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崗梁(蒙語為:鞍鞦山),自北而來,逶迤嵲,斜貫境之東北。凡170余公里內(nèi),兩廂支脈對展,支脈生分脈,分脈生子脈,脈脈爭雄,峰重谷復,氣勢恢弘。
黃崗梁主峰圓圓蛋子山,為本旗第二高峰。巴彥哈刺、巴更薩刺等27座山峰簇擁其下;公格爾河、錫林河、吉林河、必如河、木希嘎河諸水分流其周。南麓杉木臺子,為落葉松、樟子松及各種闊葉樹林海。這里春蔥夏翠秋橙冬白,松杉樺柳株株相攜,連枝交葉;薈楊蒙櫟蔽封鎖地,競向參天。微風掠過,濤聲四起;片云遮日,細雨霏霏。朝,百鳥爭鳴,嚶嚶唧唧;暮,群麋逐草,灑灑悠悠。且,黃崗梁又是金蓮、罌粟、芍、嗇等千種山花之地,黃芪、人參、柴胡、升麻等百種草藥之鄉(xiāng)。鹿、狐、狍、青羊、豹、獾等30余種異獸棲息;雕、鳶、鹖旦、胡燕、松雞等40余種珍禽筑巢。金大安三年(1211年),成吉思汗諸子攻破邊堡歇馬黃崗梁,術赤、察合臺,哲別登嘎爾峰、北大山走馬騎射、下蒙古棋,今石凳、石桌上陰刻的蒙古棋盤還完好無損。
黃崗梁風景區(qū)又以東麓十三道河為最佳。由木希嘎鄉(xiāng)四義號溯水而上,不數(shù)里兩山對峙,陡如刀削,其高需仰望。再進兩岸對擠,崖樹相迭,漸無罅隙,及近,方知乃一崖回環(huán),一崖前傾所致。走過崖角,峰回路轉,又一洞天。峣撥的絕壁上,蒼鷹飛繞,狍鹿奔鳴,林濤颯颯;凸凹的山路中,溪水頻涉,沙柳茂密,覆地蔽天。然,行之前方又為絕壁阻隔。至林場10余公里內(nèi),如是者十三,故以名之。民國縣知事王樞《興安南麓》詩,堪為此勝真實寫照:“崗陵一脈蜿蜒行,茀郁盤根絕橫,寄語愚公移不得,天然東北小長城?!?SPAN lang=EN-US>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黃崗梁(蒙語為:鞍鞦山),自北而來,逶迤嵲,斜貫境之東北。凡170余公里內(nèi),兩廂支脈對展,支脈生分脈,分脈生子脈,脈脈爭雄,峰重谷復,氣勢恢弘。
黃崗梁主峰圓圓蛋子山,為本旗第二高峰。巴彥哈刺、巴更薩刺等27座山峰簇擁其下;公格爾河、錫林河、吉林河、必如河、木希嘎河諸水分流其周。南麓杉木臺子,為落葉松、樟子松及各種闊葉樹林海。這里春蔥夏翠秋橙冬白,松杉樺柳株株相攜,連枝交葉;薈楊蒙櫟蔽封鎖地,競向參天。微風掠過,濤聲四起;片云遮日,細雨霏霏。朝,百鳥爭鳴,嚶嚶唧唧;暮,群麋逐草,灑灑悠悠。且,黃崗梁又是金蓮、罌粟、芍、嗇等千種山花之地,黃芪、人參、柴胡、升麻等百種草藥之鄉(xiāng)。鹿、狐、狍、青羊、豹、獾等30余種異獸棲息;雕、鳶、鹖旦、胡燕、松雞等40余種珍禽筑巢。金大安三年(1211年),成吉思汗諸子攻破邊堡歇馬黃崗梁,術赤、察合臺,哲別登嘎爾峰、北大山走馬騎射、下蒙古棋,今石凳、石桌上陰刻的蒙古棋盤還完好無損。
黃崗梁風景區(qū)又以東麓十三道河為最佳。由木希嘎鄉(xiāng)四義號溯水而上,不數(shù)里兩山對峙,陡如刀削,其高需仰望。再進兩岸對擠,崖樹相迭,漸無罅隙,及近,方知乃一崖回環(huán),一崖前傾所致。走過崖角,峰回路轉,又一洞天。峣撥的絕壁上,蒼鷹飛繞,狍鹿奔鳴,林濤颯颯;凸凹的山路中,溪水頻涉,沙柳茂密,覆地蔽天。然,行之前方又為絕壁阻隔。至林場10余公里內(nèi),如是者十三,故以名之。民國縣知事王樞《興安南麓》詩,堪為此勝真實寫照:“崗陵一脈蜿蜒行,茀郁盤根絕橫,寄語愚公移不得,天然東北小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