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烏審旗地區(qū),秦屬上郡轄地,西漢時屬上郡奢延縣(治所今烏審旗河南鄉(xiāng)境內)、高望縣、北部都尉(治所今旗屬嘎魯圖蘇木呼和陶勒蓋),后來又置榆林縣。東漢時仍置有奢延縣(治所在今旗河南鄉(xiāng)),隸屬并州上郡。東漢王朝為安置歸降的匈奴部眾,置上郡屬國都尉,治所龜茲(今陜西省榆林市北),在今烏審旗南部置有匈歸都尉(匈歸障)。
三國魏景元三年(262)、西晉太康二年(281)時,今旗境屬羌族政權統(tǒng)轄地。東晉十六國期間,今旗境先后為后趙(羯石氏)、前秦(氐苻氏)、后秦(羌姚氏)等政權轄地。夏鳳翔元年(413),匈奴鐵弗赫連勃勃發(fā)民10萬蒸土筑都城統(tǒng)萬(治所在今旗納林河鄉(xiāng)),今旗境屬夏畿內地。北魏始光四年(427),將統(tǒng)萬城改為統(tǒng)萬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今烏審旗地區(qū),秦屬上郡轄地,西漢時屬上郡奢延縣(治所今烏審旗河南鄉(xiāng)境內)、高望縣、北部都尉(治所今旗屬嘎魯圖蘇木呼和陶勒蓋),后來又置榆林縣。東漢時仍置有奢延縣(治所在今旗河南鄉(xiāng)),隸屬并州上郡。東漢王朝為安置歸降的匈奴部眾,置上郡屬國都尉,治所龜茲(今陜西省榆林市北),在今烏審旗南部置有匈歸都尉(匈歸障)。
三國魏景元三年(262)、西晉太康二年(281)時,今旗境屬羌族政權統(tǒng)轄地。東晉十六國期間,今旗境先后為后趙(羯石氏)、前秦(氐苻氏)、后秦(羌姚氏)等政權轄地。夏鳳翔元年(413),匈奴鐵弗赫連勃勃發(fā)民10萬蒸土筑都城統(tǒng)萬(治所在今旗納林河鄉(xiāng)),今旗境屬夏畿內地。北魏始光四年(427),將統(tǒng)萬城改為統(tǒng)萬鎮(zhèn)。