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緣寺,位于通遼市庫倫旗庫倫鎮(zhèn)區(qū),在興源寺東南
福緣寺始建于清高宗乾隆七年 (公元1742年),為錫埒圖庫倫第十二任札薩克達喇嘛阿旺札米揚呼圖克圖建造。
福緣寺建于一條中軸線上,由南而北一連四重殿宇,即山門殿、誦經(jīng)殿、佛殿和老爺廟等建筑群組成。占地面積約4 000平方米。清廷賜名“福緣寺”,但當?shù)厝肆暦Q為“下倉”。在這些建筑群中,誦經(jīng)殿為藏式二層建筑。誦經(jīng)殿后為佛殿,是福緣寺主廟。這是一座五間重檐宮殿頂建筑,其重檐下三層斗拱,層層伸出,花板彩繪。前檐出廊,內(nèi)外檐的梁、柱都有旋子,以及方格天花板和多邊形藻井均為彩繪雕刻,裝飾精細。其建筑在錫埒圖庫倫所有寺廟中獨具一格。佛殿的背后有兩株高大的樹,左為松,右為柏。這兩顆樹為如今庫倫旗唯一的古樹,大約是在建廟的同一時期栽植的。在這兩棵樹的后面為老爺廟,為硬山頂兩層建筑。
福緣寺是清代錫埒圖庫倫旗財務機構(gòu)的駐地,負責管理全旗交租納稅等項事務。該寺的創(chuàng)建人阿旺札米揚是在錫埒圖庫倫歷任札薩克喇嘛中唯一的被清廷封為“呼圖克圖”的。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福緣寺,位于通遼市庫倫旗庫倫鎮(zhèn)區(qū),在興源寺東南
福緣寺始建于清高宗乾隆七年 (公元1742年),為錫埒圖庫倫第十二任札薩克達喇嘛阿旺札米揚呼圖克圖建造。
福緣寺建于一條中軸線上,由南而北一連四重殿宇,即山門殿、誦經(jīng)殿、佛殿和老爺廟等建筑群組成。占地面積約4 000平方米。清廷賜名“福緣寺”,但當?shù)厝肆暦Q為“下倉”。在這些建筑群中,誦經(jīng)殿為藏式二層建筑。誦經(jīng)殿后為佛殿,是福緣寺主廟。這是一座五間重檐宮殿頂建筑,其重檐下三層斗拱,層層伸出,花板彩繪。前檐出廊,內(nèi)外檐的梁、柱都有旋子,以及方格天花板和多邊形藻井均為彩繪雕刻,裝飾精細。其建筑在錫埒圖庫倫所有寺廟中獨具一格。佛殿的背后有兩株高大的樹,左為松,右為柏。這兩顆樹為如今庫倫旗唯一的古樹,大約是在建廟的同一時期栽植的。在這兩棵樹的后面為老爺廟,為硬山頂兩層建筑。
福緣寺是清代錫埒圖庫倫旗財務機構(gòu)的駐地,負責管理全旗交租納稅等項事務。該寺的創(chuàng)建人阿旺札米揚是在錫埒圖庫倫歷任札薩克喇嘛中唯一的被清廷封為“呼圖克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