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多次在孫中山與李大釗之間做通訊聯(lián)絡工作,1924年他與李大釗等5人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北伐戰(zhàn)爭時期他負責孫中山的保衛(wèi)工作。
1925年,參加“內(nèi)蒙古人民革命黨”的組建工作。
1926年1月,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7人主席團成員,并繼任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后成為國民黨北方領導人之一,負責黨務工作。
1927年8月,南昌起義爆發(fā)后,他同宋慶齡、毛澤東、鄧穎超、屈武等22人在《黨中央委員宣言》上簽字,痛斥蔣介石背叛革命的行為。
1928年4月,張作霖武裝包圍駐北京的蘇聯(lián)使館,李大釗等十多人被捕。不久,恩和巴圖也被捕,釋放后一度在北京療養(yǎng)。
1931年,他同內(nèi)蒙古各旗代表赴南京向南京政府提出廢除王公制,實行內(nèi)蒙古自治的請求,接著,被委任為國民政府委員。
恩和巴圖歷任國民黨一至五屆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檢查委員會委員、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立法委員會委員、蒙藏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北京故宮博物館理事、行政院駐北京政務懲戒委員會委員、河北、察哈爾政務委員會委員等職。
“七·七”事變前后,被派往北京,力圖打進日偽內(nèi)部,未實現(xiàn),1940年返南京任偽政府委員。
1944年,恩和巴圖逝世,享年63歲。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恩和巴圖(1882~1944年)蒙古族,字子榮,姓杭錦,太仆寺左翼牧群正白旗五旗敖包人,該旗總管斯仁棟日布之三弟。
8歲到北京雍和宮當喇嘛,29歲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常以巨商的身份深入東北、內(nèi)蒙、西北、京津等地區(qū),擴展同盟會組織、籌集資金,得到孫中山的高度評價。
恩和巴圖擁護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多次在孫中山與李大釗之間做通訊聯(lián)絡工作,1924年他與李大釗等5人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北伐戰(zhàn)爭時期他負責孫中山的保衛(wèi)工作。
1925年,參加“內(nèi)蒙古人民革命黨”的組建工作。
1926年1月,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7人主席團成員,并繼任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后成為國民黨北方領導人之一,負責黨務工作。
1927年8月,南昌起義爆發(fā)后,他同宋慶齡、毛澤東、鄧穎超、屈武等22人在《黨中央委員宣言》上簽字,痛斥蔣介石背叛革命的行為。
1928年4月,張作霖武裝包圍駐北京的蘇聯(lián)使館,李大釗等十多人被捕。不久,恩和巴圖也被捕,釋放后一度在北京療養(yǎng)。
1931年,他同內(nèi)蒙古各旗代表赴南京向南京政府提出廢除王公制,實行內(nèi)蒙古自治的請求,接著,被委任為國民政府委員。
恩和巴圖歷任國民黨一至五屆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檢查委員會委員、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立法委員會委員、蒙藏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北京故宮博物館理事、行政院駐北京政務懲戒委員會委員、河北、察哈爾政務委員會委員等職。
“七·七”事變前后,被派往北京,力圖打進日偽內(nèi)部,未實現(xiàn),1940年返南京任偽政府委員。
1944年,恩和巴圖逝世,享年6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