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口簧吹奏:流傳至國外的古老技藝

發(fā)布時間:2017-01-05 【字體:
  •  

    古代的口簧

    霍秀華在展示她制作的口簧

    一個銅架子、一片簧片就能吹奏出音樂,這個神奇的樂器就是口簧??诨桑址Q口弦琴,蒙古語稱“阿敏胡兒”,是蒙古族祖先發(fā)明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樂器,據(jù)考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個古老的樂器,目前在中國也只留存于四川、內蒙古以及臺灣等地,瀕臨滅絕。

    5分鐘學會

    1125日,呼和浩特市回民區(qū)敕勒川口簧研究所在回民區(qū)文化大院揭牌。研究所擁有口簧制作的3項國家專利,其成立的目的旨在傳承口簧技藝,讓更多人了解并發(fā)揚其悠久的歷史文化。揭牌儀式當天,作為蒙古族口簧吹奏技藝非遺傳承人,62歲的霍秀華攜學生當眾表演技驚全場。

    再次見到霍秀華,是125日,她從口袋中掏出一個精致小巧、綁著五彩繩的“寶劍”,笑著說:“這支口簧是我從國外買的,不僅可以做樂器還能當配飾。別看口簧很古老,卻很易學,普通人5分鐘就能學會,不過要想完整地吹奏一支曲目還需要長時間地練習?!被粜闳A一邊說一邊教記者吹奏起了口簧。在她的指導下,記者微微張開嘴,然后將架子卡在上下唇之間,用手向外側撥動簧片,配合口腔里的氣流,便發(fā)出了類似弦樂震顫聲。剛開始,記者還難以掌握技巧,練習了一會兒后,手中的口簧已經可以發(fā)出有規(guī)律的聲音了。

    霍秀華告訴記者,口簧是很早以前游牧民族隨身必備的物品,放牧、勞作、戀愛……都通過它來抒發(fā)情感。

    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霍秀華出生于錫林郭勒大草原,從小就對口簧情有獨鐘,在她的記憶中,小時候家里有一支口簧,霍秀華曾跟著爺爺和爸爸學習過吹奏技巧。工作后,霍秀華了解到這個樂器源于中國后又流傳至國外。于是,霍秀華經常托朋友從國外幫她買口簧,還深入額爾古納河向95歲高齡的瑪利亞·索老人討教口簧技藝。通過不斷地學習和研究,霍秀華得知口簧歷史悠久,中國和歐洲的口簧研究者均認為口簧源于中國,大約在成吉思汗統(tǒng)治時期傳到歐洲以及世界各地,因此也有“被遺落在亞歐大陸的神器”之說。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均有口簧制造者和吹奏者,然而在口簧的發(fā)源地——2000多年前就擁有口簧的中國卻鮮有人知。這在霍秀華的心中多少有些遺憾:“我在公共場所吹奏口簧時,總是有人問我這是什么樂器,多數(shù)年輕人根本沒見過。”

    2007年退休后,霍秀華開始專心于口簧的吹奏、制作、普及和傳承,2014年,她成功申報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目前,她正在申報內蒙古自治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傳承要從娃娃抓起

    作為敕勒川口簧研究所的創(chuàng)始人以及蒙古族口簧吹奏技藝非遺傳承人,霍秀華從一名文藝工作者變成了一名口簧工匠,她親自設計口簧架子造型、挑選制作簧片的鋼材……如今,口簧研究所已經研制出大小長短、高低音不同聲部的口簧十余種,有的似鑷子,有的像鑰匙,可獨奏、伴奏、合奏,能吹奏出各種美妙的曲子,也能模仿各種鳥鳴。

    關于口簧的普及和傳播,目前似乎遇到了瓶頸,而霍秀華卻有自己的規(guī)劃,她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F(xiàn)在我經常帶著它參加各種展會,讓人們多接觸和了解它。同時,我還將周圍的口簧演員招募到研究所當老師。傳承要從娃娃抓起,我現(xiàn)在正在和各個學校聯(lián)系,著手將口簧帶入校園。另外,今年寒假我們將培訓一批志愿者和老師,在研究所里開設口簧培訓班。”

    2011年,在俄羅斯薩哈(雅庫特)共和國舉行的第七屆國際口弦琴(霍姆斯)國際文化藝術節(jié)期間,由20多個國家的1344名口弦琴吹奏家和愛好者創(chuàng)造了集體同時吹奏口弦琴“霍姆斯”人數(shù)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單曲時長逾7分鐘?;粜闳A說,她計劃在她70歲之前打破該吉尼斯世界紀錄,將中國傳統(tǒng)樂器推向國際舞臺。(文·攝影/記者周婷實習生萬永杰)

     

上一篇:
圣誕馴鹿 落戶南湖
下一篇:
蒙漢文并用讓呼和浩特文化更具魅力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口簧吹奏:流傳至國外的古老技藝

發(fā)布時間:2017-01-05 來源:北方新報        【字體:
  •  

    古代的口簧

    霍秀華在展示她制作的口簧

    一個銅架子、一片簧片就能吹奏出音樂,這個神奇的樂器就是口簧。口簧,又稱口弦琴,蒙古語稱“阿敏胡兒”,是蒙古族祖先發(fā)明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樂器,據(jù)考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個古老的樂器,目前在中國也只留存于四川、內蒙古以及臺灣等地,瀕臨滅絕。

    5分鐘學會

    1125日,呼和浩特市回民區(qū)敕勒川口簧研究所在回民區(qū)文化大院揭牌。研究所擁有口簧制作的3項國家專利,其成立的目的旨在傳承口簧技藝,讓更多人了解并發(fā)揚其悠久的歷史文化。揭牌儀式當天,作為蒙古族口簧吹奏技藝非遺傳承人,62歲的霍秀華攜學生當眾表演技驚全場。

    再次見到霍秀華,是125日,她從口袋中掏出一個精致小巧、綁著五彩繩的“寶劍”,笑著說:“這支口簧是我從國外買的,不僅可以做樂器還能當配飾。別看口簧很古老,卻很易學,普通人5分鐘就能學會,不過要想完整地吹奏一支曲目還需要長時間地練習?!被粜闳A一邊說一邊教記者吹奏起了口簧。在她的指導下,記者微微張開嘴,然后將架子卡在上下唇之間,用手向外側撥動簧片,配合口腔里的氣流,便發(fā)出了類似弦樂震顫聲。剛開始,記者還難以掌握技巧,練習了一會兒后,手中的口簧已經可以發(fā)出有規(guī)律的聲音了。

    霍秀華告訴記者,口簧是很早以前游牧民族隨身必備的物品,放牧、勞作、戀愛……都通過它來抒發(fā)情感。

    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霍秀華出生于錫林郭勒大草原,從小就對口簧情有獨鐘,在她的記憶中,小時候家里有一支口簧,霍秀華曾跟著爺爺和爸爸學習過吹奏技巧。工作后,霍秀華了解到這個樂器源于中國后又流傳至國外。于是,霍秀華經常托朋友從國外幫她買口簧,還深入額爾古納河向95歲高齡的瑪利亞·索老人討教口簧技藝。通過不斷地學習和研究,霍秀華得知口簧歷史悠久,中國和歐洲的口簧研究者均認為口簧源于中國,大約在成吉思汗統(tǒng)治時期傳到歐洲以及世界各地,因此也有“被遺落在亞歐大陸的神器”之說。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均有口簧制造者和吹奏者,然而在口簧的發(fā)源地——2000多年前就擁有口簧的中國卻鮮有人知。這在霍秀華的心中多少有些遺憾:“我在公共場所吹奏口簧時,總是有人問我這是什么樂器,多數(shù)年輕人根本沒見過?!?/SPAN>

    2007年退休后,霍秀華開始專心于口簧的吹奏、制作、普及和傳承,2014年,她成功申報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目前,她正在申報內蒙古自治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傳承要從娃娃抓起

    作為敕勒川口簧研究所的創(chuàng)始人以及蒙古族口簧吹奏技藝非遺傳承人,霍秀華從一名文藝工作者變成了一名口簧工匠,她親自設計口簧架子造型、挑選制作簧片的鋼材……如今,口簧研究所已經研制出大小長短、高低音不同聲部的口簧十余種,有的似鑷子,有的像鑰匙,可獨奏、伴奏、合奏,能吹奏出各種美妙的曲子,也能模仿各種鳥鳴。

    關于口簧的普及和傳播,目前似乎遇到了瓶頸,而霍秀華卻有自己的規(guī)劃,她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F(xiàn)在我經常帶著它參加各種展會,讓人們多接觸和了解它。同時,我還將周圍的口簧演員招募到研究所當老師。傳承要從娃娃抓起,我現(xiàn)在正在和各個學校聯(lián)系,著手將口簧帶入校園。另外,今年寒假我們將培訓一批志愿者和老師,在研究所里開設口簧培訓班?!?/SPAN>

    2011年,在俄羅斯薩哈(雅庫特)共和國舉行的第七屆國際口弦琴(霍姆斯)國際文化藝術節(jié)期間,由20多個國家的1344名口弦琴吹奏家和愛好者創(chuàng)造了集體同時吹奏口弦琴“霍姆斯”人數(shù)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單曲時長逾7分鐘?;粜闳A說,她計劃在她70歲之前打破該吉尼斯世界紀錄,將中國傳統(tǒng)樂器推向國際舞臺。(文·攝影/記者周婷實習生萬永杰)

     

上一篇:
下一篇: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