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阿巴嘎旗人物傳略

發(fā)布時間:2016-08-12 【字體:
  • 宗王別里古臺(生卒年月不詳) 元烈祖第五子,太祖成吉思汗異母弟。天性純厚,明敏多智略,軀干魁偉,勇力絕人。幼從太祖平諸部落,掌從馬。在出征中,沖鋒陷陣,不避艱險。帝賞曰:“有別里古臺之力,哈撒爾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賞立為國相,別授之印。曾整治外事,審斷斗毆、偷盜、詐偽等案件。在黃金家庭中分封領地和戶民時,賜以居住在鄂嫩河、克魯倫河中游的蒙古百姓3000戶及廣寧路、恩州二城 11 603戶。1227年率領大軍平息遼東叛亂。1236年窩闊臺汗賜廣寧王尊號。江南平,加賜信州路及鉛山州二城18000戶。

    別里古臺18世孫塔爾尼庫同號所部為阿巴嘎。諾密特默克圖號所部為阿巴哈納爾。1639年始,阿巴嘎和阿巴哈納爾部落先后歸附清朝,從瀚海北徙此地安居落業(yè)至今。

    多爾濟(~1645年) 男,蒙古族,阿巴嘎部人,姓博爾濟吉特,別里古臺20世孫,號額齊格諾顏。一等臺吉。初稱阿嚕蒙古,服屬于察哈爾。因與林丹汗不睦,徙牧瀚海北克魯倫河界,依喀爾喀車臣汗碩壘。天聰二年(1628年)偕喀喇沁、土默特、鄂爾多斯諸部長擊察哈爾眾四萬于土默特之趙城。復約喀爾喀偕喀喇沁乞師問罪察哈爾。

    崇德三年1638年) 遣臺吉綽爾濟向清朝皇帝貢馬及貂皮。四年(1639年)偕同部達爾漢諾顏多爾濟至烏珠穆沁界乞歸誠,詔諸王大臣迎宴演武場入觀獻駝馬。崇德五年(1640年)春來朝,屬甲胄弓矢。秋遣棱噶爾瑪、色臣楚琥爾等貢馬。崇德六年(1641年)封札薩克多羅昭日格圖郡王,掌管阿巴嘎右翼旗,詔世襲罔替。順治二年(1645年)卒。

    都思噶爾(~1653年) 男,蒙古族,阿巴嘎部人,姓博爾濟吉特,別里古臺22世孫。初號巴圖爾濟農(nóng),以避察哈爾依喀爾喀。天聰二年(1629年),獻馬于清以乞好。九年(1635年)表貢駝馬貂皮。崇德二年(1637年),遣屬阿玉什朝。順治八年(1651年)歸順清廷,封札薩克多羅郡王,掌阿巴嘎左翼旗,詔世襲罔替。十年(1653年)卒。

    色棱墨爾根(~1680年) 男,蒙古族,阿巴哈納爾部人,姓博爾濟吉特,別里古臺21世孫。其部初稱阿嚕蒙古,依喀爾喀車臣汗碩壘,駐牧克魯倫河界,其地在瀚海北??滴跷迥辏?span lang="EN-US">1666年),攜眾至阿巴嘎右翼牧地乞歸誠,詔允之。六年(1667年)議政王大臣等請授鎮(zhèn)國公爵,詔封札薩克多羅貝勒,掌管阿巴哈納爾右翼旗,世襲罔替。十九年(1680年)卒。

    阿格旺丹丕勒17001780年) 男,蒙古族,阿巴哈納爾左翼旗華努德準蘇木吉爾二世活佛,著名大翻譯家和詩人。精通藏、蒙和梵文。享有“達爾汗席力古錫”榮譽稱號。乾隆六年(1741年),他親自執(zhí)筆編纂《藏蒙標準分類辭典》(也稱《智慧之鑒》),僅用1年時間脫稿出版,為準確地把藏文《讀番藏經(jīng)》(丹珠爾)翻譯為蒙文打下良好基礎。17421749年,他又與其他9位翻譯家翻譯和審定《丹珠爾》。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他用蒙文翻譯出版了藏文中篇小說《薩仁呼和傳》。(被選人蒙古國著名作家策·達木丁所編選出版的《蒙古古代文學一百篇》中)。翻譯出版《彌勒頌》后5篇、《章嘉呼特克圖傳》、《達來喇嘛傳》等,編撰《阿格旺丹丕勒言語》。他還有不少詩篇流傳下來。

    阿格旺丹丕勒于1780年逝世,終年80歲。

    拉木18521913年) 男,蒙古族,阿巴嘎右翼旗西蘇木(現(xiàn)查干淖爾蘇木巴彥淖爾嘎查)人。青年時代在旗衙門任見習筆帖式、參領、總管等職。后因他對官場上的爭斗、腐敗深惡痛絕,辭官回鄉(xiāng)從事牧業(yè)生產(chǎn)。他務牧的同時還研究蒙古語言文學。1903年他所著的《蒙文字原理注解金鑒》由昌圖廟木刻印刷廠印刷出版,1943年又由張家口蒙文印刷廠鉛印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部著作成為科研單位和各大專院校研究蒙古學的珍貴文獻。

    另外,他還著有《宇宙》、《奶酒頌》、《夏日塔拉頌》等詩篇。他的這些詩于三、四十年代以手抄本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

    拉木于1913年逝世,終年61歲。

    罕 增18941960年) 男,蒙古族,浩伊圖蘇木(現(xiàn)青格勒寶格拉蘇木)人。

    罕增十幾歲就給寺廟和旗衙門揀糞、拉水、干零雜活,二十多歲給富牧放馬,多年的勞動實踐使他成為1名有豐富經(jīng)驗的牧馬人。

    1950年春天,一場特大暴風雪席卷草原。罕增在野外與暴風雪搏斗兩天一夜,保住了馬群。當年他出席全國首次英模表彰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并獎給“九九”式步槍1支,子彈30發(fā)。不久,錫盟文工團根據(jù)他的事跡,編演了歌劇《牧馬人罕增》。

    罕增于1960年春病逝,終年66歲。

    巴拉干19131966年) 男,蒙古族,阿巴嘎旗德力格爾蘇木人。他從小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拉四胡、吹笛子。1934年,拜著名馬頭琴演奏家阿尤爾扎那為師學習馬頭琴演奏,并成為王府樂隊1名成員。1938年在楊森王80壽辰慶典上,巴拉干演奏馬頭琴,由于技藝高超,被王爺譽為優(yōu)秀琴手,賞三品頂戴。

    1947年巴拉干在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部隊當兵,19497月他率10余人起義,參加了解放軍。19528月轉業(yè)到阿拉善旗歌舞團工作。1954年借調(diào)到呼和浩特市,在自治區(qū)舉辦的文化藝術學習班任教。全區(qū)著名馬頭琴演奏家巴雅爾、倉都仁、阿格旺夏、達日瑪日布等都曾師從于他。19567月,巴拉干隨內(nèi)蒙古藝術團赴京參加文藝匯演,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頒發(fā)了獎章,并受到周恩來總理和朱德委員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文化大革命”開始,巴拉干受到種種誣陷,被隔離審查,身心受到嚴重摧殘,1966年秋投黃河自盡,終年53歲。

    1983年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文化廳給巴拉干徹底平反昭雪,并追授“內(nèi)蒙古著名馬頭琴演奏家”榮譽稱號。內(nèi)蒙古電臺以《內(nèi)蒙古著名馬頭琴手巴拉干》為題,報道他的生平和藝術成就,并編播了“著名馬頭琴藝術家巴拉干”的專題節(jié)目。

    策布格19011967年) 男,蒙古族,阿巴嘎右翼旗塔賓蘇木(現(xiàn)那仁寶拉格蘇木)人。策布格從8歲開始學蒙文,15歲時拜旗總管蘇德那為師,學習藏文和滿文。1921年,到旗衙門任筆帖式(文書)兼塔賓蘇木騎校,后又晉升為旗參領。1934年被派往百靈廟偽“蒙古地方自治區(qū)政務委員會”任職。1935年兼任阿巴嘎旗駐百靈廟護軍參領。1936年在嘉卜寺(現(xiàn)化德縣)偽“蒙古軍政府”任職。后調(diào)錫林郭勒盟公署任總務廳秘書科科長。

    19458月,蘇蒙聯(lián)軍開進阿巴嘎旗境內(nèi),他傾向革命,與其兄會同幾個上層喇嘛一起到車勒廟迎接先遣部隊,并在牧民中做宣傳工作。后參加蒙古政府拉木扎布部長在貝子廟召開的錫林郭勒盟官員會,并作為錫盟代表受到蒙古國喬巴山元帥接見。

    1946年,策布格當選為阿巴嘎右旗民主政府第一任旗長。次年春,以雄奴敦德布為首的部分上層分子勾結布利亞特匪幫叛變,企圖恢復舊政權,拉攏利用策布格未成,又設計謀害他,策布格巧妙脫身。1947年秋,策布格任錫盟民主政府秘書科長,1950年因病離職。

    1955年中國人民政協(xié)錫盟委成立后,策布格當選為14屆委員會副主席。

    1966年,策布格被打成牛鬼蛇神,1967年冬不幸含冤離世,終年66歲。

    特木爾19121970年) 別名那木吉拉道爾吉,男,蒙古族,阿巴嘎旗查干淖爾蘇木人。14歲拜旗總管拉木榮為師,學習蒙語和珠算。1930年被召為旗衙門見習文書。1937年任南佐佐領,1940年任旗衙門文書。1943年任旗實業(yè)科副科長兼日偽大蒙公司總裁。1945年日本投降,他回鄉(xiāng)從事牧業(yè)生產(chǎn)。

    1946年,內(nèi)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派工作組到阿巴嘎旗進行民主改革,特木爾參加革命,為民主政府傳遞情報。1952年春,他組織6戶牧民辦起了全旗第一個常年互助組。1953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赴京參加“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慶祝大會,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同年冬季參加第三次赴朝鮮慰問團慰問志愿軍官兵,19542月返回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64月,特木爾組織成立了全旗第一個畜牧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烏蘭圖嘎牧業(yè)合作社,任合作社主任。1958年任烏蘭圖嘎隊隊長。

    特木爾精通蒙古象棋,1956年代表國家參加在烏蘭巴托舉辦的國際蒙古象棋賽,獲第6名。

    19708月特木爾去世,終年58歲。

    巴 滿19281972年) 別名額爾登格日勒,女,蒙古族,察哈爾盟鑲黃旗人。1歲時,由阿巴嘎左翼旗戈壁西蘇木(現(xiàn)額爾敦高畢蘇木)貧牧東日布抱養(yǎng)。1517歲在阿巴嘎左旗女子小學讀書。

    194711月,她在錫盟牧民訓練班學習期間是牧民積極分子,曾任治安組、防奸組長,秘密偵查土匪強盜和反動上層分子的活動,傳遞情報,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1948年春在阿巴嘎左旗牧改運動中,她任牧民會委員,并加入了內(nèi)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同年6月任第四牧民會委員,婦女委員會委員。19493月,組織上派她到察哈爾錫林郭勒干部團黨校學習,12月到中部聯(lián)合旗繼續(xù)做婦女工作。19501月,她出席了內(nèi)蒙古首屆婦女代表大會。1951年,她參加建立中部聯(lián)合旗婦女聯(lián)合會籌備委員會工作。1952年夏天,任西部聯(lián)合旗婦女科長。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冬,她以邊疆少數(shù)民族婦女代表身份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愿軍。195410月被選為西部聯(lián)合旗婦聯(lián)會主任。195610月任阿巴嘎旗人民政府副旗長,分管教育、衛(wèi)生工作。在她任職期間,中小學教育、掃盲教育取得突破性發(fā)展,衛(wèi)生戰(zhàn)線涌現(xiàn)出全國衛(wèi)生紅旗單位寶格達烏拉公社薩如拉塔拉大隊。

    “文化大革命”中她被打成“叛徒”、“走資派”,受到殘酷迫害。1972年去逝,終年44歲。

    19793月,阿巴嘎旗召開追悼大會,為巴滿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巴拉登19051977年) 男,蒙古族,赤峰市翁牛特旗人。

    巴拉登8歲即在原籍查干波若廟當喇嘛。13歲時與另一小伙伴逃出寺廟,商定去塔爾寺學經(jīng),途經(jīng)烏盟四子王旗西拉木倫廟,就留在那里當了喇嘛。幾年后,拜一名蒙醫(yī)學習醫(yī)學基本知識,并跟隨師傅到野外解剖尸體,醫(yī)術水平提高很快。1930年,巴拉登返鄉(xiāng)探親途中,給阿巴哈納爾左旗梅林布仁特古斯治愈了很多醫(yī)生沒有治好的水痞癥,又治好了1名便秘多年的患者,很快名揚全旗,求醫(yī)者絡繹不絕。1944年,他應汗貝廟堪布喇嘛邀請來阿巴哈納爾右旗行醫(yī),隨之定居下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曾在公社衛(wèi)生院、旗醫(yī)院擔任蒙醫(yī)科大夫,先后帶徒弟近10名。他對治療婦科疾病、難產(chǎn)、小兒疾病、骨折和一些疑難病癥有獨到之處。除本旗患者前去求醫(yī)外,鄰近旗的一些患者也經(jīng)常慕名前來確診取藥。19776月巴拉登去世,終年72歲。

    敖代瑪19281979年) 女,蒙古族,阿巴嘎右旗查干淖爾蘇木人。

    敖代瑪從1947年開始做基層工作,曾擔任治保委員、宣傳委員、互助組副組長、牧業(yè)合作社社長、烏蘭圖雅生產(chǎn)隊隊長、黨支部書記等職務。從1950年開始,曾多次當選為旗、蘇木兩級人民代表和婦女代表。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7年出席全區(qū)建設社會主義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1958年,她在生產(chǎn)隊辦起了乳粉廠,兩年內(nèi)共加工鮮牛奶上萬斤。1960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19798月敖代瑪病逝,終年51歲。

    嘎拉桑熱布華18981986年) 男,蒙古族,阿巴嘎右翼旗查干淖爾蘇木人。

    19069歲時被認定為昌圖廟轉世堪布喇嘛,僧名嘎拉桑熱布華扎木蘇,入廟殿坐床主持佛事。191518歲時寺廟送他到甘肅省拉卜楞寺進一步學經(jīng)深造。1919年他與另1名同伴從寺廟逃出,在鄂爾多斯查干察布齊爾廟為1個名叫達瓦的喇嘛放駱駝。1920年他加入鄂爾多斯“獨貴龍”組織。1923年,阿巴嘎右旗王爺派人將他帶回昌圖廟繼續(xù)主持佛事。1930年,他再次離開寺廟,回到自己家從事牧業(yè)生產(chǎn)。1945年,他已有500多匹馬、900多只羊、300多頭牛、駱駝近50峰,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大戶。

    1947年春天阿巴嘎旗扎薩克雄奴敦德布和關鵬呼圖克圖叛變時,脅迫嘎拉桑熱布華一起叛逃。他堅決不從。此后,他給民主政府秘密傳送敵方情報,為過往干部戰(zhàn)士更換乘馬,提供食宿方便,為徹底肅清匪患作出積極貢獻。

    1951年,他捐獻7頭犍牛肉干、500枚銀元支援抗美援朝前線。1952年,他擔任了保衛(wèi)世界和平錫林郭勒盟宗教界愛國人士協(xié)會副主任。1955年被選為錫盟政協(xié)委員。

    1958年他以自己的牲畜為基礎,建立公私合營的巴彥德力格爾牧場,任副場長。

    1978年,他把落實政策補發(fā)的工資和烤火費共計11 547.00元全部交給生產(chǎn)隊用于棚圈建設。1982年他把祖?zhèn)鞯臍v史珍品青銅器上交文物部門收藏。1985年和1986年他先后向蘇木小學捐款4 700元、向旗孤兒院捐款1000元。

    1986年春,嘎拉桑熱布華因病逝世,終年88歲。

    博·達木丁19211986年) 男,蒙古族,阿巴嘎旗伊和高勒蘇木人。博·達木丁從小跟其父布日古德臺吉學習文化。19351939年,他曾先后在阿巴嘎左旗男子小學、廣播訓練班、蒙疆學校電報班學習。

    19401942年他在阿巴嘎左旗衙門任見習文書。19431945年任錫盟公署衙門文書。19459月赴蒙古,次年入烏蘭巴托師范學校中級培訓班學習。1947年以優(yōu)異成績升入高級培訓班。畢業(yè)后在蒙古國前杭愛省中學任教。19519月回國后,在錫林郭勒盟人民政府工作。19522月任錫盟蘇尼特左旗阿爾善圖小學校長。19539月在錫盟蒙中任教。19567月調(diào)內(nèi)蒙古師范學院蒙古語言文學系任教師、講師、副教授。

    博·達木丁從事民族教育工作30多年來,發(fā)表了許多論文和著作。有《蒙語正字法研究》、《蒙語同字異音詞》、《蒙語聯(lián)結元音和插入元音》、《蒙語基本詞簡注》、《蒙語常用名詞術語注解》、《蒙語句法》等。其中《蒙語基本詞簡注》一書,于19844月獲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術成果一等獎。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和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院合編大型詞典《蒙語大詞典》時,他是編審之一。

    1986430日,博·達木丁逝世,終年65歲。

    官 布19291984年) 男,蒙古族,阿巴哈納爾左旗人。19421945年在旗小學讀書。1947年春,參加男子錫盟干部團公安班學習,而后被分配到蘇尼特左旗公安局工作。曾任治安股股長。1953年因騎馬墜落受傷,退職回原籍。19561961年擔任伊和高勒蘇木烏力吉圖生產(chǎn)隊會計。1961年擔任烏力吉圖生產(chǎn)隊隊長。1971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73年擔任伊和高勒蘇木烏力吉圖生產(chǎn)隊黨支部書記。

    官布擔任隊長時全隊有30戶牧民,4000多頭牲畜。他帶領廣大牧民走科學養(yǎng)畜的道路,大搞草原基本建設,僅用幾年時間,全隊11個浩特都實現(xiàn)了定居放牧。1966年,烏力吉圖隊跨入自治區(qū)牧業(yè)生產(chǎn)先進集體行列。

    進入70年代后他帶領社員打井、植樹造林,建醫(yī)療室和小學校。社員住房、治病、子女入學全部實行免費。1977年,全旗遭受特大雪災,生產(chǎn)隊原有的2.2萬頭(只)牲畜損失殆盡。他帶領班子全體成員,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生產(chǎn)自救。1年后繁殖母畜發(fā)展到4 300多頭(只),并辦起了磚廠、養(yǎng)豬場、養(yǎng)貂場、菜園、苗圃、地毯廠,組織了基建隊和運輸隊。1978年工副業(yè)收入達到3.8萬元。1979年牲畜總頭數(shù)突破1萬頭(只)。工副業(yè)收入達到8.4萬元,比上年增長2.2倍,占全隊總收入的53%。生產(chǎn)隊被樹為全旗、全盟學習的先進典型之一。

    他曾經(jīng)多次出席盟、旗級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1983年代表生產(chǎn)隊出席自治區(qū)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并在大會上介紹經(jīng)驗。

    1984124日官布病逝,終年55歲。

    丹 增19211987年) 男,蒙古族,生于蒙古人民共和國蘇赫巴托省達里剛愛蘇木1個牧民家庭。19299歲時跟隨祖母和姨母搬遷到阿巴嘎旗現(xiàn)巴彥圖嘎蘇木巴彥圖嘎嘎查定居。

    1934年到貝子廟當喇嘛,學習藏文和蒙文。1943年還俗回鄉(xiāng)放牧。1946年參加革命。19493月被任命為中部聯(lián)合旗第四佐(現(xiàn)巴彥圖嘎蘇木)佐長。上任不久,遭胡圖凌嘎股匪溫都爾呼的襲擊被捕。他攜帶的“九九”式步槍和70發(fā)子彈也落入敵手。他被匪徒們捆綁逼供,在野外呆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上午,丹增趁幾名匪徒打黃羊、幾名匪徒燒茶煮肉之機,與被迫給土匪牽馬的牧民青年沙格達爾一起繳獲匪徒輕機槍一挺,“三八”式步槍兩支和子彈數(shù)發(fā),急速乘馬離去。次日凌晨到達伊和烏蘇,向政府匯報情況,這些土匪全部被抓獲。錫盟人民政府授予他“鋤奸模范”稱號,丹增赤手奪槍的事跡在草原到處留傳。195310月丹增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5年調(diào)蘇尼特右旗任生產(chǎn)合作部部長,公私合營牧場場長等職。1961年調(diào)回阿巴嘎旗,任巴彥圖嘎蘇木黨委書記、旗農(nóng)牧部部長等職。1977年任旗貧協(xié)副主任。1979年任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19807月,政協(xié)阿巴嘎旗第一屆委員會成立時被選為副主席。翌年與他人合作,編纂《阿巴嘎四旗近代史資料》。

    丹增從小酷愛摔跤,是遠近聞名的跤手之一,并多次在大型那達慕大會上獲冠、亞軍。19817月,在全旗第五屆那達慕大會上,旗政府命名他為“達爾汗”跤手。

    1987619日丹增逝世,終年66歲。

    乃 登19401989年) 男,蒙古族,阿巴哈納爾左旗巴彥庫倫蘇木(今錫林浩特市伊利勒特蘇木)人。其母為阿巴嘎旗額爾敦高畢蘇木伊和烏蘇嘎查人,乃登隨母定居阿巴嘎旗。

    乃登從小酷愛摔跤,19501957年,在錫林浩特、烏蘭察布盟等地上小學、中學時,他就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摔跤比賽,成績突出。19601970年,乃登在呼和浩特體育學校學習并入選內(nèi)蒙古摔跤隊,成為職業(yè)跤手。

    19598月,在錫林郭勒盟新老式結合摔跤比賽中乃登獲輕量級第二名;1960年,在錫林浩特市舉行的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青年中國式摔跤比賽中獲得冠軍;1963年,在海拉爾市舉行的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國式摔跤中獲副中級銅牌;19659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第二屆全運會的摔跤比賽中獲副中級銅牌;19786月,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國式摔跤比賽中獲得特重級冠軍。同年,又在全國中國式摔跤比賽中獲第二名。

    乃登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著名的跤手,他在運動生涯中勤于思考,不斷總結摔跤的技巧、經(jīng)驗,并把自己積累的豐富經(jīng)驗傳授給年輕跤手。1982年,他被阿巴嘎旗體委騁為業(yè)余體校摔跤教練員。

    乃登致力于蒙古式摔跤的改革工作并為之作出重要貢獻,他一生中為國家培養(yǎng)出眾多的優(yōu)秀跤手。

    198975日,乃登逝世,終年49歲。

    高·吉穆彥19201996.9) 別名仁欽,男,蒙古族,1920年出生于阿巴嘎右旗西蘇木(現(xiàn)查干淖爾蘇木)查干淖爾湖北畔一個貧苦牧民家中。

    高·吉穆彥是錫盟較有名望的學者之一。他博覽群書,知識淵博,除精通藏文、蒙文外還懂漢文、滿文和日文。另外,繪畫技藝也很精湛。他曾經(jīng)從事干事、教師、記者、編輯、研究員等工作,在各項工作崗位上作出了突出貢獻。

    1926年,剛滿6周歲的吉穆彥被送到貝子廟當喇嘛。因為他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得到大喇嘛章嘉胡圖格圖的賞識,被選為貝子廟第七代小活佛巴拉登全京的陪童。他和小活佛一同向大師揚宗堪布學習藏文、繪畫等知識。1932年,他返回家鄉(xiāng),在昌圖廟繼續(xù)當喇嘛。但是他對佛學感到空洞渺茫,產(chǎn)生了厭倦情緒。1938年,他到張家口蒙疆學校(后更名為興蒙學院)學習,1943年畢業(yè)回鄉(xiāng)。當時,王爺和一些宗教上層人物一直視他為佛法的叛逆者。

    1945年,高·吉穆彥參加革命,在晉察冀邊區(qū)冀察軍分區(qū)多倫政治部擔任干事。1947年調(diào)到中共錫察巴烏工委(當時設在貝子廟),接受《牧民報》(現(xiàn)錫林郭勒日報)的創(chuàng)辦任務,在新聞戰(zhàn)線上工作了11年。在報社工作期間先后到錫林浩特蒙校、盟直機關干部學校教授蒙語課。1958年調(diào)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蒙語文歷史研究所,從事民間文學研究工作。1961年,因妻子去世,幾個年幼兒女無人照管,加之他本人有病,辭去工作回到原籍。“文化大革命”期間,他的身心受到嚴重損傷。

    1978年,根據(jù)他本人的申請,給他恢復工作,安排到錫盟蒙古語文工作委員會,從事《蒙古語文》(后更名為《金鑰匙》)刊物的編審工作。1984年辦理了離休手續(xù)。他離休不離崗,為盟語委和阿巴嘎旗史志辦搜集整理了大量珍貴資料,完成了《阿巴嘎寺廟》終審任務。

    高·吉穆彥的繪畫作品主要有單頁畫《八駿圖》、《友好四獸》,連環(huán)畫《模范罕增》、《格日勒和貓》。這兩套連環(huán)畫在解放初期由著名劇作家達·吉格米德配詩,制成幻燈片在全盟上映,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

    高·吉穆彥文學和新聞報道作品中已整理出版的書籍有3本。1959年他的第一部作品選集《蒙古民間故事》由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1983年錫盟文聯(lián)出版了他搜集整理的《錫林郭勒盟文學寶典》,在內(nèi)部發(fā)行。1991年阿巴嘎旗史志辦整理出版了《高·吉穆彥作品選編》,被全國一些大型圖書館和大專院校圖書館收藏。他的文學代表作品《嘎木拉和他的作品》連同嘎木拉所撰《賽場上的搏克》被蒙古國著名作家策·達木丁編入《蒙古古代文學一百篇》中。他的作品《整羊宴的規(guī)則》被編入中學蒙古語文課本。

    19969月,高·吉穆彥在錫林浩特市病逝,終年76歲。

    旺 欽19131998年) 男,蒙古族,生于阿巴嘎旗楊都廟(現(xiàn)洪格爾高勒蘇木)。他出身貧寒,自幼勤奮好學,經(jīng)常利用給牧主放牧間隙學習文化。19421943年赴日本留學,回國后在阿巴嘎左旗衙門任秘書。

    194512月旺欽參加革命。19462月,當選為內(nèi)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錫盟分會小組成員,隨后積極參與和組織了對阿巴嘎左旗舊政權的改造工作。同年6月,錫盟建政工作隊在阿巴嘎左旗揚都廟召開各旗代表會議,選舉旺欽為民主政府旗長。194751日,內(nèi)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爺廟成立,他出任錫盟駐會參議員。194712月,旺欽任錫盟政府副盟長。19493月,烏珠穆沁左旗、烏珠穆沁右旗和浩齊特左旗合并為東部聯(lián)合旗,旺欽兼任旗長。同年427日,胡圖凌嘎率400多名土匪襲擊東部聯(lián)合旗政府所在地烏蘭哈拉嘎廟,旺欽帶領全體干部與駐守烏蘭哈拉嘎廟的一個排戰(zhàn)士,同胡匪進行了頑強的戰(zhàn)斗,巷戰(zhàn)兩天一夜,并派旗政府通訊員沖出包圍到王蓋廟向騎兵12團求援,該團火速趕來救援。此戰(zhàn)重創(chuàng)胡圖凌嘎匪幫,殲敵48人,生俘19人,繳獲重機槍一挺,長短槍一批,戰(zhàn)馬214匹。

    195011日,錫林郭勒盟畜牧處成立,旺欽兼任處長。同年2月,在錫盟首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副盟長。195251日,他又兼任錫盟中級人民法院首任院長。在19547月召開的錫盟第一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上,旺欽再次當選為副盟長。

    19556月,錫盟第一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在錫林浩特召開,大會選舉旺欽為錫盟人民政府盟長。

    19561月,在錫林郭勒盟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他再次當選為錫盟人民政府盟長。1958101日,錫林郭勒盟與察哈爾盟合并,國務院任命旺欽為合并后的錫盟人民政府首任盟長。“文化大革命”期間,旺欽被打成烏蘭夫在錫盟的代理人。19781214日重新恢復工作后,旺欽在政協(xié)錫林郭勒盟第五屆委員會首次會議上當選為主席。

    19791122日,旺欽任內(nèi)蒙古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1983年,時任參事室主任的旺欽,因年事已高離職休養(yǎng)。旺欽歷任政協(xié)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二、四屆委員會委員,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98517日,旺欽因病逝世,終年85歲。

上一篇:
把漢那吉 大成比吉
下一篇:
哲里木盟人物傳略之明安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阿巴嘎旗人物傳略

發(fā)布時間:2016-08-12 來源:阿巴嘎旗志        【字體:
  • 宗王別里古臺(生卒年月不詳) 元烈祖第五子,太祖成吉思汗異母弟。天性純厚,明敏多智略,軀干魁偉,勇力絕人。幼從太祖平諸部落,掌從馬。在出征中,沖鋒陷陣,不避艱險。帝賞曰:“有別里古臺之力,哈撒爾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賞立為國相,別授之印。曾整治外事,審斷斗毆、偷盜、詐偽等案件。在黃金家庭中分封領地和戶民時,賜以居住在鄂嫩河、克魯倫河中游的蒙古百姓3000戶及廣寧路、恩州二城 11 603戶。1227年率領大軍平息遼東叛亂。1236年窩闊臺汗賜廣寧王尊號。江南平,加賜信州路及鉛山州二城18000戶。

    別里古臺18世孫塔爾尼庫同號所部為阿巴嘎。諾密特默克圖號所部為阿巴哈納爾。1639年始,阿巴嘎和阿巴哈納爾部落先后歸附清朝,從瀚海北徙此地安居落業(yè)至今。

    多爾濟(~1645年) 男,蒙古族,阿巴嘎部人,姓博爾濟吉特,別里古臺20世孫,號額齊格諾顏。一等臺吉。初稱阿嚕蒙古,服屬于察哈爾。因與林丹汗不睦,徙牧瀚海北克魯倫河界,依喀爾喀車臣汗碩壘。天聰二年(1628年)偕喀喇沁、土默特、鄂爾多斯諸部長擊察哈爾眾四萬于土默特之趙城。復約喀爾喀偕喀喇沁乞師問罪察哈爾。

    崇德三年1638年) 遣臺吉綽爾濟向清朝皇帝貢馬及貂皮。四年(1639年)偕同部達爾漢諾顏多爾濟至烏珠穆沁界乞歸誠,詔諸王大臣迎宴演武場入觀獻駝馬。崇德五年(1640年)春來朝,屬甲胄弓矢。秋遣棱噶爾瑪、色臣楚琥爾等貢馬。崇德六年(1641年)封札薩克多羅昭日格圖郡王,掌管阿巴嘎右翼旗,詔世襲罔替。順治二年(1645年)卒。

    都思噶爾(~1653年) 男,蒙古族,阿巴嘎部人,姓博爾濟吉特,別里古臺22世孫。初號巴圖爾濟農(nóng),以避察哈爾依喀爾喀。天聰二年(1629年),獻馬于清以乞好。九年(1635年)表貢駝馬貂皮。崇德二年(1637年),遣屬阿玉什朝。順治八年(1651年)歸順清廷,封札薩克多羅郡王,掌阿巴嘎左翼旗,詔世襲罔替。十年(1653年)卒。

    色棱墨爾根(~1680年) 男,蒙古族,阿巴哈納爾部人,姓博爾濟吉特,別里古臺21世孫。其部初稱阿嚕蒙古,依喀爾喀車臣汗碩壘,駐牧克魯倫河界,其地在瀚海北??滴跷迥辏?span lang="EN-US">1666年),攜眾至阿巴嘎右翼牧地乞歸誠,詔允之。六年(1667年)議政王大臣等請授鎮(zhèn)國公爵,詔封札薩克多羅貝勒,掌管阿巴哈納爾右翼旗,世襲罔替。十九年(1680年)卒。

    阿格旺丹丕勒17001780年) 男,蒙古族,阿巴哈納爾左翼旗華努德準蘇木吉爾二世活佛,著名大翻譯家和詩人。精通藏、蒙和梵文。享有“達爾汗席力古錫”榮譽稱號。乾隆六年(1741年),他親自執(zhí)筆編纂《藏蒙標準分類辭典》(也稱《智慧之鑒》),僅用1年時間脫稿出版,為準確地把藏文《讀番藏經(jīng)》(丹珠爾)翻譯為蒙文打下良好基礎。17421749年,他又與其他9位翻譯家翻譯和審定《丹珠爾》。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他用蒙文翻譯出版了藏文中篇小說《薩仁呼和傳》。(被選人蒙古國著名作家策·達木丁所編選出版的《蒙古古代文學一百篇》中)。翻譯出版《彌勒頌》后5篇、《章嘉呼特克圖傳》、《達來喇嘛傳》等,編撰《阿格旺丹丕勒言語》。他還有不少詩篇流傳下來。

    阿格旺丹丕勒于1780年逝世,終年80歲。

    拉木18521913年) 男,蒙古族,阿巴嘎右翼旗西蘇木(現(xiàn)查干淖爾蘇木巴彥淖爾嘎查)人。青年時代在旗衙門任見習筆帖式、參領、總管等職。后因他對官場上的爭斗、腐敗深惡痛絕,辭官回鄉(xiāng)從事牧業(yè)生產(chǎn)。他務牧的同時還研究蒙古語言文學。1903年他所著的《蒙文字原理注解金鑒》由昌圖廟木刻印刷廠印刷出版,1943年又由張家口蒙文印刷廠鉛印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部著作成為科研單位和各大專院校研究蒙古學的珍貴文獻。

    另外,他還著有《宇宙》、《奶酒頌》、《夏日塔拉頌》等詩篇。他的這些詩于三、四十年代以手抄本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

    拉木于1913年逝世,終年61歲。

    罕 增18941960年) 男,蒙古族,浩伊圖蘇木(現(xiàn)青格勒寶格拉蘇木)人。

    罕增十幾歲就給寺廟和旗衙門揀糞、拉水、干零雜活,二十多歲給富牧放馬,多年的勞動實踐使他成為1名有豐富經(jīng)驗的牧馬人。

    1950年春天,一場特大暴風雪席卷草原。罕增在野外與暴風雪搏斗兩天一夜,保住了馬群。當年他出席全國首次英模表彰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并獎給“九九”式步槍1支,子彈30發(fā)。不久,錫盟文工團根據(jù)他的事跡,編演了歌劇《牧馬人罕增》。

    罕增于1960年春病逝,終年66歲。

    巴拉干19131966年) 男,蒙古族,阿巴嘎旗德力格爾蘇木人。他從小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拉四胡、吹笛子。1934年,拜著名馬頭琴演奏家阿尤爾扎那為師學習馬頭琴演奏,并成為王府樂隊1名成員。1938年在楊森王80壽辰慶典上,巴拉干演奏馬頭琴,由于技藝高超,被王爺譽為優(yōu)秀琴手,賞三品頂戴。

    1947年巴拉干在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部隊當兵,19497月他率10余人起義,參加了解放軍。19528月轉業(yè)到阿拉善旗歌舞團工作。1954年借調(diào)到呼和浩特市,在自治區(qū)舉辦的文化藝術學習班任教。全區(qū)著名馬頭琴演奏家巴雅爾、倉都仁、阿格旺夏、達日瑪日布等都曾師從于他。19567月,巴拉干隨內(nèi)蒙古藝術團赴京參加文藝匯演,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頒發(fā)了獎章,并受到周恩來總理和朱德委員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文化大革命”開始,巴拉干受到種種誣陷,被隔離審查,身心受到嚴重摧殘,1966年秋投黃河自盡,終年53歲。

    1983年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文化廳給巴拉干徹底平反昭雪,并追授“內(nèi)蒙古著名馬頭琴演奏家”榮譽稱號。內(nèi)蒙古電臺以《內(nèi)蒙古著名馬頭琴手巴拉干》為題,報道他的生平和藝術成就,并編播了“著名馬頭琴藝術家巴拉干”的專題節(jié)目。

    策布格19011967年) 男,蒙古族,阿巴嘎右翼旗塔賓蘇木(現(xiàn)那仁寶拉格蘇木)人。策布格從8歲開始學蒙文,15歲時拜旗總管蘇德那為師,學習藏文和滿文。1921年,到旗衙門任筆帖式(文書)兼塔賓蘇木騎校,后又晉升為旗參領。1934年被派往百靈廟偽“蒙古地方自治區(qū)政務委員會”任職。1935年兼任阿巴嘎旗駐百靈廟護軍參領。1936年在嘉卜寺(現(xiàn)化德縣)偽“蒙古軍政府”任職。后調(diào)錫林郭勒盟公署任總務廳秘書科科長。

    19458月,蘇蒙聯(lián)軍開進阿巴嘎旗境內(nèi),他傾向革命,與其兄會同幾個上層喇嘛一起到車勒廟迎接先遣部隊,并在牧民中做宣傳工作。后參加蒙古政府拉木扎布部長在貝子廟召開的錫林郭勒盟官員會,并作為錫盟代表受到蒙古國喬巴山元帥接見。

    1946年,策布格當選為阿巴嘎右旗民主政府第一任旗長。次年春,以雄奴敦德布為首的部分上層分子勾結布利亞特匪幫叛變,企圖恢復舊政權,拉攏利用策布格未成,又設計謀害他,策布格巧妙脫身。1947年秋,策布格任錫盟民主政府秘書科長,1950年因病離職。

    1955年中國人民政協(xié)錫盟委成立后,策布格當選為14屆委員會副主席。

    1966年,策布格被打成牛鬼蛇神,1967年冬不幸含冤離世,終年66歲。

    特木爾19121970年) 別名那木吉拉道爾吉,男,蒙古族,阿巴嘎旗查干淖爾蘇木人。14歲拜旗總管拉木榮為師,學習蒙語和珠算。1930年被召為旗衙門見習文書。1937年任南佐佐領,1940年任旗衙門文書。1943年任旗實業(yè)科副科長兼日偽大蒙公司總裁。1945年日本投降,他回鄉(xiāng)從事牧業(yè)生產(chǎn)。

    1946年,內(nèi)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派工作組到阿巴嘎旗進行民主改革,特木爾參加革命,為民主政府傳遞情報。1952年春,他組織6戶牧民辦起了全旗第一個常年互助組。1953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赴京參加“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慶祝大會,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同年冬季參加第三次赴朝鮮慰問團慰問志愿軍官兵,19542月返回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64月,特木爾組織成立了全旗第一個畜牧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烏蘭圖嘎牧業(yè)合作社,任合作社主任。1958年任烏蘭圖嘎隊隊長。

    特木爾精通蒙古象棋,1956年代表國家參加在烏蘭巴托舉辦的國際蒙古象棋賽,獲第6名。

    19708月特木爾去世,終年58歲。

    巴 滿19281972年) 別名額爾登格日勒,女,蒙古族,察哈爾盟鑲黃旗人。1歲時,由阿巴嘎左翼旗戈壁西蘇木(現(xiàn)額爾敦高畢蘇木)貧牧東日布抱養(yǎng)。1517歲在阿巴嘎左旗女子小學讀書。

    194711月,她在錫盟牧民訓練班學習期間是牧民積極分子,曾任治安組、防奸組長,秘密偵查土匪強盜和反動上層分子的活動,傳遞情報,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1948年春在阿巴嘎左旗牧改運動中,她任牧民會委員,并加入了內(nèi)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同年6月任第四牧民會委員,婦女委員會委員。19493月,組織上派她到察哈爾錫林郭勒干部團黨校學習,12月到中部聯(lián)合旗繼續(xù)做婦女工作。19501月,她出席了內(nèi)蒙古首屆婦女代表大會。1951年,她參加建立中部聯(lián)合旗婦女聯(lián)合會籌備委員會工作。1952年夏天,任西部聯(lián)合旗婦女科長。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冬,她以邊疆少數(shù)民族婦女代表身份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愿軍。195410月被選為西部聯(lián)合旗婦聯(lián)會主任。195610月任阿巴嘎旗人民政府副旗長,分管教育、衛(wèi)生工作。在她任職期間,中小學教育、掃盲教育取得突破性發(fā)展,衛(wèi)生戰(zhàn)線涌現(xiàn)出全國衛(wèi)生紅旗單位寶格達烏拉公社薩如拉塔拉大隊。

    “文化大革命”中她被打成“叛徒”、“走資派”,受到殘酷迫害。1972年去逝,終年44歲。

    19793月,阿巴嘎旗召開追悼大會,為巴滿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巴拉登19051977年) 男,蒙古族,赤峰市翁牛特旗人。

    巴拉登8歲即在原籍查干波若廟當喇嘛。13歲時與另一小伙伴逃出寺廟,商定去塔爾寺學經(jīng),途經(jīng)烏盟四子王旗西拉木倫廟,就留在那里當了喇嘛。幾年后,拜一名蒙醫(yī)學習醫(yī)學基本知識,并跟隨師傅到野外解剖尸體,醫(yī)術水平提高很快。1930年,巴拉登返鄉(xiāng)探親途中,給阿巴哈納爾左旗梅林布仁特古斯治愈了很多醫(yī)生沒有治好的水痞癥,又治好了1名便秘多年的患者,很快名揚全旗,求醫(yī)者絡繹不絕。1944年,他應汗貝廟堪布喇嘛邀請來阿巴哈納爾右旗行醫(yī),隨之定居下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曾在公社衛(wèi)生院、旗醫(yī)院擔任蒙醫(yī)科大夫,先后帶徒弟近10名。他對治療婦科疾病、難產(chǎn)、小兒疾病、骨折和一些疑難病癥有獨到之處。除本旗患者前去求醫(yī)外,鄰近旗的一些患者也經(jīng)常慕名前來確診取藥。19776月巴拉登去世,終年72歲。

    敖代瑪19281979年) 女,蒙古族,阿巴嘎右旗查干淖爾蘇木人。

    敖代瑪從1947年開始做基層工作,曾擔任治保委員、宣傳委員、互助組副組長、牧業(yè)合作社社長、烏蘭圖雅生產(chǎn)隊隊長、黨支部書記等職務。從1950年開始,曾多次當選為旗、蘇木兩級人民代表和婦女代表。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7年出席全區(qū)建設社會主義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1958年,她在生產(chǎn)隊辦起了乳粉廠,兩年內(nèi)共加工鮮牛奶上萬斤。1960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19798月敖代瑪病逝,終年51歲。

    嘎拉桑熱布華18981986年) 男,蒙古族,阿巴嘎右翼旗查干淖爾蘇木人。

    19069歲時被認定為昌圖廟轉世堪布喇嘛,僧名嘎拉桑熱布華扎木蘇,入廟殿坐床主持佛事。191518歲時寺廟送他到甘肅省拉卜楞寺進一步學經(jīng)深造。1919年他與另1名同伴從寺廟逃出,在鄂爾多斯查干察布齊爾廟為1個名叫達瓦的喇嘛放駱駝。1920年他加入鄂爾多斯“獨貴龍”組織。1923年,阿巴嘎右旗王爺派人將他帶回昌圖廟繼續(xù)主持佛事。1930年,他再次離開寺廟,回到自己家從事牧業(yè)生產(chǎn)。1945年,他已有500多匹馬、900多只羊、300多頭牛、駱駝近50峰,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大戶。

    1947年春天阿巴嘎旗扎薩克雄奴敦德布和關鵬呼圖克圖叛變時,脅迫嘎拉桑熱布華一起叛逃。他堅決不從。此后,他給民主政府秘密傳送敵方情報,為過往干部戰(zhàn)士更換乘馬,提供食宿方便,為徹底肅清匪患作出積極貢獻。

    1951年,他捐獻7頭犍牛肉干、500枚銀元支援抗美援朝前線。1952年,他擔任了保衛(wèi)世界和平錫林郭勒盟宗教界愛國人士協(xié)會副主任。1955年被選為錫盟政協(xié)委員。

    1958年他以自己的牲畜為基礎,建立公私合營的巴彥德力格爾牧場,任副場長。

    1978年,他把落實政策補發(fā)的工資和烤火費共計11 547.00元全部交給生產(chǎn)隊用于棚圈建設。1982年他把祖?zhèn)鞯臍v史珍品青銅器上交文物部門收藏。1985年和1986年他先后向蘇木小學捐款4 700元、向旗孤兒院捐款1000元。

    1986年春,嘎拉桑熱布華因病逝世,終年88歲。

    博·達木丁19211986年) 男,蒙古族,阿巴嘎旗伊和高勒蘇木人。博·達木丁從小跟其父布日古德臺吉學習文化。19351939年,他曾先后在阿巴嘎左旗男子小學、廣播訓練班、蒙疆學校電報班學習。

    19401942年他在阿巴嘎左旗衙門任見習文書。19431945年任錫盟公署衙門文書。19459月赴蒙古,次年入烏蘭巴托師范學校中級培訓班學習。1947年以優(yōu)異成績升入高級培訓班。畢業(yè)后在蒙古國前杭愛省中學任教。19519月回國后,在錫林郭勒盟人民政府工作。19522月任錫盟蘇尼特左旗阿爾善圖小學校長。19539月在錫盟蒙中任教。19567月調(diào)內(nèi)蒙古師范學院蒙古語言文學系任教師、講師、副教授。

    博·達木丁從事民族教育工作30多年來,發(fā)表了許多論文和著作。有《蒙語正字法研究》、《蒙語同字異音詞》、《蒙語聯(lián)結元音和插入元音》、《蒙語基本詞簡注》、《蒙語常用名詞術語注解》、《蒙語句法》等。其中《蒙語基本詞簡注》一書,于19844月獲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術成果一等獎。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和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院合編大型詞典《蒙語大詞典》時,他是編審之一。

    1986430日,博·達木丁逝世,終年65歲。

    官 布19291984年) 男,蒙古族,阿巴哈納爾左旗人。19421945年在旗小學讀書。1947年春,參加男子錫盟干部團公安班學習,而后被分配到蘇尼特左旗公安局工作。曾任治安股股長。1953年因騎馬墜落受傷,退職回原籍。19561961年擔任伊和高勒蘇木烏力吉圖生產(chǎn)隊會計。1961年擔任烏力吉圖生產(chǎn)隊隊長。1971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73年擔任伊和高勒蘇木烏力吉圖生產(chǎn)隊黨支部書記。

    官布擔任隊長時全隊有30戶牧民,4000多頭牲畜。他帶領廣大牧民走科學養(yǎng)畜的道路,大搞草原基本建設,僅用幾年時間,全隊11個浩特都實現(xiàn)了定居放牧。1966年,烏力吉圖隊跨入自治區(qū)牧業(yè)生產(chǎn)先進集體行列。

    進入70年代后他帶領社員打井、植樹造林,建醫(yī)療室和小學校。社員住房、治病、子女入學全部實行免費。1977年,全旗遭受特大雪災,生產(chǎn)隊原有的2.2萬頭(只)牲畜損失殆盡。他帶領班子全體成員,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生產(chǎn)自救。1年后繁殖母畜發(fā)展到4 300多頭(只),并辦起了磚廠、養(yǎng)豬場、養(yǎng)貂場、菜園、苗圃、地毯廠,組織了基建隊和運輸隊。1978年工副業(yè)收入達到3.8萬元。1979年牲畜總頭數(shù)突破1萬頭(只)。工副業(yè)收入達到8.4萬元,比上年增長2.2倍,占全隊總收入的53%。生產(chǎn)隊被樹為全旗、全盟學習的先進典型之一。

    他曾經(jīng)多次出席盟、旗級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1983年代表生產(chǎn)隊出席自治區(qū)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并在大會上介紹經(jīng)驗。

    1984124日官布病逝,終年55歲。

    丹 增19211987年) 男,蒙古族,生于蒙古人民共和國蘇赫巴托省達里剛愛蘇木1個牧民家庭。19299歲時跟隨祖母和姨母搬遷到阿巴嘎旗現(xiàn)巴彥圖嘎蘇木巴彥圖嘎嘎查定居。

    1934年到貝子廟當喇嘛,學習藏文和蒙文。1943年還俗回鄉(xiāng)放牧。1946年參加革命。19493月被任命為中部聯(lián)合旗第四佐(現(xiàn)巴彥圖嘎蘇木)佐長。上任不久,遭胡圖凌嘎股匪溫都爾呼的襲擊被捕。他攜帶的“九九”式步槍和70發(fā)子彈也落入敵手。他被匪徒們捆綁逼供,在野外呆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上午,丹增趁幾名匪徒打黃羊、幾名匪徒燒茶煮肉之機,與被迫給土匪牽馬的牧民青年沙格達爾一起繳獲匪徒輕機槍一挺,“三八”式步槍兩支和子彈數(shù)發(fā),急速乘馬離去。次日凌晨到達伊和烏蘇,向政府匯報情況,這些土匪全部被抓獲。錫盟人民政府授予他“鋤奸模范”稱號,丹增赤手奪槍的事跡在草原到處留傳。195310月丹增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5年調(diào)蘇尼特右旗任生產(chǎn)合作部部長,公私合營牧場場長等職。1961年調(diào)回阿巴嘎旗,任巴彥圖嘎蘇木黨委書記、旗農(nóng)牧部部長等職。1977年任旗貧協(xié)副主任。1979年任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19807月,政協(xié)阿巴嘎旗第一屆委員會成立時被選為副主席。翌年與他人合作,編纂《阿巴嘎四旗近代史資料》。

    丹增從小酷愛摔跤,是遠近聞名的跤手之一,并多次在大型那達慕大會上獲冠、亞軍。19817月,在全旗第五屆那達慕大會上,旗政府命名他為“達爾汗”跤手。

    1987619日丹增逝世,終年66歲。

    乃 登19401989年) 男,蒙古族,阿巴哈納爾左旗巴彥庫倫蘇木(今錫林浩特市伊利勒特蘇木)人。其母為阿巴嘎旗額爾敦高畢蘇木伊和烏蘇嘎查人,乃登隨母定居阿巴嘎旗。

    乃登從小酷愛摔跤,19501957年,在錫林浩特、烏蘭察布盟等地上小學、中學時,他就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摔跤比賽,成績突出。19601970年,乃登在呼和浩特體育學校學習并入選內(nèi)蒙古摔跤隊,成為職業(yè)跤手。

    19598月,在錫林郭勒盟新老式結合摔跤比賽中乃登獲輕量級第二名;1960年,在錫林浩特市舉行的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青年中國式摔跤比賽中獲得冠軍;1963年,在海拉爾市舉行的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國式摔跤中獲副中級銅牌;19659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第二屆全運會的摔跤比賽中獲副中級銅牌;19786月,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國式摔跤比賽中獲得特重級冠軍。同年,又在全國中國式摔跤比賽中獲第二名。

    乃登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著名的跤手,他在運動生涯中勤于思考,不斷總結摔跤的技巧、經(jīng)驗,并把自己積累的豐富經(jīng)驗傳授給年輕跤手。1982年,他被阿巴嘎旗體委騁為業(yè)余體校摔跤教練員。

    乃登致力于蒙古式摔跤的改革工作并為之作出重要貢獻,他一生中為國家培養(yǎng)出眾多的優(yōu)秀跤手。

    198975日,乃登逝世,終年49歲。

    高·吉穆彥19201996.9) 別名仁欽,男,蒙古族,1920年出生于阿巴嘎右旗西蘇木(現(xiàn)查干淖爾蘇木)查干淖爾湖北畔一個貧苦牧民家中。

    高·吉穆彥是錫盟較有名望的學者之一。他博覽群書,知識淵博,除精通藏文、蒙文外還懂漢文、滿文和日文。另外,繪畫技藝也很精湛。他曾經(jīng)從事干事、教師、記者、編輯、研究員等工作,在各項工作崗位上作出了突出貢獻。

    1926年,剛滿6周歲的吉穆彥被送到貝子廟當喇嘛。因為他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得到大喇嘛章嘉胡圖格圖的賞識,被選為貝子廟第七代小活佛巴拉登全京的陪童。他和小活佛一同向大師揚宗堪布學習藏文、繪畫等知識。1932年,他返回家鄉(xiāng),在昌圖廟繼續(xù)當喇嘛。但是他對佛學感到空洞渺茫,產(chǎn)生了厭倦情緒。1938年,他到張家口蒙疆學校(后更名為興蒙學院)學習,1943年畢業(yè)回鄉(xiāng)。當時,王爺和一些宗教上層人物一直視他為佛法的叛逆者。

    1945年,高·吉穆彥參加革命,在晉察冀邊區(qū)冀察軍分區(qū)多倫政治部擔任干事。1947年調(diào)到中共錫察巴烏工委(當時設在貝子廟),接受《牧民報》(現(xiàn)錫林郭勒日報)的創(chuàng)辦任務,在新聞戰(zhàn)線上工作了11年。在報社工作期間先后到錫林浩特蒙校、盟直機關干部學校教授蒙語課。1958年調(diào)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蒙語文歷史研究所,從事民間文學研究工作。1961年,因妻子去世,幾個年幼兒女無人照管,加之他本人有病,辭去工作回到原籍。“文化大革命”期間,他的身心受到嚴重損傷。

    1978年,根據(jù)他本人的申請,給他恢復工作,安排到錫盟蒙古語文工作委員會,從事《蒙古語文》(后更名為《金鑰匙》)刊物的編審工作。1984年辦理了離休手續(xù)。他離休不離崗,為盟語委和阿巴嘎旗史志辦搜集整理了大量珍貴資料,完成了《阿巴嘎寺廟》終審任務。

    高·吉穆彥的繪畫作品主要有單頁畫《八駿圖》、《友好四獸》,連環(huán)畫《模范罕增》、《格日勒和貓》。這兩套連環(huán)畫在解放初期由著名劇作家達·吉格米德配詩,制成幻燈片在全盟上映,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

    高·吉穆彥文學和新聞報道作品中已整理出版的書籍有3本。1959年他的第一部作品選集《蒙古民間故事》由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1983年錫盟文聯(lián)出版了他搜集整理的《錫林郭勒盟文學寶典》,在內(nèi)部發(fā)行。1991年阿巴嘎旗史志辦整理出版了《高·吉穆彥作品選編》,被全國一些大型圖書館和大專院校圖書館收藏。他的文學代表作品《嘎木拉和他的作品》連同嘎木拉所撰《賽場上的搏克》被蒙古國著名作家策·達木丁編入《蒙古古代文學一百篇》中。他的作品《整羊宴的規(guī)則》被編入中學蒙古語文課本。

    19969月,高·吉穆彥在錫林浩特市病逝,終年76歲。

    旺 欽19131998年) 男,蒙古族,生于阿巴嘎旗楊都廟(現(xiàn)洪格爾高勒蘇木)。他出身貧寒,自幼勤奮好學,經(jīng)常利用給牧主放牧間隙學習文化。19421943年赴日本留學,回國后在阿巴嘎左旗衙門任秘書。

    194512月旺欽參加革命。19462月,當選為內(nèi)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錫盟分會小組成員,隨后積極參與和組織了對阿巴嘎左旗舊政權的改造工作。同年6月,錫盟建政工作隊在阿巴嘎左旗揚都廟召開各旗代表會議,選舉旺欽為民主政府旗長。194751日,內(nèi)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爺廟成立,他出任錫盟駐會參議員。194712月,旺欽任錫盟政府副盟長。19493月,烏珠穆沁左旗、烏珠穆沁右旗和浩齊特左旗合并為東部聯(lián)合旗,旺欽兼任旗長。同年427日,胡圖凌嘎率400多名土匪襲擊東部聯(lián)合旗政府所在地烏蘭哈拉嘎廟,旺欽帶領全體干部與駐守烏蘭哈拉嘎廟的一個排戰(zhàn)士,同胡匪進行了頑強的戰(zhàn)斗,巷戰(zhàn)兩天一夜,并派旗政府通訊員沖出包圍到王蓋廟向騎兵12團求援,該團火速趕來救援。此戰(zhàn)重創(chuàng)胡圖凌嘎匪幫,殲敵48人,生俘19人,繳獲重機槍一挺,長短槍一批,戰(zhàn)馬214匹。

    195011日,錫林郭勒盟畜牧處成立,旺欽兼任處長。同年2月,在錫盟首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副盟長。195251日,他又兼任錫盟中級人民法院首任院長。在19547月召開的錫盟第一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上,旺欽再次當選為副盟長。

    19556月,錫盟第一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在錫林浩特召開,大會選舉旺欽為錫盟人民政府盟長。

    19561月,在錫林郭勒盟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他再次當選為錫盟人民政府盟長。1958101日,錫林郭勒盟與察哈爾盟合并,國務院任命旺欽為合并后的錫盟人民政府首任盟長。“文化大革命”期間,旺欽被打成烏蘭夫在錫盟的代理人。19781214日重新恢復工作后,旺欽在政協(xié)錫林郭勒盟第五屆委員會首次會議上當選為主席。

    19791122日,旺欽任內(nèi)蒙古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1983年,時任參事室主任的旺欽,因年事已高離職休養(yǎng)。旺欽歷任政協(xié)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二、四屆委員會委員,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98517日,旺欽因病逝世,終年85歲。

上一篇:
下一篇: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